[1000字]有关中秋节的国旗下讲话稿汇总5篇
中秋节象征团圆与思念,家人共赏明月,传承文化,弘扬传统,增进亲情,寄托美好祝愿,共庆佳节。下面是阿拉网友整理编辑的有关中秋节的国旗下讲话稿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最新有关中秋节的国旗下讲话稿1000字 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渐渐地月圆了,街头巷尾里传来一阵阵清脆的骰子声,中秋如期而至……
记不清从几岁开始我便喜欢上了博饼,中秋佳节老房子里热闹欢腾的博饼场景永远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小时候,月饼不像现在这般随处可见,因而显得格外具有诱惑力。每次想象着黄澄澄的饼皮里裹着各种美味馅料,总能把我们馋得直咽口水。每年中秋之夜,还没等吃完团圆饭,我们几个孩子便迫不及待地拿出了博饼用的大碗,把饼签整齐地摆在圆桌上,焦急地等待着博饼的开始。担任“裁判员”的外公总会在全家人到齐、一切就绪后宣布博饼正式开始。伴随着六颗骰子与瓷碗的一次次碰撞,“一秀、二举、三红”接连博出,大家欢呼,沮丧,叹息,场面如火如荼。这时不安分的我们也开始“怪招”频出:表弟扔骰子前总要双手合十默念祈祷一番,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左撇子的表哥坚信自己的左手一定会带来好运,还真就博到了“状元插金花”引得满堂喝彩;小表妹总是固执地选择一个个掷骰子,每每只能博得小“一秀”。博饼过半,有人收获颇丰,有人战绩平平,还有人两手空空,桌上所剩饼签不多,眼看着美味的月饼就要落入他人口中,转运势在必行,于是有人洗手去了,有人换位置去了,场面顿时闹哄哄的。随着最后一个“四进”被收入囊中,一年一度的博饼就这样带着欢笑祝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时外公总会根据大家手中的饼签详细地记录下每个人博得的点数,并据此分配月饼。每年博得的月饼有多有少,但每次从外公手中接过胜利的果实总有一份按捺不住的喜悦。
“六子齐投任变翻,街头巷尾笑语喧”。博饼总能在中秋之夜带给人们欢乐,带给家庭温馨。小时候不明白为什么外公总要等到人齐了才肯开博,更不明白为什么外公总是坚持博饼结束后亲手分配月饼,长大后我渐渐懂得,在外公眼里,博饼不仅是充满欢乐的民俗活动,更是联系亲情的纽带,欢声笑语间倾注了老人对于子孙、对于家庭的美好情感和祝福。
最新有关中秋节的国旗下讲话稿1000字 篇2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借中秋,话感恩。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少年和父母吵架,离家出走,他身上的钱很快就用光了,他又冷又饿,有一个老婆婆看他可怜,就给了他一碗饭吃,少年很感激,他对老婆婆说:“你对我真好,我以后就跟着你吧。我可以帮你做很多事情的。”老婆婆就问这个少年:“那以前是谁给你做的饭呢?”少年说:以前是妈妈给我做的饭。”老婆婆接着问“你妈妈给你做的饭多,还是我给你做的饭多?”少年说:“我妈妈给我做的饭多。”老婆婆就顺势开导少年:“我给你一碗饭你就这么感激,而你妈妈给你做了十几年的饭,你为什么不知道感激呢?”少年顿时醒悟,回到了家中。
同学们,你是否仍记得开学时父亲送你来学校,帮你提沉重的行李?是否记得母亲在前一晚帮你收拾东西,而你连箱子里有些什么都不是十分清楚的情形?是否还记得父母来接你时嘘寒问暖,关心的话语?是否还记得父母在电话另一端的急切的询问和关爱?……也许你仍然记得,或许你曾经记得,但你或许并没有认为这是父母的恩情。儿女的痛到父母身上会加倍,儿女的喜悦到父母身上也会加倍的。儿女的一句问候,一个在父母生日时庆贺的电话,能让他们快乐上几天。
同学们,我们刚刚和父母一起度过一个万家团圆,亲情浓浓的中秋节。
每年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每年秋季中期的这个节日又叫做“八月节”。当我们仰望天空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所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昨天我们跟父母一起度过了这个团圆的中秋节,感受着传统风俗带给我们的爱和幸福。
我想把爱和幸福带进生活的最好办法,就是对得到的每一份关爱表示感谢,让我们一起来感谢父母,感谢他们给予了我们的生命,感谢他们给予了我们温暖的家,感谢他们给予了我们无尽的爱。让我们把最美的祝福送给父母,祝愿他们身体健康。
借中秋,话感恩。让我们一起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激斥责我的人,因为他助长了我的智慧;感激绊倒我的人,因为他强化了我的能力;感激遗弃我的人,因为他教导了我应自立;感激鞭打我的人,因为他清除了我的业障;感激欺骗我的人,因为他增进了我的见识;感激伤害我的人,因为他磨练了我的心志。
这个中秋,让我们学会感恩,为父母留下一个真心的微笑;学会感恩,为朋友留下一双友谊之手;学会感恩,为陌生人留下一丝心灵的温暖。让我们一起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我们的世界会更美,更好。
最新有关中秋节的国旗下讲话稿1000字 篇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马上就又到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了。
中秋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因为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仲秋、八月节、追月节和团圆节。 从古至今,设宴赏月一直是人们共度中秋的常见方式,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
而现在正攻于学业的我们,仿佛总对时光中匆匆的爱有些措手不及。青春期的我们不再事事都能理解父母,这几年光景里,陪伴我们最多的是同窗与书香,与父母亲密相处的时间反倒寥寥无几。纵然相见时状似亲密,但彼此间仿佛总横着深不见底的沟壑。
那么当我们因为父母的一点点小失误而耿耿于怀时,为什么不回想一下儿时父母那大大的手掌包容了多少我们的毛病呢?当父母指出我们的不妥之处时,为什么不去尝试父母传授给我们的经验呢?当我们对父母的嘘寒问暖感到不耐烦时,为什么不试着反过来关心一下父母呢?或许这样我们就会发现,原来关心父母是一件那么美好的事情。或许当我们与父母互相关心的时候,彼此才会真切地感受到血浓于水的亲情,连彼此的一呼一吸中仿佛都融进了化不开的蜜糖。或许我们试着像朋友一样去和父母沟通,时常说句“我爱你”。
如今正值青春的我们,应当志存高远,应当以知识武装自己;或全能发展,或专攻术业,让自己成为有用之人,还家报国。让父母能把喜悦不自觉地挂在嘴角,把满足得意地扬在眉梢!
少年之志当远大,报国报家尽才华。品行者,人之本也,学业次之;孝者,品行之先也,以学业见之。
愿此佳节,我们能与家人共享良辰之乐,更能与同学共游知识之海,用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我们的父母。
最新有关中秋节的国旗下讲话稿1000字 篇4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露从今夜白,月适乡明。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经过千百年的历史积淀,其来源被赋予上了神秘的色彩,那么透过层层传说的幻化,我们为什么要庆祝中秋节呢?
苏东坡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曹文轩说:“人类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还依然在无家的感觉中。”我们身处现在的时间节点,暮然回首,发现过去的人生,就像是电影里配乐的叙事片段,我们的心在向前推进的每一帧画面里寻找着皈依的地方,渐渐脱离最初的那个被亲情围绕的温暖的豆荚。我们需要一个契机,或许时间短暂,却可以让我们重温情感的羁绊,去填补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团圆情结。每逢佳节倍思亲,若是分隔两地,纵有良辰美景也沦为虚设,有亲在旁,围桌畅谈,不复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的凄凉,徒增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和睦,中秋佳节之意义得到了体现,届时容身在温馨氛围中的我们大可叹曰:“绝景良辰难再并。”
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在我们熟悉西方节日的具体日期比亲人生日更加铭记的今天,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我们的概念里只是调养生息的机会抑或是成为热爱文学之人附庸风雅的话题,佳节的来历,前人赋予的神奇色彩再不为人们津津乐道,文人墨客的诗意文字大多尽散在历史的遗风中,而不为我们推崇的腹中底蕴。如果我国的传统节日不再是日历表上生硬的数字,不再是平凡普通与往常一般无二的分秒,那么是否可称得上是无愧于五千年来的民族文化的代代相传?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当中国梦这三个字成为众多报刊,杂志的醒目标题,当中国梦这一精神成为先进工作者内心的正能量,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梦并非异想天开,而是从对中国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所以为了践行这一精神,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丰富传统节日的内容,以发展的眼光正确地认识它们。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愿我们都能拥有一个美好的中秋之夜!
最新有关中秋节的国旗下讲话稿1000字 篇5
尊敬的同学们:
后天就是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是我们中国人的团圆节。每到这一天,许多远离故乡的游子,纷纷赶回家中,与父母亲友欢聚一堂,把酒言欢。中秋的月最圆,最明,最美;中秋月如水如镜,诗情画意,充满浓浓的亲情。
中秋节原是丰收的节日。过去,人们在丰收的季节里,总要大事庆祝一番,庆祝一年的好收成,享受丰收的喜悦。中秋时节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中秋节还有许多美好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等等。这些传说故事无不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人们吟诵中秋节的诗词歌赋很多,最著名的当然要数宋代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同学们,在这美好的日子里,你有何感想呢?我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是:想家,想念亲人。
是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挂的时刻。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学子在这美好的日子里,都会思念亲人,思念家乡,挂念着祖国,希望与亲人团圆,共享欢乐。
在这佳节到来之际,我倡议每位同学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
第一,孝敬父母长辈,为自己小家的幸福和谐做能力所及的努力,小家安定才是祖国繁荣的前提!
第二,为祖国的繁荣,国力强盛,立下壮志。请记住:少年强则中国强,你们是国家的希望!
最后我衷心地向全体老师、同学说一声:中秋快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