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县纪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生态文明思想集中学习会上的专题发言
生态文明思想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需深入学习贯彻,强化责任担当,落实政策措施,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建设美丽家园。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2025年县纪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生态文明思想集中学习会上的专题发言”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在2025年县纪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生态文明思想集中学习会上的专题发言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县纪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会,专题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次学习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的政治要求,也是一次思想的再统一、责任的再压实、行动的再部署。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的“纪律部队”,在其中肩负着特殊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下面,围绕这一主题,我谈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第一,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属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彻底扭转了“先污染后治理”甚至“竭泽而渔”的错误发展观。对我们纪检监察机关而言,监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绝不仅仅是业务工作,更是检验“四个意识”和“两个维护”的试金石。我们必须从政治高度看待生态环保问题,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政方针在*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二,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我县地处*区域腹地,拥有独特的山水林田资源,是*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守护好这里的每一寸绿色土地、每一条清澈河流,不仅关系到全县人民的福祉,更关系到整个区域的生态安全。推动发展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必须跳出*看*,把生态环保监督工作置于全县乃至更广阔的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确保我县的发展是可持续的、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绿色发展。
第三,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民生导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优美环境的期盼,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纪检监察工作必须站稳人民立场,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严肃查处损害群众生态环境权益的腐败和作风问题,让人民群众在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中,有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坚持问题导向,清醒认识我县生态环保监督面临的差距与挑战
近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县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向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人民群众的期盼,我县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我们的监督工作,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和挑战。
一是在责任落实上仍有“温差”。从监督检查情况看,一些单位和少数党员干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仍停留在口号层面,压力传导层层递减。有的在工作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上级督察反馈的问题,满足于“纸面整改”“虚假整改”。例如,有的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长期闲置,导致周边环境污染,相关职能部门却长期失管失察;有的地方对群众反映的生态问题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导致小问题拖成大问题。
二是在问题整改上仍有“病根”。一些长期存在的生态环境顽疾未能得到根治。中央、省、市环保督察反馈的一些问题,虽然短期内有所改善,但反弹回潮的风险依然存在。这背后反映出的是一些地方和部门未能从根本上转变发展理念,未能建立起管长远、治根本的长效机制。我们在监督中也发现,有的案件处理后,“以案促改”工作做得不深不实,未能真正达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效果。
三是在监督效能上仍有“堵点”。当前,我们的监督方式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和深化。有时候满足于发现问题、移交问题,但在“后半篇文章”上下的功夫还不够,跟踪问效、督促到底的韧劲稍显不足。纪检监察监督与环保督察、自然资源督察、审计监督等各类监督的贯通协调机制尚不完善,未能完全形成信息共享、线索互移、成果共用的监督合力,导致监督力量分散,“单打独斗”的现象依然存在。
四是在执纪问责上仍有“盲区”。必须警惕,环境污染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一些不法企业主通过“围猎”党员干部,换取在项目审批、排污许可、环境执法等方面的“绿灯”和“照顾”。有的党员干部甚至充当污染企业的“保护伞”,对环境违法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类问题隐蔽性强、危害性大,是我们监督执纪问责必须深挖彻查的重点,决不能有任何盲区和死角。有信息显示,过去几年,我县纪检监察机关在生态环保领域立案查处了数十起案件,这既是成效,也反映了问题的严重性。
三、聚焦职责使命,以强有力监督执纪问责护航美丽*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找准职责定位,主动担当作为,着力构建“点上精准发力、线上延伸辐射、面上有效覆盖”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督工作格局,为描绘美丽*建设的崭新画卷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第一,在“点”上精准发力,靶向纠治突出问题。一是紧盯重点项目。围绕我县“十五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保目标,特别是像*山脉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水库等重点水源地保护、重点河湖生态治理等重大项目,要用好“一台账、两清单、双责任、双问责”等监督机制,嵌入监督、跟进监督,确保项目廉洁高效、真正发挥生态效益。二是紧盯重点问题。对中央和省市环保督察反馈、群众信访举报、媒体曝光的生态环境问题,要建立专门台账,挂牌督办,一盯到底,对整改不力、虚假整改的,坚决启动问责程序。三是紧盯重点案件。要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生态环保领域的腐败和作风问题,特别是对那些在环保项目审批、资金拨付、执法监管等环节中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第二,在“线”上延伸辐射,全面贯通监督链条。一是强化政治监督“主线”。要加强对各级各部门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要求等情况的监督检查,用好政治监督活页等有效载体,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确保政令畅通。二是打通协同监督“联线”。要主动加强与县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务、审计等部门的协作,建立健全线索移送、信息通报、联合检查、结果共享的工作机制。通过“五方联动”等模式,推动各类监督力量攥指成拳,形成“1+1>2”的监督叠加效应,消除监督盲区。三是延伸责任追究“火线”。要坚持“一案双查”,既追究当事人的直接责任,又追究相关领导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对一个区域、一个领域内生态环境问题频发、群众反映强烈的,要严肃追究相关党组织的政治责任,用好问责利器倒逼责任落实。
第三,在“面”上有效覆盖,系统涵养政治生态。一是拓宽群众监督“广面”。要聚焦生态环境执法领域“小切口”整治,严肃纠治打着环保幌子搞“一刀切”等问题,畅通“信、访、网、电”等举报渠道,及时回应和解决群众关切的身边环境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县生态环保举报的办结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我们更要关注办理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二是做实以案促改“剖面”。要选取生态环保领域的典型案例,深入开展专项以案促改工作。通过制发纪检监察建议、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组织旁听庭审等方式,督促案发单位深刻剖析问题根源,查找制度漏洞,推动从解决“一个问题”向防范“一类问题”延伸,实现标本兼治。三是涵养清明政治“全域面”。生态环境与政治生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我们要通过严明的纪律、严格的执纪,不断净化我县的政治生态。当政治生态山清水秀了,自然生态也必然会山清水秀。
同志们,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护航绿水青山,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政治责任。全县纪检监察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忠诚履行党章和宪法赋予的职责,以铁的纪律、硬的作风,为守护好*的绿水青山、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