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云海 分享 时间:

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创新驱动,优化结构,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增长。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分析当前我市工业经济面临的形势与挑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大工业项目谋划招引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真抓实干,奋力开创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工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支撑。今天上午,我与相关部门的同志一道,实地调研了〔...〕区的〔...〕生物能源材料项目和〔...〕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深切感受到了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带来的蓬勃生机,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抓工业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发展格局深刻重塑。我们正处在一个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关键时期。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下好制造业这步"先手棋",牢牢守住实体经济这个根基,为〔...〕革命老区的全面振兴与发展夯实"压舱石"。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洞察时与势,牢牢把握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主动

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对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有清醒、准确的判断。这既是科学决策的前提,也是坚定信心的基础。

第一,必须认识到,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赋予工业经济的必然要求。纵观国内外发展历程,没有强大的工业,就没有国家的强盛和区域的繁荣。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于工业领域而言,这意味着过去那种依赖资源消耗、低成本要素投入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新的发展阶段,要求工业发展必须转向依靠创新驱动、内涵增长的轨道。特别是"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理论的提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其载体是产业,关键是产业的现代化。我们发展工业,不能再满足于量的扩张,更要追求质的提升、结构的优化和效益的增强。要深刻理解,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抛弃传统产业,而是要利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对于〔...〕市而言,这既是必须完成的时代考卷,更是实现换道超车、后来居上的重大历史机遇。

第二,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工业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关口。近年来,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工业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个百分点。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如我们上午看到的两个项目,正在加速成长,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同时,我们更要正视存在的短板和挑战。一是产业结构"偏重偏旧"的问题依然突出,传统产业占比高,改造升级任务艰巨;二是新兴产业"体小力弱",虽然有亮点,但尚未形成有足够带动力的支柱产业集群;三是创新能力"支撑不足",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有待提高,高水平创新平台和领军人才相对匮乏;四是重大项目"储备不多",特别是能够引领产业方向、重塑产业生态的"链主型"项目、百亿级项目仍然偏少。这些问题相互交织,构成了我们当前必须攻克的"娄山关""腊子口"。回避不了,也绕不过去。

第三,必须坚定地相信,我们完全有能力在攻坚克难中开创发展新局。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我们的信心,来自于国家和省里对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大力支持,这为我们带来了宝贵的政策红利。我们的信心,来自于〔...〕市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我们在有色金属、机械装备、文旅康养等领域深耕多年,拥有一批技术过硬的企业和经验丰富的产业工人,这是我们转型升级的宝贵家底。我们的信心,更来自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思发展、盼发展、促发展的强烈愿望和昂扬斗志。面对困难,是畏缩不前,还是迎难而上,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上来,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主动作为、奋勇争先,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二、聚焦谋引落关键,系统破解重大工业项目引建的实践难题

项目是工业经济的生命线,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抓项目就是抓住了工业发展的"牛鼻子"。全市工业项目谋划招引工作,必须摒弃"大水漫灌""捡到篮子都是菜"的粗放模式,转向精准化、系统化的科学轨道。要围绕"怎么谋划""怎么招引""怎么落地"这三个核心问题,拿出实招、硬招、新招。

首先,科学回答"谋什么"的问题,以前瞻视野和系统思维绘制产业地图。项目谋划是项目工作的起点,起点的高度决定了终点的成就。谋划工作必须做到"三个立足"。一是立足产业基础。要对全市的产业家底进行一次彻底的"CT扫描",摸清每个县(市、区)的优势产业、骨干企业、配套能力和技术短板,做到心中有数。不能脱离实际,好高骛远。传统优势产业如何通过技术嫁接实现"老树发新枝",新兴产业如何围绕现有基础进行"强链补链延链",这是项目谋划的首要逻辑。二是立足资源禀??赋。〔...〕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生态资源和人力资源。要围绕这些特色资源,谋划一批能够"点石成金"的精深加工项目和高附加值项目。比如,围绕锂、铜等战略性矿产资源,不能只满足于挖矿和初加工,要向下游延伸,发展电池材料、高精铜材等新材料产业。三是立足未来赛道。项目谋划要有战略眼光,要紧盯国内外产业发展的前沿趋势,在人工智能、生物制造、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领域,结合〔...〕实际,提前布局,抢占先机。哪怕暂时没有条件,也要做好跟踪研究,创造条件,为未来发展埋下希望的"种子"。

为确保谋划的科学性,必须建立"三张清单"动态管理机制。第一张是"逻辑清单",要清晰阐述我们为什么选择发展某个特定产业,其市场前景如何、技术路径怎样、与我市的战略契合度多高。第二张是"产业清单",要将逻辑具象化为具体的产业门类、细分领域和关键产品,明确主攻方向。第三张是"意向企业清单",要根据产业清单,在全球范围内筛选出技术领先、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单项冠军和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建立目标招引数据库。这三张清单,就是我们的产业发展路线图和项目招引导航图,必须做到精准、具体、可操作。

其次,系统回答"怎么引"的问题,以立体作战和全员参与构建招商格局。好的项目不会自己送上门来,必须主动出击、精准对接。要彻底改变过去"部门单打、地区独斗"的局面,构建一个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社会参与的"大招商"工作格局。一是压实属地主责。各县(市、区)、高新区(经开区)是项目招引的主战场和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挂帅、亲自研究、亲自推动。要组建专业化、市场化的招商队伍,围绕各自的产业定位,开展驻点招商、产业链招商,真正做到"自己的责任自己扛、自己的阵地自己守"。二是强化部门联动。发改、工信、商务、科技、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要从管理部门向服务部门、战斗部门转变。要变"串联审批"为"并联服务",建立重大项目联审联批机制。商务和工信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统筹全市招商资源,组织高水平的招商推介活动;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和人脉资源,积极参与对口领域的项目引荐和洽谈。三是凝聚各方合力。要善于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要大力推行"以商引商",鼓励本地龙头企业发挥人脉广、信息灵的优势,吸引其上下游合作伙伴来〔...〕投资兴业。要充分发挥各地商会、行业协会、校友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聘请一批"招商大使",编织一张覆盖广泛的社会化招商网络。同时,要创新招商方式,善于利用资本招商、基金招商等市场化手段,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我市的产业发展。

最后,精准回答"如何落"的问题,以一流生态和极致服务保障项目成长。项目引得来,更要留得住、长得好。营商环境是项目落地的土壤,土壤的肥沃程度直接决定了项目的生长态M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是一场深刻的政府自我革命,必须在"三个度"上下功夫。一是在要素保障上体现"强度"。对于签约的重大项目,要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的机制。土地、林地、能耗等指标,要优先向好项目、大项目倾斜。要发挥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作用,解决项目融资难题。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围绕主导产业需求,精准引进和培育一批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工匠,让人才与产业同频共振、相互成就。二是在政务服务上体现"速度"。时间就是成本,效率就是生命。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一网通办""一窗受理",最大限度地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要建立市领导挂钩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对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现场办公、一线解决,做到"企业有呼、政府必应"。三是是在政策环境上体现"温度"。政策的生命力在于稳定和兑现。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给投资者一个明确、可靠的预期。已经承诺的各项优惠政策,必须不折不扣地兑现到位,以政府的诚信赢得企业的信任。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干部要坦荡真诚地同企业家接触、交往,主动靠前服务,真心实意为企业排忧解难,让每一位来〔...〕投资的客商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安心投资、舒心创业、顺心发展。

三、强化使命担当,汇聚起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宏伟的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各级干部能力作风的重大考验。全市上下必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第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健全指挥体系。市里将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全市重大产业规划、重大项目招引、重大政策制定等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调度会,听取工作进展汇报,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强大工作合力。

第二,要完善考评机制,树立实干导向。改革考核"指挥棒",建立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要加大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招引落地成效等指标在考核中的权重,把考核结果与干部的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直接挂钩。要建立"红黑榜"通报制度和"骏马奖""蜗牛奖"评选机制,对干得好的大张旗鼓地表扬奖励,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严肃批评问责,在全市范围内形成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

第三,要锤炼干部队伍,提升专业素养。工业经济工作专业性强,不懂产业、不懂经济、不懂科技,就无法胜任新时代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和追求,努力成为懂工业、会招商、善服务的行家里手。要加强对经济规律、产业政策、金融知识、科技前沿的学习,不断提高谋划发展、破解难题的本领。要敢于走出办公室,多到项目现场去,多到企业车间去,在实践一线中增长才干、锤炼作风。

同志们,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全力以赴抓项目、兴产业、强实体,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47 51697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