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个人2025年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
党员干部需深入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明确整改措施,增强政治意识,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强化责任担当,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党员干部个人2025年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党员干部个人2024年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
根据市委《关于召开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的通知》有关要求和局党组相关工作部署,我紧紧围绕本次民主生活会主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真对照“四个带头”,全面深入查摆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逐项明确了下一步整改措施。按照会议安排,现将个人对照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带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方面。一是政治敏锐性不够,警觉意识不足。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认识
尚浅,警惕性和鉴别力仍有短板。面对社会和网络上一些消极言论或
恶意调侃,缺乏主动抵制的意识,认为只要自己不附和、不转发便可
置身事外,忽视了党员干部应有的政治担当。未能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以坚定立场去弘扬主流价值,抵制不良影响。二是贯彻上级决策不深,落实措施不实。对上级的决策部署理解不够深入,结合实际制定具体
举措存在不足,工作中有“照抄照搬”现象。以项目建设为例,更多关注进度和完成情况,而在如何借助项目建设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方面,缺乏深入思考和有力举措,未能将“任务清单”转化为“发展蓝图”。三是请示报告制度松懈,执行标准不严。对“三重一大”事项的请示报告制度理解不够到位,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口头代书
面”“电话代当面”的情况,执行上存在随意性。部分重大问题,错误地认为自己能够独立解决,未能严格按照制度向县委、县政府及时请示汇报,导致请示报告工作出现“断点”“盲区”,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二)带头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方面。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力度不足,路径谋划不够精准。对高质量发展的理解不够深入,目标任务把握不够精准,措施制定不够细化,推动成效不够显著。面
对新形势新要求,仍存在“路径依赖”,对如何突破瓶颈、激发新动
能的思考不够深入,措施不够有力,未能真正将“发展蓝图”转化为
“实践路径”,推动发展向更高层次跃升。二是服务群众意识不够强,回应诉求不够高效。面对群众关切的问题,存在研究不深、解决不快
的情况,倾听群众呼声的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宽,回应诉求的速度和质
量仍需提升。部分问题的解决停留在“就事论事”层面,缺乏系统性
思考,未能真正从体制机制上找到“治本之策”,让群众真正感受到
改革发展带来的获得感。三是改革发展成效不够突出,推动举措不够
精准。对改革发展的理解仍有待深化,目标任务的细化分解不够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刀切”或“按部就班”的问题,缺乏因地制宜的
创新举措。部分领域仍停留在传统发展模式,对如何用改革促发展、用创新破难题的探索不够深入,导致改革推动力未能充分释放,发展动能仍待进一步激发。
(三)带头在遵规守纪、清正廉洁前提下勇于担责、敢于创新。
一是斗争精神不够坚定,政治定力仍需强化。面对意识形态领域错综
复杂的局势,警觉性和战斗意志仍显不足,对错误思潮和错误言行的
辨别不够敏锐,斗争不够坚决。对于社会上一些不良言论,未能及时
发声、主动引导,未能以更坚定的立场亮明态度、以更有力的行动弘
扬正能量,使一些错误思潮在无形中渗透,影响主流舆论场的清朗氛
围。二是风险防范意识不够强,破解难题手段不够硬。面对新形势下
不断演变的风险挑战,缺乏系统性、前瞻性的预判,防范和化解措施
仍显不足,未能形成“防微杜渐”的长效机制。对于重大风险,习惯
于被动应对,缺乏超前谋划,存在“见招拆招”甚至“临阵磨枪”的
情况,导致一些潜在隐患未能及时化解,风险管控能力亟待提升。三
是攻坚克难魄力不足,改革创新劲头不够足。面对复杂局势和艰巨任
务,勇闯“无人区”的劲头不够,破解深层次矛盾的思考仍显不足。
对新形势下的攻坚方向、目标任务把握不够精准,具体措施不够细化,缺乏行之有效的突破方案。面对发展难题,有时存在畏难情绪,未能
充分激发改革动力,推动创新举措落地生根,使突破瓶颈的路径仍待进一步明确,改革成效仍需进一步显现。
(四)带头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一是民主集中制执行不严,决策科学性仍有短板。在研究重大问题时,有时自我认知偏强,
对其他同志的意见建议倾听不够,未能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影响决策
的科学性和广泛性。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存在未能充分发扬
民主、直接拍板决策的现象,导致部分决策缺乏更广泛的讨论支撑,影响执行的精准度和落地成效。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战斗堡垒作用未充分发挥。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部署多、调研少、解决慢的问题,对基层存在的困难研究不深、推动不力。部分基层党组织在政治引领、组织动员方面功能发挥不足,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未能真正强起来,导致党的组织体系在基层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未能充分释放。三是党员教育管理松散,队伍建设标准仍需提高。对党员教育管理的严肃性和系统性认识不足,存在抓得不紧、标准不高、要求不严的问题。部分党员在思想教育、党性锤炼上仍存短板,党组织在培养、监督、考核等方面缺乏针对性措施,导致部分党员政治意识不够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
(五)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方面。一是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思想武装仍需强化。在学习新思想上仍存实用主义倾向,系统性、深层次研究不足,对新理论、新观点、新战略的理解不够精准,理论根基尚显薄弱。对新思想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掌握不够全面,特别是对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理解不够透彻,导致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不足,未能充分发挥科学理论的引领作用。二是意识形态警觉性不够,思想引领作用发挥不足。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和挑战,警惕性和鉴别力仍有欠缺。对社会和网络上的错误言论、消极议论或调侃,
未能做到及时辨析和有效抵制,存在“事不关己”的被动心态,认为只要自己不附和、不传播即可,未能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主动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的力度仍需加强。三是阵地管理存在短板,风险防控意识仍需加强。对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仍存盲区,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管控不到位,对新媒体平台的监管、网络舆情的应对、网络安全的防护仍存在薄弱环节。面对网络空间日益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缺乏系统化的管理思路和有效的应对策略,舆论引导和宣传主导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网络舆情防范、引导和管理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以确保意识形态阵地绝对安全、可控、可管。
(六)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一是政绩观念不够牢,服务群众行动力不足。调任新岗位以来,面对新形势下的信访维稳工作,
思考和谋划不够深入,推动工作的举措不够有力,导致服务群众的理
念仍停留在口头表态,尚未完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人民至上的
发展思想未能真正落细落实,工作推进上仍存在“就事论事”的倾向,缺乏系统性、前瞻性思考,未能在更深层次上回应群众关切,提升民
生福祉。二是责任担当不均衡,群众满意度考量不足。在处理对上负
责、对下负责、对自己负责的关系上,存在“重上轻下”的问题,更
多关注上级决策部署的执行,而对基层群众的需求关注不足。考核工
作成效时,仍以完成任务为导向,而非以群众满意度为衡量标准,导
致部分政策在落地过程中缺乏群众参与和反馈,未能真正做到问需于
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三是统筹意识不够强,创新突破动力不足。
工作推进仍以完成本职任务为主,在站位全局、谋划长远方面存在短
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格局意识和系统思维有待加强。对如何打破固
有模式、创新工作方法的思考不足,缺乏主动破题、变革突围的精神,导致工作推进仍依赖惯性,未能充分激活新发展动能,工作成效未能
在更大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
二、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一)理论学习不深,思想武装不够扎实。始终坚持以新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学原著、悟原理的学习要求,但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上仍有不足,对理论体系的理解尚停留在表层,未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特别是在结合XX实际、创造性推进工作方面,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仍有短板,未能充分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破解发展难题,
使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成效的路径仍需进一步深化。
(二)政治能力不足,全局统筹仍存短板。始终坚持把讲政治放在首位,确保改革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但在政治站位、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方面仍有提升空间。面对复杂形势和重大决策,
政治敏锐性不够强,对形势的政治分析和政策研判能力仍需加强。特别是在运用党的立场、观点、方法破解XX发展难题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政治思维的前瞻性和实践操作的精准性。
(三)宗旨意识不牢,服务群众力度不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职工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但在增强群众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方面,仍有差距。部分工作仍停留在政策层面,未能真正贴近群众需求,主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意识不够强,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的措施不够多,在解决职工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上,还需进一步精准发力。
(四)担当精神不足,攻坚克难魄力不够。始终坚持“敢担当、善作为”的工作理念,把担当作为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但在改革攻坚、破解难题方面仍存不足。在推动改革发展过程中,面对复杂局面和棘手问题,有时存在“求稳怕乱”的心理,对一些长期存在的困难缺乏主动破题的勇气,攻坚突破的力度仍需加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仍需提速。
三、整改措施和下步努力方向
(一)强化理论学习,锻造政治定力。坚持把学习贯彻新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研读原著、系统领悟原理,增强理论素养,筑牢思想根基。推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将理论学习与改革发展紧密结合,确保党的创新理论成为分析问题、破解难题的
“指南针”,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思想引领上把牢方向、在实践运用上精准发力。
(二)砥砺党性修养,增强政治能力。坚持党性锻炼常抓不懈,把讲政治作为第一要求,锤炼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强化政治担当,以更高站位谋划发展,以更宽视野研判形势,以更实举措破解难
题,在改革发展关键节点展现政治自觉,在复杂局面中提升政治驾驭能力,以更强定力把握全局,以更高标准落实党上级决策部署,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三)厚植宗旨意识,提升服务效能。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衡量工作的核心标准。树牢正确政绩观,深入基层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真正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工作“第一信号”,以更精准、更高效的举措回应群众关切,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四)增强责任担当,锤炼攻坚本领。坚持把担当作为领导干部的“试金石”,始终保持迎难而上的精神状态,面对改革发展中的难题不回避、不畏难,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突破。强化改革创新意识,敢闯敢试、敢作敢为,善于在矛盾中找思路、在挑战中谋机遇,以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攻坚克难中展现新作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