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2025年秋季学期学校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强调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重要性,推动学校落实相关政策,保障师生饮食安全与健康,促进全面发展。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区2025年秋季学期学校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在〔...〕区2025年秋季学期学校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2025年秋季学期学校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回顾春季学期工作,分析研判当前形势,安排部署新学期重点任务。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的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以及区教育体育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相关负责同志。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长期奋战在校园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工作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保障他们"舌尖上的安全",让他们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吃得健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是关乎千家万户幸福安宁的民生大事,更是衡量我们教育工作乃至社会治理能力的一把重要标尺。我们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抓细这项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挑战,清醒认识当前工作形势
今年春季学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学校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工作总体保持平稳向好态势,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为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区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区教育体育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卫生健康局等部门协同联动,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检查和培训活动,各学校的主体责任意识有所增强,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成绩背后依然潜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和挑战。平静的水面下,往往暗流涌动。从春季学期联合督导检查和日常监管情况来看,一些深层次、顽固性的问题依然存在,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根据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汇总的数据,我们在春季学期的专项检查中共发现各类问题隐患215项,虽然绝大多数已完成整改,但暴露出的问题性质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具体来看,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原辅材料进出库管理不严,源头风险依然存在。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隐患中,约有35%与此相关。部分学校食堂在食材采购索证索票环节执行不严格,台账记录不完整,甚至存在供应商资质证明过期的现象。在仓储环节,食品储存"离墙离地"规定执行不到位、生熟食品混放、冷藏冷冻设施温度不达标、过期或变质食材清理不及时等问题屡有发生。这些看似"小节"的疏忽,却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一旦源头失守,后续所有环节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第二,加工操作过程不规范,过程控制存在薄弱环节。这是问题最为集中的领域,占比高达40%左右。一些食堂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操作流程"随心所欲",比如,未按规定佩戴口罩手套、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措施落实不到位、食品留样不规范等现象时有发生。更有甚者,个别学校的后厨"三防"设施破损、形同虚设,给食品污染带来了极大的风险。这些问题反映出我们的日常管理还不够精细,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监督还存在盲区。
第三,责任体系落实不到位,管理台账记录缺失。约25%的问题出在管理环节。部分学校虽然建立了食品安全制度,但大多"挂在墙上、落在纸上",未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校长(园长)第一责任人责任落实不到位,食品安全总监、安全员职责不清。日常自查流于形式,检查记录、培训记录、消毒记录等关键台账不完整甚至缺失,导致安全管理无法形成闭环,出现问题难以追溯。这本质上是责任心缺失、作风不实的问题。
同志们,这些问题绝非危言耸听。每一个数字、每一个案例背后,都可能关联着成百上千名学生的健康。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校园食品安全工作只有"零风险",没有"低风险";只有"零容忍",没有"可容忍"。我们必须以刮骨疗毒的勇气,直面问题,彻底整改,决不能让任何一个隐患演变成事故。
二、聚焦重点,夯实基础,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新学期、新起点。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要以秋季学期"校园餐"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拿出更硬的措施、更实的作风,推动我区学校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提高政治站位,压实责任链条。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各学校、各部门必须把校园食品安全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要严格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将责任层层传导、压实到岗、落实到人。首先,要强化校长(园长)第一责任人责任。校长(园长)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查食品安全工作,把食堂管理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次,要健全全链条责任体系。从食材供应商的遴选,到采购、运输、储存、加工、配餐、留样、餐具消毒等每一个环节,都要明确责任人、操作规范和监督措施,形成环环相扣、无缝衔接的责任闭环。最后,要落实协同监督机制。要将学校领导、家长代表、监管人员多方协同的陪餐工作机制落到实处,不仅要"陪餐",更要"监餐",主动发现问题,听取学生意见。同时,要畅通快速有效的投诉渠道,对师生和家长的合理诉求,必须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核查、第一时间反馈。
(二)深化专项整治,筑牢数字防线。传统的"人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监管要求。我们必须向科技要效率,向数据要精准。区教育体育局要牵头,联合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部门,加快推进"〔...〕区校园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这个平台不是简单的"明厨亮灶"升级版,而是一个集全链条追溯、全过程监控、全方位预警于一体的数字化管理体系。一是要实现食材全链条精准溯源。我们要引入区块链技术,为每一家准入的供应商建立不可篡改的"数字诚信档案"。供应商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员工健康证、批次食材的检验检疫报告等关键资质信息,一经上链,永久存证,系统可在采购环节自动比对验证,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供应商和不合格食材流入校园。二是要实现仓储和冷链智能化温控。平台将集成物联网(IoT)技术,在食堂仓库、冰箱以及食材配送车辆上安装温湿度传感器。这些传感器会24小时不间断采集数据并实时上传至监管平台。一旦温度异常,系统将立即向食品安全管理员和监管部门发出预警,确保食材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三是要实现后厨操作AI智能识别。通过在后厨关键点位安装高清摄像头,利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厨师未戴口罩、生熟案板混用、在操作间吸烟等违规行为,并立即抓拍取证、生成警报。这套体系将实现从"人管人"到"云管端"的转变,让食品安全风险无处遁形。
(三)坚持科学指引,强化营养健康。保障食品安全是底线,促进营养健康是目标。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们"吃得安全",更要让他们"吃得健康"。然而,我区最新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并不乐观.2025年春季学期数据显示,我区小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和%,初中生分别为%和%,部分指标高于〔...〕省平均水平。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一名15岁的男生,其体重指数(BMI)的正常范围应在至之间,而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偏离了这个健康的轨道。这与不科学、不均衡的膳食结构有直接关系。为此,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抓好营养健康工作。一要配齐专业力量。各学校要按照要求,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营养健康管理人员。区卫健局疾控中心要加大培训力度,确保每所学校都有一位懂营养、会配餐的"明白人"。二要推广科学食谱。要严格按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营养需求特点,制定并公示每周带量食谱,做到能量供给充足、营养素配比合理、食物种类多样化。要坚决杜绝高盐、高糖、高脂食品,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供给。三要融入课堂教育。要将营养健康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通过主题班会、科普讲座、实践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让他们成为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们的目标,是要将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秀率提升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所要求的25%以上。
三、加强协同,凝聚合力,开创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校园食品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所学校都无法独立完成,必须树立"一盘棋"思想,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协同共治的格局。
首先,部门监管要"攥指成拳"。教育体育局要履行好行业主管责任,加强对学校的日常指导、督促和考核。市场监督管理局要发挥好主力军作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要"利剑高悬",依法严惩,形成强大震慑。要坚持"处罚到人",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卫生健康局要当好"技术顾问",为学校提供专业的营养配餐指导、传染病防控知识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服务。三个部门要建立常态化的联席会议制度和信息通报机制,定期会商解决问题,开展联合执法行动,确保监管不留死角、不存盲区。
其次,学校主体要"守土有责"。各学校要进一步强化阵地意识,把食堂当作最重要的教学场所之一来管理。要主动接受监督,定期举办"食堂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学生代表走进后厨,了解食材来源、加工过程,增强管理的透明度。要善于运用智慧监管平台提供的数据,开展精细化管理,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持续优化服务。
最后,社会共治要"同向发力"。我们要积极引导广大家长深度参与到校园食品安全监督中来。家长委员会要真正发挥作用,在供应商选择、食谱制定、日常监督等环节提出意见建议。同时,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作用,既要大力宣传正面典型,也要适度曝光反面案例,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校园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孩子们的餐盘,牵动着万千家庭的心,承载着国家未来的希望。校园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工作,责任重于泰山,任务没有终点。希望大家以此次会议为新的起点,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共同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校园里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吃得开心!
谢谢大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