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强调生态治理的重要性,推动河湖长制与林长制深度融合,确保水资源和森林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市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在〔...〕市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全市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回顾总结20xx年以来的工作,分析研判当前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动员全市上下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严作风,扎实做好新时代治水兴水、治林兴林各项工作,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努力绘就美丽中国建设的〔...〕画卷。
刚才,我们集体观看了全市河湖"四乱"问题暗访片和林长制工作问题短片,片中曝光的问题触目惊心、发人深省,反映出我们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短板和漏洞。会议通报了20xx年的工作情况,并对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作了具体安排,我都同意。〔...〕区、〔...〕区的总河湖长和〔...〕区、〔...〕县的总林长作了很好的发言,介绍了经验,也表明了决心。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推进"两长制"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改革举措,是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制度创新。去年以来,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各级河湖长、林长认真履职尽责,各级各部门协同发力,推动我市治水治林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回顾过去一年多的工作,我们的成绩体现在三个"新提升"上:一是生态基底的"含绿量"有了新提升。我们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全市林草资源保护和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截至20xx年底,我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了%,同比提升了个百分点,林草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稳步增强。二是河湖健康的"含金量"有了新提升。我们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持续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根据市生态环境局的监测数据,20xx年,我市地表水国控断面的水质优良比例达到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无劣Ⅴ类水质断面,主要河流水生态健康指数稳步提升。三是治理效能的"含新量"有了新提升。我们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河湖长制、林长制责任体系不断健全,监管执法链条逐步完善。特别是在河湖"四乱"问题整治上,我们加大了巡查和整改力度,全市自查发现和上级交办的问题整改完成率达到了%,有效维护了河湖的健康面貌。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刚才播放的两部短片,如同两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工作中的顽瘴痼疾。当前,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治水治林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从思想认识层面看,"上热下冷、温差犹存"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同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刻在心上、落在行上。有的地方和部门在处理发展与保护关系时,仍然存在摇摆和迟疑,甚至有"重经济、轻生态""重显绩、轻潜绩"的错误观念。个别基层河长、林长履职有名无实,"巡河不见河、巡林不见林",责任压得不实、传导不到位。
从河湖治理层面看,"顽疾未除、新病又生"的风险依然存在。河湖"四乱"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一些地方出现了"虚假整改""表面整改"的问题。短片中曝光的〔...〕河故道被违规侵占建设厂房、〔...〕湖区周边仍有生活垃圾乱堆乱倒等问题,就是典型例证。一些历史遗留的"硬骨头"还没有彻底啃下来,一些新的隐形变异问题又开始萌生。水资源刚性约束落实不够到位,"四水四定"原则在一些项目规划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水环境方面,部分支流、沟渠水质还不稳定,农业面源污染、初期雨水污染等治理难题仍待破解。
从林草管护层面看,"保护不力、利用不足"的短板依然存在。一些地方对林地的保护不够严格,毁林种田、非法占用林地的现象时有发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存在薄弱环节,对鸟类等重点物种的栖息地保护措施还不够有力。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基层防灾减灾能力有待加强。更重要的是,我们守着丰富的林草资源,但在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上,思路还不够开阔,办法还不够多,点绿成金的转化能力亟待提升。
从治理体系层面看,"协同不畅、效能不高"的制约依然存在。部门协同、区域联动、社会共治的格局尚未完全形成。涉水涉林管理职能交叉,存在"九龙治水"的现象,信息共享、联合执法机制仍不顺畅。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不足,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覆盖率还不够高,监测点位布设的科学性、代表性有待加强运用无人机、卫星遥感、大数据等技术进行智慧监管的能力亟需提升。
同志们,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这些问题的存在,根子在于政治站位不高、责任担当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深刻反思、引以为戒,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二、聚焦重点任务,奋力推动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再上新台阶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统筹推进、精准施策,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深化系统治水,全力筑牢"人水和谐"的生态屏障。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我们要坚持以"四水四定"为原则,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快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第一,要以"惜水如金"的理念,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必须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强化取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要严格落实水资源论证制度,对所有规划和建设项目,凡是涉及取用水的,必须进行科学论证,坚决杜绝无序取水、超量取水。要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在农业、工业、城镇生活等领域全面实施节水行动,推广节水技术和节水器具,力争到2026年,全市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在现有基础上再下降5%。
第二,要以"铁腕治污"的决心,持续深入改善水环境。水环境质量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我们必须巩固提升现有成果,向更高标准迈进。要设定明确目标,力争到2026年底,全市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稳定在92%以上,彻底消除不稳定断面。为此,要紧盯重点领域,深化工业园区、城镇生活、农业农村三大污染源治理。要加快补齐城镇污水管网短板,实施新一轮的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确保污水"应收尽收、应处尽处"。要对全市所有排污口进行再排查、再溯源、再整治,建立动态管理清单,做到"一口一策、精准施治"。
第三,要以"综合施策"的方略,系统修复重塑水生态。健康的水生态是河湖拥有自净能力的基础。要坚持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大力推进河湖生态廊道建设,加强岸线生态化改造,为水生生物营造良好的栖息环境。要打破"九龙治水"的部门壁垒,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推进重点流域的系统性治理。特别是要加强对〔...〕河、〔...〕河等重点河流的生态流量保障,实施生态补水,恢复河湖的生命活力。
第四,要以"智慧赋能"的手段,全面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加快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河湖监测网络。当前我市重点河湖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覆盖率约为75%,必须加快建设进度,力争到明年底,将覆盖率提升至90%以上,并确保监测点位布设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机巡查等现代技术,建立智慧河湖管理平台,实现对河湖状态的实时感知、问题的智能识别和处置的快速响应,让我们的河长、湖长真正拥有"千里眼"和"顺风耳"。
(二)强化林草管护,全力夯实"绿满城乡"的生态基底。
森林和草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宝贵的生态财富。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林草资源,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第一,要当好"生态卫士",坚决守住林草资源保护红线。全市各级林长,特别是〔...〕山脉沿线的林长,必须牢记"国之大者",坚决当好"〔...〕卫士"。要严格落实林地用途管制,严厉打击毁林开垦、乱砍滥伐、非法占用林地等违法行为。要全面推行"林长+警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形成高压震慑。同时,要加强对鸟类等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严厉打击非法猎捕和交易行为,维护生物多样性。
第二,要坚持"科学绿化",持续提升林草生态系统质量。国土绿化不能只重数量,更要重质量、重效益。要遵循自然规律,科学选择树种草种,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提升林草植被的稳定性和多样性。要加强森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优化林分结构,增强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碳汇能力。要结合城市更新和乡村建设,大力开展身边增绿、见缝插绿,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市民拥抱自然。
第三,要探索"点绿成金",积极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保护生态不是为了回到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而是为了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必须在"两山"转化上积极作为。市委市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在〔...〕区和〔...〕县启动市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重点探索林业碳汇开发、生态旅游、林下经济、自然教育等多元化发展模式。我们要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比如探索"林票"等股权量化模式,建立起政府、企业、村集体和林农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资源-资产-资本"的转化路径。例如,可以探索建立"林农出资源、合作社出管理、技术团队出技术"的合作模式,按照"6:3:1"等合理比例进行收益分成,真正让保护生态的农民得到实惠,让绿水青山持续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
(三)抓实防汛减灾,全力守住"人民至上"的安全底线。
当前我市正值主汛期,防汛减灾是天大的事,容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各级河长、林长在巡河巡林时,必须把防汛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第一,风险排查要"全覆盖"。要立即组织力量,对辖区内的所有水库、塘坝、堤防、地质灾害隐患点等进行再排查、再梳理,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人,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第二,监测预警要"快准灵"。要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汛情变化,加强与气象、水文、自然资源等部门的会商研判,利用各类平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预警到户、到人,打通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
第三,应急准备要"宁可备而不用"。必须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做足应急准备。要对全市的防汛应急物资储备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确保砂石、编织袋、救生衣、排水设备、照明设备、卫星电话等物资数量充足、随时可用。要按照"就近储备、快速调运"的原则,在〔...〕镇、〔...〕乡等山洪灾害易发区域前置储备必要的抢险物资。
第四,转移避险要"坚决果断"。要进一步完善人员转移避险预案,特别是要细化到村、到户、到人的"一页纸"明白卡。一旦出现险情,必须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立即启动预案,果断组织群众转移,做到应转尽转、不落一人,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强化组织领导,全力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以钉钉子精神,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凝聚起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一要压实责任链条。"两长制",关键在"长",核心在"责"。各级河湖长、林长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要把"两长制"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履职尽责、成效显著的要表扬奖励;对工作不力、问题突出的要严肃约谈、通报批评;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规依纪依法严肃追责问责。
二要强化协同共治。生态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协同发力。要健全"两长办"统筹协调作用,完善水利、环保、林业、农业、城管、公安等多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和联合执法制度。要打破信息壁垒,推动数据共享,形成"一盘棋"工作格局。同时,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可以聘请一批有威望、有热情的退休干部、教师、企业家等担任"民间河长""民间林长",畅通群众监督举报渠道,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监督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
三要强化督查问责。好的制度要靠严格的执行来保障。市"两长办"要会同市纪委监委、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多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对今天短片中曝光的问题,要挂牌督办,一抓到底,限期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要建立常态化的问题曝光和整改销号机制,对整改不力、敷衍塞责,特别是搞"虚假整改"的,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也要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绝不姑息。
同志们,保护江河湖泊、建设绿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肩负的使命光荣而艰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不断开创我市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新局面,为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