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区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升全区食品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与健康,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2025年全区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在2025年全区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一头牵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头系着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大局。在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日益强烈的背景下,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民生福祉的重要标尺。今天,我们齐聚于此,召开全区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就是要全面总结过往工作,深度洞察现存问题,精心谋划未来工作,全力守护好全区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正视问题,深刻洞察食品安全隐患
食品安全事故,犹如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落下,后果不堪设想。回顾过往,尽管我区在食品安全领域投入诸多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各类风险隐患交织叠加。
(一)源头污染风险犹存,农产品安全堪忧
农业作为食品生产的源头,其安全状况直接关乎整个食品产业链的质量。在农产品种植环节,部分农户为追求产量,违规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时有发生。比如,在蔬菜种植区域,检测发现个别农户在叶菜类蔬菜上使用了禁止在蔬菜上使用的甲胺磷等农药。在畜禽养殖方面,部分养殖场为促进畜禽生长、预防疾病,超量使用兽药、饲料添加剂,甚至存在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这不仅影响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此外,土壤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也对农产品安全构成威胁。一些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未经有效处理,随意排放,导致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超标,灌溉水源受到污染,进而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农产品源头污染风险,是我区食品安全工作面临的首要挑战。
(二)食品生产经营环节乱象丛生,监管难度大
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部分食品生产企业规模较小,生产条件简陋,卫生状况差。一些小作坊甚至没有基本的生产设备和卫生防护设施,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在生产过程中不遵守食品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劣质原料等问题屡见不鲜。例如,部分糕点小作坊在制作糕点时,为降低成本,使用过期变质的面粉,超量添加甜蜜素、色素等食品添加剂,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在食品流通环节,一些食品经营者为追求利润最大化,销售"三无"食品、过期食品,食品储存、运输条件不符合要求,导致食品在流通过程中受到二次污染。网络食品销售的兴起,更是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一些网络食品商家资质审核不严,销售的食品来源不明,质量难以保障,而监管部门在网络监管方面还存在技术手段不足、监管力量薄弱等问题,难以实现对网络食品销售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管。
(三)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有待完善,监管合力尚未形成
从监管体系来看,目前我区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包括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卫生健康等,虽然各部门在职能上有明确分工,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职责不清、协调不畅的问题。在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出现了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导致监管效率低下,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力量薄弱,监管人员数量不足,专业素质不高,难以适应日益繁重的监管任务。在监管手段上,主要还是依赖传统的人工检查,缺乏先进的检测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对一些隐蔽性较强的食品安全问题难以做到及时发现和有效查处。此外,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尚未完全形成,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有待提高,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社会监督的渠道还不够畅通,难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强大合力。
二、精准施策,全力推进食品安全整治
针对当前我区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精准发力,以"零容忍"的态度,扎实推进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消除各类食品安全隐患。
(一)强化源头治理,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要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必须加强对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的监管。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大对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登记和使用管理制度,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和使用禁用农业投入品的违法行为。加强对农产品产地环境的监测和保护,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农田土壤、灌溉水源等进行检测,及时掌握产地环境质量状况,对受污染的产地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确保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大力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引导农户和养殖场采用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病虫害,合理使用农药、兽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要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扩大农产品检测范围,增加检测频次,提高检测能力,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加强生产经营监管,规范食品市场秩序
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督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和规范组织生产。加强对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管理,对不符合生产条件的企业,坚决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严厉打击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对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等行为,要依法从严从重处罚,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在食品流通环节,要加强对食品经营者的日常监管,督促其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食品储存等制度,确保销售的食品来源合法、质量合格。加大对食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重点场所的巡查力度,加强对网络食品销售的监管,建立健全网络食品销售监管机制,加强对网络食品商家的资质审核和信息公示,严厉打击网络销售"三无"食品、过期食品等违法行为。通过加强生产经营监管,规范食品市场秩序,让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三)完善监管体系,凝聚食品安全共治合力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的关键。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职责分工,建立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形成监管合力。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充实基层监管人员力量,提高基层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投入,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积极推进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实现对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信息化监管。同时,要加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引导食品行业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加强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制度,对查证属实的举报,给予举报人相应的奖励,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保障,确保食品安全工作实效
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配合,强化保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区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各相关部门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专人负责,确保食品安全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将食品安全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岗位、具体人员,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导协调,定期研究解决食品安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食品安全工作顺利推进。对工作不力、敷衍塞责、导致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严格执法检查,强化责任追究
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执法检查力度。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等监管方式,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发现的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采取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吊销许可证、罚款等处罚措施,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群众积极举报身边的食品安全隐患和违法行为,对查证属实的举报,要给予举报人相应的奖励。同时,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确保执法公正、严格、规范。通过严格执法检查和强化责任追究,形成强大的执法威慑力,倒逼食品生产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三)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
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能一蹴而就。我们要以此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为契机,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宣传贯彻,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建立完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现对食品安全风险的精准管控和隐患的及时消除。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建立食品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完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巩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不断提升我区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
同志们,食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让我们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抓好食品安全工作。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务实的作风,坚决防范和遏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食品安全保障!
上一篇:在2025年全市乡镇街道安全生产和消防基层基础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