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镇乡村振兴专干工作汇报座谈会上的讲话
乡镇振兴需加强政策落实,注重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促进乡村文化传承,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共建美好家园。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乡镇乡村振兴专干工作汇报座谈会上的讲话”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在〔...〕镇乡村振兴专干工作汇报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镇党委组织召开这次乡村振兴专干工作汇报座谈会,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全面听取大家在基层一线的工作进展、经验思考和遇到的困难,对过去一段时期的工作进行一次集中"复盘";二是借此机会,与我们奋战在乡村振兴最前沿的这支年轻队伍进行一次面对面的深入交流,为大家鼓劲加油、明晰方向,凝聚起全镇上下推动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刚才,17个村的专干都作了汇报,谈成绩客观实在,讲问题不遮不掩,说打算思路清晰。大家的发言,既展现了各自村庄的发展特色和工作亮点,也体现了大家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真挚情怀与务实担当。听了之后,我深受触动,也倍感欣慰。在此,我代表镇党委,向辛勤工作在全镇乡村振兴各条战线上的全体专干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全镇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推动我镇"三农"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而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们在座每一位专干的辛勤付出和默默奉献。大家作为镇党委部署在各村的"前哨"和"尖兵",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总的来看,过去一年的工作是扎实的,成效是显著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更加牢固。大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户的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通过大家的努力,全镇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运行平稳,三类重点人群的返贫致贫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第二,乡村产业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大家紧紧扭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立足各村资源禀赋,积极探索"一村一品"发展模式。比如,有的村大力发展的〔...〕特色种植基地,不仅实现了规模化经营,还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了周边近百户村民就业增收,据初步统计,仅此一项就带动项目内脱贫人口人均年增收约4500元。有的村盘活闲置资源,建成了扶贫车间,让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全镇的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多点开花,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壮大。截至上季度末,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了1200万元,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三,和美乡村建设步伐更加坚实。大家积极投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从"三清一改"入手,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村庄的路更宽了、灯更亮了、环境更美了、群众的笑脸更多了。去年以来,全镇累计完成〔...〕公里"四好农村路"提质改造,新建和修复灌溉渠道〔...〕公里,完成〔...〕户卫生厕所改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第四,乡村治理效能更加彰显。大家作为党在农村的政策宣传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服务群众的办事员,主动融入基层治理体系,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文明乡风培育、平安乡村建设等工作。通过大家的努力,各村的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好发挥,群众的法治意识、文明素养不断提升,农村社会保持了和谐稳定。
同志们,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大家走村入户的脚步,是挑灯夜战的身影,是耐心细致的讲解,是破解难题的智慧。实践证明,我们的乡村振兴专干队伍是一支靠得住、拉得出、打得赢的坚强力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对标对表党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我镇的乡村振兴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刚才大家的汇报中也提到了很多共性问题,结合镇党委的调研和平时掌握的情况,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瓶颈"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突破:
一是思想认识的深度有待提升。部分同志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系统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还不够深刻,依然存在用脱贫攻坚的惯性思维来谋划乡村振兴工作的现象。简单地将乡村振兴等同于巩固脱贫成果,满足于"不出事、不返贫",在大局把握、长远规划、系统推进上站位不高、视野不宽,缺乏前瞻性思考和战略性布局。
二是产业发展的韧度有待增强。目前,我镇大部分村的产业基础依然薄弱,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附加值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较弱。一些产业项目科技含量不高,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同时,部分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参与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造血"功能不强。
三是要素保障的强度有待加大。"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批、人往哪里引"是当前制约乡村发展的普遍性难题。从资金上看,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资金缺口较大,社会资本投入乡村的渠道还不畅通,财政资金"撒胡椒面"的现象依然存在,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从土地上看,建设用地指标紧张,存量土地盘活利用难度大。从人才上看,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乡土人才和专业人才严重短缺,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困境依然突出。
四是工作方法的精度有待优化。一些工作还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苗头,比如填表报数过多过繁,检查考核过于频繁,占用了大家大量精力,导致沉到一线抓落实的时间被挤占。在工作推进中,有的同志习惯于当"二传手",对上级政策不加消化、生搬硬套;有的同志工作方式简单,不善于做群众工作,导致一些好政策、好项目难以落地见效。
这些问题,既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困难,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中必须着力破解的重点课题。我们必须正视问题、直面挑战,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和智慧,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做好。
同志们,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为下一个五年规划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乡村振兴工作,意义重大。借此机会,我向大家提四点希望和要求:
第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在"深学"中把准方向,争当对党忠诚的"明白人"。乡村振兴是民族复兴的伟业,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大家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从事的不是一项普通的工作,而是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要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新近出台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准确把握新阶段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要自觉把各村的工作置于全镇、全区乃至全国的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和谋划,坚决破除"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局限思维,真正做到胸怀"国之大者",确保我们的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第二,要聚焦第一要务,在"实干"中破解难题,争当兴业富民的"带头人"。发展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大家要始终把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要立足本村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找准比较优势,选准主导产业,避免盲目跟风、一哄而上。要在"特"字上做文章,在"优"字上下功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要着眼于全产业链开发,积极向上游延伸发展农资服务,向下游拓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品牌营销、乡村旅游和电子商务,不断提升产业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对监测对象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确保他们稳定增收不返贫。要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让农村既有"面子"更有"里子",成为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第三,要厚植为民情怀,在"服务"中凝聚人心,争当扎根基层的"贴心人"。我们的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大家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正把群众当亲人,把村庄当家乡。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像今天发言中提到的那样,真正做到"沉下心、俯下身",多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多到群众家中坐一坐,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倾听民意。要当好政策的"宣传员",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把党的好政策原原本本、清清楚楚地送到千家万户,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要当好矛盾的"调解员",主动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要当好群众的"服务员",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第四,要锤炼过硬本领,在"自省"中提升能力,争当善作善成的"实干家"。乡村振兴是一门大学问,也是一个大舞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大家要有"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坚持学、干、悟一体化推进。要向书本学习,系统学习农业科技、市场经济、法律法规、项目管理等各方面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要向实践学习,敢于到矛盾多、困难大、情况复杂的地方去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增长才干。要向群众学习,甘当小学生,虚心求教,从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加强统筹谋划能力,结合村情实际,协助村"两委"制定好长远发展规划,杜绝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同时,大家要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树立新时代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已经铺展,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光荣而艰巨。镇党委是大家干事创业的坚强后盾,将一如既往地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爱大家,为大家在基层一线锤炼本领、快速成长搭建更坚实的平台。我相信,有在座各位的共同努力,有全镇人民的团结奋斗,〔...〕镇的乡村振兴事业一定能够开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
最后,预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谢谢大家!
上一篇:在乡镇传达学习县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体会议精神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