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党校法律研究生关于党性教育与党性锻炼的学习心得体会
党性教育与锻炼促进了法律思维的提升,增强了服务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了理想信念,提升了综合素质。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省委党校法律研究生党性教育与党性锻炼的学习心得体会”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省委党校法律研究生关于党性教育与党性锻炼的学习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身在〔...〕省委党校熔炉中淬炼的法律专业研究生,我有幸在这座精神的殿堂、思想的高地,接受了一场系统而深刻的党性教育与党性锻炼。近段时间的学习,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不仅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更荡涤了我的思想灵魂。特别是围绕"纪律与作风"这一核心议题的深入研讨,让我对新时代党员的责任与使命,有了更为清醒的认知和更为坚定的担当。在此,我愿以一名普通学员的身份,怀着谦逊之心,分享几点粗浅的感悟与思考,以求教于各位师长与同学。
一、以理论清醒砥砺纪律自觉,筑牢忠诚之魂
党性教育,首在理论武装。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而纪律上的严明,则是对这份坚定最直接的检验。过去,我可能简单地将党的纪律视作一系列"不可为"的清单,一种外在的约束。通过本次系统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党的纪律首先是根植于科学理论之上的政治自觉,是党员内心深处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情感认同与理性遵循。
学习让我更加透彻地理解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这不仅是写在文件里的政治论断,更是引领全党全国人民在新征程上披荆斩棘、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周恩来同志曾言:"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这份"老实",在政治上就是绝对的忠诚。作为一名党员,特别是作为一名未来的法律工作者,这种忠诚必须是纯粹的、无条件的。它体现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每一个具体行动中,体现在日常工作与生活的点滴言行里。它要求我在面对大是大非时旗帜鲜明,在面对各种诱惑考验时立场坚定,确保自己的思想与行动,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去年全党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更像是一场及时的"思想整训"。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全体党员划定了清晰的行为边界和纪律红线。逐章逐条地研读,让我对"六大纪律"的内涵与要求有了全新的、更为具象的理解。我认识到,政治纪律是打头的、管总的,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生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无一不是政治纪律在不同领域的具体体现。作为一名法律研究生,我更从"纪法关系"的维度深化了思考。党的纪律严于国家法律,党员的身份决定了其必须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法律是公民的底线,而党纪则是党员的底线,是维护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生命线。这份认知,让我对"全面从严治党"有了痛彻心扉的理解,也让我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敬畏。没有脱离政治的业务,同样,没有脱离纪律的法律实践。只有将遵规守纪内化为一种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式,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真正做到公正司法、为民服务,守住清白、护住底线。
二、以历史镜鉴淬炼过硬作风,夯实担当之基
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是党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优良的作风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实践与红色血脉的赓续传承中,一点一滴磨砺出来的。本次党校学习安排的现场教学,便是一堂最为震撼心灵的作风教育课。
在〔...〕战役烈士纪念碑前,当大家整齐列队,重温入党誓词,每一个字句都仿佛带着历史的回响,敲击在心上。聆听那段炮火纷飞、浴血奋战的革命历史,凝视着展陈馆里一件件锈迹斑斑的武器、一封封浸透思念的家书,我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冲击。革命先辈们在那样艰苦卓绝的环境下,所展现出的,是何等坚定的理想信念、何等无畏的牺牲精神、何等纯粹的为民情怀。一位授课老师在微党课中提到的一个细节让我记忆犹新:在那个缺衣少食、生死一线的年代,战士们最大的心愿,或许只是让身后的人民能够安稳地生活,让孩子们能有安宁的童年。这种"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正是共产党人最宝贵作风的生动写照。
从历史回到现实,我常常反思,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享受着前人奋斗换来的丰硕成果,是否还保有那份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精气神?安逸的环境容易消磨人的斗志,平淡的工作容易让人产生懈怠。作风问题,往往就出在这些"细微之处"。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之所以深入人心,正是因为它切中了作风建设的要害,从一杯酒、一顿饭、一次迎来送往这些"小事"抓起,以小见大,滴水穿石。这让我深刻领悟到,优良的作风,必须体现在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是接到任务时闻令而动、不讲条件的执行力;是面对困难时迎难而上、"偏向虎山行"的闯劲;是服务群众时俯下身子、耐心倾听的真诚;是个人修养上严于律己、慎独慎微的自觉。
作为青年一代,更应主动摒弃娇气、暮气与惰气,在实践的大熔炉中锤炼"铁肩膀",练就"真本领"。要敢于"挑大梁",主动到基层一线、艰苦岗位和急难险重任务中去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要敢于"啃硬骨头",面对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法律实践中的复杂案件,不能有畏难情绪,而要有钻研到底的韧劲和破解难题的智慧。这种在实践中磨砺出的扎实作风,远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具说服力,它将成为我们未来干事创业最坚实的根基。
三、以知行合一践行初心使命,彰显实干之要
党性教育与党性锻炼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实践,在于知行合一。如果学习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口头上,那便失去了其真正的价值。如何将理论的滋养、纪律的约束、作风的锤炼,有效地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具体行动,是我始终在思考的问题。
在培训中,一位老师分享的"没有脱离政治的业务,也没有脱离业务的政治"这句话,对我触动极大。这让我跳出了单纯的专业视角,开始从政治高度审视自己的学业与未来的职业。我所学的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工具,其本身就蕴含着鲜明的政治属性与人民立场。因此,党性修养与专业能力的提升,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一个党性不强的法律工作者,即便法学理论功底再深厚,也可能在复杂的利益格局中迷失方向,甚至沦为资本或权力的附庸,偏离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因此,我将党性锻炼融入到了日常的学习与实践之中。在钻研法条案例时,我不仅关注法律技术的运用,更注重探究其背后的立法精神与价值导向,思考如何通过法律更好地体现党的意志、保障人民的权益。在参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时,我要求自己带着深厚的感情去接触群众,去理解他们的急难愁盼,尝试用所学知识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个过程,既是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过程,更是一次深刻的群众路线教育,让我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有了更切身的体会。
未来的路还很长,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作为一名党校学员,一名法律专业的青年党员,我必须将此次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前行的不竭动力。一是要让持续学习成为一种生活常态。不仅要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还要广泛涉猎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知识,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养,避免陷入"本领恐慌"。二是要让担当实干成为一种人生追求。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不平凡的业绩。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三是要让廉洁自律成为一种思想防线。时刻心存敬畏、手握戒尺,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要净化自己的"生活圈""朋友圈",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砥砺品质,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这次在省委党校的学习,是一次思想的"充电",更是一次精神的"补钙"。我将把这份宝贵的学习收获,化作信仰的基石、行动的指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投入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去,努力成为一名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敢担当的新时代法律工作者,无愧于党的培养,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愿以此次学习为新的起点,在党性教育与党性锻炼的征途上,永不止步。
上一篇:领导者军训心得体会【21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