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水浒传的心得体会精彩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水浒传展现了忠义与反抗,英雄人物各具特色,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人性的复杂,令人深思不已。如何看待这些英雄的选择?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读水浒传的心得体会范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读水浒传的心得体会 篇1

在梁山泊中有一位我非常喜欢的英雄,他就是“花和尚”鲁智深。

鲁智深本名鲁达,原是一名军官,因打抱不平而失手伤人性命,为避吃官司,被迫出家作了和尚,他师傅给他起了个法名为“智深”。

我喜欢他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当他倾听了金家父女对郑屠的血泪控诉后,就非常同情关心他们,既赠送银两,又亲自保护他们逃离虎口。而对恶霸郑屠则十分痛恨,在惩罚他时失手三拳将其打死。鲁智深与金家父女素不相识,与郑屠也无个人恩怨,他的作为充分表现了他爱憎分明的立场,见义勇为的高贵品质和对受压迫者扶危济困,对压迫者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

我喜欢他慷慨大方,仗义疏财。当他了解了金家父女的不幸遭遇后,虽然自己与他们非亲非故,却马上主动提出要给金老盘缠让他们回东京老家。小说中为凸现鲁智深的这一性格特点,还用李忠的“小气”作了陪衬。当李忠不爽利地从自己身上只摸出二两银子时,鲁智深

我喜欢他率直粗犷。做和尚他不拘泥于佛门戒律,喝酒吃肉,但心中有佛,替天行道,最终求得“正果”。我喜欢他侠义热肠,勇而有谋,胆大心细。为朋友不惜两肋插刀,在林冲惨遭高俅陷害流放沧州时,一路暗中护送,在野猪林押送公差图谋杀害林冲的危急时刻,救了林冲一命,后有直接把林冲护送到沧州附近才离开。面对失手打死郑屠的意外,他随机应变,遇险不惊,他假意道:“这厮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走了。”

我们要向“花和尚”鲁智深学习,学习他的一身正气、有勇有谋,为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挺身而出。当然,也要讲求方式方法,在法律的框架下见义勇为,不能因为做好事把自己也搭进去。

读水浒传的心得体会 篇2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写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深刻提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水浒传》也是中国历最早用阿拉文库写成章回小说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一百零八位好汉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

《水浒传》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有及时雨宋江,刚正不阿的托塔天王晁盖,有勇有谋的豹子头林冲,还有崇尚忠义的武松。在《水浒传》中有各种各样的人物。今天,我来讲讲我比较喜欢的人物,武松。

想必大家都知道武松打虎的故事吧!武松是一个脾气倔犟的好汉,他在景阳冈喝酒的那一天,不听酒家劝告摇摇晃晃的上山,见一块大青石,便在那块大石上稍作休息,忽然有狂风刮来,之后那大老虎便已落在武松背后,武松一回头,急忙一闪,闪到大虫背后,大虫连武松边都没沾上,爪子一搭地下,猛吼一声,把虎尾一甩,武松又闪到了一边,武松抡起超哨棒,尽全身力气一棒击去,不料打折了旁边的树杈,哨棒一截两半,大虫再次扑来,武松把那跟只有半截的破哨棒,赤手空拳就接着虎,只见武松把那虎头只往土里按,抡起拳头,使尽平生力气,只往虎头上用力打,打得那老虎七窍出血,不久后便没气了。武松寻思着把这头老虎带下去给景阳冈的酒家,没想到自己早已没有力气,所以他打算第二天再将这老虎拎下去。

林冲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人。因为他为人最忠朴。本来他的生活也是挺安分的,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林冲的妻子被高衙内看上了。于是,高衙内就请了林冲的好朋友——陆谦来帮助他,陆谦利用了调虎离山这计,陆谦先去把林冲叫走出去吃东西,又叫人把林夫人骗走,但是这个计划到最后还是失败了,于是高衙内的父亲高俅亲自出马,让林冲误入白虎堂。结果,要被押送到沧州,去沧州路上险些被两个贼子受害,幸亏鲁智深相救,林冲到了沧州后,高俅又派路谦来放火烧死林冲,结果林冲直接杀死路谦等人连夜赶上了梁山。

读水浒传的心得体会 篇3

这段时间,老师让我们读了一本名著——《水浒传》。这本书非常好,内容很精彩。

《水浒传》是一部产生于元末明初的长篇小说,生动地描写和反映了北宋末年一支以宋江为领袖,有众多英雄豪杰参加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可歌可泣的事迹。有被招安前的“两赢童贯”、“三败高三尉”等及被招安后的破大辽、征田虎、征王庆、征方腊。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造反的事。因为当时的朝廷、官员非常腐败,所以他们造反了。书中通过人物的性格来反映事件,特别的有趣。

书中的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宋江,虽然宋江不会武功,但是宋江这个人比较谦虚,得人心,所以能让众多好汉臣服于他。他一个人造反并不一定成功,但是几万人、几十万人呢?最后虽然他们没有成功,但是却使一些得到他们帮助的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在生活中,有许多像宋江这样的人。这种人特别好,自己虽然能力有限,但他们遇到有人需要他的帮助时,他们是能帮的就帮,能干的就干。做什么事总是和别人商量,虚心听取别人的劝告。即使是做错了,也能知错就改。这样的人一般都有优良的品质,修养非常的高,为人处事也处理的较为得当。

但生活中也有一些小人,口蜜腹剑,不想靠自己的劳动去争取机会,而是想一些歪门邪道去投机取巧。这种人呢,品质都不好,都没有很大的成就,日久见人心,每当和这种人相处久了,人们就会发现这种人的真实面目,从而失去别人的信任而时时处处提防。

我们要学习一下宋江身上的优良品质,做一个好人,而不要学习一些小人的所作所为。如果学习小人的做法,自己也就成了一个小人,那就麻烦了,别人也会时时处处地提防你,最终你会失去所有人的信任,变成一个可怜虫。

《水浒传》不愧是名著,虽然已经读完,但我还是回味无穷。我还会读第二遍、三遍……

读水浒传的心得体会 篇4

《水浒传》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由元末明初的施耐庵编写的。这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而且有很大成就的长篇小说。

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最后被奸人杀害的故事。文中的情节,很精彩,不说力气勇气莫大无穷的花和尚鲁智深倒拔杨柳,还是忠义不屈于奸人的豹

子头林冲雪夜上梁山,还是性格谨慎青面兽杨志霸气卖刀,又有勇有谋的智多星吴用智取生辰纲,或武勇非凡的行者武松喝酒的气魄,还是打虎的勇气……让人拍手叫绝。

书中的人物各有各的特点,不必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吴用的足智多谋。单说天真烂漫的李逵。所说李逵的性子有些时候急了点,但他做到了忠孝两全。在宋江给他毒酒时,他知道是毒酒,而对于宋江和眼前的死没有一点怨言,昂首咽下。李逵对老母也十分孝顺,老母被老虎吃了之后,他一生气就杀死了4只老虎,把老母好好安葬。遇见李鬼,李逵不但没有杀了他,反而给了他十两银子,让他回去孝敬父母。从这两件事就可以看出李逵的孝心。李逵做过的一件事令我十分佩服,那就是在他以为宋江做了坏事之后,要惩罚宋江,甚至对他破口大骂,不管他宋江是不是他的。首领。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李逵对“忠义”两字是把“义”字放在“忠”字的前面的,不会因身份或私心儿玷污这两个字。

再说武勇非凡的武松,在过景阳冈前,在一家小店喝了___碗的酒,而店前明明打着“三碗不过岗”的招牌,店小二好心劝说让他住一宿再结伴过岗,因为岗上有大虫,被武松误认为店家想骗他的钱,编出来的。不管店家怎样阻拦,昂首继续上路,还信誓旦旦说“便有大虫,我也不怕”,这里可以看出武松的豪迈,勇猛,坦白直爽、争强好胜、不拘一格的个性。在打虎过程中,可以看出武松顾及颜面甚于生命、颇识时务,不粗莽行事的个性。在他杀了蒋门神、张都监和张团练十几口之后,甚至在墙上用血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这可以看出武松敢作敢当的性格。以及在后来追捕方腊的过程中,也是拼劲,拼命,在和方腊搏斗过程中,方腊把他的手臂钉住了,他却忍痛割下手臂,最后单臂擒方腊。

武松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斗争精神,并在现实的斗争中逐渐锻炼出坚强不屈的反抗精神,英雄气概。再说宋江,作为梁山108的将领,我却不喜欢这个角色,仔细想想,他做过什么?他有军师吴用的智谋么?他有李逵的直率的牛劲么?他有行者武松的勇猛,豪迈么?他只是个站在众人搭起的台子上,指挥指挥,却不真枪实弹的将领。最后,为什么结局那么悲剧?因为他接受招安,虽说也是大家一起决定的,不再当草寇,给自己个出路而投靠朝廷,最终跟随他的兄弟们被奸人所害,自己也无奈喝下毒酒。

终究,梁山,落草为寇,朝廷,招安,这一切,像一场梦。那108就是这梦中108个亮点。

读水浒传的心得体会 篇5

梁山里的“忠义堂”闻名天下,可是这三个字里,我只认识“义”这个字。梁山好汉和我一样,眼中只有“义”字。他们一生向往着“义”,每天都要做义事,行义举。

“小李广”花荣,为了营救“毛头星”孔明,他站在城墙边,拿起四支箭,搭在一张弓上,制成连弩,四箭齐发,把敌人射得“嗷嗷”直叫,若大的城门也被射出了四个大窟隆。他独自一人深入虎穴,差点闯进慕容知府的大寨,杀死这个无恶不作的大坏蛋。官兵发现了“小李广”,此时万箭齐发,花荣危在旦夕,多亏宋江的后援部队及时赶到,“小李广”才毫发未损。“小李广”为了朋友,舍己救人,两肋插刀。

当宋江和花荣被敌人设计抓住,并被押入囚车送往京都之时,“锦毛虎”燕顺、“矮脚虎”王英、“白面郎君”郑天寿准备要义劫囚车!燕顺拦路要“千两黄金”的过路费;王英埋伏在旁,指挥弓箭手待命;郑天寿埋伏在另一旁,负责滚石砸人。结果,看管囚车的敌人狼狈逃走了,其他的官兵死的死、伤的伤。于是,燕顺等三人“劫囚”成功!他们为了朋友,用尽智谋,义气冲天。

梁山有一百单八将,个个英雄无敌、义勇双全。“兄弟情是没有墙的家,兄弟义是没有色的酒。”

“该出手时就出手呀,风风火火闯九州啊!”梁山好汉,就是因为这个“义”字,所以才名扬千古!

我爱梁山泊,更爱梁山泊追求“义”的好汉!

读水浒传的心得体会 篇6

这个暑假,我读了《水浒传》这本书。这本书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军,最后剿灭叛党,却被_人谋害的英雄的故事。读了这本书以后,我觉得这本书最重要的地方只有两字,那就是“忠”和“义”。

忠,我以为就是对自己的亲朋好友,对自己的祖国永不放弃的那种精神。就是像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自然对自己的祖国的忠心耿耿一样,这就是“忠”。还有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面对高俅的儿子的_,还是守死不从,对自己丈夫的不放弃,始终相信他,到最后上吊自杀,这难道还不算是一种“忠”吗?可是相比较,义却比忠更难做到。

按照我个人的观点,义就是为朋友赴汤蹈火,再所不辞;心甘情愿的为朋友两肋插刀;为了一个义字,为任命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都要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因为救人相当于危难之中不是谁都能做到的。这需要相当过人的勇气,决心和胆量,还要做好死的准备。

小说也十分生动地描写了被压迫者先后走上造反之路的过程,歌颂他们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这里有各式各样的情况:阮氏三兄弟是活不下去了,积极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后来上了梁山;鲁智深本是军官,因疾恶如仇,好打抱不平,与官府矛盾越来越深,被迫落草;武松是在屡遭陷害之后终于彻底造反的;林冲本来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有相当美满的家庭,即使已遭_,仍委曲求全,但阴险狠毒的高俅父子竟然要设计烧死他,林冲实在忍无可忍,这才造起反来……各路英雄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行动,由无组织到有组织,由小股到大股,终于汇成浩浩荡荡的造反洪流。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第四十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这时起,好几处山头的英雄正式合流,宋江上山,梁山从此不仅与地方土豪劣绅为敌,而且与朝廷正面对抗——梁山成了造反者人心所向的大山头。第四十回后,斗争更加波澜壮阔,有三打祝家庄,两破曾头市,攻打高唐、青州、华州、大名、东昌、东平……起义队伍在斗争中不断扩大,更多的好汉上了梁山,到“英雄排座次”时达到了事业的顶峰。梁山形成了“八方共域,异性一家”的乐土,众英雄不管出身如何,“不分贵贱,亲如一家”。

我们要学习梁山泊英雄身上的精神品质,如武松的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恩必报;林冲的勇而有谋;李逵的疾恶如仇、侠肝义胆、直爽率真;宋江的为人仗义等。

《水浒传》是一本好书,我们应该去好好的品味它!

读水浒传的心得体会 篇7

《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历史小说,作者以农民起义为材,塑造了有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是一部封建时代腐败的证据。《水浒传》描写了以宋江、吴用为首的三十六为天罡星和七十二位地煞星,奸臣当道,社会腐败杯朝廷逼上梁山,后来被招安后又被奸臣所害,到头来一无,反倒丢了性命。

自古,都把农民起义说成是对抗朝廷,反叛天子,想自立为王,在《水浒传》中事实正的吗?不!被奸臣所害,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宋江一边要躲避官兵的追捕,一边还要等待机会重归朝廷,为民除害。爱国精神人都,只精忠报国的爱国之人。

情,有,但在《水浒传》之中,更多的则是兄弟的友情。李逵救宋江,都此何别人争斗,劫法场,阮家三兄弟,曾发誓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情”字,包含了太多太多的内容了。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这是非常耐人寻味的书。

读水浒传的心得体会 篇8

对祖国的“忠”与“义”

——读《水浒传》有感

我是一位小“书虫”,从小到大,我“吃”了不少书。其中既有群雄四起的《三国演义》,又有描绘了许多奇山异水、奇珍异兽的《山海经》,还有描写众好汉们齐聚梁山泊,反抗朝庭统治的《水浒传》……这些作品凝聚了古人的思想精华,加上艺术的手法创造出来,成了轰动一时、脍炙人口的名作。

“雪夜上梁山”、“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一个个优美的故事,向我们述说着一百零八位好汉是如何与朝庭斗争并团聚在梁山泊,同时也揭露了朝庭的黑暗嘴脸:皇帝昏庸,贪官奸臣横行无阻,他们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只为自己享受,终于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社会矛盾。整本书读下来,留在我大脑中最深的,便是好汉们身上所展现出的“忠”与“义”,和他们的那种“路见不评分,拔刀相助”的豪迈。

何为“忠”?何为“义”?这恐怕是世界上最难回答的问题之一。我认为,“忠”是指对自己的祖国、朋友别无二心、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正是对“忠”的最好诠释。“义”这个字,笔画虽少,却最让人难以做到。在新中国没有成立以前,多少革命烈士为了中国的解放赴汤蹈火,这是一种“义”。为了朋友两肋插刀,这也是一种“义”。路见不平,拔刀向助。这也是一种“义”。对待祖国,对待朋友,就应该做到“忠”与“义”二字。这样,才会无愧于祖国对我们的关爱,无悔于我们的一生。

我们对祖国和朋友的“忠”与“义”不需要做什么大事,平日里一点一滴的小事就能体现我们内心热爱祖国,关心他人的想法:在学校中,同学们习惯互帮互助,即使是一位不认识的同学我们也会尽力帮助他(她);我们经常听到祖国各地传来许多乐于助人的事,喜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也不少。在政治上,我们坚决听党指挥,跟着党走,支持党为人民做正确的事。这些事,虽不算大事,却体现了我们对祖国的忠义。我们需要向文天祥那样铁骨铮铮,对祖国忠心耿耿的人。但是,我们不需要那些为了一己之私,出买祖国,对祖国不忠不义之人。

我们可以碌碌无为,我们可以做一个普通人,我们可以去做许多有趣的事,但我们不能对自己的祖国不忠、不义。乌鸦懂得反哺,羊懂得跪恩,祖国是神圣而又慈祥的,她关心着我们,保护着我们,爱护着我们,让我们健康的成长。连动物也懂得报恩,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懂呢?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对关心我们的祖国不忠、不义呢?

读水浒传的心得体会 篇9

今日读完了水浒传,掩卷沉思,不禁感慨万千。为里面的人物的命运叹息。

水浒一百零八个好汉,个个都被逼上梁山,深感宋江义重,皆留下来效忠宋江,之后受招安后,破大辽,收田虎、王庆、方腊等贼人。从破大辽一百零八个人个个生还到最终收方腊只剩三十六个,最终面见皇上的也仅有二十七个。可是他们为国家换来太平后,朝廷却奸臣当道,最终个个都死了,神聚蓼儿洼。

宋江等人的命运是悲惨的,可这一百零八人中也有不少到最终得以安享天年的。比如公孙胜、李俊、武松、柴进等。他们大都是在完成大业后,急流勇退,没有做官,不受奸臣迫害,以致他们都欢乐的、舒心地生活着。相比起宋江、卢俊义他们都被药酒害死,他们的命运不就好很多了。其实人生需要的也是这种能够急流勇退的精神。

急流勇退,需要的是对功名利禄的舍弃,对平静生活的向往,还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当前局势,明白该退时就退,明白退一步海阔天空。而有的人在最高点却不退下来以致于丧失生命。韩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刘邦的天下大部分都是韩信打下的,可是韩信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功高震主,最终被吕后杀害,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边就不一一指出了。

而适时的退却却能让自我获得更多。张良大力辅佐刘邦,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当天下已定,四海归心时,也正是他该享受容华富贵的时候了,可是,在刘邦预备赐予他五千户时,张良却断然拒绝,放弃功名利禄,请求作一个小小的留侯。他曾说道:“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游。”他看到帝业建成后君臣之间的“难处”,欲从“虚诡”逃脱残酷的社会现实,欲以退让来避免重复历史的杯具。事实的确如此,随着刘邦皇位的渐次稳固,张良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准则。在汉初消灭异姓王侯的残酷斗争中,张良极少参与谋划。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也恪守“疏不间亲”的遗训。功成身退,是张良的选择,尽管身后投来的是惊异的目光,但事实证实,他的选择是对的,“狡兔死,猎狗烹”,不久,韩信被斩,彭越被杀,而张良得以保全。他放弃了暂时的功名,安享晚年,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流传百世,千古流芳。

可见急流勇退是多么有聪明的一个选择啊,物极必反,当人们在最高处的时候适时地退下来,不仅仅不会对个人的利益有影响还会让自我的生活更完美。

读水浒传的心得体会 篇10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

他是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一首豪气凌云的反诗,将我禁锢在忠义的王国。屹立于梁山之巅,仰望宇宙间的108颗星辰,闭上双眼,仰首尘埃……

翻开那本厚厚的《水浒传》,静心品味,咀嚼真知,一页页的纸张带着我的灵魂在一点一滴中震撼,感动,升华……

那个一个朝政腐败,对外献币气和,对内恣意,搜乱的年代,那是一个官官相护,结党营私的朝纲。民不聊生,官逼民反。宣和元年,宋江等36人占据梁山,招募义军,群众起义。与官兵周旋数年,几经波折,朝廷招了安,他们为了忠义拼命扫平四方势力,只惜,这一众好汉终是战死、被俘、生离、死别……

在尖锐的斗争,你死我活的战场上,他们玩转天下,笑看苍生。演绎了一场兄弟情长,护国安民的绝世戏剧,结束了戏完后的惨淡收幕。

在这片英勇就义的天下,结识了不少英雄好汉。那“身事悲浮梗,功名类转蓬的林冲。”“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的宋江。“智可张良比,才将范”的朱武……一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在我心中荡起一片又一片涟漪……

水浒于忠义,须臾不可离。但忠,是为何忠?宋江的忠义一直是后人议论纷纷的。它的忠义带领着梁山泊走向了不归之路,使他们成了统治阶级的鹰犬。致使宋江忠义的理想幻灭。不可否认,这是愚忠,是盲目,不可认同的。虽说如此,还是为这位固执的好汉拍案叫好,佩服!再说那李逵,因为宋江的忠义食酒而死,却是忠心耿耿。无怨无悔。于忠,于心,也让人热泪盈眶,大不了,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直到现在,心中还在为那惨淡的结局感叹。那吴用、花荣追随了宋江,双双吊死在树上,留得清名于世。不过也罢,这结局兴许也好。情在,心在。不过是没了魁梧的躯壳。他们的魂化作这夜空中的万千星点,照射着浩然的忠义,俯视这天下。护着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

兄弟情在红尘中散发无限,是没有色的酒,时间越久,味道越醇,是没有墙的家,那108位兄弟生生世世一家人。

那情义,那忠义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让我敬佩、仰慕、感叹……

早在70年代,毛主席就说过《水浒传》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是本好书,今日一见,果不其然。我也想去做那样一条好汉,有信仰、有胸怀的好汉!水浒,悲剧的开始,悲剧的结局,却没有悲剧的故事,处处洋溢着老百姓的梦想,是千百年来不灭的灵魂,代代相传……

39 51822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