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篇党员干部学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精编版
铭记历史,珍视和平,坚定信念,继承抗战精神,增强责任感,推动国家发展,弘扬爱国主义,团结奋进,共创美好未来。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党员干部学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版”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党员干部学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八十载岁月奔涌,冲不淡那段烽火连天的集体记忆。回望峥嵘往昔,无数革命先辈以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与人民命运与共的深厚情怀,在艰苦卓绝中浴血奋战,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应从那激昂的号角声中汲取力量,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以矢志不渝的奋斗姿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一、听战斗号角中的忠诚回响,做“矢志不渝跟党走”的举旗者。
淞沪会战硝烟蔽日之时,“死守四行仓库”的悲壮命令如号角撕裂长空。八百壮士孤悬危楼,面对敌军重围,以残躯誓守每一寸国土。谢晋元将军那句“这是我们最后的阵地,是我们的坟墓”的誓言,至今仍如金石坠地,铮铮有声。同样撼人心魄的声响,回荡在狼牙山巅——当弹药耗尽,五位八路军战士向着深谷纵身一跃,用生命换来一条掩护战友和群众成功转移的“生路”。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当以先烈精神为灯塔,照亮信仰之路。把对党绝对忠诚融入血脉、铸入灵魂,常怀“一片丹心图报国”之志,常行“俯首甘为孺子牛”之事。在平凡岗位上恪尽职守,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挺身而出,以实干诠释忠诚,用担当书写热爱,真正做到用一生去践行入党时的铿锵誓言。
二、听生产号角中的团结回响,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勤务员。
抗战史诗不仅有铁血悲歌,更有军民同心奏响的生产号角。在陕北贫瘠的黄土高原,王震将军一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点燃三五九旅拓荒的激情。昔日荒芜的南泥湾,在锄头与汗水下蜕变为“陕北好江南”,飘扬的垦荒歌声成为那个时代最动人的号角。更令人动容的号角响彻西南险峰——为打通抗战命脉“滇缅公路”,二十万各族儿女在深山绝壁间以简陋工具开凿生命通道。悬崖上凝结的号子声与血肉,书写着“血肉筑成抗战路”的不朽传奇。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必须赓续这份鱼水情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
三、听胜利号角中的信念回响,做“笃志初心谋复兴”的追梦人。
抗战胜利的辉煌,由无数艰辛步履走出。从东北抗联十四年浴血苦斗,到入缅远征军异域埋骨他乡;从敌后根据地军民昼伏夜出的游击战争,到正面战场气壮山河的殊死搏杀——胜利之路每一步都浸透鲜血与牺牲。正是这般百折不挠的坚韧、向死而生的勇毅,最终汇聚成胜利的雄浑号角。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当代青年尤其需要传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们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必胜信念和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改革深
水区勇闯新路,在发展最前沿奋楫争先,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绽放绚丽之花。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们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依然能清晰听见那穿越时空的呐喊:“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如今,我们以三封“山河信”与革命先辈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一、第一封:卢沟桥月明,永定河畔的铮铮誓言。
重走北京卢沟桥,石狮静默,月色如洗。1937年7月7日,
这里打响了全民族抗战的第一枪。二十九军将士“宁为战死鬼,
不作亡国奴”的呐喊,至今仍在永定河畔回响。如今,桥上是驻足凝望历史的游人,桥下流水倒映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璀璨夜景。革命先辈们,请您倾听——高铁呼啸穿梭,雄安新区日新月异,
您曾以生命守护的华北平原,正崛起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引擎。这封从卢沟桥写就的“山河信”,是对您“寸土不让”誓言的庄严回应,更是今日我们建设首都圈、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坚定见证。新时代的青年,正以青春之力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将你们当年的理想一一变为现实。
二、第二封:金陵春常在,秦淮河畔的涅槃重生。
走进南京,梧桐成荫,街巷繁华。1937年那个寒冬,从未摧毁这座古城的脊梁。南京保卫战中,“与南京共存亡”的誓言铿
锵有力,市民携手共渡至暗时刻。如今,秦淮河上桨声灯影依旧,紫金山下书香满城,江东门纪念馆的和平广场白鸽翱翔。革命先辈们,请您见证——长江经济带蓬勃腾飞,创新名城活力四射,
您以生命守护的六朝古都,已成为一座人文与经济交融、传统与现代共舞的现代化都市。这封从金陵写就的“山河信”,是对您赤胆忠魂的深切回应。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始终回荡着同一种信念:山河虽已无恙,吾辈更当自强!广大青年干部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将为民请命的初心转化为服务群众、扎根基层的实际行动。在一次次的走访与沟通中,我们记下民情笔记,传递温度与力量,在新时代的复兴征程上书写崭新篇章。
三、第三封:渝州灯不灭,山城雾霭中的守望之光。
漫步重庆解放碑,霓虹闪烁,人流如织。抗战时期,这里作
为战时首都,在日军频繁轰炸下依然挺立,防空洞中书声琅琅,
废墟之间“愈炸愈强”的木牌巍然屹立。正如周恩来所说:“黑
暗是暂时的,光明一定会到来。”如今,解放碑商圈辐射西部,
陆海新通道联动亚欧,红岩革命故事借由光影技术传颂于大江南
北。革命先辈们,请您倾听——中欧班列汽笛轰鸣,“一带一路”连通世界,您曾用生命点燃的巴渝灯火,如今已照亮内陆开放的
新高地。这封从渝州写就的“山河信”,延续着您“光明必胜”的坚定信念。山河信已至,吾辈答未来。在新时代的征途上,青年一代必将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谱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壮丽篇章!
学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硝烟虽已散尽,但是那些陈列在纪念馆里的革命文物,不仅浸润着岁月的风霜、镌刻着历史的印记,更承载着饱满鲜活的精神力量。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聆听抗战文物诉说的峥嵘岁月,主动把忠诚刻进灵魂、把担当扛在肩头、把斗志融入血脉,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续写属于共产党人的奋斗荣光,真正让伟大抗战精神照亮新征程。
一、一把手枪诉说“枪膛里的忠诚”,让赤诚初心照亮奋斗征程。
在黑龙江哈尔滨的东北烈士纪念馆里,枪号为80292的手枪静静躺在展柜里面,这支锈迹斑斑的手枪,见证了抗联将领赵尚志的赫赫威名、也写满了浴血奋斗的忠勇往事。“争自由,誓抗战。效马援,裹尸还。看男儿拼斗疆场,军威赫显……”赵尚志以坚毅和勇毅始终冲锋在抗战一线,爬冰卧雪、风餐露宿,抗战期间正是用这把手枪指挥战斗,多次击退日军“围剿”,在一次突围中,他腿部中弹仍单膝跪地精准射击、掩护战友转移。如今烽火硝烟不在,但我们凝望这把手枪时,仿佛仍能看到赵尚志英勇冲锋的身影,依然能感受到子弹出膛时的温度。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聆听这把手枪诉说“枪膛里的忠诚”,从这把手枪读懂忠诚与无畏,做到在面对严峻考验和生死抉择时,当如赵尚志一样守护心中信仰、坚定如磐信念,主动以“小我”赴“大我”,把许党报国的壮志融入血脉基因,真正让忠诚成为穿透一切考验的精神底色,让赤诚初心照亮奋斗征程。
二、一件大衫诉说“布衣里的担当”,让大爱胸怀照亮为民征程。
走进东北烈士纪念馆,一件带着补丁的毛哔叽料大衫格外醒目,这是属于抗日英雄杨靖宇的物件,1929年北上开展地下工作的他,省吃俭用、接济同志,积极开展抗日宣传,用心发动群众,自己的日子虽然过得贫寒,但心中的热血不凉、壮志不负。为筹措路费,在寒冷的冬日里,他悄悄当掉了自己的御寒衣物和被褥,而他自己却裹着单薄的衣衫,在寒风中继续组织群众。这件大衫,诠释了他“与百姓同命运、共冷暖”的担当,也见证着他“持志前行、无惧风霜”的顽强意志。如今,我们已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但为民奉献的初心不能褪色、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忘怀,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聆听这件大衫诉说“布衣里的担当”,要做到像杨靖宇关怀战士和百姓冷暖一样关心千家万户,主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多问所思所想所忧、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以实际行动诠释“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价值追求,真正用一生奋斗书写幸福答卷,让大爱胸怀照亮为民征程。
三、一卷书画诉说“笔墨里的豪情”,让昂扬斗志照亮逐梦征程。
在东北烈士纪念馆收藏着两本水彩画中等学校教材,封面上都盖有小小的红色名章“郑志民印”,这是冷云做小学教师时使用的教材,本该与诗书作伴、与童真作伴的她,眼见山河破碎、
国破家亡,毅然选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一员。1938年乌斯浑河畔,23岁的她与七位女战士挽臂投江,以血肉之躯、铮铮铁骨筑起了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如今,再看这一卷书画,画中是山河无恙、是岁月静好、是生机盎然,这是他们心中憧憬的未来。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聆听这卷书画诉说的“笔墨里的豪情”,在深情回望中铭刻来时路
的艰辛与不易,既要分外珍惜如今的美好生活,也要燃起追梦的豪情、燃起担当使命的力量,在面对发展路上的“娄山关”和
“腊子口”时,要如冷云等女战士那样勇敢冲锋、迎难而上,更要坚守目标久久为功,用奋斗托举梦想、勾勒未来,真正凝心聚力推进强国复兴伟业,让昂扬斗志照亮逐梦征程。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学习心得体会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人们纷纷走进抗战博物馆、纪念馆,抚今追昔、鉴往知来,跟随展览,我们的思绪重回烽火硝烟的抗战年代。广大党员干部更要穿越历史长廊,主动接稳永远高燃的“精神火炬”,用心做到缅怀英雄以铸魂、不忘初心以担当、扛起使命以追梦,真正让穿越时空的精神之火,照亮民族复兴的伟大征途、照亮每一个奋斗者逐梦的朝朝暮暮。
一、缅怀英雄,接稳传承火炬。
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谁挺起了脊梁?面对侵略者的炮火,中华儿女以不怕牺牲、不畏强暴的意志,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在血与火的洗礼下,始终绽放着“愿拼热血卫吾华”的意志和魄力的光芒。走进抗战博物馆、纪念馆,聆听左权将军的故事、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壮举、感悟小号手崔振芳孤身战斗的胆量和血性……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着。8年时间,八路军对日作战共计10万余次,34万名八路军将士血洒疆场,
用生命诠释了赤胆忠心和报国壮志。缅怀英雄,就要主动接稳精
神传承的火炬,广大党员干部当深悟“在和平年代一样需要英雄精神”的深意,永远燃烧许党报国的信念、决心,无论眼前有多少考验、挑战,都能毅然奔赴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动从烈士手中接稳历史的接力棒,为祖国繁荣富强、为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二、不忘初心,接稳担当火炬。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翻开历史的相册,最为动人的总是鱼水情深的一幕幕;走进博物馆、纪念馆,最为触动内心的还是一个个镌刻着初心的物证。从长征路上留下半条棉被给人民的女红军,到秋收起义里群众用水桶送军粮的真挚情谊,从八路军为乡亲们挑水、耕田、助生产的奉献付出,到老百姓把“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的全心拥护,我们懂得了“胜利的力量源于团结”,我们更感受到“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为民之心和炽热情怀。广大党员干部当在触摸历史中解锁“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初心密码,在赓续红色血脉中写好“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担当答卷,以双脚丈量大地、以真情呼唤真心,永远以
“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回应民心期待,在新时代续写温暖人心的幸福故事,真正与人民同心同行,共赴“芝麻开花节节高”的火红日子。
三、扛起使命,接稳逐梦火炬。
每一座红色场馆,都镌刻着波澜壮阔的历史,也记录着翻天覆地的岁月变迁,更如一扇窗户,让梦想之光映入了无数人的眼帘。走过满是艰辛的来时路,我们铭刻苦难的记忆,更升起了逐梦未来的万丈豪情。从“膝盖当桌、背包作凳”的艰苦,到“野
菜充饥、雨雪果腹”的困境,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艰难起步,到迎难而上、披荆斩棘的步步为营,拥抱如今有滋有味的生活、
站上广阔的时代舞台,我们深知幸福来之不易,我们更懂得了
“惟有奋斗才能不负时代”的深意。广大党员干部当奋力扛起历史使命,主动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将独属于民族气韵里的顽强、坚韧、刻苦等厚植于心,勇于投身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科研攻坚、生态保护等关键领域,始终以“小我”赴“大我”,在奋勇搏击中实现人生抱负、升华人生价值,真正接稳逐梦火炬,让“必胜号子”响彻赶考之路。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发言
稿
6月24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总体安排举行新闻发布会。9月3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出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纪念活动汇聚和平的意志,彰显和平的力量,将展现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
宣示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的立场和决心,意义深远且重大。
纪念是为了铭记。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这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
胜利,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史册和人类正义事业史册上。纪念活动以“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旨在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缅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出贡献的人们,彰显对历史的尊重及对二战胜利成果的坚定捍卫。
纪念是为了传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的伟大胜利。从苏联为中国提供大批武器装备、美国的“飞虎队”冒险开辟驼峰航线,到救死扶伤的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印度医生柯棣华;从在南京大屠杀中保护中国难民的德国人约翰·拉贝、丹麦人辛德贝格,到积极报道中国抗战壮举的英国人林迈可、国际主义战士汉斯·希伯……世界上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等各种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给予了宝贵援助和支持。今年9月3日,一场弘扬抗战精神、体现时代特色、具有大国气派的阅兵盛典将在天安门举行,中方将邀请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到现场观礼,以展示国际间的友好合作和对抗战胜利的纪念,汇聚珍爱和平、弘扬正义的国际力量。
纪念是为了警醒。二战的沉痛教训殷鉴不远,历史不能倒退,应当向前;世界不能分裂,应当团结。全世界珍爱和平的人民必须牢记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历史,坚定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坚守真正的多边主义,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为人类争取更加光明的未来。在世界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日益突出的现实背景下隆重举办纪念活动,彰显中国坚决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也警醒
国际社会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回望历史,尤其不能忘记,台湾回归中国也是二战的胜利成果,是战后国际秩序重要组成部分。10月25日
前后,举行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大会,这对于缅怀先烈英勇事迹、回顾两岸同胞共御外侮的历史功绩、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同心共创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纪念活动的标识上,象征全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巍峨长城,与寓意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团结起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橄榄枝相得益彰。中国人民将携手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坚定做历史记忆的守护者、发展振兴的同行者、国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基层干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站在时代与历史的交汇点,广大青年干部要深刻领会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涵,将澎湃激情转化为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磅礴力量。
一、从“聆听者”到“传播者”,让精神扎根,以信仰凝聚奋斗力量。
对抗战胜利的纪念,其核心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基层
青年干部是让红色基因融入时代血脉的“使者”,我们聆听了历史的回响,更肩负着传播薪火、激活能量的责任。伟大抗战精神不是博物馆里的文物、教科书上的文字,而是能在田间地头、社区街巷焕发力量的精神密码。我们脚踩泥土、贴近群众,当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好英雄故事。一是要做红色基因的“宣讲员”,利用好基层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头巷尾等阵地,用老百姓听得懂、能共鸣的语言,讲述抗战故事,解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弘扬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二是要做正能量的“转化器”。要将伟大抗战精神中蕴含的“团结一心”“艰苦奋斗”“敢于斗争”等宝贵品质,与当前基层的中心工作相结合。在推动产业发展时,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加强乡村治理时,倡导团结互助、共克时艰的风尚;在面对困难挑战时,激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智慧。让伟大抗战精神从历史走进现实,成为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破解难题的强大力量。
二、从“阅读者”到“践行者”,让豪情落地,以实干浇灌基层沃土。
作为基层公务员,学习伟大抗战精神,最根本的是把那份
“向死而生”的担当转化为“向难而行”的实干。抗战年代,先辈们用血肉之躯筑牢防线,靠的是一步不退的坚守;如今我们在基层一线践行使命,凭的是事事落实的担当。群众的急难愁盼,
就是我们要攻克的“娄山关”“腊子口”——政策落地不能留
“最后一公里”的梗阻,民生服务不能有“踢皮球”的敷衍,矛盾化解不能存“绕道走”的懈怠。面对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矛盾调解中的硬骨头,需如抗战先烈般迎难而上,不绕道、不推诿;
以团结聚合力,学会联动群众、协同部门,凝聚共识,破解基层治理碎片化困境;以奉献守初心,在琐碎繁重的日常中保持热忱,甘当“铺路石”,用跑腿、磨嘴、熬夜等“笨功夫”,换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把“小我”融入“大我”,把岗位当作战场,
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才能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基层沃土上开出实干之花,结出惠民之果。
三、从“享有者”到“开创者”,让成果延续,以使命书写时代新篇。
我们今天拥有的和平与繁荣,是先烈们浴血奋战换来的,我
们更应做赓续荣光、开创未来的奋斗者,要铭记来时路,扛起新
使命,开创新业绩,不负新时代。赓续伟大抗战精神,广大青年
干部既要守住“根”与“魂”,更要在创新中使之焕发时代活力。抗战年代,先辈们在装备悬殊的困境中创造出地道战、麻雀战等
灵活战术,靠的正是“不墨守成规”的智慧与勇气。如今基层工
作面临的新矛盾、新挑战,恰如当年的“新战场”,群众需求从
“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治理场景从“线下”延伸到“线上”,我们当以“破局思维”为指引。面对乡村振兴的堵点,用“互
联网+”激活乡土资源,让直播带货成为农产品出山的新通道;应对社区治理的难点,可探索“网格+数字化”模式,让服务精准触达每个角落。赓续伟大抗战精神,从来不是对历史的简单复刻,而是在传承中突破、在坚守中创新。基层青年干部唯有带着先辈“敢为天下先”的闯劲,在实践中打磨新思路、新办法,才能让伟大抗战精神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彰显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