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工商联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县工商联上半年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强化服务企业,促进合作交流。下半年计划深化改革,加强政策落实,提升服务质量,助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县工商联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县工商联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2025年以来,县工商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扣“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立足县域区位特色和“农业强县、能源新县、文旅名县”的发展定位,强化政治引领、聚焦服务实效、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为全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强化政治引领,厚植民营经济“根与魂”。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推动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走深走实。一是构建立体式学习体系。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上半年组织覆盖民营企业家、商会负责人、年轻一代创业者等专题学习会、座谈会、培训班*场,联合县委统战部、县委党校开发特色课程,邀请省委党校专家、本地老企业家开展“政策+案例”双轨解读,将“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方针与县域民营经济从“煤电独大”到“多业并举”的转型历程结合,增强教育的代入感。二是打造沉浸式教育场景。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将理想信念教育与本土历史深度融合。组织民营经济人士赴*革命遗址、县烈士陵园开展“寻根铸魂”主题活动,通过参观革命旧址、聆听“边区民营经济支援前线”故事,引导企业家从“看得见的红色记忆”中感悟初心;联合县文旅局策划“重走晋蒙古商道”研学线路,串联古城、古堡等历史节点,让企业家在体验“万里茶道”商贸文化中坚定发展信心。三是树立标杆式典型示范。开展“民营经济之星”评选活动,重点挖掘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就业带动等领域表现突出的企业和个人。上半年评选出“优秀民营企业家”“光彩事业先进个人”“乡村振兴带头人”**名,通过县融媒体开设“民营企业家故事”专栏,专题报道他们的创业经历和反哺家乡事迹(如返乡青年创办的小米深加工企业,带动不少农户增收),在全县推动形成“学典型、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二)服务中心大局,激活民营经济“源动力”。坚持“企业需求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以“精准滴灌”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民营经济成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一是政企沟通“零距离”。建立“1+3+N”常态化沟通机制(“1”即县长牵头,“3”即工商联、行政审批局、税务局,“N”即重点行业协会),上半年召开政企座谈会、民营经济形势分析会*场,收集企业诉求多条,涉及融资难、用地紧、人才缺等领域。针对融资问题,联合县金融办、邮储银行推出“*商贷”专项产品,为多家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支持;针对用地需求,推动县政府将部分闲置工业用地优先配置给高成长性民企;针对人才缺口,协调县人社局开展“民营企业招聘月”活动,为企业引进技术工人*名,企业满意度较高。二是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深度参与《优化营商环境十五条措施》《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制定,提出“简化审批流程”“减免小微企业房产税”等多条建议被采纳。组建“政策翻译官”团队(由工商联干部、律师、会计师组成),开展“政策进万企”活动,通过“上门解读+直播培训+案例示范”,推动惠企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累计举办政策宣讲会*场,帮助2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减免税费*万元。三是创新驱动“强引擎”。围绕“农业立县”战略,联合县农业农村局、科技局实施“特色产业升级行动”,重点支持小杂粮、羊肉、光伏三大优势产业。在农业领域,推动成立“小县杂粮产业联盟”,整合多家加工企业资源,共建标准化种植基地,研发小米、黄米地理标志产品,产品溢价明显;在工业领域,联合县工信局举办技术创新大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荐*个项目获省级“专精特新”认定,帮助多家企业获得专利授权;在服务业领域,支持文旅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龙头景区与美团、抖音合作开展线上推广,旅游综合收入显著增长。四是社会责任“显担当”。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引导民营企业与乡村振兴重点村“一对一”结对,重点发展“一村一品”。如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乡投资建设黑猪养殖基地,带动周边多个村集体增收;县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在*镇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年可为村集体分红若*万元。上半年全县民营企业大力投资乡村振兴,实施产业项目,充分带动就业。同时,完善光彩事业激励机制,开展“爱心企业”评选,引导企业参与教育、医疗等公益事业,开展捐赠款物,为县第一中学捐建“民营企业家励志奖学金”,惠及贫困学生*名。
(三)加强自身建设,锻造服务民营经济“硬支撑”。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以能力提升推动效能升级,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一是商会建设“提质效”。深入推进“四好”商会建设,制定《商会规范化建设标准》,明确组织架构、活动开展、会员服务等多项指标。上半年新建行业商会*家(如县物流行业协会、电商协会)、异地商会1家,实现规上企业商会覆盖率达较高水平。建立商会考核评价机制,对年度活动较少的商会约谈负责人,对表现突出的商会给予一定经费补贴。推动商会党建全覆盖,成立商会党支部*个,开展“党建+业务”联建活动多场,如物流协会党支部与县交通局党支部联合开展“助企纾困”专项行动,解决物流车辆通行难题。二是干部队伍“强本领”。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理论+实践”双轨培养模式提升干部能力。上半年组织干部参加省、市工商联业务培训*次,邀请县委党校教师开展“民营经济政策解读”“沟通协调技巧”专题讲座多场;选派年轻干部到县税务局、行政审批局跟岗锻炼,到龙头企业蹲点调研,切实掌握企业经营痛点。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考评”机制,将服务企业成效与干部评优挂钩,倒逼干部主动作为。三是数字赋能“提效率”。推进“数字工商联”建设,持续升级官网、微信公众号功能,开发“民企服务平台”小程序,集成政策查询、诉求提交、融资对接、培训报名等多项服务,实现“指尖办”“随时办”。建立民营经济数据库,收录全县民营企业信息,动态更新经营状况、用工需求等数据,为精准服务提供支撑。开通“民营经济服务热线”,安排专人接听,上半年受理企业咨询、投诉*件,办结率*%。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对照县域民营经济发展需求和上级要求,工作仍存在短板和不足:
(一)服务精准度有待提升。现有服务体系对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企业的差异化需求关注不够。例如,初创科技型企业亟须股权融资指导、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但相关资源整合不足;传统加工企业面临数字化转型瓶颈,但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和对接平台较少;线上服务平台虽已搭建,但大数据分析应用能力较弱,尚未实现“政策找企业”的智能匹配。
(二)商会活力需进一步激发。部分商会存在“重成立、轻运行”现象,尤其是乡镇商会和新兴领域商会(如电商协会),活动形式单一,会员参与度不高;商会与政府部门的协同机制不够顺畅,在推动产业链协同、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的作用发挥不充分;部分商会负责人年龄偏大,创新意识和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三)调研深度与转化能力不足。调研工作存在“面上热、点上冷”问题,对小微企业的生存状况、特色产业链的关键堵点(如小杂粮加工企业的冷链物流短板)掌握不够深入;调研成果转化为政策建议的效率不高,部分报告停留在问题描述层面,缺乏可操作的解决方案;与高校、智库的合作不够紧密,专业化研究力量薄弱。
三、2025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县工商联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紧扣“两个健康”主题,聚焦“三县”建设目标,以“服务提质、商会提效、队伍提能”为主线,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深化政治引领,筑牢民营经济思想阵地
坚持把政治建设贯穿始终,推动理想信念教育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一是打造特色教育品牌。实施“红色铸魂+文化赋能”双轮驱动,依托**堡革命遗址、古商道等资源,开发“红色商贸史”系列课程,组织企业家开展“重走商道·共话发展”主题活动;联合县文旅局策划“民营经济与县域发展”主题展览,通过老照片、老物件、新成就对比,展现民营经济在全县历史进程中的贡献。二是构建“分层分类”学习体系。针对初创企业、成长型企业、龙头企业不同需求,开设“创业课堂”“成长沙龙”“领航论坛”三类学习平台:创业课堂聚焦股权设计、政策解读,邀请成功创业者分享经验。三是强化“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开展“民企高质量发展”巡礼活动,通过拍摄纪录片等形式,重点宣传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诚信经营等领域表现突出的企业和个人;设立“民营经济荣誉墙”,在县政务大厅、重点商圈展示优秀企业家事迹,营造“尊商、重商、亲商”的社会氛围。
(二)聚焦精准服务,激活民营经济发展动能
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构建“全周期、全要素”服务体系。一是打造“一站式”政企服务平台。升级“民企服务平台”功能,接入县行政审批局、税务局、金融局等部门数据,建立企业“画像”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自动匹配政策、融资、人才等服务;推行“企业服务专员”制度,为重点企业配备“一对一”服务员,实现诉求“接诉即办、办就办好”,力争高效解决企业难题。二是实施“三大行动”助力产业升级。农业“链”动行动,以小杂粮、羊肉产业为重点,推动成立“县特色农业产业联盟”,整合种植、加工、销售环节资源,大力建设冷链物流中心、标准化示范基地;联合县市场监管局申报小米、羊肉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提升品牌附加值。工业“智”改行动,联合县科技局、工信局开展“数字赋能”专项行动,推动规上工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支持化工、光伏等企业建设智能车间;设立“县工业创新基金”,对研发投入强度超5%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服务业“新”启行动,支持文旅企业融合发展,推动龙头景区创建4A级景区,鼓励民营企业开发文化体验项目;培育电商新业态,联合县电商服务中心开展直播带货活动,带动农产品线上销售额显著增长。三是完善“全链条”社会责任体系。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重点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推动发展特色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完善光彩事业激励机制,设立“县民营企业公益奖”,对年度捐赠较多的企业授予“爱心企业”称号,并在项目审批、融资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引导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切实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
(三)强化自身建设,锻造服务民营经济“硬核队伍”
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推动工商联机关和商会组织全面提质增效。一是建强“四好”商会网络。制定《县商会星级评定管理办法》,对商会活动开展、会员服务、规范建设等多项指标进行量化评分,评选若干家“五星级商会”并给予一定经费补贴;推动乡镇商会全覆盖,在*镇等乡镇成立商会,重点吸纳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入会;加强商会负责人培训,每季度举办“商会会长讲堂”,邀请优秀商会负责人分享管理经验,提升商会服务能力。二是打造“专业高效”干部队伍。实施蓝领培养计划,围绕民营经济政策、产业发展趋势、沟通协调技巧等内容,开展专题培训若干期;推行“导师帮带制”,为年轻干部配备导师,通过“传、帮、带”提升业务能力;建立一线锻炼机制,选派优秀干部到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挂职,深入了解企业经营需求,切实增强服务针对性。三是推进“数字赋能”转型。投入资金建设“县民营经济大数据中心”,整合市场监管、税务、人社等部门数据,构建企业运行监测预警模型,实时跟踪企业经营状况、行业动态,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2025年上半年,县工商联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与广大民营经济人士携手并进,交出了一份“有温度、有力度”的答卷。下半年,我们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作风、更创新的举措,推动工商联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建设“农业强县、能源新县、文旅名县”贡献更大力量!
上一篇:县司法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