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养成教育工作计划完整版精选3篇

荣誉 分享 时间:

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置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其全面发展,如何实现更高效的养成教育?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学校养成教育工作计划完整版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学校养成教育工作计划完整版

学校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文明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小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准则,建立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教育与管理机制,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证,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习惯的内化与养成为目标,从基础小事抓起,注意点滴积累,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基础文明水平。

二、工作目标

1、通过“礼仪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2、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4、通过“节俭习惯”教育,培养学生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三、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学。通过学习《中小学管理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三字经》、学校行为习惯要求等,明确行为规范的内容,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样做。

第二阶段:做。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检查约束学生行为,通过各种活动,强化训练。通过自查互纠,共同进步。通过激励评优树立典型,带动进步。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第三阶段:管。坚持长期正确的行为习惯,掌握方法,自理自律,自主管理,自我管理。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养成好习惯终身受益。

四、教育内容

以《中小学管理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为标准,归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从礼仪、学习、生活和节俭四方面,正面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1、礼仪习惯

①尊重长辈,听父母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②接受长辈物品时要起立双手接,受到赞扬时说“谢谢”;③上学或外出回家见到父母、长辈有礼貌地问候,外出时向父母道别,说明去向;

④吃饭不独占独吃,先让长辈就座,吃完饭要对同桌吃饭的长辈或客人说“请慢用”;

⑤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父母生病要问候,端水送药,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⑥有客人来访,接待热情、周到,要使用“欢迎光临”、“再见”、

“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⑦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见到老师说“再见”,进出校门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

⑧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⑨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⑩参加升降国旗,要严肃、庄重、穿校服、佩戴红领巾、校徽、衣着整洁。

2、学习习惯

①课前要预习,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②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③上课座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手握笔的地方离笔尖一寸,眼睛离书一尺,身体离桌一拳;

④上课专心听讲,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⑤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不边做边玩;⑥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⑦学会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先审题再解答的习惯;

⑧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3、生活习惯

①早晨早起,不睡懒觉;

②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间、整理书包、吃饭行动快速;③吃饱饭、吃好饭、不挑食;

④不迟到,不贪玩;

⑤早晚涮牙,天天洗脚,经常洗澡,经常剪指甲,穿戴整洁;⑥出入教室,不打闹。有秩序上下楼梯,站队不挤、不抢、不拖、听口令,动作快。

⑦积极主动打扫教室,不带零食入校,不乱扔碎纸,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大小便。

⑧星期天、节假日有活动时间表,学习、休息、玩乐有条不紊。 ⑨看电视按照家长和老师的要求有限度,不放任。

⑩在家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

4、节俭习惯

①利用水、电及时关闭开关,节约一度电、一滴水;

②爱护书本,节约一张纸、一块橡皮、一支铅笔;

③爱护桌椅、门窗、黑板擦等物品;

④爱惜衣物,不追求穿戴;

⑤爱惜粮食,不随便丢弃饭菜,不剩饭,节约每一粒粮食;⑥不随便丢弃粉笔、扫帚、簸箕等教室用具;

⑦正确支配零用钱,不吃零食;

⑧不向父母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

⑨学习、办事讲效率,学会能用不同办法解决同一问题。

五、实施途径与措施:

(一)发挥课堂教学优势,进行“知”的教育。“知”即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是、非、善、恶、美、丑”。

1、发挥班级自主管理功能,加强学生常规管理的力度。

2、充分利用周会、校本课、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等课程,加强学生文明礼貌、安全卫生等常规教育宣传,引导学生做到“三别”、“四带”、“五无”。“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即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五无”即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

3、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渗透在文化课教学之中。

(二)开展各种班队活动,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把今天和明天挂起钩来,从我做起,把理论和实践挂起钧来;从小事做起,把平凡和伟大挂起钩来。

1、通过知、比、纠、行教育系列开展行为养成教育。

“知”:每周星期五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教会学生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是不良的行为习惯,哪些应该改正,哪些应该表扬,从思想上明确认识。

“比”:对照养成教育内容,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强化训练。 “纠”:发挥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作用,纠正不良行为。

“行”:坚持长期正确的行为习惯,始终如一。

2、坚持及时开班会制度,总结本班养成教育工作情况,安排下面工作。

学校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篇2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结合工作实际,特拟订本学年工作计划:

一、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各班班主任

二、指导思想:

养成教育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文明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形成特色,开创学部养成教育的新局面,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三、工作目标:

1.通过“礼仪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2.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4.通过“节俭习惯”教育,培养学生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四、教育内容

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青阳港学校班主任考核方案》、《青阳港学校学生一日常规》为标准,归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从礼仪、学习、生活和节俭四方面,正面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1.礼仪习惯:

①见到家长、领导、老师要问好;校内一律讲普通话。

②尊重长辈,听老师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③接受奖品或锦旗时要起立双手接,少先队员行队礼,受到赞扬时说“谢谢”;

④不在教学楼、行政楼等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未经他人允许,不得进入各专用教室或其他处室;

⑤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节假日主动打电话问候;

⑥有客人来访,要热情周到,要使用“欢迎光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并能主动让座、倒水;

⑦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同学之间高年级让低年级先行;

⑧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⑨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⑩参加升降国旗,要严肃、庄重,根据学校要求挂好红领巾,衣着整洁,。

2.学习习惯:

①课前要预习,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②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③上课坐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

④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

⑤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不边做边玩;

⑥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⑦学会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先审题再解答的习惯;

⑧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坚持每天看半小时以上;关心国家大事,多看多听广播电视新闻,阅读报刊。

3.生活习惯:

①早晨早起,不睡懒觉——做勤快人;

②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间行动快速——当利索人;

③吃饱饭、吃好饭、不挑食、不喧哗——做健康人;

④上学、上课不迟到——做守时人;

⑤早晚涮牙,天天洗脚,勤剪指甲常洗澡,穿戴整洁,勤洗红领巾、黄帽子、书包——讲卫生;

⑥出入教室,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打闹。晨会或出操、退场讲秩序,认真做好早操、眼保健操;认真遵守路队纪律,不挤、不抢、不拖、听口令,动作快——守纪律;

⑦积极主动打扫教室,不在公共场所游吃,不乱扔纸屑,不乱涂乱画,爱护公共财物——讲公德;

⑧按时认真完成值日工作,主动帮助同学、老师和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爱劳动;

4.节俭习惯:

①利用水、电及时关闭开关,节约一度电、一滴水;

②爱护书本,节约一张纸、一块橡皮、一支铅笔;

③爱护桌椅、门窗、板擦等物;

④爱惜衣物,不乱丢弃;

⑤爱惜粮食,不剩饭,节约一粒粮食;

⑥不随便丢弃粉笔、扫帚、纸篓等教室用具;

⑦正确支配零用钱,少吃零食;

⑧不向父母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

⑨学习、办事讲效率,学会能用不同办法解决同一问题。

五、工作措施: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德育意识,强化学科渗透功能,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

2.班级成立“学生自律队”,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起到激励和监督作用(学生自律队限3人)。

3.周一公布本周养成教育目标,周五最后一节课后利用十分钟由班主任、班自律队,总结本班本周养成教育工作情况,强调周末注意事项;

4.完善学生心理咨询室,对个别特殊学生进行重点心理辅导,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5.将学生值日的检查结果作为“文明班级评比”的重要考评依据。

六、实施与考核量化:

1.实施:

⑴根据养成教育持久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要坚持反复训练、阶段推进、周期巩固、注重实效、考核督促的原则。

⑵在学生实施行为训练方面要采取定时专一、分类突破的工作策略。每月第一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会议,明确教育主题,安排当月工作,提醒班主任应注意的问题,突出重点,明确目的。

⑶对学生行为训练,在学校德育处统一部署下,实行班级负责制。班主任具体负责本班学生行为习惯的训练和指导工作,其他任课教师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和培养工作。

⑷根据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规律,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引导、训练、自纠、巩固相结合。通过知、比、纠、行教育系列开展行为养成教育。

2.学期末考核

学期末由学校校长室、办公室、教务处、少先队大队部、总务处、德育处等组织人员根据各项指标结合各班学期综合情况进行考核,量化为分数。

学校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篇3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拟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养成教育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文明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小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形成特色,开创我校养成教育的新局面,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工作目标

1、通过“礼仪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2、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4、通过“节俭习惯”教育,培养学生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三、教育内容

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为标准,归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从礼仪、学习、生活和节俭四方面,正面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1、礼仪习惯

①尊重长辈,听父母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②接受长辈物品时要起立双手接,受到赞扬时说“谢谢”;

③上学或外出回家见到父母、长辈有礼貌地问候,外出时向父母道别,说明去向;

④吃饭不独占独吃,先让长辈就座,吃完饭要对同桌吃饭的长辈或客人说“请慢用”;

⑤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父母生病要问候,端水送药,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⑥有客人来访,接待热情、周到,要使用“欢迎光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⑦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见到老师说“再见”,进出校门、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

⑧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⑨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⑩参加升降国旗,要严肃、庄重、衣着整洁。

2、学习习惯

①课前要预习,中高年级预习有记录,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②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③上课座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手握笔的地方离笔尖一寸,眼睛离书一尺,身体离桌一拳;

④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

⑤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不边做边玩;

⑥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⑦学会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先审题再解答的习惯;

⑧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3、生活习惯

①早晨早起,不睡懒觉——做勤快人;

②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间、整理书包、吃饭行动快速——当利索人;

③吃饱饭、吃好饭、不挑食——做健康人;

④不过早到校,上学不迟到,放学及时回家,不绕路,不贪玩,不在路上打闹——做守时人;

⑤早晚涮牙,天天洗脚,经常洗澡,经常剪指甲,穿戴整洁——讲卫生;

⑥出入教室,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打闹。有秩序上(下)操,站队不挤、不抢、不拖、听口令,动作快——守纪律;

⑦积极主动打扫教室,不带瓜子、糖果、冰糕入校,校园不乱扔碎纸,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大小便——讲公德;

⑧星期天、节假日有活动时间表,学习、休息、玩乐有条不紊——讲条理;

⑨看电视按照家长和老师的要求有限度,不放任——讲理智;

⑩在家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爱劳动;家长接送不进校园。

4、节俭习惯

①利用水、电及时关闭开关,节约一度电、一滴水;

②爱护书本,节约一张纸、一块橡皮、一支铅笔;

③爱护桌椅、门窗、板擦等物;

④爱惜衣物,不追求穿戴;

⑤爱惜粮食,不随便丢弃饭菜,不剩饭,节约一粒粮食;

⑥不随便丢弃粉笔、扫帚、簸箕等教室用具;

⑦正确支配零用钱,不吃零嘴;

⑧不向父母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

⑨学习、办事讲效率,学会能用不同办法解决同一问题。

40 52746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