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市文化和旅游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某市文化和旅游局总结上半年工作成效,计划下半年加强文化活动与旅游推广,提升服务质量,推动产业发展。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某某市文化和旅游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某某市文化和旅游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2025年上半年,某某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六个春城"建设目标,以打造世界知名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核心,统筹推进文化遗产保护、文旅产业升级、市场推广等重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文旅经济稳步复苏,市场活力持续释放
2025年上半年,某某市文旅市场呈现强劲复苏态势。春节期间接待国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7%,实现国内旅游花费亿元,同比增长5%。五一假期接待国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旅游收入亿元,同比增长11%,人均消费达1085元,连续多个节假日突破千元大关。一季度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90%,长水国际机场出入境旅客达83万人次,同比增长%,其中外国旅客13万人次,同比增长%。
重点景区和业态表现突出。西山景区投资8400万元完成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新增人行栈道、观景平台等设施,客流量显著增长。云南民族村与法国普德赋团队合作,创新少数民族文化展示形式,推出沉浸式体验项目,游客满意度提升20%。官渡区通过"演唱会+"模式,上半年举办超6场大型演唱会,吸引超10万人次跨城消费,带动周边商圈销售额增长%,酒店入住率达100%。斗南花市、公园1903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持续繁荣,夜间经济成为文旅消费新引擎。
(二)重点项目扎实推进,产业升级成效显著
1.黄金旅游线路建设:全力打造滇池旅游黄金岸线、大翠湖历史人文旅游圈等6条"黄金旅游线路",串联沿线景区、乡村和文化资源。滇池绿道外海段一期公里建成开放,连通8个湿地公园和20多个乡村,成为市民游客生态休闲新热点。海晏村、小渔村等乡村旅游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46个滇池沿岸重点村客流量超千万人次,营业收入亿元,集体经济收入亿元,村民人均增收元。
2.景区提质升级:推动西山、世博园、轿子山等传统景区改造,轿子山新建2条索道和游客中心,接待能力提升30%。云南民族村、石林景区等3家获评省级绿美景区标杆,晋宁-安宁"美丽乡村归园田居"等2条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3.重大项目落地:鄯阐古城项目正式落地草海片区,规划建设云津市集、云锦花街等功能区,打造沉浸式主题公园。滇池度假区16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涵盖文旅、数字经济等领域,总投资44亿元,其中怡景园酒店、海晏村特色旅游提升项目等6个亿元以上项目进展顺利。云南省科技馆新馆复工建设,预计2025年完成基建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区域性科创与教育新地标。
(三)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彰显某某特色
1.非遗活态传承:举办2025年某某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官渡第十五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展示瓦猫、金银器制作等非遗项目,吸引超10万人次参与。官渡古镇糖画、螺蜂村窑制陶等技艺实现从抢救保护到自主造血的蜕变,形成"非遗+旅游""非遗+文创"等新模式。
2.文物保护利用:推进石寨山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加强大观楼、云南陆军讲武堂等地标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云南陆军讲武堂开发11个系列130余种文创产品,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翠湖博物馆群落串联15个博物馆、纪念馆,推出4条主题线路,上半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3.乡村文化振兴:打造54个农文旅融合发展村,推动盘龙、晋宁等地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宜良河湾村马蹄湾创意农业示范园累计接待游客18万人次,实现收入250万元;石林矣美堵村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集体收入达50万元。
(四)宣传推广创新突破,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1.精准营销:与无忧传媒、携程等合作,开展"赏花游""食菌季""观鸥季"等主题营销,联动多城网络新媒体协会扩大传播。20xx年推出"彩云之南等你来"夜间惠民演出200余场,成为某某文旅新名片。
2.活动引流:举办某某国际文化旅游节、滇池东岸国际咖啡文化嘉年华等活动,吸引游客超200万人次。官渡区"22℃生活"超级演唱会等大型活动带动周边消费超千万元。
3.跨境合作:借助中老铁路开通和东盟免签政策,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旅游合作。磨憨口岸一季度出入境人员万人次,同比增长49%,马来西亚、泰国等成为主要客源国。组织旅游企业参加泰国国际旅游展等活动,签约跨境旅游项目13个。
(五)文旅融合纵深发展,新业态亮点纷呈
1.数字文旅:云南数字文旅产业园入驻企业60家,涵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720云VR全景平台累计服务超5亿人次,带动经济价值数十亿元。推出"VR云南旅游大全",将480多个景点数字化呈现,线上浏览量破亿。
2.文旅+科技:某某微想智森公司开发720云VR智能交互工具矩阵,在滇池大坝、南屏街等区域实现5G网络全覆盖,下行速率达800Mbps,提升游客体验。讲武文创与高校合作开发"数字鲜花"NFT,链接蓝花楹街区、斗南花市等线下场景,推动文创产品数字化转型。
3.农文旅融合:打造"环滇池乡村生态旅游圈",推出宜良-阳宗海"生态康养农耕文化"等2条全国精品线路。福保半岛举办大地丰收艺术节,团结鑫苹果庄园实现种采销一条龙服务,带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六)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市场秩序规范有序
1.公共服务优化:金碧公园升级改造后开放,新增休憩空间4917平方米,成为策展型艺文生活公园,举办彩云市集、非遗展演等活动20余场。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改造旅游厕所50座,星级厕所占比达80%。
2.市场监管强化: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查处不合理低价游、黑导游等案件32起。推动旅游电子合同上线,实现团队行程单实时监管,投诉处理率达100%。
3.安全保障有力:建立"政府统筹协调、部门依法监管、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安全管理体系,开展文旅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排查整改隐患120处,上半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二、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传统观光游占比仍较高,休闲度假、康养旅居等高端产品供给不足,非门票收入占比偏低,景区二次消费项目缺乏吸引力。
(二)区域发展不均衡
主城区文旅资源集中,北部县区基础设施薄弱,乡村旅游同质化现象突出,特色挖掘不够深入。
(三)宣传推广精准度不足
线上营销渠道分散,针对年轻客群、国际市场的精准推广力度不够,文旅IP的国际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人才支撑薄弱
文旅专业人才尤其是高端策划、运营、管理人才短缺,制约了产业创新发展。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加快产业升级,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1.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动鄯阐古城、滇池度假区16个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怡景园酒店、海晏村提升项目等年内竣工投用。加快云南省科技馆新馆建设,力争2025年完成基建工程。
2.丰富产品供给:深化"旅游+"融合,开发低空飞行、房车露营、研学旅行等新业态。推进石林-九乡地质奇观旅游线路建设,打造国家级地质公园品牌。培育5-8家五星级酒店、30家康养度假酒店,建设10条特色街区和2家大型诚信旅游购物中心。
3.提升景区品质:完成西山、世博园等景区智慧化改造,实现4A级以上景区智能导览、线上预订全覆盖。推动阳宗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新增3-5个复合型精品景区。
(二)深化文旅融合,增强文化软实力
1.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实施石寨山考古遗址公园一期工程,推进某某瓦猫、云南围棋子等非遗项目传承基地建设。举办"某某非遗购物节",推出非遗主题旅游线路5条。
2.打造文化IP:以翠湖博物馆群落为核心,开发"环翠湖历史遗迹游"等深度文化体验产品。支持云南民族村与普德赋团队合作,推出沉浸式民族文化演艺项目。
3.推动农文旅融合:完成54个农文旅融合村建设,重点打造盘龙、晋宁等18个县区的乡村旅游示范带。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推广"农业+观光+体验"模式。
(三)强化宣传营销,扩大某某文旅影响力
1.创新营销方式:与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合作,开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主题短视频大赛,吸引用户参与互动。推出"某某旅游打卡地图",整合Citywalk、避暑避寒等热点线路。
2.拓展客源市场:针对东南亚、欧美等国际市场,举办某某文旅推介会,开通"某某-曼谷""某某-新加坡"旅游包机。依托中老铁路,推出"中老泰跨境游"产品,吸引东盟游客。
3.举办品牌活动:承办2025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举办滇池国际文化旅游节、某某高原半程马拉松等活动,提升城市知名度。打造"某某夜经济"品牌,推出南屏街、斗南花市等夜间消费集聚区主题活动。
(四)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游客满意度
1.优化公共服务:推进"一部手机游云南"某某板块建设,完善智慧旅游服务功能。新建、改造旅游厕所30座,提升景区、乡村旅游点交通标识系统。
2.强化市场监管:开展"不合理低价游"专项整治,建立旅游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实施"红黑名单"制度。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和安全意识。
3.保障旅游安全:完善文旅行业应急预案,加强景区、酒店、旅行社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开展应急演练20场次以上。推进"平安景区""平安酒店"创建,确保全年无重特大安全事故。
(五)加强区域合作,推动跨境旅游发展
1.深化国际合作: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文旅部门交流,建立某某国际友城旅游联盟常态化合作机制。组织旅游企业参加东盟旅游展、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活动,拓展国际客源。
2.提升口岸服务:优化磨憨口岸通关流程,推动口岸签证授权扩大至铁路口岸。完善跨境旅游服务设施,开通"某某-磨憨-琅勃拉邦"跨境旅游专列,推出"跨境自驾游"产品。
3.加强区域联动: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州市合作,推出"昆大丽香""昆玉红"等精品线路。推动滇中城市群文旅一体化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
(六)强化政策保障,激发市场活力
1.加大资金支持:落实2025年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专项资金5000万元,对优质文旅项目、市场主体给予奖补。设立文旅产业发展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2.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窗通办""一网通办",压缩审批时限。落实文旅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3.加强人才培养:与高校合作开设文旅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举办文旅行业技能大赛,评选"某某文旅工匠",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2025年上半年,某某市文化和旅游局在文旅经济复苏、项目建设、文化保护、宣传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协调发展等挑战。下半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打造世界知名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目标,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推动某某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六个春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