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的演练方案(优质6篇)

文秘 分享 时间:

制定有限空间安全演练方案,强化应急措施,提升人员技能,确保作业安全。下面是阿拉网友整理编辑的有限空间的演练方案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有限空间的演练方案

有限空间的演练方案 篇1

一、 演练目的

为加强我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高温、有毒有 害气体、粉尘中暑、窒息等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护作业人员的 生命安全,在突发事故后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现场救护, 最大限度减 少人员伤亡,控制事故的扩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结合我公司有限空间维修清理等实 际情况,特筹备此次演练。

二、 演习时间

20xx年8月10号

(发出演习通知后,如因天气变化和特殊原因,由污水办更改时间)

三、 演习地点

福州开发区正点食品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

四、 参加总要求

按照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程进行演习

五、 参加演习人员及职责

参加人员:正点食品所有部门,其中污水站与工务人员为主,其他部 门为辅。

职责:现场总指挥:温明辉 现场监督:包胜生

后勤保障:曾章財朱能晶刘莹莹

六、 演习步骤

(一) 检测

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 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等。

最低限度应检测下列三项:氧浓度(%-%)易燃/可燃气体浓 度(小于最低爆炸极限的10% 一氧化碳浓度(小于25ppm未经检 测合格,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 或定时检测。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 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

(二) 危害评估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根据检测结果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评

估,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

^态。

(三) 通风

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采取强制性持续 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四) 防护设备

生产经营单位应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通风设备、检测设

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当有限空 间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时,检测、照明、通讯设备应符合防 爆要求,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等。防护装 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维护,

以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

(五) 呼吸防护用品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应符合《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要求》

(GBT18664-20xx。缺氧条件下,应符合《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

(GB8958- 88)要求。

(六) 应急救援设备

生产经营单位应配备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 呼吸保护器具,应急通讯报警器材,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大功率强制 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等。

七、演习准备物资

根据污水站实际情况,现场运转工人 2人;污水办成员6人,按照此 数据,按照每2个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考核。共计分为 4组。物品清单 详见表1

八、 全体人员观看《安全为上---有限空间作业》教育视频。通过学 习,使大家进一步了解什么叫有限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存在哪些危险 性,有限空间作业有什么特点,有限空间作业及应急救援设备功能及 使用方法,有限空间作业及应急救援流程等内容。

九、 现场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及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活动。 现场演习模拟

三个场景:场景一,演习人员在完成审批手续,明确作业、监护等人员职责,对有限空间进行通风,通过毒性测定仪和生物测定法对有毒 气体测定,确认安全后后,佩戴个人防护用品顺利完成有限空间作业。 场景二,在履行完有限空间作业前相关流程后, 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 间作业,监护人员在喊话中得知操作人员感觉不适, 通过三脚架将作 业人员救出,再次对有限空间进行通风和有毒气体检测。场景三,作 业人员在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后,因管道突然破裂,涌出大量污泥,浓 重的气味导致作业人员晕倒;地面监护人员立即向上级报告并拨打 120急救电话,救援人员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将晕倒人员救出,并 用担架抬至通风处,插入氧气袋吸氧,待 120急救车救援。

场景模拟结束后,现场总指挥温明辉作总结发言。温总首先 对整个演练过程表示肯定,模拟的三个场景基本涵盖了有限空间作业 时可能发生的事件,整个演练情景逼真,应急人员动作迅速,事故发 生后应急预案按照流程顺利启动, 各项措施和行动准确迅速到位,成 功完成演练。最后温总代表对全体参与人员表示感谢,并宣布演习结 束。

此次培训和演练活动,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提高了职工 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普及了自救互救技能,增加了各级人员指挥 处置事故的能力,检验了《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操作性 和科学性,检查了应急救援物资、装备、技术的准备情况,提高了作 业人员操作设备的熟练程度,锻炼了应急救援队伍,圆满的完成了各 项预定任务。

有限空间的演练方案 篇2

一、演练目的

为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建立出能在紧急情况下快速、 有效地组织事故抢险、 救援和应急机制, 保证企业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事故的影响和损失, 根据本单位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预案并进行演练。

二、 危险分析:

有限空间是指存在危险有害因素(如缺氧, 硫化氢、 一氧化碳、甲烷等有毒气体或粉尘中毒危险) 且受到限制和约束的'封闭、 半封闭设备、 设施及场所。

三、 演练内容:

x年xx月 xx日上午: 模拟钣喷车间干磨房因不明原因导致一名车间员工晕倒在地, 车间同事发现并大声呼叫, 立即报告车间主任,车间主任与安全专干赶往现场并通知现场人员不要盲目施救, 以避免扩大伤亡, 并拨打 120 救援电话, 随后通知公司主要领导;

三、 应急工作人员及职责

由售后经理任安全小组组长, 组员由车间主任、 安全员、 车间工人、 保卫人员组成。

1、 组长: 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规定, 制定条例标准和要求, 研究解决有限空间施工中存在的中毒问题, 指导安全生产工作正常开展。

2、 安全员: 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规定, 制度条例和安全操作规程, 对有限空间施工中的安全技术问题负责, 组织人员进行中毒引起的人员伤亡的控制工作。

3、 车间人员: 负责初步救援情况, 配合安全员进行相关检测,确认环境, 同时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护以减少其伤亡, 救护的方法执行《伤亡事故的紧急救护》 中的规定。

4、 保卫人员: 负责对外联络, 如有中毒发生拨打 120 紧急救护中心电话,

四、 采取的措施:

到达现场, 发现干磨房大门紧闭, 侧面小门已打开, 经检查, 判断为风机未开, 苯中毒, 立即疏散周围围观人员, 并派人戴防毒口罩,身系救援绳索, 从侧面进入打开大门, 用强力风扇对干磨房进行通风,救援人员进入并立即搀扶昏迷人员转移至外面, 做应急救援, 心脏复苏, 等待 120 到来; 将现场情况再次向公司领导汇报, 等待具体情况调查, 公司及时向安全主管部门汇报情况。

五、 紧急情况的应急救援处理:

1、 中毒急救

(1) 由呼吸道中毒时, 应迅速离开现场, 到新鲜空气流通的地方。

(2) 经口服中毒者, 立即洗胃, 并用催吐剂促其将毒物排出。

(3) 经皮肤吸中毒者, 必须用大量清洁自来水洗涤。

(4) 眼、 耳、 鼻、 咽喉粘损害, 引起各种刺激症状者, 须分别轻重, 先用清水冲洗, 然后由专科医生处理。

2、 缺氧窒息急救

(1) 迅速撤离现场, 将窒息者移到有新鲜空气的通风处。

(2) 视情况对窒息者输氧, 或进行人工呼吸等, 必要时严重者速交医生处理。(打 120 电话)。

(3) 佩戴呼吸器者, 一旦感到呼吸不适时, 迅速撤离现场, 呼吸新鲜空气, 同时检查呼吸器问题及时更换合格呼吸器。

六、 应急救护小组名单和联系方式:

序号 姓名 职务 联系电话

1 组长

2 副组长

3 副组长

4 副组长

5 组员 车间一组

6 组员 车间二组

7 组员 车间三组

医院: 长沙市第四人民医院

事故发生后, 车辆经潇湘大道到达长沙市第四人民医院

五、 设备

1、 担架

2、 急救药品

六、 事故的处理措施

事故发生后安全员上报公司总经理并如实记录现场发生的情况及伤亡损失, 统计后填报月 伤亡报表, 由公司行政部向上级管理部门汇报, 协同项目部做出有效的措施, 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有限空间的演练方案 篇3

一、基本情况

工程概况:

(1)编制目的:提高应对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保证突发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维护工地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生产状况稳定。

(2)工程地质:本合同段路线大致沿北西西~南东东方向展线。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地貌,沿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黄海高程为230~460m,相对高差一般为100~200m。剥蚀较强烈,山丘自然边坡一般20~400,局部达600,坡面上植被较发育,主要为低矮灌木及蕨类植物。

沿线山坡基岩埋深浅,冲沟中分布有厚度不大的第四系全新统土层。沿线覆盖层主要为残坡积、冲积成因的粉质黏土,在山坡厚度一般不到2m,在冲沟中厚度一般不到5m;基岩大面积出露,为白垩系中统的泥质粉砂岩和细砂岩。沿线基岩表层节理发育,以走向0~100、30~400的节理为主,间距一般1~2m,节理产状陡立。沿线主要的不良地质为受陡节理切割的边坡表层碎裂岩体在暴雨作用下的崩塌及碎落。

二、编制依据

1、国家法律法规及地方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国家条例、规程、标准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3、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三、编制目的

应对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保证突发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维护工地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生产状况稳定而制定本预案。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标段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突发地质灾害的灾后抢险救灾和临灾应急处置工作。

五、预案原则

1、根本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消除一切事故隐患,确保人员设备安全。

2、启动原则: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工作原则。

3、响应原则: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各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在接到事故及灾害报告后,无论何时,只要在本地区,必须马上以最快的方式赶赴事故现场,按相应的事故处理预案正确有效地开展事故应急处理和救援工作,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尽最大努力减少事故损失和缩小事故影响范围。

4、请假原则: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各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在离开本地区时,必须向应急救援指挥长请假,同时将自己的职责向指定人员交待清楚。

5、指挥原则:在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未到达现场前,事故处理由工区负责人负责指挥;在应急救援指挥长未到达之前,事故处理由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指挥;应急救援指挥长到达现场后,事故处理由指挥长统一指挥。

6、处理原则:事故应急处理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一般工作服从应急工作的基本原则。

六、组织机构

设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指挥长:何英伟

成员:付祥忠、张晓洪、徐庆凯、柳志坚、各部门负责人、作业队负责人

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四个应急救援组

通讯联络组

组长:

组员:

救护行动组

组长:

有限空间的演练方案 篇4

一、目的

为了加强有限空间内作业安全管理,确保进入有限空间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防止发生中毒、窒息、着火和爆炸事故,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演练工作,定于新材料有限公司开展有限空间应急演练。

二、演练时间

20xx年9月7日下午16:00

三、演练地点

新材料有限公司锻1线斜底加热炉

四、观摩单位、企业

县公安局、消防队、县医院、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管局、广平镇、各规上企业

五、应急管控小组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对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应急处理。

组长:冯红喜

负责应急救援工作指挥

副组长:姬振河、吴瑞平

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联络、协调,急救用车安排

组员:高红民、张常安、吴闯超、范跃彬、

李会征、王承科、张清学

负责检查急救设施及安全事故发生后伤员抢救;应急物质的准备、维护保养(救援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有害气体检测仪、安全带、安全帽、安全绳、照明灯、对讲机)。

作业人员:负责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进入有限空间实施作业任务。

监护人员: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负监督和和保护职责。

负责人员: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负全责。

后勤保障:保障应急物质齐全、可正常使用。

应急车辆:保证车辆正常使用、司机人员配备到位。

六、演练内容

作业人员在20xx年9月7日要对公司(1#)斜底加热炉内的'炉砖进行维修,在履行有限空间作业一系列手续后作业,在作业过程中突发休克,面对这种突发状况而采取的突发预案相应措施。

七、演练步骤

工作部署

填写《有限空间作业票》,宣导并做好技术交底,安全注意事项,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由锻二线李海振班组12人参加,邢洪峰、尹殿刚、孙兴平三人进行现场作业。

现场

(1)必备物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施工设备、救援设施。

(2)确定负责人李海振:现场负责马庆福、通风人员车艳峰、检测人员范跃彬、施工人员尹殿刚、监护人员孙兴平、救援人员报警人员邢洪峰等。

3、风险辨识

天然气(窒息、易燃)、淬火池、凉水塔(缺氧)。

4、作业

(1#)回火炉炉砖维修:李海振负责通风检测作业。

5、事故

尹殿刚在炉子内作业过程中发生天燃气泄漏无法动缠求救。

6、报警

邢洪峰(监护人)立即切断气源,报告给天然气小组李志军,同时报告班长李海振进行抢救。向急救中心、消防队报警。

7、采取措施

(1)孙兴平立即接通风用风机通风。

(2)范跃彬立即检测有害气体检测(氧含量%-%;有毒气体硫化氢低于10mg/m3,一氧化碳低于35mg/m3;可燃气体为0,氮氧化物)(监护人报告有限空间符合作业要求)。

(3)邢洪峰孙兴平二人穿戴好正压空气呼吸器。(穿戴人报告)现场负责人高红民。

(4)负责人确定检测无害后同意进入施救(监护人报告)。

(5)将受害人尹殿刚移出有限空间,观察受害人状况(监护人报告:A清醒状态B昏迷状态C、呼吸停止)。

(6)昏迷状态进行吸氧(操作规程),呼吸停止进行心肺复苏。

(7)郑丽军、郭丽军抢救人员至急救医护人员到场。

(8)邢洪峰清理现场(氧含量%-%;有毒气体硫化氢低于10mg/m3,一氧化碳低于35mg/m3;可燃气体为0;氮氧化物)查明切断气源,通风、检测。

(9)李海振带队撤离现场清理人数。

有限空间的演练方案 篇5

一、前言

为了规范我单位的管理,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有效的方法控制和减少人员财产损害,增强应急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制定本预案。

一、通讯联络电话:

医疗急救120 、警察110、火警119

组长负责事故现场的抢救,掌握现场事故情况和人员安全情况,确定现场的救援决策;各组员协助组长的工作,组织抢救队员实施抢救工作。

二、应急物资与设备职责:

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疏散,营救中毒人员,维护现场秩序等工作;联系医疗部门,及时将伤员送至就近医院;及时将现场情况向日常办公室报告,做好伤情记录。

应急救援器材

呼吸防护用品(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应急通讯(报警)器材,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

二、有限空间的安全生产

如发生事故后,必须在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启动各有关应急组织,根据对危险目标潜在危险的评估,按各有关处理方案有条不紊地处理和有效的抢救抢险是控制事故,既不要惊慌失措,也不得麻痹大意,尽量把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关键。抢险人员应服从统一指挥,并根据事先拟定的抢险方案,在做好个人防范的基础上,以最快的速度及时排险、抢险、消灭事故。

加强对各救援小组人员的培训、演练工作,使每个人懂得抢险工作的重要性,并使每个人都掌握应急救援、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等基本抢救技能,一旦发生事故出现伤员,首先应做好自救互纠工作,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并定期对有限空间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救助与自救的学习,防止突发事故时因为盲目的救助造成二次事故的发生。

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的审批制度,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者、监护者职责。以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责任到人。

作业负责人职责。应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终止作业。

作业者职责。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

应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监护者职责。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

三、有限空间事故的分类与救助

有限空间发生事故时,监护者应及时报警,救援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配备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严禁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有限空间的事故分类

事故救援的流程

1、窒息事故的抢救

窒息事故者的抢救主要是确保其呼吸的通畅。调整事故者的姿势,将患者的头部尽量往后抬,使得他颈部紧紧绷直,这样做时,一手放在患者脖子后面用力抬,一手放在患者额头往后推,这个动作通常会使患者的嘴自然张开,如果抬起头部使得呼吸道通畅了,患者开始呼吸,就保证事故者的姿势使其慢慢恢复常态。否则继续进行强迫空气进入肺中的步骤,俗说就是人工呼吸,捏住患者的鼻子,通过他的嘴迅速强制吹两三口气入他的肺中,观察患者胸部的动作,看空气是不是进入了他的肺。如果胸部随着强迫吹气而一上一下,表明呼吸道已经通畅了。如果还没有起作用,即可通知120急救中心,并继续进行强迫空气进入肺中的步骤。

2、中毒事故的抢救

硫化氢中毒事故

对人的危害主要是经呼吸道吸收。可出现流泪、眼痛、眼内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咽干、咳嗽、胸闷、头痛、头晕、乏力、恶心、意识模糊,部分患者可有心脏损害。重症者可出现脑水肿或肺水肿。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骤停,很快出现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均由呼吸道吸入所致。也可直接麻痹呼吸中枢而立即引起窒息造成闪电式中毒死亡。

由于硫化氢事故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建议作业人员或急救人员在不明硫化氢浓度时,应佩戴氧气或空气呼吸器等隔离式防毒面具。这是最有效的防止硫化氢中毒的方法。进入硫化氢的密闭容器及空间应先通风或用空气置换,并应先测定氧含量,然后测定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等。凡有产生硫化氢的设备和系统装置,必须设置风向标,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作业人员及周围群众应向上风口疏散。有硫化氢及其装置的场所,应配备便携式硫化氢检测仪。当硫化氢含量超过20mg/m3的安全临界浓度时,应佩戴空气呼吸器,不允许单独行动,并要有人现场监护。

此中毒事故者在发现时就要在第一时间通知120急救中心。平时做好劳动者的安全卫生培训工作,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CO中毒事故。

一氧化碳是有害气体,对人体有强烈的毒害作用。一氧化碳中毒时,使红血球的'血红蛋白不能与氧结合,妨碍了机体各组织的输氧功能,造成缺氧症。当一氧化碳质量浓度为/m时,无自觉症状,/m时会出现头痛、疲倦、恶心、头晕等感觉,700mg/m时发生心悸亢进,并伴随有虚脱危险,1250mg/m时出现昏睡,痉挛而死亡。有时根据碳氧血红蛋白(COHb)来评价室内一氧化碳低暴露水平对人体的影响,3~11岁儿童COHb平均饱和度为%;12~74岁不吸烟人群为%。但成年不吸烟人群中4%的人COHb超过2%~5%。室内污染所致COHb饱和度只有超过2%,才会影响心肺病人的活动能力,加重心血管的缺血症状。

对于CO的中毒事故者,应迅速将其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处,松开衣领,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在等待运送车辆的过程中,对于昏迷不醒的患者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入肺内导致窒息。为促其清醒可用针刺或指甲掐其人中穴。若其仍无呼吸则需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但对昏迷较深的患者,这种人工呼吸的效果远不如医院高压仓的治疗。同时呼叫救护车,随时准备送往有高压氧仓的医院抢救。因此对昏迷较深的患者不应立足于就地抢救,而应尽快送往医院。但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人工呼吸绝不可停止,以保证大脑的供氧,防止因缺氧造成的脑神经不可逆性坏死。

3、爆炸性事故抢救

此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如遇到爆炸时,应面背爆炸地点迅速卧倒,如眼前有水,应俯卧或侧卧于水中,并用湿毛巾捂住鼻口。距离爆炸中心较近的作业人员,在采取上述自救措施后,迅速撤离现场,防止二次爆炸的发生。当爆炸发生后,应立即切断通往事故地点的一切电源,马上恢复通风,设法扑灭各种明火和残留火,以防再次引起爆炸。所有生存人员在事故发生后,应统一、镇定地撤离危险区。遇有一氧化碳中毒者,应及时将其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安全地区。如有心跳、呼吸停止,立即在安全处进行人工心肺复苏,不要延误抢救时机。对有明显烧伤的即可送往救助医院,以免延误救治的最佳时机。

四、结语

对于事故的发生要冷静的处理对待,严格按预案的分工与救助的方法进行第一时间的救助。对于有限空间作业要严格落实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制度,明确作业负责人,作业人,监护人的职责,不得疏忽,麻痹大意,对此造成事故的一定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有限空间的演练方案 篇6

一、 总则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为适应突发事故应急救援的需要,通过演练,进一步加强我工区应急组织机构各小组之间的协同配合,提高应对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组织指挥、快速响应及处置能力,营造安全稳定的氛围,制定预案演练计划。

二、应急演练目的

1、检验预案,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可用性和可操作性。

2、完善准备,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检查应对突发事件所需应急队伍、物资、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准备情况,发现不足及时予以调整补充,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3、锻炼队伍,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增强演练组织单位、参与单位和人员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序,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

4、磨合机制,通过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任务,完善应急机制。

5、科普宣传,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普及应急知识,提高职工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突发事故时自救互救的能力。

三、应急演练原则

1、结合实际,合理定位,紧密集合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明确演练目的,根据资源条件确定演练方式和规模。

2、着眼实际,讲求实效,以提高应急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为着重点,重视对演练效果及组织工作的评估,总结推广好经验,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3、精心组织,确保安全,围绕演练目的,精心策划演练内容,周密组织演练活动,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措施,确保演练参与人员及演练装备设施的安全。

4、统筹规划,厉行节约,统筹规划应急演练活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提高应急演练效应。

四、应急演练要求

1、在开展演练准备工作以前应制定演练计划,包括演练的目的、方式、时间、地点、日期安排、演练策划领导小组组成、经费预算和保障措施等。

2、演练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演练计划成立演练组织机构,设计演练总体方案,并根据需要针对演练方案对应急人员进行培训,使相关人员了解应急响应的职责、流程和要求,掌握应急响应知识和技能为演练实施奠定基础。

3、演练实施是对演练方案付诸行动的过程,是整个演练程序中核心环节,演练实施当天演练组织机构的相关人员应在演练前提前到达现场,对演练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正常工作,确认无误后按时启动演练。

4、对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组织参加演练单位和个人按照改进计划中规定的责任和时限要求,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修改完善应急预案、有针对性的加强应急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对应急物资装备有计划的更新等。

五、作好演练总结

在演练结束后,现场安全负责人必须根据演练的实际情况在演练结束15天内写出演练报告备案。报告应有如下内容:

1、演练组织落实

2、演练情况

3、演练应急中的存在问题及整改要求

4、演练后对安全工作的建议和安排。

六、应急预案演练安排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时间为20xx年10月。

38 46489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