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关于开展整治机关病和衙门作风专项行动的方案
市民政局开展专项行动,整治机关病和衙门作风,提升服务效能,增强群众满意度,推动工作作风转变。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市民政局开展整治机关病和衙门作风专项行动的方案”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市民政局关于开展整治机关病和衙门作风专项行动的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的决策部署,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根据〔...〕省及〔...〕市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决定在全局范围内开展"机关病"和"衙门作风"专项整治行动。现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民政工作领域中可能存在的脱离实际、脱离基层、脱离群众等不良倾向,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自我革命的精神,集中纠治工作中的"慵懒散"、办事中的"推拖绕"、态度上的"横冷硬"、落实上的"假大空"等突出问题,全面提升我局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服务水平和工作作风,为奋力谱写〔...〕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为期四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并转入常态化长效化治理,实现以下工作目标:
1.服务意识显著增强。彻底根除"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虚情假意现象,使"为民、便民、利民"的服务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局干部职工,特别是窗口单位人员,服务群众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热情度全面提升。
2.办事效率全面提速。针对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办事流程繁琐、材料反复提交、限时办结形同虚设等问题进行流程再造和系统优化。参照政务服务网通用指标,力争我局主要民生事项办理平均时限在20xx年基础上再压缩15%,即办事项占比持续提高,群众满意度在现有基础上稳步提升,力争达到95%以上。
3.工作作风根本好转。坚决杜绝"躺平"当看客、"敷衍"混日子的消极心态,大力倡导争先创优、勇于担当的实干精神。对照〔...〕省提出的"十个不得"要求,确保全局干部职工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底线。
4.长效机制健全完善。在集中整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问题根源,总结经验做法,将专项纠治工作中形成的有效举措和成功经验,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覆盖全面、监督有力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确保作风建设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二、整治重点与主要内容
结合我局20xx年度发放民生资金亿元、服务保障大量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对象等工作实际,本次专项行动将对照〔...〕市机关作风建设中梳理的六类病症,结合民政工作特点,深入查摆和纠治以下突出问题。
(一)着力整治昏庸无为的"昏庸病"
主要表现为部分干部懒于学习,不研究新形势、新政策、新要求,面对民政服务对象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的新需求,仍习惯于用老套路、旧办法解决新问题。对上级政策文件精神一知半解,执行时照本宣科,不能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对基层和群众反映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缺乏敏感性和预见性,应对处置不及时、不有效。
(二)着力整治懒政怠政的"懒散病"
主要表现为部分干部缺乏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安于现状、守摊度日,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领受任务时推三阻四,对待跨科室协作事项"互踢皮球",遇到急事难事就找借口、绕弯子。工作效率低下,对已安排的工作任务拖办延办,导致工作滞后、流程卡顿,严重影响民政服务整体效能。
(三)着力整治脱离实际的"浮夸病"
主要表现为工作华而不实,热衷于造声势、博眼球,满足于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在工作中报喜不报忧,数据、材料过度包装,存在"数字游戏"倾向。下基层调研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不深入群众听取真实意见,调查研究报告脱离实际。在工作总结和汇报中,只讲成绩不谈问题,只做表面文章,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收效甚微。
(四)着力整治麻木不仁的"冷横病"
主要表现为对待前来办事的基层干部、群众和企业缺乏耐心,颐指气使、高高在上,"官腔"十足。存在"选择性"服务现象,对熟人笑脸相迎,对普通群众则态度冷漠,甚至搞"冷暴力"。在解答政策、受理问题时不耐烦,解释工作简单粗暴,缺乏应有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五)着力整治以权谋私的"特权病"
主要表现为少数干部特权思想严重,利用手中掌握的民政资源和审批权限,在低保评定、临时救助、项目审批、社会组织登记等环节,搞优亲厚友、吃拿卡要。在政策执行中打折扣、搞变通,为不符合条件的"关系户"提供便利,或故意刁难符合条件的普通群众,以权谋私,破坏公平正义。
(六)着力整治铺张浪费的"奢靡病"
主要表现为在公务活动和日常工作中,存在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的现象。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的宴请和礼品,超标准、超范围接待。办公用品、设备采购追求高档,不注重节约,造成财政资金浪费。这些行为虽未直接面向群众,但败坏了机关风气,与民政部门勤俭节约、服务于民的形象背道而驰。
三、方法步骤与时间安排
本次专项行动从2025年9月开始,至2025年12月底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之后转入常态化巩固阶段。
(一)动员部署与自查自纠阶段
1.动员部署:召开全局整治"机关病"和"衙门作风"专项行动动员部署大会,传达学习上级有关精神和本方案要求,对专项行动进行全面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2.学习研讨:各科室(单位)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重点对照〔...〕省"十个不得"要求和我局梳理的"六类病症"表现,开展专题学习和警示教育,筑牢思想防线。
3.自查自纠:各科室(单位)和全体干部职工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自己找、群众提、集体议、上级点等方式,深入开展自查。可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走访服务对象、分析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数据等多种形式,确保问题找得准、查得实。在此基础上,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整改清单,并于9月30日前报局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集中整治与重点督查阶段
1.分类整改:对自查发现的问题,坚持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对能够立即解决的,迅速整改到位;对涉及面广、短期难以解决的,要明确整改时限和路线图,分步实施,持续推进。
2.专项督查:局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督查组,采取明察暗访、随机抽查、模拟办事等方式,对各科室(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重点检查窗口服务、政策落实、效率作风等方面情况。
3.公开通报:对督查中发现的正面典型进行宣传表扬,对行动迟缓、整改不力、群众不满意的反面典型,在全局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问责。
(三)总结评估与建章立制阶段
1.成效评估:组织开展"回头看",通过第三方评估、服务对象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对专项行动的整体成效进行客观评估。
2.总结提炼:各科室(单位)全面总结专项行动开展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形成书面总结报告。局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全局情况,形成专项行动总结报告。
3.建章立制:针对整治过程中暴露出的制度漏洞和监管盲区,及时修订和完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等规章制度,形成标本兼治、常态长效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市民政局整治"机关病"和"衙门作风"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担任组长,其他局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副组长,各科室、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负责专项行动的日常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情况汇总等工作。
(二)明确责任分工
领导小组组长对专项行动负总责,副组长按照分工抓好分管领域的整治工作。各科室(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作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带头做,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局机关纪委要发挥监督作用,对整治过程中的违纪违规问题严肃查处。
(三)强化经费保障
本次专项行动所需经费纳入局年度部门预算,予以统筹保障。经费主要用于宣传教育、明察暗访、督导检查、第三方评估及表彰奖励等。财务科要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营造浓厚氛围
充分利用局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内部宣传栏等阵地,大力宣传专项行动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和工作进展。及时宣传推广整治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公开曝光反面典型案例,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浓厚氛围。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压实主体责任
全局党员干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此次专项行动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局党组的决策部署上来。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把专项整治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二)坚持问题导向,务求整改实效
必须坚决摒弃"闯关"思想和"应付"心态,敢于正视问题、动真碰硬。要聚焦群众反映最强烈、长期未得到解决的顽瘴痼疾,建立台账、销号管理,整改一个、销号一个。坚决防止以形式主义整治形式主义,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
(三)强化监督问责,形成有力震慑
局机关纪委和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对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得力、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及时约谈提醒;对在专项行动中顶风违纪、造成不良影响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绝不姑息迁就,以严格的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和作风转变。
(四)注重统筹兼顾,推动中心工作
要把开展专项行动同完成年度民政重点工作任务结合起来,同推动民政事业"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结合起来。通过作风的根本转变,促进各项民政工作提质增效,以服务群众的实际成效检验专项行动的成果,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以优良作风推动〔...〕市民政事业再上新台阶。
上一篇:工会开展文体活动方案优质4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