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学术论文精选11篇
文学学术论文探讨文学作品的主题、风格与社会影响,分析作者意图与读者解读,如何反映时代精神与人性深度?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文学学术论文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文学经典鉴赏论文 篇1
音乐鉴赏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是体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我校为提高大学生的音乐修养,开设了艺术、音乐鉴赏等方面的选修课程。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也使更多学生更多的了解了音乐。但是根据对我校大学生最喜欢的音乐类型抽样调查显示,喜欢西方古典音乐的占12%;喜欢中国古典音乐的占15%;喜欢流行音乐的占73%,之所以喜欢古典音乐的学生比例较小,大多数学生反映听不懂古典音乐,不知道如何了解和理解古典音乐,还有少数学生觉得古典音乐听起来“都一个样子”。这个调查让我感到若想真正提高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需要采取一些更加新颖的途径和方式,来普及大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加强音乐欣赏的常识教育。
1音乐具备的基本特点。
音乐是由客观世界和人类审美活动创造出来的, 音乐的主要特征分为:
1。1抒情性。
音乐是表现感情的艺术,感情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活动,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过程产生的心理体验。音乐最重要的内容是情感的表现,是作者对世界的认识、对社会的看法和对生活情感的体验。如贝多芬就因为非常热爱大自然而写出了《田园交响曲》这一美丽的乐章。
音乐的抒情性在影视艺术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它能使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在音乐和画面共同创造的氛围中。如:电影《勇敢的心》插曲就是为表现幽静的田园景色而配置的牧歌风格的音乐;电视剧《乡村爱情》的乐曲,就是为喜庆场面配置的欢乐而活跃的音乐;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主题曲,就是为悲惨的场面配置的呜咽而凄凉的音乐。
1。2时代性。
音乐的时代性是它又一重要特性。许多优秀音乐作品都是作曲家对当时社会现实生活的深刻体会、认识和描写。不同的时代产生不同的音乐,每个时代的音乐作品无不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如,我国三四十年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音乐发出了全国人民不屈的怒吼和抗日的`呼声,《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
1。3民族性。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语言,音乐所表现的情感是人类共通的。但由于各国的地理环境、人文背景、审美标准不同,音乐语言的差异也就很大,这些差异就是民族性差异。音乐的民族性表现出一个民族千百年来逐步形成的审美习惯、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
1。4概括性。
音乐的概括性是由于音乐的不确定性决定的。音乐能抒发和表达一种情绪或感情以及外在环境的某些形象和状态,但不能像文字或绘画那样具体精确地描绘。音乐的描绘是一种概括性的表达,它可以使人产生极为丰富的遐想和意境,这是任何文学语言所不能代替的。音乐对世间万物描写的高度概括力主要由两方面构成:一是模仿,二是引起人们的遐想。
几年来,我校为提高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主要采取以下一些做法:
(1)每年聘请音乐方面的名人、名家、名校进校园开设讲座、演出数场,通过讲解、演奏和现场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了解音乐,同时产生共鸣,引起兴趣。
(2)加强地方音乐的了解和宣传,组织学生研究当地音乐。
因学校地处苏州,为使学生学会欣赏本地区的音乐,学校经常聘请当地有名的昆曲、评弹表演艺术家来校讲演。让更多学生了解地方音乐,并学会如何欣赏这些音乐。
(3)组织有艺术特长的学生成立各类乐团,委派有经验的指导教师,排演经典的中外优秀作品,如,室内乐团排练约翰·斯特劳斯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民乐团排练《春江花月夜》;合唱团排练《黄河大合唱》等。每次演出都将作品的详细介绍提前公布,让学生了解作品的作者、含义和所处的时代背景。这样学生就不会盲目的去听音乐会,以入门者的角度去欣赏音乐会。
(4)让学生了解多元化的音乐,拓展视野提高欣赏能力。
学校还通过广播等形式对不同风格的音乐进行播放,在播放前进行详细介绍,目的是让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作品,了解音乐风格。播放的音乐健康、广泛,具有代表性,让学生对各个时期的音乐作品有直观的认识。如,中西方古典音乐,乡村音乐,流行音乐,爵士音乐和戏曲等等。
(5)重视音乐艺术社团的建设。
在学校里音乐类学生社团也有很多,学校为这些社团成立了专门的音乐社团联合会,加强社团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委派了长期固定的专业指导教师对社团活动进行指导,以提升活动的水平和质量;学校还结合质量工程和素质教育向这些社团下拨足够的活动经费。这样就使得音乐社团的层次和影响力大大提高,吸引了更多学生的参与。为他们搭建了了解和学习音乐的平台。
(6)加强大学生的社区演出活动,让大学生走出学校在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上表演,通过这样的社区演出使大学生更能充分展示自我。也让音乐艺术走进百姓的生活中,这些活动的参与使大学生对音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提高了大学生整体的音乐素质。
文学类论文 篇2
办公室工作涉及面广,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才能适应和胜任工作,如果不注意加强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就无法很好的完成工作任务。为适应工作的需要,我自觉挤时间向书本学习、向领导和群众学习、向工作实际学习,在实践之中不断学习、总结、积累和提高。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思想素养。
作为一名xxx员和秘书工作人员,我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的各种活动,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政治理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加强政治修养。通过起草党员的理论学习通知和党建工作的有关文件,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党的思想政治理论、方针政策的理解。通过学习党的政治理论,使自己提高了对党的认识,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
二是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此外,我还特别注意向领导和身边业务能力强的同志学习,细心学习他人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并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不断地使自己在工作中有所提高。因为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领导身边工作,我觉得无论从思想理论到工作方法,从管理艺术到处事技巧,还是从宏观谋略到微观应付,均耳濡目染,感同身受,得到了不少真经。
三是积累知识,丰富人生阅历。
为使自己在写文章、办事情时更有底气,在想问题、拿主意时更有见地,在日常工作中,我还会读一些管理类和文学类的书籍,以博采众长,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管理类书本,今年我主要阅读了《世界是平的》、《要结果不要理由》、《关键在于落实》、《竞争四力》、《杰克韦尔奇自传》、《赢在执行》、《升级才能生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和改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文学类的书,今年我主要看了《xxx自述》、《在路上》、《我们这个时代肝肠寸断的表情》、《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余光中传》、《幸福之路》、《论语入门》、《小时候》等。
文学类论文 篇3
作文题目
零分作文
高考到来
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6月7日10点-----此刻,全国几百万的考生也和我一此时大都开始了作文写作了吧。看着今年的这个作文材料,?N多作文宝典上以及专家,老师关于高考作文开头各式技巧齐拥心头:先抒点情,议点论,再引入材料,最后联系现实举N个例,直至凑够字数,(股文剩下三股了。)首尾要呼应等等。
写到这,回视自己写的开头,我突悟,我的'作文已是万劫不复了境地了,瞬间,我的眼前曾闪过母亲考前那满是期望的眼神,我的心还是不由自主的抖动了几下。今年是新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她小小的心为此整整紧张了三年。新课标怎么了?她哪里知道,汤是换了,其实药并没有换。不就是前面的放到后面了,后面的放到前面了,以前的散文变成了小说了,穿了个马甲叫文学类文本阅读了(实用类文本阅读),有区别吗?
据说新课标的最大亮点是首次出现了选考题,更人性化,让考生有更多的选择,但真是这样吗?专家们,你们做过调查吗?没有吧,那我就告诉你真相:如果真要选择的话,考生必然选择能得高分的,简单的,但真正要选择出哪个简单,就要看完整个文本,看完后面设定的四道问答题,请问,在短短的两个半小时之来,谁有这个时间?
于是乎,考前老师谆谆告诫我们:根据历年的命题情况,考生实际,得分情况统计,只管答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看都不要看。在平时的高考训练中,老师们讲的也只是实用类文本阅读,这一点,敬爱的出题专家,你们想到过这个结果吗?对高中学生而言,成绩是产生阅读动因的最大助力器。一旦没有了这样的需要,学生哪里还会去阅读文学类文本?而这,却被新课标貌似人性化的高考的指挥棒下一笔勾销。
当然变化也不是完全没有,书商们饮了xxx般的兴奋莫名,他们向每位不明就里的考生家长诉说着新课标高考令人骇人听闻的变化,唾沫星四溅推荐着他们的种类类繁多的复习资料。一些所谓的高考专家,学者则四处举办新课标高考研讨,讲座,培训,补习班。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则情绪亢奋,到处搜罗新课标高考从模拟卷到仿真卷,再到高仿真卷,最后到逼真卷的形形色色的各类试题。一本《红楼梦》养活了多少专家,教授,赚取了多少稿费,评上了多少职称,一次新课标高考则成就了多少人的“中国梦”的发财梦。
文学论文 篇4
《 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与古代文学资源分析 》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语境;古代文学资源;传承
前言
伴随社会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提高。文学作为人们修身养性的重要文化产品,在陶冶情操、愉悦精神方面甚至精神文明建设层面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文学的消费者数量不断攀升,使得文学市场欣欣向荣。现代文学面临如此发展环境,必须进一步挖掘古代文学资源,提高现代文协的发展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因此,笔者针对“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与古代文学资源”一题的研究谈论具有现实意义。
一、中国现代文学语境概述
1840年,第一次xxx战争爆发,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被打破,中国的国门从此打开,中华儿女开始漫长的屈辱与斗争的历程。广大知识分析不堪接受侵略的屈辱,文学界开始觉醒,中国现代文学开始产生。那么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哪些岁月如斯?现阶段中国现代文学面临何种语境上的危机呢?笔者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娓娓道来: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中华民族面临内忧外患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有社会上的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自发革新的一种文学发展形式。现代文学倡导通过直白的语言文字表达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政治生活的期待、对民族兴亡的认知。现代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科学民主思想,在艺术表达形式上创新、多样,话剧、新诗、现代小说、杂文、散文、散文诗都是现代文学的体裁。在抒情方式、叙述方式、描写手段以及结构特征上,无不体现新时代的创造思维。从鲁迅的小说《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到郭沫若的新诗《女神》《屈原》都是现代文学的轨迹1。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十年”,1917年到1927年之间,是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期,“打倒孔家店”“反对文言文”成为这一阶段的基本思潮与核心思想,虽然在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但是也埋下了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资源衔接不当的伏笔;1927年到1937年之间,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第二个十年”,是现代文学发展历程中的丰收期,有伤痕文学、乡土小说等文学形式在这一阶段发展开来,正式拉开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序幕;1937年到1949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转折期,受到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现代文学具有了一定的政治色彩2。新中国成立之后,文化产业得到迅速的发展,穿越小说、科幻小说、都市言情小说等进入人们的视野,虽然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但是也使得中国先到文学的发展与古代文学资源的轨迹出现偏离,而且偏离的越来越远,所以现阶段中国现代文学进入了“瓶颈期”。
(二)中国现代文学语境面临的困境
迄今为止,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历程,伴随中华民族走过了苦难艰辛、走过了战争屈辱、走向了发展和平。但是纵观现代文学作品中,却没有一部小说能够与“四大名著”相媲美,没有一位诗人能够与李白相提并论,没有一首情诗能够与《无题》相抗衡。文学是一种感性的社会人文科学,本应该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理应� 在历经风霜雨雪之后,岁月如斯带来了“大浪淘沙”般的洗礼,然而中国现代文学的真正优秀作品却鲜少出现,中国现代文学语境只是机械的伴随光阴荏苒,却不知“回首往事”。因此,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与古代文学资源出现了严重的“断裂”局面,使得文学发展呈现“物是人非”的本源缺失现象3。
二、古代文学资源分析
(一)古代文学资源阐述
中国古代文学是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学资源是丰富的。从百家争鸣时代的《论语》《孟子》到汉代的《史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安风骨”到唐代诗词歌赋的振兴,从宋词的唯美到元曲的大气,从明史上的《水浒传》到清朝的《红楼梦》,无不展现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绚丽多姿、旖旎多彩。古代文学资源当然不仅仅局限在一本书、一行字上,里面包含的智慧、涵盖的生活热情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和追逐的实质。或许是时代索然、或许是社会使然,亦或是生活造就,每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都饱含了人民群众无尽的情思、历史的苍凉、社会的兴衰4。
(二)古代文学资源传承
人类文明伴随时光任然不断发展,但是灿烂的人类文明不应被淹没在洪流中,我们既需要时代创新又要回首往事。所以在发展现代文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古代文学资源进行挖掘和传承。但是现阶段,我国现代文学对于古代文学资源的传承明显捉襟见肘,所以在日后的发展历程中首先需要在理念上进行转变,再现古代文学的辉煌和真实。同时,对古代文学资料进行研究和梳理的过程中,要在多角度、多维度的视野上进行评价,对历史文学的评价要建立在科学客观的角度上进行,切记不可将现代化的主观思维过分的应用到其中,更不能对古代文学资源进行刻意、肆意的褒贬。
三、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与古代文学资源的关系
中国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本是同宗同源、同气连枝的,具有一脉相承特征。没有古代文学资源中的“天人合一”何来今日的“以人为本”?没有古典诗词的寓意深刻何来散文诗的诗情画意?现阶段,物欲横流、生活节奏加快,返璞归真势在必行,使得人们在嘈杂生活之间感受到心灵的净化。所以,在中国现代文学语境的发展中,不能摒弃古代文学资源,应当在充分挖掘古人思想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特征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保证二者没有冲突、一脉相承,共同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四、结语
注释:
1.徐汉晖。现代文学中的古代文学资源[J].文艺评论,2015,02(01):79-82.
2.吴承学。建设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文体学[J].文学评论,2015,01(02):208-218.
3.吕双伟。关于“古代文论现代转换”命题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06(03):131-136.
4.吴晓东。古典语境在现代文学中的移植——何其芳对中国古代志异文本的改写[J].名作欣赏,2011,10(07):35-42.
文学论文 篇5
试论我国现当代文学的民俗学意识
民俗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并且世代传承的生活文化,具有明显的集体性、传承性和模式性,它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人类现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学意识,主要是指以民俗学理论为依据、以民俗传统文化为内涵、以民俗风情为认知的文化意识。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民俗学意识已经经历了萌芽、发展、逐步成熟等阶段,其中,民俗学意识在文学中所展示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其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
一、民俗学与现当代文学的关系
文学创作自古至今都是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提炼生活的生活艺术,文学的发展与民俗的演进是息息相关的。民俗与文学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关系,不可否认,民俗文化是文学创作的基础,文学是社会生活与民俗文化共同孕育的结果。不论是原始社会的鬼神文化,还是现代社会的宗教文化,都是最原始、最基本的民俗活动,正是这些活动潜移默化地催生了文学艺术创作。比如《周易》、《风土记》等,都是民俗活动与文学艺术相互交融的具体表现。
新文化运动的爆发是现当代文化发展的重要转折点。由于文学自身的发展以及社会政治的变革,使得文学批评经历了由“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的漫长过程。“五四”文学的开放性与多维性促进了我国现当代文学的重大转变,其中,以鲁迅作品为代表的现当代文学对民俗学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视角。同时,这也促使文学创造者将创作目标更多地定位在民俗活动上,将民俗文化巧妙地融合在艺术创作当中,极大地促进了民俗学的文学艺术创新,而文学作品也通过民俗文化展现出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二、民俗学意识在现当代文学中的渗透
独特的民俗文化通过文学作品得以表现,与此同时,民俗文化也使得文学作品更加意蕴深远。总而言之,将民俗学意识渗透到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对民俗文化的理性掌握和文学作品的艺术审美都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
总结:
民俗文化是人类生活中特定形成的一种集体文化意识,它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人类现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意识与现当代文学艺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二者关系紧密,使得传统民俗文化的内涵在文学作品中得到提炼和升华,有利于民俗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猜你喜欢:
文学类论文 篇6
说起书籍,对于我而言,那可是最熟悉的朋友了。我看过许许多多的书,有童话类的,有科普类的,有文学类的……其中,文学类知识里的《论语》使我懂得了很多。
《论语》是孔子弟子编录的孔子的经典语录。就像,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意思是说,快乐的事有很多: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不怨恨,不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它会使我知道很多,就像孔子所说,学了新的知识后,在多加复习,会更加了解、更加熟悉它,以后就能自己在生活中用到了,不是很愉快吗?有和你一样观点的人从其他很远的地方过来和你一起探究、讨论,不是很令人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不理解我,我不怨恨他们,也不怪他们,不也是一个有道德的君子吗?
在《论语》这本书中,讲得就是君子之道、为政以德。因为孔子是一个喜欢平静生活的人,他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是耐人寻味的,只有好好品味,好好理解,才能懂得其中的道理。
读了《论语》,让我感悟很深。里面的很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们理解。今后,我要细读《论语》,细读这中华悠悠千年智慧,读懂这其中的做人道理与处事方法,细细地品味这其中妙不可言的滋味!
文学类论文 篇7
一本好书可以享用一生;一个好故事可以影响一世,所以我很喜欢看书,尤其是《意林·小小姐》。这本书,选取充满女生风情及纯美意境的短篇成长小说,轮番演绎不同女孩的动人青青、花季故事;每个角落都闪现人性美,人情美、文字美、图画美,读来美不胜收,一种淡淡馨香充溢的意境在心间流淌,余韵悠长。女孩成长蜕变过程中的每一个不确定,都能从这本书里受到温暖的启迪。快乐的时候看,伤心的时候看,寂寞的时候看,还可以从文字里感受到一种清澈又温暖的感动。
汲取一种可以快乐坚强起来的力量。而且读书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成长,开阔视野、增长才智、陶冶性灵。琮可以让我们坦然面对成长中的暗流和挫折。从读书中我们也会获得一些品质,例如:《红楼梦》的品质是真情、尊重个性;《三国演义》的品质是志向和情义;从《西游记》中学到了勇敢、团结;从《童年》中学到了坚强和自立。读这些课外书可以滋润心灵,为我排遗心中的各种烦忧;可以使人变得清雅高贵,气质不俗;可以开阔眼界,小说中呈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生活,人生百态尽收眼底,通过读书,我可以比同龄人见识更多,经历更广,变得更加聪慧;而且,读文学类的书可以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看的书多了,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中写作水平就提高了。
我一直相信,看文学类读物的人是与众不同的,她的心灵一定比别人饱满有灵性,她的人生也一定比别人幸福快乐。所以,在我们还有时间阅读的时候,就尽情地去读吧!让书香充满我们的小屋,让文字充溢我们的内心!
文学经典鉴赏论文 篇8
音乐的鉴赏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加强对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更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对此本人有如下设想:
首先应将音乐鉴赏课程纳入学校的培养方案,开设必修课程,课程的学时至少应每学年34节课,每周两节课。课程的内容可以包括初级基本乐理、简单的中西音乐史、中国戏曲音乐作品结构及艺术风格分析等内容。同时开设更多内容的全院性选修课程,使学生全面了解音乐的历史和演变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区的音乐特点。如:开设古典音乐赏析和流行音乐赏析、戏曲赏析等课程,合格者获得相应的学分。目前我校已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大学生选修这方面课程的热情非常高涨,这个现象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渴求。当前我校正处在提高素质教育教学改革阶段,针对如何提高大学生音乐素质,正在积极努力的进行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其次,有条件的学校图书馆可开设古典音乐欣赏数字教室。因音乐会的门票价格比较高,大多数学生不能经常出入音乐厅。数字教室为学生提供资源,定期播放和下载一些影音资料。对音乐了解的越多,欣赏水平才会逐渐提高。
4结语。
总之,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是现代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高校应该注重学生音乐艺术的培养,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入了解音乐,做到能够欣赏音乐和理解音乐作品,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在这里我想引用音乐家约瑟夫·海顿的一句名言“艺术真正的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文学论文 篇9
尊敬的毕业设计(论文)审核小组的领导和老师:
你们好!
XX同学已经完成培养方案中的各项要求,考试成绩合格现申请论文答辩。
本论题为媒介文化思潮与当代文学观念。内容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描述和总结媒介文化思潮与文学观念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对各种媒介文化的界定进行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关于“媒介文化”和“媒介文化思潮”的定义。对中外媒介文化思潮与文学观念研究的理论成果做简要描述,包括国内研究者主要的研究着述和国外学者具有重要影响性的研究文献。
第二部分:第一章,媒介文化思潮的理论构成。其中批判理论的媒介文化论,涉及媒介文化的政治权力性,媒介文化的商业性,媒介文化的单向性,媒介文化的低俗性等论题。
第三部分:第二章,媒介文化理论的文学阐释。主要从权力阐释、生态阐释、影响阐释三个方面对媒介文化的文学观念进行分析和评价。权力阐释的核心内容是媒介文化与文学艺术的制控关系问题,包含媒介文化对文学艺术生存的制约,文化生产关系中的文学艺术对抗,文学艺术的文化资本和文化权力自主等方面的看法及评价。
第四部分:第三章,媒介文化语境下的当代文学观念。论述在媒介文化的现实影响下,文学本体观念、文学创作观念和文学形态观念产生的变化和新的理论建构。
第五部分:结语。对媒介文化思潮与当代文学观念的研究做出基本评价。
主要进度如下:
年2月分析论文题目并收集文献。
年3月阅读文献,并确定论文大纲。
年4月编写程序,处理数据,并对程序加以改进。
年5月撰写论文,并定稿。
现论文已经全部完成,摘要的英语翻译意思符合,并已通过指导老师的审查。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本人收集大量资料,细心筛选,阅读并加以理解,通过对一些案例的认真分析,最终对论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本人承诺,成果出自本人和指导老师的帮助,内容真实有效。所写论文已经达到了本科生毕业论文要求,特申请进行毕业论文答辩望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文学论文 篇10
文学,是什么?
是《诗经》里的一弯清水,在水一方的伊人吗?是闪闪发光的华美楚辞、仙乐飘飘的大唐华章吗?是古城墙上的细细青苔、岳麓书院的依依斜阳吗?
文学,是家藏诗书还是窑藏美酒?是古韵京腔还是真隶草篆?是轩辕古滕还是华夏新枝?是长袖阔带的文气还是风流倜傥的洒脱?
生活中,文学像顽小子一样一扑一朔地从我们身边走过,再掷过来一个稚气的笑脸,顿时让我们满身馨香。它是柳永这衣带渐宽的痴情人,是易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雨打芭蕉的无奈。
文学,源自历史,洗尽铅华。它是蛇灰蚓残般的石鼓文,陶埙石磬黄钟的融融之音。
文学,从我们身边悄悄走过。当我们悲伤悔恨时,它可带我们回到过去拾回丢失在人生岔口的那片枫叶。生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沉重,只是欲望的木枷和浮躁的锁链让我 文学可帮我们再现千帆散尽的粼粼波光,重见秋风荡过的谌谌晴空。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抛开世俗仇怨,借一杯晨露去品味溺水三千的清凉?何不凭案头垂兰坐拥门外帘杏溪桃?何不抚弦而歌去品味太白那一身的铿然剑气?
文学,便如一首歌,歌到深处泪双流;文学,就似一壶酒,酒将醉时笑语稠。
其实,生活只是一门技术,若要上升至艺术的高度,则必须用文学来支撑它。
文学,悄悄地从我们身边走过,它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却带给我们满身馨香。是太极八卦少林武当的暮鼓晨钟、《广陵散》的千古残声;是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的盖世雄风。
文学,是卓尔不群的君子,是倨傲天下的脊梁。它是黄沙漫天、北风逐雁中且吟且行的谪仙;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东海钩鳌客;是抚琴吹箫、偃仰啸歌的狂人。
文学,可让你饥读之以当餐,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郁读之以当金石琴瑟。
圆月下,我们一口饮尽碗中的杜康,将手中的弯刀划出道道优美的弧光;在槿篱竹牖绳床瓦灶的生活中,我们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边云卷云舒;我在竹林中,我们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煮上一壶好茶邀清风共饮。
文学论文 篇11
试谈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对当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综述
(一)自由主义文学定义
社会学是这样定义自由主义的:自由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哲学,以自由为主要价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第一个给自由主义文学明确定义的是刘川鄂, 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则是指发生在20世纪20和30年代以自由主义的人生理想为追求的一股文学思潮。
自由主义作家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注重创作的独立性。这一时期文学的最大追求是“自由”,作家思想上的自由,文学作品反应文学与人生的密切关联。虽然自由主义文学流派众多,但是他们普遍表现出“远离政治,贴近艺术”的价值追求。
(二)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代表流派和作家
自由主义文学旗下流派众多,可谓各有特性,各流派包含的作家更是多如繁星,著名作家辈出。他们倡导的“自由”、“为人生”的思想,对当时的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甚至影响了当代文学的发展。
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流派有:“现代评论派”、“新月派”、“语丝派”、“新感觉派”、“九叶诗派”、“京派”、“自由人”等。在众多流派下包含了庞大的作家群,如梁实秋、林语堂、闻一多、徐志摩、朱光潜、沈从文、等知名作家。对自由主义学者的研究也一直不断,如叶向东对梁实秋的考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民族救亡的形势使梁实秋对自由主义文学现代化剪口的努力,成了一种个人的呐喊。他坚持的文学自由和主张抗日救亡的无产阶级文学成为难以避免的矛盾。” 李明清着重探讨“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自由主义文艺思想。他认为:“这两个流派提倡文学的自由品格,主张艺术多样性和艺术真实论。不可否认他们的一些观点存在偏颇地方,但是他的价值不能否定。”
二、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与当代文学
(一)当代文学的兴起和发展。
当代文学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文学,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新时期文学、80年代文学、90年代文学、新世纪文学。当代文学走过了六十年,其发展和进步是毋庸置疑的。它的繁荣是作家推陈出新的硕果,也包含对众多流派、作家经验的吸收。
文学是自由的,包容的,只有开放的文学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幻。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正是这种文学,它包罗万象精彩纷呈,无论是作家还是作品都是如此丰富。当代文学迅速发展在借鉴传统文化的方面,现代自由主义是功不可没的。那种开放的文学思想主张让更多的文学理论得以绽放,“自由”和“为人生”的主题也是当代文学中极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二)当代文学对现代自由主义文学的吸收
1.为人生的写作态度与目的。
在“五四”文学启蒙时期初始,周作人就提出“人的文学”这一经典理论。对于什么是“人的文学”,周作人这样解释,“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学,便谓之人的文学”。他鲜明地指出新文学改革的本质,必须是实现思想内容的革命。这一文学观点在当时升华了学的精神,开拓了文学研究的深度,对新文化运动影响深远。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的“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的潮流,是对“人的文学”最直接的复苏和致敬。其中张贤亮的《邢老汉和狗的故事》、张洁的《方舟》等等,他们在表达对愚昧时代控诉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唤醒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灵魂的尊重。“人的文学”对当下的作家和文学潮流也有很大影响。在这个“以人为本”的时代,大众需要的文学是百姓的、日常的、实用的文学,相应的要求作家的文学创作也要更加人性化,更加贴近群众生活。
2.反映日常生活,突显平凡世界
文学自由主义并不是自由文学,中国现代自由主义甚至连文学自由也不能充分做到。那一时期,文学与政治是缠绕一起的死结,任谁也打不开的。很多作家既不愿卷入政治,又不想放弃文学,只有寄居在自己精神的桃花源处。沈从文的著名作品《边城》是典型的描绘自己故乡的作品,文章着重叙述了故乡的风土人情以及一代年轻人的感情纠葛。其他如张爱玲、徐志摩等,他们的创作部关乎天下大事,不去进行任何的批判,有的就是小桥流水的已经和简单朴素的表达。这样的作品不会是那个时代的主流,他们始终在坚持自己的个性化创作,游离于文学边缘地带,但却是对文学审美最真的追求。
八十年代中期,新写实小说异军突起,成为当时文学界一支实力新军。新写实小说继承了现代自由主义“反映日常生活”的主旨,并将琐碎苦恼的人生演绎得淋漓尽致。他们中的很多作品看上去渺小甚至卑微,可拥有可以打动大众人心的巨大力量。《一地鸡毛》是新写实小说中的佼佼者,刘震云通过对豆腐、菜篮子、孩子、妻子、保姆之间的恩恩怨怨的描写,反映了小林家庭遭遇和心灵轨迹演变。当然他所要表现的绝不仅仅是夫妻间的争吵,邻里间的猜忌,他要反映的是大多数中国人八、九十年代的生存状态。刘恒的《xxx粮食》,池莉的《烦恼人生》,都是以琐碎事件表现人生的经典之作。这样的作品是大众化的,赢得读者的喜爱,让作家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变得亲切。
3.自由主义文学与文学自由
现代自由主义文学强调的自由,是突破封建思想文化的文学革命,是“人道主义”、“为人生”等从西方吸收来的新思想。此时自由的范畴是有限制的,在其众多理论中成果不少,但终不能做到彻底自由。
虽然当代文学已不同于现代自由主义文学,但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对其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有着明显的痕迹可以看出。现代自由主义文学关注人的自由,反对各种压抑人性的现象,并关心一些社会问题。现代自由主义作家的理论积累和创作经验,对当前文学的发展进步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启示。当代文学尤其是当下文学,是多元化的文学,是更迭频繁的文学。当代文学借鉴现代自由主义合理成功的部分,也在此基础上衍生出许多不好的文学现象。但是,现代自由主义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呼喊文学的自由、人性、为人生,是永不过时的文学主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