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基本知识【最新14篇】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文学形式,分为上联和下联,讲究对仗工整、音韵协调,常用于节庆和装饰。以下是由阿拉网友分享的对联的基本知识优质范文,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您喜欢。
对联的基本知识 篇1
对联的分类
①按用途分类
1.通用联——春联
2.专用联——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②按字数分类
1.短联(十字以内)
2.中联(百字以内)
3.长联(百字以上)等。
③按修辞技巧分类
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④按联语来源分类
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对联的基本知识 篇2
四言、六言的标准格式:
四言: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六言: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对联的基本知识 篇3
五言有两种标准格式:
a.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b.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相应的,七言有两种标准格式,即在五言前面加两个字:
a.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b.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对联的基本知识 篇4
结构相称
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
如李白题湖南岳阳楼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对联的基本知识 篇5
对联的定义:
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
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
对联的基本知识 篇6
一副标准的楹联,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当它用口头表达时,是语言对仗,当它写出来时,是文字对仗。语言对仗的含义是什么呢?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其实质上是“音节”相等。即一个音节对应一个音节。在英语中,单词“car”与“jeep”在数量上是相等的,但音节不相等。而汉语“卡车”与“吉普”,数量相等又音节相等。汉语之所以能实现“音节”相等,是因为汉语是以单音节为基本单位的语言。音节、语素、文字三位一体。
对联的基本知识 篇7
领字句式的规则。领字句式就是在标准句式上加上“领字”形成的句式。领字句式中标准句式部分遵循前面所述标准句式的规则。而领字本身无论多少字,平仄不管。
一个领字示例:
看/穷人落泪;(只看后面四个字是平平仄仄)
见/贵妇开心。(只看后面四个字是仄仄平平)
三个领字示例:
看惯了/穷人落泪;
不想见/贵妇开心。(同样只看后面四个字即可)
对联的基本知识 篇8
忌同字
上下联字相同,称为同字。《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描绘出这样的春游情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有人拟了一副对联,概述这一春游情景,上下联为:冠者五六(三五)舞雩当风风正暖,童子六七沂水濯衣衣犹香。上下联均有“六”字,此处不妨略做变通,把上联中的“五六”改为“三五”,对联就工整了。
对联的基本知识 篇9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一说起源于桃符。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的基本知识 篇10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原则。即上下联的奇数位的字可以不用平仄相对(最后一个字除外),偶数位的字必须相对。也就是以下格式是允许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平。
注意以上第1/3/5位上,上下联平仄并没有相反。但2/4/6位和最后一个字平仄是相反的。四言、五言、六言同理。
对联的基本知识 篇11
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
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
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
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异位重字”和“同位重字”。
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
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
如杭州西湖葛岭联:桃花流水之曲;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所以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对联的基本知识 篇12
平仄相谐
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
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
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
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
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
对联的基本知识 篇13
节奏相应
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如:
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
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对联的基本知识 篇14
八个禁忌:
一忌合掌二忌重,
三忌失对欠平衡。
第四失替应留意,
五为乱脚六孤平。
第七切忌三平尾,
八忌上重下边轻。
上一篇:冰冻灾害应急预案精彩31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