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的趣味知识15条精选1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蛇是冷血动物,体温依赖环境。它们通过舌头感知气味。部分蛇具有毒性,能猎杀猎物。蛇的皮肤每年脱落几次。某些种类能长达数米,甚至超过十米。蛇没有耳朵,但能感知地面震动。它们主要以小动物为食,捕猎技巧多样。蛇的心脏有三室,适应低氧环境。某些蛇能在水中游泳,甚至潜水。蛇的眼睛没有眼睑,用透明膜保护。部分蛇能在夜间活动,依赖热感应器捕猎。蛇的繁殖方式多样,有卵生和胎生。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控制小型动物种群。某些文化中,蛇象征着智慧与再生。蛇的种类繁多,全球约有3000种。以下是由阿拉网友分享的蛇的趣味知识15条优质范文,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您喜欢。

蛇的趣味知识15条

蛇的趣味知识 篇1

水蛇在水里那叫一个灵活,游起来跟鱼似的,能憋气老长时间,专门在水里抓鱼虾吃,可上了岸,行动就笨拙些,所以水域边碰上水蛇,别慌,离水岸远点,它一般不乐意上岸追人。

蛇的趣味知识 篇2

蛇蛋不像鸡蛋鸭蛋圆溜溜,是长长的、椭圆形状,壳还软软的,母蛇下完蛋大多就不管了,全靠自然温度孵化,小蛇破壳那刻,也是生命顽强的体现,一出来就得学着自己生存。

蛇的趣味知识 篇3

有些蛇能吞下比自己脑袋大好几倍的猎物,它下巴能脱臼似的松开,喉咙、肚子跟着扩张,把兔子、老鼠囫囵吞下去,然后慢慢消化,看着不可思议,却是蛇独特的生存本事。

蛇的趣味知识 篇4

蛇每年都要蜕皮,就像给自己换身“新衣裳”,蜕下的皮还完整着呢,老人们说拿回家能防虫,也不知真假,不过这蜕一次皮,就是蛇长大一点的标志,过程看着挺奇妙,从旧皮里钻出来,开启新一程“蛇生”。

蛇的趣味知识 篇5

如果问谁是蛇类演化最为“巅峰”的类群,那么一定非“蝮蛇”莫属,蝮亚科的蛇类可谓集多种精锐的“战略装备”于一身:管状的毒牙,高效的毒液,以及精密的红外线感应器。

蛇的趣味知识 篇6

蛇的颜色五花八门,有的鲜艳夺目,像警示灯似的,那是告诉天敌“我有毒,别惹我”,有的灰扑扑、暗沉沉,和环境融一起,方便隐藏捕猎,大自然这配色,把蛇“武装”得巧妙。

蛇的趣味知识 篇7

有的蛇会“飞”,当然不是像鸟儿那样扇翅飞,是从这树枝弹跳到那树枝,把身子绷得直直的,借着风势滑翔,速度还挺快,冷不丁瞧见,保准吓一跳,本以为蛇只能地上爬,没想到还有这“空中技能”。

蛇的趣味知识 篇8

蛇类之所以能吞下比自身还宽的猎物,并非因为其上下颌可以随意脱臼,而是由于蛇的脑颅与下颌之间,每一侧有两条可以灵活转动的骨骼相连,因此可以张开很大的角度。虽然蛇的上下颌不能轻易分离,但它左右两侧的下颌骨可以彼此分开,而口腔和颈部的皮肤松弛,可以扩张到很大的程度。

蛇的趣味知识 篇9

冬眠的蛇扎堆在一起,不是为了热闹,是为了相互取暖、保存体力,找个山洞、树洞蜷缩着,几个月不吃不喝,开春暖和了才慢慢苏醒,要是冬眠被打扰,惊醒的蛇又冷又饿,脾气可暴躁得很。

蛇的趣味知识 篇10

蛇的出现,可谓是脊椎动物的演化的一段“插曲”,蛇的体形延长,椎骨肋骨增加,他们的四肢究竟是如何丢失的,至今仍然是热门的科学问题。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其是适应地下生活而产生的进化。

蛇的趣味知识 篇11

蛇没有耳朵,但它们能感知地面传来的震动。

蛇的趣味知识 篇12

大部分蛇都怕雄黄,端午时候家门口撒点,传说是能防蛇进屋,其实是雄黄那刺鼻味让蛇受不了,远远闻到就躲开了,不过也不是万能的,有的大胆蛇,兴许也敢硬着头皮闯一闯。

蛇的趣味知识 篇13

蛇眼睛虽亮,可它视力不太好,主要靠吐舌头收集空气中的气味分子,再传回嘴里的“探测器”分析,以此来追踪猎物、辨别方向,大晚上黑灯瞎火的,它靠这招,比眼睛好使多了。

蛇的趣味知识 篇14

一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蛇类出现于一亿七千万年~一亿六千万年左右的中侏罗世。可以说,蛇是与恐龙同行的爬行动物。

48 4920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