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新时代纪检监察业务能力的路径探索

云海 分享 时间:

加强培训与学习,完善制度与流程,推动科技应用,强化实践锻炼,提升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提升新时代纪检监察业务能力的路径探索”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关于提升新时代纪检监察业务能力的路径探索

当前,正风肃纪反腐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对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深入贯彻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提升业务能力的新路径、新方法,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纪检监察铁军。

一、以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为牵引,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三化"建设是提升纪检监察工作质效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将"三化"理念贯穿于队伍建设、履职用权、内部管理的全过程各方面,为业务能力提升提供坚实的制度和组织保障。

一是聚焦规范化,优化力量配置与职责设定。 基层监督是整个监督体系的"神经末梢",其效能直接关系到全面从严治党的最终效果。针对基层监督力量薄弱、职责不清等问题,〔...〕省〔...〕市等地积极探索,联合多部门出台指导意见,为乡镇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明确指引。核心举措在于,根据监督对象的体量和工作任务的繁重程度,科学匹配纪检专干数量,并建立空编人员动态补充机制,着力破解"案多人少"的结构性矛盾。同时,制定乡镇纪检监察机构履职清单,清晰界定权力边界和责任范围,确保监督不越位、不缺位,推动监督力量下沉、监督工作聚焦。

二是聚焦法治化,提升案件办理质效。 案件查办是纪检监察工作的核心业务,其质效是衡量业务能力的关键标尺。为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必须强化法治思维和程序意识。一方面,强化上级纪委监委对下级办案工作的领导指导,建立班子成员分片联系乡镇机制,对重大复杂、干扰阻力大的案件,采取提级直办、交叉办案等方式,集中力量攻坚。〔...〕市纪委监委建立的"周汇总、旬调度、月通报、季复盘"工作机制,有效保障了办案进度和质量。另一方面,严格依规依纪依法行使权力。通过制定《乡镇纪检监察机构办案流程图和模拟案卷》等标准化文书模板,细化线索处置、初步核实、立案审查、案件审理等各环节的审批权限和办理时限,确保办案流程的每一步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自2025年6月1日新修订的《监察法》施行以来,各地更加注重将法治化要求融入监督执纪执法的全过程。

三是聚焦正规化,推动监督体系融入治理体系。 提升业务能力不仅体现在查办案件上,更体现在做实做细日常监督,推动标本兼治上。要优化片区协作机制,按照"就近整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将乡镇纪检监察力量统筹起来,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有效整合监督资源。同时,完善"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社会评价"的工作机制,让监督更加贴近群众、更具针对性,推动监督成果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为引擎,催生监督新质战斗力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纪检监察干部必备的核心业务能力。必须抢抓机遇,以数字化转型催生监督检查的"新质战斗力"。

一是构建一体化智慧监督平台。 打破信息壁垒是实现精准监督的前提。要积极推动纪检监察机关内部平台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数据贯通,构建"监督一点通"、小微权力监督等功能在内的综合性信息平台。根据2025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部署,全国范围内的纪检监察一体化工作平台建设进入深化应用阶段,旨在实现办公、办案、管理和服务的全面数字化。

二是深化大数据模型实战应用。 数据是新时代的"富矿"。要指导县级纪委监委聚焦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重点领域,建立大数据监督模型。在〔...〕市开展的乡村振兴领域专项整治中,通过对惠民补贴、工程项目招投标等数据进行交叉比对和碰撞分析,精准锁定了30余条指向"微腐败"的问题线索,线索查实率较传统模式提升了40%以上。这种"县级建模、数据比对、乡镇核实"的模式,极大提升了发现问题的精准度和效率。

三是探索预警式智慧监督场景。 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变被动受理为主动发现,变事后查处为事前预警。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部分地区试点的大数据预警平台自动发出的预警信息查实率已超过20%,有效遏制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演变为违纪违法行为。这种前瞻性的监督模式,是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三、以专业化实战化淬炼为抓手,锻造高素质纪检铁军

打铁必须自身硬。面对日益复杂的工作任务,必须常态化开展专业练兵,全面提升纪检监察干部的综合素养和实战能力。

一是严把队伍"入口关"与"能力关"。 在干部选用上,要设定严格的资格条件,优先选拔具备法律、财政、审计等专业背景的优秀人才充实到纪检监察队伍中,以队伍的专业化保障监督执纪的专业化。据统计,截至2025年,全国县级及以下纪检监察机构监督执纪执法人员占比已超过85%,队伍结构持续优化。

二是创新"实战化"教育培训模式。 改变过去单一的授课模式,大力推行案例教学、模拟演练、跟案学习等实战化培训方式。组织业务骨干围绕谈话突破、证据固定、报告撰写等关键技能,开展"精品课程"开发和巡回授课,建立常态化的"业务大讲堂"和"青年论坛",在互学互鉴中共同提升。

三是健全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 建立以工作实绩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将查办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运用创新手段提升监督效能等作为评优评先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旗帜鲜明地为敢于监督、善于斗争的干部撑腰鼓劲,营造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48 52754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