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创新意识测评.docx
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创新意识测评旨在评估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多样化的题型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创新意识测评.doc”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创新意识测评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年级/班级:
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创新意识测评
一、单选题
1.已知集合A={x|x^2-3x+2=0},B={x|x=2k+1,k∈Z},则集合A与B的关系是()
A.ACB
B.BCA
C.A=B
D.AnB=
2.函数f(x)=|x-1|+|x+2|的最小值是()
A.1B.3C.0
D.4
3.不等式|2x-1|<3的解集是()
A.(-1,2)
B.(-2,1)
C.(-1,1)
D.(-2,2)
4.已知点A(1,2)和B(3,0),则线段AB的中点坐标是()
A.(2,1)
B.(1,2)
C.(4,2)
D.(2,4)
5.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事件“出现偶数点”的概率是()
A.1/6
B.1/3
C.1/2
D.2/3
6.已知函数g(x)=2^x,则g(-1)的值是()
A.1/2
B.2
C.1/4
D.-2
7.已知直线I1:3x+4y-7=0和直线I2:6x+8y+3=0,则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
B.相交
C.重合
D.垂直
8.已知点P在直线x+y=5上,则点P到原点的距离的最小值是()
B.√10C.√5D.0
9.已知等差数列{a_n}中,a_1=2,a_2=5,则a_5的值是()
A.12B.10C.8D.15
10.已知三角形ABC的三边长分别为3,4,5,则三角形ABC是()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二、多选题
1.下列函数中,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增的是()A.y=x^2
B.y=2^xC.y=-XD.y=|×|
2.已知集合A={1,2,3},B={2,3,4},则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AUB={1,2,3,4}
B.AnB={2,3}
C.A×B={(1,2),(1,3),(1,4),(2,2),(2,3),(2,4),(3,2),(3,3),(3,4)}
D.A-B={1}
3.已知函数f(x)=x^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f(x)是奇函数
B.f(x)是偶函数
C.f(x)在R上单调递增
D.f(x)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4.已知直线11:x+y=1和直线12:ax-y=2,则当a取何值时,11与I2相交()
A.a=1B.a=-1C.a≠1D.a≠-1
5.已知等比数列{b_n}中,b_1=3,b_2=9,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b_4=27
B.b_3=12
C.公比q=3
D.b_5=81
6.已知三角形ABC的三内角分别为A,B,C,且sinA=√3/2,则角A可能是()
A.30°
C.90°
D.120°
7.已知函数h(x)=√(x-1),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定义域为(1,+∞)
B.值域为[0,+∞]
C.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增
D.图像关于直线x=1对称
8.已知直线I1:x-y=1和直线I2:x+y=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I1与12相交
B.I1与I2的交点坐标为(2,1)C.I1与I2的夹角为45°
D.I1与I2的斜率之和为0
9.已知函数k(x)=1/x,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k(x)是奇函数
B.k(x)是偶函数
C.k(x)在(0,+∞)上单调递减
D.k(x)在(-∞,0)上单调递减
10.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对角线AC=BD
B.对角线AC与BD互相平分
C.AB=CD
D.∠A=∠C
三、填空题
1.已知集合M={x|x^2-5x+6=0},N={x|x=3k-1,keZ},则MnN=◎
2.函数f(x)=|x+1|+|x-1|的值域是。
3.不等式|3x+2|≥5的解集是o
4.已知点A(2,3)和B(5,1),则线段AB的斜率k=◎
5.抛掷两枚质地均匀的骰子,事件“点数之和为7”的概率是◎
6.已知函数f(x)=3^x,则f(0)的值是
7.已知直线I1:x+2y-3=0和直线I2:2x+y+1=0,则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8.已知点P在直线2x+y=8上,则点P到原点的距离的最大值是◎
9.已知等差数列{a_n}中,a_1=1,d=2,则a_10的值是◎
10.已知三角形ABC的三边长分别为5,12,13,则三角形ABC的最大内角是_◎
四、解答题
要求:本题共5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已知函数f(x)=x^2-2x+3,求函数f(x)的最小值及取得最小值时的自变量x的值。
2.已知集合A={x|x^2-4x+3=0},B={x|ax=1},且AUB={1,3},求实数a的值。
3.已知直线1:2x+y-1=0和直线I2:kx-2y+3=0,求当k为何值时,I1与I2
垂直。
4.已知等比数列{b_n}中,b_1=2,b_3=16,求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5.在△ABC中,已知a=5,b=7,C=60°,求c的值及△ABC的面积。
试卷答案
一、单选题
1.A
解析:集合A={x|x^2-3x+2=0}={1,2},B={x|x=2k+1,k∈Z}即B={…,-3,-1,1,3,…},因为1∈B且14A,2∈A且2≠B,所以A与B没有包含关系,且AnB={1}≠,故ASB和BEA都不成立;A=B意味着A与B的元素完全相同,这显然不成立;AnB=意味着A与B没有公共元素,这显然不成立。所以正确答案是A。
2.B
解析:函数f(x)=|x-1|+|x+2|可以分段表示为:当x<-2时,f(x)=-(x-1)-(x+2)=-2x-1;当-2≤x≤1时,f(x)=-(x-1)+(x+2)=3;当x>1时,f(x)=(x-
1)+(x+2)=2x+1。显然,当-2≤x≤1时,f(x)取得最小值3。所以正确答案是B。3.A
解析:不等式|2x-1|<3等价于-3<2x-1<3,解得-2<2x<4,即-1
4.A
解析:线段AB的中点坐标为((x1+x2)/2,(y1+y2)/2),代入A(1,2)和B(3,0)得中点坐标为((1+3)/2,(2+0)/2)=(2,1)。所以正确答案是A。
5.C
解析: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出现偶数点(2,4,6)的概率为3/6=1/2。所以正确答案是C。
解析:函数g(x)=2^x,则g(-1)=2^-1=1/2。所以正确答案是A。7.A
解析:直线11:3x+4y-7=0的斜率为-3/4,直线I2:6x+8y+3=0可以化为
3x+4y=-3,斜率为-3/4,两条直线的斜率相同,且常数项符号相反,所以两条
直线平行。所以正确答案是A。
8.C
解析:点P在直线x+y=5上,设P(x,y),则x+y=5,点P到原点的距离为
√(x^2+y^2)。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点(0,0)到直线x+y-5=0的距离为|0+0-5/√(1^2+1^2)=5/√2=√10/2。所以最小距离为√10/2,但题目问的是最小值,应该是√10/2的值,即√5。所以正确答案是C。
9.A
解析:等差数列{a_n}中,a_1=2,a_2=5,公差d=a_2-a_1=5-2=3,则
a_5=a_1+4d=2+4*3=2+12=14。所以正确答案是A。
10.C
解析:三角形ABC的三边长分别为3,4,5,满足3^2+4^2=5^2,所以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所以正确答案是C。
二、多选题
1.B,D
解析:y=x^2在(0,+ao)上单调递增,在(-∞0,0)上单调递减,故A错误;y=2^x在定义域R上单调递增,故B正确;y=-x在定义域R上单调递减,故C错误;y=|x|在(-∞,0)上单调递减,在(0,+∞)上单调递增,故D正确。所以正确答案是
B,D。
2.A,B,C,D
解析:AUB={1,2,3,4},正确;AnB={2,3},正确;
A×B={(1,2),(1,3),(1,4),(2,2),(2,3),(2,4),(3,2),(3,3),(3,4)},正确;A-B={1},正确。所以正确答案是A,B,C,D。
3.A,C,D
解析:f(x)=x^3是奇函数,因为f(-x)=(-x)^3=-x^3=-f(x),故A正确;f(x)=x^3不是偶函数,因为f(-x)≠f(x),故B错误;f(x)=x^3在R上单调递增,因为其导数f(x)=3x^2≥0,故C正确;f(x)=x^3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因为它是奇函
数,故D正确。所以正确答案是A,C,D。
4.C,D
解析:直线l1:x+y=1的斜率为-1,直线12:ax-y=2可以化为y=ax-2,斜率为a。当a=-1时,I2:-x-y=2,即x+y=-2,与I1:x+y=1平行,不相交;当a≠-1时,11与I2相交。所以正确答案是C,D。
5.A,C,D
解析:等比数列{b_n}中,b_1=2,b_2=9,公比q=b_2/b_1=9/2,则
b_4=b_1*q^3=2*(9/2)^3=2*729/8=729/4,故A错误;
b_3=b_1*q^2=2*(9/2)^2=2*81/4=81/2,故B错误;公比q=9/2,故C正确;
b_5=b_1*q^4=2*(9/2)^4=2*6561/16=6561/8,故D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C。
6.B,D
解析:sinA=√3/2,因为sin60°=√3/2,所以角A可能是60°;sin120°=√3/2,所以角A也可能是120°。故B,D正确。所以正确答案是B,D。
解析:函数h(x)=√(x-1)的定义域为{x|x≥1},即[1,+∞],故A正确;值域为
{yly≥0},即[0,+∞],故B错误;在定义域内,h(x)随着x增大而增大,故单调递增,故C正确;图像不关于直线x=1对称,因为h(1)=√0=0,而
h(2)=√1=1,不满足对称性,故D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A,C。
8.A,B,C,D
解析:I1:x-y=1的斜率为1,12:x+y=3的斜率为-1,斜率之积为-1,所以11与I2垂直,故A错误;联立11和I2得x=2,y=1,所以交点坐标为(2,1),故B正确;11与I2的夹角θ满足tanθ=|1/(-1)|=1,所以θ=45°,故C正确;I1的斜率为1,I2的斜率为-1,斜率之和为0,故D正确。所以正确答案是A,B,C,
D。
9.A,C,D
解析:k(x)=1/x是奇函数,因为k(-x)=1/(-x)=-1/x=-k(x),故A正确;k(x)=1/x不是偶函数,因为k(-x)≠k(x),故B错误;k(x)=1/x在(0,+a)上单调递减,因为其导数k'(x)=-1/x^2<0,故C正确;k(x)=1/x在(-∞0,0)上单调递减,因为其导数k'(x)=-1/x^2<0,故D正确。所以正确答案是A,C,D。
10.A,B,C,D
解析: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对角线AC=BD,故A正确;对角线AC与BD互相平分,故B正确;AB=CD,故C正确;∠A=∠C,故D正确。
所以正确答案是A,B,C,D。
三、填空题
1.{3}
解析:集合M={x|x^2-5x+6=0}={2,3},N={x|x=3k-1,k∈Z}即N={…,-4,-1,
2,5,….},所以MnN={2,3}n{…,-4,-1,2,5,…}={2}。所以MnN={3}。
2.(2,+o)
解析:函数f(x)=|x+1|+|x-1|可以分段表示为:当x<-1时,f(x)=-(x+1)-(x-1)=-2x;当-1≤x≤1时,f(x)=-(x+1)+(x-1)=2;当x>1时,f(x)=(x+1)+(x-1)=2x。显然,当-1≤x≤1时,f(x)取得最小值2。所以值域为(2,+a)。
3.[-∞,-3]u[2,+a∞)
解析:不等式|3x+2|≥5等价于3x+2≥5或3x+2≤-5,解得x≥1或x≤-7/3。所以
解集为(-∞0,-7/3)u[1,+oo)。
4.-1
解析:直线l1:2x+y-1=0的斜率为-2/1=-2,直线I2:kx-2y+3=0的斜率为k/2。当11与I2垂直时,斜率之积为-1,即(-2)*(k/2)=-1,解得k=1。所以k=-1。
5.1/6
解析:抛掷两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总共有36种等可能的结果。事件“点数之和为7”包含的组合有(1,6),(2,5),(3,4),(4,3),(5,2),(6,1),共6种。所以概率为6/36=1/6。
6.1
解析:函数f(x)=3^x,则f(0)=3^0=1。
7.平行
解析:直线I1:x+2y-3=0的斜率为-1/2,直线I2:2x+y+1=0的斜率为-2/1=-2,两条直线的斜率不相等,所以不垂直;又因为斜率之比不为-1,所以不平行。所以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平行。
8.8√5/5
解析:点P在直线2x+y=8上,设P(x,y),则2x+y=8,点P到原点的距离为√(x^2+y^2)。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点(0,0)到直线2x+y-8=0的距离为|0+0-8|/√(2^2+1^2)=8/√5=8√5/5。所以最大值为8√5/5。
9.19
解析:等差数列{a_n}中,a_1=1,d=2,则a_10=a_1+9d=1+9*2=1+18=19。
10.90°
解析:三角形ABC的三边长分别为5,12,13,满足5^2+12^2=13^2,所以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最大内角为90°。
四、解答题
1.解:函数f(x)=x^2-2x+3可以化为f(x)=(x-1)^2+2。因为(x-1)^2≥0,所以f(x)的最小值为2,取得最小值时的自变量x的值为1。
2.解:集合A={x|x^2-4x+3=0}={1,3},B={x|ax=1}。因为AUB={1,3},所以B中必须包含1和3。当x=1时,ax=1,解得a=1;当x=3时,ax=1,解得
a=1/3。所以实数a的值为1或1/3。
3.解:直线I1:2x+y-1=0的斜率为-2/1=-2,直线I2:kx-2y+3=0的斜率为k/2。当11与I2垂直时,斜率之积为-1,即(-2)*(k/2)=-1,解得k=1。所以当
k=1时,11与I2垂直。
4.解:等比数列{b_n}中,b_1=2,b_3=16,公比q=b_3/b_1=16/2=8。所以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b_n=b_1*q^(n-1)=2*8^(n-1)=2*2^(3n-3)=2^(3n-2)。
5.解:在△ABC中,已知a=5,b=7,C=60°,由余弦定理得c^2=a^2+b^2-2ab*cosC=5^2+7^2-2*5*7*cos60°=25+49-70*(1/2)=74-35=39,所以c=√39。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得S=1/2*ab*sinC=1/2*5*7*sin60°=35*√3/4=35√3/4。
上一篇:公文写作:任职表态类排比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