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历史典故大通用15篇
古代英雄豪杰众多,智勇之计层出不穷,成就了诸多传奇故事,传承至今,激励后人奋发向上。以下是由阿拉网友分享的经典历史典故大优质范文,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您喜欢。

经典历史典故 篇1
围魏救赵
孙膑与庞涓本是同门师兄弟,但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献谗言于魏帝,并将孙膑的髌骨挖掉,孙膑装疯被齐国营救,后有“围魏救赵”的事迹,并在一次战役中设计大败魏军,诛杀了庞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多行不义必自毙”就是此事给后人的启示。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经典历史典故 篇2
荆轲刺秦王
秦王嬴政执政后,灭韩、赵,并攻占燕国,燕国太子丹派勇士荆轲刺杀秦王,“图穷匕见”,刺杀未果,丢了性命,可他英勇机智、视死如归的精神永垂青史。
经典历史典故 篇3
纸上谈兵
秦国攻打赵国,老将廉颇据守,秦无策,后秦使离间之计,调离了廉颇,赵国任赵括统兵,此人只识纸上谈兵,并无实战之能,被秦将白起打败,40万赵兵,除240名年幼者,全部被坑杀于长平,长平之战成为历的一大惨案。
经典历史典故 篇4
官渡之战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北方的袁绍产生了冲突,公元200年,袁绍派军10万进军却被曹操打败,它是历的以少胜多的战例。而后曹操继续征战,统一了北方。
经典历史典故 篇5
三顾茅庐
袁绍败北,刘备投靠刘表,屯驻新野小县,访襄阳水镜先生司马徽(huī)知: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卧龙”诸葛亮,字孔明,刘备三访襄阳隆中,求得诸葛亮出山辅佐,并按照《隆中对》“东联孙吴,西据荆益,南和夷越,北抗曹操”的策略,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大业。
经典历史典故 篇6
飞将军李广
汉朝猛将,一生抗击匈奴,赢得飞将军美名,后被卫青陷害引剑自刎。有唐诗人王昌龄诗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飞将说的就是李广。
经典历史典故 篇7
淝水之战
十六国时期,前秦苻(fú)坚讨伐东晋,其先锋部队被晋军击溃,秦、晋两军夹淝水对阵。晋军要求秦军后撤,以便渡河一决胜负,在秦军撤退之际,秦军中有人疾呼“秦军败了”,导致秦军大乱,晋军乘胜出击,大获全胜。侥幸逃脱者丢盔弃甲,连听到“风声鹤唳(lì)”也以为是晋军到了。这就是有名的“淝水之战”。
经典历史典故 篇8
霸王别姬
大将韩信计将项羽困在垓(gāi)下,项羽爱妻虞姬,唱罢“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拔剑自刎。项羽退至乌江,乌江亭长劝其退回江东称王,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边拔剑自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西楚霸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经典历史典故 篇9
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太子即位,为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经典历史典故 篇10
班超弃笔从戎
班超是中国历第二个大探险家,通军事,有胆气。40岁出使西域,71岁回洛阳,历经31年,招抚了西域鄯(shàn)善、于阗(tián)、龟兹等50余国再度隶属于东汉统治。
经典历史典故 篇11
春秋五霸
东周在历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第一个称霸的齐桓公,与后来的晋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一起,在历被称为“春秋五霸”。(后两位也有说是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经典历史典故 篇12
李杜
李白和杜甫是历最杰出的诗人,李白,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继屈原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字子美,后人称为“诗圣”,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公元744年,两位文学巨匠在洛阳相遇,成为历史佳话,闻一多曾把二人的相遇比喻成太阳和月亮的相碰。
经典历史典故 篇13
老当益壮
东汉大将马援,曾言:“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其以“堆米为山”分析战局也是战争的创举。
经典历史典故 篇14
炎黄子孙
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ī)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自称“炎黄子孙”。
经典历史典故 篇15
桃李满天下
武则天十分信任和推重狄仁杰,凡事均仰仗他的决断,尊称“国老”,狄仁杰向武则天举荐了很多人,后来都成了唐代名臣,包括宰相张柬之,治理天下的贤能之臣,皆出自狄仁杰的门下,故称“桃李满天下”。
上一篇:简短的班主任综合评语摘录 班主任综合评价评语优质1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