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备耕简报内容范文模板大全【汇集6篇】
春耕备耕工作全面展开,农民积极准备种植,农业技术推广与物资保障同步推进,确保春季农业生产顺利进行。下面由阿拉小编整理的优秀范文“春耕备耕简报内容”,供您参考学习,希望您喜欢。

春耕备耕简报 篇1
“太阳落山了,该放棉被了!”近日,在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迎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育苗示范基地,随着合作社负责人王学斌的指尖按动按钮,自动化机器控制的双层棉被缓缓展开,将整个大棚完全覆盖。“这是我们正在实验的双层保温冬暖式大棚,现在已经顺利度过最寒冷的时节,我们的设施蔬菜产业翻开了新的一页。”王学斌自豪地说。王学斌是阳高县龙泉镇东关村农民,是山西省第一个成功研究青椒穴盘育苗的农民。现在的他,不仅是龙泉镇东关村蔬菜种植带头人,也是阳高县迎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双层保温冬暖式大棚,就是他自创的新型蔬菜大棚。
双层保温冬暖式大棚内的“阳高红”小番茄苗长势喜人,黄色的花已经开到第4架,第一架上已经挂果。绿叶、黄花、绿果,都丝毫不受棚外低温影响。“这个实验项目一开始并不被人看好,很多人都说用棉被和薄膜代替老式的土墙或者砖墙,保温效果一定不好,更何况是比普通西红柿生存种植要求高的小番茄。”王学斌的脸上流露出一股不服输的韧劲,“我这个人就是这样,越是不容易成功的事情,越是要大胆尝试,我从事蔬菜大棚种植将近30年了,根据以往的经验,在双层薄膜和双层棉被的加持下,完全可以保证棚内的温度适合茄果类蔬菜生长,这就像我们在羽绒服外面又套了一件加绒大衣,绝对暖和。”说着,他拿起一支温度计查看,上面显示此时的温度是20摄氏度。
“这一实验的成功,弥补了大同地区冬季生产茄果类蔬菜的'空缺。同时也创新了温室大棚模式,用仅占地1平方米的双层薄膜和双层棉被代替以往占地2平方米的土墙或砖墙,高效利用了土地的同时还不会破坏农田的耕作层,更是响应了国家节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号召,是两全其美的创新之举。”正在合作社调研的阳高县委书记王崇虎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设施农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目前,阳高县持续做优做强全县特色农业产业,在设施蔬菜产业上稳面积、提产能,持续叫响以“阳高红”为依托的设施蔬菜品牌,旨在把阳高冷凉蔬菜做成大同第一、全省知名的重要蔬菜供应基地。他说,像迎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双层保温冬暖式大棚这样的设施农业将来一定大有可为。
“这个棚是亩的,旁边还有一个亩的,棚内种了草莓口感西红柿、黄玲珑和青口蜜等多种小西红柿,目前都已成功挂果。去年11月18日定植,估计到今年正月十五前后就能开园了。”王学斌掰着指头算起账来,“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每斤10元左右,亩产量能达到1万斤的话,4亩地毛收入就能达到40万。”目前,迎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已为300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长期稳定就业的23人人均工资可以达到4000元。
阳高县20xx年计划新建钢架塑料大棚3920亩、智能玻璃温室大棚40万平方米;增加“阳高红”西红柿的种植面积20xx亩,使其总面积突破1万亩,形成智慧设施、日光温室、钢架塑料大棚、露天蔬菜四大板块齐发展的蔬菜产业新格局。
春耕备耕简报 篇2
春耕备耕简报 篇3
“人勤春来早,春耕正当时”,天气逐渐转暖,春耕春种和田间管理也进入了关键时期。20xx年一季度,人保财险宜春市分公司全面响应《宜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力做好稳定粮食生产工作加快推进种植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和当地关于稳定粮食生产文件精神,积极落实农业保险服务,为农户种植生产提供全面保险保障,降低粮食生产风险,助力春耕备产。
加大春耕支持力度
为支持各地春耕生产,人保财险宜春市分公司不断加大产品服务力度,升级产品供给,全面助力春耕备产。围绕春耕春种主要农作物,积极推进水稻大灾保险、水稻种植保险和油菜种植保险,以此稳定春耕春种农作物种植面积。截至目前,人保财险宜春市分公司已为万户水稻和油菜种植户提供亿元风险保障,为宜春市全面保障粮食作物稳定生产、充分保护本地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作出贡献。
创新农业保险产品
针对樟树市中药材种植大户和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人保财险宜春市分公司积极开办“中药材价格指数保险”产品。该产品不仅针对中药材种植阶段提供自然灾害风险保障,同时也对市场行情价格波动进行“补贴”,助力宜春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稳定宜春中药材生产及市场供应。截至目前,人保财险宜春市分公司共为13315亩中药材种植土地提供万元的`风险保障。
寒冬腊月,万物凋零。但在延庆大榆树镇陈家营村和杨户庄村的采摘园大棚里,却是一派生机盎然的动人景象。 篇4
走进位于陈家营村的洋洋采摘园大棚,阳光透过保温膜洒在棚内,暖意融融,草莓和西红柿的香气扑面而来。绿油油的草莓枝叶间,挂着一颗颗红彤彤的草莓,让人垂涎欲滴。茁壮的黄金小西红柿藤蔓顺着墙体奋力攀缘,金黄色的果实像一个个可爱的`小气球挂满枝头。目前,这些“水灵灵”的果蔬已陆续上市,成为市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据了解,洋洋采摘园共有六个大棚,每个大棚内都种植着红颜草莓和西红柿,草莓产量可达三万斤左右,西红柿可达六千斤。自进入销售旺季以来,这里的草莓和西红柿供不应求,工作人员每天在棚内采摘、分拣、称重,忙得不亦乐乎。
“我们采摘园采用上门采摘、网上订单和配送的方式销售。自11月30日起,已经全面面向游客开放,计划持续到5月1日。供游客采摘的红颜草莓和黄金小西红柿均是无公害天然的绿色食品,欢迎大家来采摘。”洋洋草莓采摘园负责人高帅说。
而在杨户庄村的蔬菜大棚内,热气夹杂着泥土的芬芳迎面而来,放眼望去,满眼绿意。顶着绿缨的水萝卜像一个个身穿红衣的小娃娃,从土里探出头。翠绿娇嫩的茴香散发着阵阵诱人的香气,香菜也伸展着像小扇子一样的叶片,在阳光下茁壮成长。据工作人员介绍,现阶段,大棚内的蔬菜除销往批发市场外,也可供市民采摘。
“我们主要以批发为主,每天可卖300多斤到日上批发市场,不仅销量可观,而且这些刚采摘下来的蔬菜品质都不错,春节即将到来,能为咱百姓的餐桌上,多添上一份新鲜和健康。”大榆树镇杨户庄村蔬菜种植户刘霞介绍道。
大棚无忧寒暑,恒温不虑熟期。一座座充满希望的农业大棚,在寒冬里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也鼓了农民的“钱袋子”,一株株郁郁葱葱的新绿,孕育着新一年的新希望......
春耕备耕简报 篇5
“种了大棚以后,明显要比外面打工强很多,这三个大棚每年的效益也很可观,这两年产量也上去了,每年大体能收入二十来万元,到现在种了十五六年了,也从家里盖房子了,也花了十来多万买了车,今年又全款买了楼房。”40岁的滨城区杨柳雪镇西辛庄村村民宋延国高兴地对记者说。
现如今的生活状态,对宋延国来说是万万没有想到的,十年以前从部队退伍的他,开过店、打过工,打拼了多年,钱没挣多少,债务倒有不少。
正当他不知所措时,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开始建蔬菜大棚。此时的'宋延国当机立断,与妻子回老家承包大棚种瓜果蔬菜,因为刚开始不懂技术,先承包了一个60米的小棚尝试着种植,慢慢地通过努力学习、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随着技术的愈发成熟,扩大了种植规模,大棚里的黄瓜和西红柿品种越来越好,产值效益直线上升。
在他的辛勤劳动和积极学习下,20xx年,收入20余万元,尝到甜头的宋延国更加坚信在农村种大棚是可以致富的。谈到以后的打算,宋延国说:“种植大棚让我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所以以后仍要扩大规模,在蔬菜种植上多下功夫。”
闪电新闻记者了解到,杨柳雪镇辛庄村共有219户村民,平均每户少则一棚,多则两三棚,每个大棚年收入约在10万左右,家家户户都是靠种大棚实现小康梦。
春耕备耕简报 篇6
为抢先抓早全面做好辽中区春耕备耕工作,确保各项农业工作计划顺利完成,为全年农业丰收打好基础,辽中区以早字入手,从“物资、结构、资金、科技”等方面推进春耕备耕工作全面启动。
物资早准备。辽中区全年需种子3913吨,农膜1410吨,化肥万吨,春耕需化肥万吨。目前,各类农用物资储备充足,下摆量超过30%,经销商订购种子3113吨(含蔬菜、马铃薯302万斤),各类化肥7万吨,农药300吨,农膜1380吨,中小农具12万件,并陆续到货。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8183台,机引农机具10590台(套),水稻、玉米收获机、插秧机2447台。农机检修已经开始,已检修103台,秋翻地面积达到20万亩。
任务早谋划。目前,全区各镇针对20xx年玉米价格下滑,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召开种植结构调整会议,聘请专家指导,合理进行种植结构调整,20xx年全区计划调减玉米面积万亩,确保粮食产量稳定。改种水稻万亩、花生万亩、大豆万亩、设施农业及薯类作物等万亩。
资金早落实。据调查全区50亩以上粮食生产规模大户种植面积占30%,需要贷款比例增加,预计春耕生产共需资金4亿元,其中农民自筹亿元,需银行贷款亿元,金融部门储备备耕资金4亿元,目前已下摆贷款亿元
科技早服务。20xx年辽中区继续以项目为抓手,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技术协会、农业示范区为依托,结合春耕备耕工作,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有针对性的冬春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开展市场、品种、技术等信息服务,指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20xx年计划完成各类农民培训210期,完成专业技术人员和科技带头人培训260人,培训农民万人,发放培训资料11万份,农业科技培训率达到80%,目前已完成培训85期,培训人数万人,发放资料万份,开展农业专题讲座6期。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