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水节教学设计的实践经验专业精选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的实践经验专业精选5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泼水节教学设计的实践经验【第一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多媒体课件。

1、谈话导入:孩子们,喜欢过春节吗?(喜欢)为什么喜欢呢?(生自由谈理由)是的,

春节是我们汉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傣族人民也有着与春节一样热烈而又温馨的节日,那就是(泼水节)。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兴奋不已。

2、配乐播放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图片。老师相机旁白: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有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傣族。每到傣历的六、七月份,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的时候,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端着清水,庆祝自己一年一度最喜欢的节日——泼水节。根据傣族的习俗,这一天,人们要互相泼水以表达对他人真诚美好的祝福。水泼在身上越多,就表示对他人的祝福越真诚。这就是傣族泼水节独特的魅力。

3、观赏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图片后,你最想说什么?(生谈感想)。

4、(课件出示课文7、8自然段)是啊,傣族人民也和你们一样有着许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回到1961年的泼水节,来听听他们的心声吧!请同学们一起读!(生读)。

5、示题质疑:傣族人民年年都过泼水节,可1961年(板书:1961年)的泼水节却给傣族人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吧。(生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反馈读书所得:读了课文,你觉得1961年的泼水节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在于什么?(周总理来了,老师相机板书:周总理)。

3、交流汇报资料:同学们,你对周总理了解多少呢?(生自由汇报)。

过渡:就是这样的好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大家心情怎样?(特别高兴)你是从哪些段知道的?请读出来。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1、2自然段,指导读出傣族人民的兴奋心情。

2)、齐读第1、2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过渡:就是这样的好总理要来,傣族人民又会怎样欢迎他呢?

1)、请同学们从课文中勾画出描写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句子,然后读一读。

2)、指名汇报。

3)、(课件依次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文字及相关图片)指导学生感悟第3自然段。

a、体会“四面八方”和“赶来”。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傣族人民从遥远的小山坡赶来了,从山间的平地赶来了,还从哪里赶来?(生说)参加泼水节的人们从首都北京赶来了,还从哪里赶来?(生说)人们从各个不同的地方赶来了,来参加泼水节狂欢。指名读这句,指导读出傣族人民内心的兴奋和迫不及待的心情,再全班齐读这句话。

b、体会红色的意义。这还不够,傣族人民还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孩子们,你觉得这里的红色代表着什么?(喜庆、热情、吉祥……)指导学生读出相应的感情。

c、傣族人民还觉得场面不够热闹,他们又把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船桨声、水声、加油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还有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形成五彩斑斓的绚丽景象。

d、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的前三句。

(这是一个多么热闹的场面,这是一个多么壮观的场面,这是一个多么喜庆的场面,谁愿意用你的声音、你的朗读来展现这场面的热闹?指名读。咱们全班一起来感受感受这喜庆的场面吧!齐读。)。

e、体会人民深情的欢呼。

过渡:傣族人民一切准备就绪,敬爱的周总理终于来了。周总理每天都要处理许多国家大事,为了和傣族人民同庆泼水节,他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不辞辛劳,不远万里,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傣族人民的身边。就是这样一位关心人民的好总理,傣家人从心底里欢迎他。难怪:

a、(课件出示句子: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有一个词最能表达傣族人民的兴奋之情,找一找。(欢呼)。

b、就是这样一位受人爱戴的好总理来了,人们怎能不欢呼呢?人们到底会怎样欢呼呢?(生自由发言)。

c、指导有感情朗读这句话。是呀,从山寨赶来的老乡们激动地欢呼着(周总理来了);从坪坝里赶来的傣家儿女深情地欢呼(周总理来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不论男女老少都大声地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3、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过渡:周总理来了,周总理真的就站在傣家人身边。

1)、(课件:书本插图)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周总理穿着、神态,并学会运用“笑容满面”造句。

为了与傣族人民融为一体,周总理脱下自己的衣服,换上了傣族的民族服装。他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从“笑容满面”你感受到周总理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你还见过谁笑容满面地干什么?(生练习说句子)。

2)、老师引读第4自然段第2句话。周总理把自己当成一名普普通通的傣家人,来到傣族儿女中间,他又从傣族人民手中接过(一只象皮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3)、指导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看到这样亲切、这样随和的总理,还和大家一起跳舞,傣族人民心中充满了(幸福、快乐),让我们怀着幸福与快乐的感觉一起朗读这一段。(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生齐读)。

4、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过渡: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开始泼水了!

1)、周总理是怎样向人们泼水来表达他真诚的祝福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5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

2)、指名汇报。(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3)、周总理泼水这句话中哪些词是表现周总理泼水时的动作呢?请同学们在书上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4)、指名汇报,再集体订正。(课件出示句子,并找出动词:端、拿、蘸、泼洒、祝福)。

5)、师生共同表演读这句话。来,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双手,咱们一起来做做动作读这句,分享分享泼水的快乐吧。

6)、畅想周总理的祝福。这清清的水泼在小朋友的身上,祝福小朋友……这清清的水洒在年轻姑娘身上,祝福姑娘……这清清的水滴在小伙子的身上,祝福小伙子……这清清的水还会泼洒在谁的身上,周总理又会祝福他什么呢?(生想象汇报)。

7)、畅想人民的祝福。有什么比总理的祝福更可贵呢?傣族人民接受着这珍贵的祝福,一边尽情欢呼,一边泼水,深情祝福周总理,祝福他(健康长寿)。人们还会向总理祝福什么呢?(生想象汇报)。

8)、指导有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在这个泼水节里,总理祝福人民,人民祝福总理,这样的时刻,是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呀!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读出幸福和快乐的感觉来。(生齐读)。

5、学习课文6、7、8自然段。

过渡:就让这清清的水,泼呀,洒呀!(课件出示最后三个自然段)。

1)、指名读这部分。

2)、全班女同学读。

3)、师生合作读。

4)、全班分组轮读。

1、多么幸福,多么难忘!(板书:幸福、难忘)现在,你知道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那么令人难忘了吧?(生交流)。

2、总结:是呀,我们的总理关心人民,我们的人民爱戴总理,总理和人民的心永远紧密相连。

3配乐播放周总理关心人民的图片。老师旁白:看!周总理深情地与年迈的老人握手,老人热泪盈眶;周总理亲热地抱起孩子,孩子满心欢喜;周总理来到田间地头,农民伯伯喜笑颜开;周总理来到工厂车间,工人朋友们激动万分;周总理亲临部队驻地,解放军叔叔热情欢呼。

4、情感升华。人们永远难忘,更让傣族人民难忘的是……(课件出示第7、8自然段,生齐读)。

1961年周总理。

幸福难忘。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文章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共同庆祝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整篇文章洋溢着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表达了傣族人民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如何才能让学生感悟到傣族人民的激动、幸福、快乐,体会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呢?学生与文本所呈现的年代不同,学生对周总理不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学生也没有感受,怎么办?在反复斟酌后,我注重了以下两个方面:

教学一开始,我就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再现泼水节的盛况,让学生对傣族泼水节有一定的感知,激起学生兴趣。通过对周总理资料的介绍让学生对周总理有一定的了解,通过畅想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相互真诚地祝福,让学生入情入境、感同身受,从而使学生成为文本主人,融入其中。

在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场面中,在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泼水的过程中,都抒发着兴奋与欢乐。因此,在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读来体会文章的感情,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想象读,表演读,分组读。同时,我注意做好朗读的感情渲染与铺垫,让学生有感而发,做到感情充沛,声音自然,并通过自己的了解读出个性。

泼水节教学设计的实践经验【第二篇】

《欢乐的泼水节》是苏教版第四册的1篇描写民族风情的文章。本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表现了傣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之意和深深的民俗风情。

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所以搜集一些泼水节的资料,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验感悟的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参与。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清水吉祥如意。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迷人的西双版纳,跟傣族人民一起过一个泼水节。板书:泼水节。

(齐读)。

2.还等什么,赶快开始我们今天的旅行吧!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相机出示迷人的西双版纳的图片。看,浓绿的椰树、高高的佛塔、宁静的村寨,还有那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又是一个春风习习、春暖花开的美丽时节,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又来了。请小朋友们打开书本自读第一自然段。

2.听了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3.凤凰花开的时候傣族人民迎来了泼水节,小朋友,从这个“迎”字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请你再读读句子。(生交流)。

4.想了又想,盼了又盼,终于迎来了。让我们与傣族人民一起迎接泼水节的到来吧!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泼水就要开始了,走到大街上,你们会看到些什么?快去读读课文第二节1、2两句吧!(生自读)。

2.你看见了什么?(交流)。

(1)屏幕出示: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a.来,让我们提着桶,端着盆,到大街上去吧!谁想去?请你来读读这句话。

b.老师感觉你是在九、十点钟才来到大街上的,一点都不早!谁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你是来得最早的。(指名读)。

(2)有人来得还要早呢!你来做什么的呀?(生答)。

a.屏幕出示: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b.泼水节用的水也是很有讲究的。滴上点点香水,撒上片片花瓣,闻一闻,怎么样?这水真香啊!

c.谁能读好第二句话。

d.泼水活动还没开始呢!你为什么来那么早啊?(生答)。

e.是啊,泼水节是一年一度的,很难得,不能错过的。虽然泼水活动还没有开始,但是人们早早地做好准备了,焦急地等待着欢乐时刻的到来,就让我们一起用读表达出此刻的心情吧!(齐读1、2两句)。

3.大街上的人越来越多,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看,泼水开始了(看录像)。

(1)刚才看见了什么?

(2)我也看见了,看见了“大家互相追赶……。

出示: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着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3)谁能来做做动作,怎样是灌?怎样是泼?

说得好!演得好!相信大家能读得更好!指名读好这句话。

(4)这一大瓢一大瓢地灌,这一大盆一大盆地泼,(出示句子:第四句)这老人、这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人人脸上——,这衣服呀全湿透了,直滴水,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呀?点击“湿淋淋”指导读好。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

(5)我不明白了,为什么身上湿淋淋,他们个个脸上却笑开了花?

(6)过渡:请小朋友接着往下读找找答案。

a.出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b.能把你的快乐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吗?(男、女生读)。

c.那你最想把这象征着吉祥如意的水泼在谁身上呢?想送出你的什么祝福?

句式:我想把吉祥如意的水泼在——身上,祝——。

d.在你送出祝福的同时,你也收到了很多祝福。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灌,让我们打开书本带着欢乐的心情齐读第二小节。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在这欢乐的节日里,人们还举行了很多有趣的活动呢!自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再到大街上走一走,看一看,别忘了带好相机拍下那些美好的瞬间与大家分享哦!

a.你拍了一张怎样的照片?

根据生答相机出示图片。

c.老爷爷,累了一天了,您怎么还不回去睡觉啊?

2.你能把你的快乐,你的依依不舍读出来吗?(指名读最后一节)。

五、总结。

1.参加了傣族的泼水节,现在你的心情怎样?

2.相机板书:欢乐的。

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课题。

3.让我们把这美好的瞬间、把这欢乐的时光留在心中,捧起书本,齐读课文。

六、学习生字。

1.小朋友,这些老朋友你还记得吗?我们来叫叫他们吧!

2.小朋友读得那么棒!相信你们写的字一定很漂亮。(出示:幸)。

3.生交流记忆方法,师范写。

4.下面请大家打开《习字册》,认真地描红、临写生字。

泼水节教学设计的实践经验【第三篇】

教材分析:

一提起傣族,人们马上就会想起花筒裙、孔雀舞、泼水节等傣族人民特有的民族传统生活内容。本课也将着重从这些民族特色出发,展开对傣族的介绍。从欣赏教材主图《人们欢度泼水节》的艺术作品,到了解“泼水节”这一重要节日的由来和如何进行庆祝,初步体会人们在欢庆节日时的喜悦。从“傣家竹楼”中传来了“咚咚”的象脚鼓声,让我们随着这极富节奏的鼓声,跳起欢快的“象脚鼓舞”。葫芦丝是傣族独有的乐器,让我们伴随着迷人的乐曲,唱起“金孔雀”的歌,当然也少不了模仿、学习“孔雀舞”的基本舞步和姿态,使学生在唱、跳、表演及绘画制作中,感受傣族人民节日中的喜悦,从而更加热爱这里的山山水水。

学习目标:

1、欣赏表现傣族人民生活的图片,了解傣族的风土人情,掌握有关“泼水节”的民俗知识,加深学生对云南傣乡的喜爱。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傣族音乐和舞蹈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创编孔雀舞动作。

教学用具:有关图片、艺术光盘、象脚鼓。

教学过程:

(课件展示云南傣乡的风情图片,配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1、傣乡风景。主要介绍傣乡的地理位置、孔雀湖、竹楼、独树成林、动物等。

2、傣乡民俗。

欣赏主题图,了解图中介绍的是傣族的哪一个节日?(泼水节的欢庆场面)。

师简单介绍泼水节的来历。并引导学生观察、模仿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初步感受人们在欢庆节日时的喜悦心情。

1、听赏教师播放的《象脚鼓》音乐,了解“象脚鼓”独具特点的“咚咚声”,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哪件乐器发出的声音。模仿听到的象脚鼓声,感受节奏的强弱,引导学生用动作来表现这种强弱的节奏来体会傣族“象脚鼓”音乐节拍的强弱规律。

出示“脚鼓图”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这种常见的民族乐器,

2、欣赏“葫芦丝”演奏的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了解傣族另一种民族乐器——葫芦丝。请学生在对比感受中说一说葫芦丝乐曲和象脚鼓乐曲的区别,说说两种乐器的不同音乐风格。

1、欣赏歌曲《金孔雀》,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

2、教师弹奏旋律,学生随琴学唱旋律。

3、引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进行演唱。

4、欣赏舞蹈《金孔雀》,学习傣族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

(1)师生共同欣赏“孔雀舞”的表演造型,了解傣族传统中的孔雀舞就是由男人表演的,树立男同学的舞蹈表演信心。

(2)教师带领学生模仿孔雀舞的动作造型,学习几个基本的傣族舞蹈动作。

1、根据歌曲《金孔雀》的音乐,分组让学生自己创编舞蹈。

2、师生即兴创编表演,和傣族小朋友一起欢度泼水节。

教师将学生带到教室外面,准备好几桶水,师生带上自己准备好的瓶子、缸子、勺子、碗等泼水用具共同欢度泼水节。

同学们这节课过得快乐吗?喜欢云南傣族吗?为什么?请你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更好的延伸,令学生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教学反思:

《欢乐的泼水节》一课,生动再现了傣族泼水节的盛大场面,表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教学中我以唱、跳为主,欣赏傣族风情为辅,这节课学生能和老师默契配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表现出了极浓厚的兴趣。不过,这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感受是有一定距离的。为了让学生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我尝试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起来,让学生与泼水节有了一次亲密接触。

我播放傣族歌曲,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互相泼水,学生们玩得快乐极了,有泼的,有灌的,有撒的,还有倒的……音乐结束了,学生们都恋恋不舍沉浸在泼水节的余味中,意犹未尽,于是,我有意识地问同学们:“你们有的全身都湿透了,感冒了可不太好啊?”学生都兴奋不已,抢着回答:“老师泼水节太有趣了,我们不怕淋湿、我们很快乐!”“这象征着吉祥如意!”听着学生的回答、看着学生一个个纯真的笑脸,我激动不已。

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课堂中我一味地追求形式的多样化,主次有些失调。本应以唱歌为主的教学,但我在此环节唱的少,学生歌曲还不够熟练,而在引导学生了解傣族风情,了解傣族乐器的环节上花了不少时间,并且有些罗嗦,抑制了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导致学跳傣族舞和室外欢度泼水节时间紧,学生没有得到充分体验。今后我将不断努力,以求进步。

泼水节教学设计的实践经验【第四篇】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并准确运用生词造句。

3、引导学生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释课题,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2.板书“泼水节”,解题。

师: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沾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给他纠正)。

3.再读思考: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在带有生字的下面做记号。

4.检查初读情况。

5.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重点理解: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告诉了我们?

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二)学习课文3自然段。

1.带着问题读第三自然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画出有关语句。

(1)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展示象脚鼓图片。

(2)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这句中有一个比喻,生动形象。

(3)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2.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烈的场面读出来吗?

(三)看图,细读第四自然段。

2.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并反复读一读。

(四)读、议第五自然段。

(1)男生读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傣族人民泼水的句子。

(2)男生扮演周总理,女生扮演傣族人民,一边泼水一边祝愿,想想怎么说呢?

启发想象: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年轻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

(五)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总结全文。

正因为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令人难忘的”,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泼水节教学设计的实践经验【第五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识字、写字。

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2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4个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识字、写字。

用具:字卡、教学图片。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

2、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4、从题目上看,这篇文章写泼水节的什么呢?(欢乐)。

二、范读课文。

三、初读指导。

学生自己看看图,借助拼音读读课文。

2、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标出小节数,并划出不理解的词。

3、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4、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卡,指名认读。

(2)自主识字,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

(3)交流记生字的办法。

(4)指名分小节读课文,相机提出不理解的词。

四、学习生字。

1、看卡片书空生字。

2、观察字形和位置。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4、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内容:学习课文。

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重点:朗读课文。

难点: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用具:字卡、教学图片。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

3、用自己的话说说泼水节上人们为什么要互相泼水?

二、细读课文。

学习第一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简介西双版纳。

3、理解:“一年一度”

4、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傣族人民的心情如何?(兴奋、欢快)谁能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泼水节上人们是怎么做的?心情怎样?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

3、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话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从中读出什么?)自由练读。

4、指名说。相机指导读句子。

5、齐读第二小节。

学习第三小节。

过度:泼水节这一天,傣族人民除了互相泼水祝福,还做些什么?

1、自己读第三小节。思考上述问题。

2、指名说。

3、从什么地方我们可以看出人们非常欢乐?

4、谁能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三、指导朗读课文。

四、背诵课文。

五、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吗?

22 2836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