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最新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最新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认识移、谋等10个生字。会写斤、折等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谚语的美。

3、有主动积累谚语的愿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对谚语的理解。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筷子。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做实验吗?现在,我请一个小朋友到讲台上折一根筷子,其他小朋友观察,筷子怎么了?(筷子轻轻就被折断了)

请这个小朋友折一把筷子,其他小朋友观察,筷子有什么变化?(他使劲折筷子,筷子没有折断。)

从这个实验,你懂得了什么?(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难折断。团结力量大。)小朋友很能干,不仅说出了一条谚语,还说出了它蕴涵的意思。这条谚语也正是识字5中的内容。想学习更多的谚语吗?让我们一块走进(生齐读课题《识字5》)。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注意字音准确。遇到难读的字和不认识的字可问老师或同学。

2、出示有音节的生词卡,请小老师教读,认为难读的字或易错的字要提醒同学并再教读一次。

如:谋不要读成 měng;柴、折、绳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搓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斤是前鼻韵,不要读成后鼻韵。

3、齐读生词。

4、出示无音节的生字卡,自己小声读。同桌互读。

5、开火车读,对易错的字音相机纠正。

6、抽读生字。

7、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怎么记的?

如:采用加一加:禾──多──移、此──木──柴等。

三、读课文,了解谚语意思

1、自己自由读课文。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2、抽5个学生读文,生评议。相机纠正读音。

3、齐读文。要求:声音洪亮,字音准确,读得整齐、注意停顿。

4、小声读文,说说共有几条谚语?你最喜欢哪条?

5、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理解你喜欢的那条谚语的意思:

(喜欢的方式包括:画画、表演、实验、叙述等。)

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就可采用画画的方式来表达其意思。

人心齐,泰山移可采用叙述的方式等。

6、在全班交流谚语意思。生评议谁理解得最准确、最形象。

7、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如:

计谋──主意、方法

8、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指导朗读,注意每条谚语中词语之间的停顿。

9、分组、分男女生读课文,做到熟读成诵。

四、课后实践

鼓励学生收集谚语,学完本课后在班级进行交流,比一比,看谁找得多,看谁记得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播放音乐《众人划桨开大船》。

让生说说听了这首歌后能联想到文中的哪几句谚语,逐一把它说出来。

二、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注意斤、根是前鼻韵。

2、开火车认读。

3、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怎么记的?相机区别形近字。

如:斤──近──-折 挑──桃 根──跟──很

独──虫 容──谷 易──意

4、生字扩词练习。

5、请大家仔细观察这8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你认为哪个字难写或容易出错?

如:挑的第五画是点,第六画是提,第八画是撇,第九画是点。

独是反犬旁,第三画是撇,不是提。第八画是提。

满是左右结构,不是上下结构。

本课的折、挑、根、独、满都是左右结构,写得左窄右宽。

6、教师范写易字,学生评价。

7、学生在书上先描红,后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8、把书写较好的进行展示、评价。

9、在本子上练习书写,并组一个词语。

三、巩固练习

1、朗读谚语。

2、背诵自己喜欢的谚语。

3、完成看看写写。

4、思考:

学了这一课,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第二篇】

学习目标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朵”等6个字。

2、重点学习第1~3自然段。理解这部分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语感,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

3、充分利用教材,拓展教材的内涵。有机地结合练习说话,积累“圆圆的”这类结构的词,想象角色间的对话,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揭题,学习第一段

1、课件出示:

荷叶圆圆

学习“荷”字,学生说说认字方法。

组词:荷花。

2、课件出示:

荷叶

荷叶除了圆圆的,还是怎么样的?

3、课件出示: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指名学生朗读这句话。

齐读。

4、拓展练习: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的, 的。

(大大的、美美的、青青的、凉凉的、鲜鲜的、嫩嫩的)

5、荷叶美吗?还有什么也美?

(荷花)

出示荷花图。

引:荷叶美,荷花也美,写荷叶的课文更美,想读课文吗?

二、初读全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学习生字。

2、生字检查与巩固:

课件出示。

学生自由读。

指导读:

开火车(有拼音时一半,去掉拼音另一半同学)。

你读这些生字时,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分析字:

哪些字难读、难写、难记。

要点:

珠──组词:

珠子、珍珠、弹珠、眼珠。

摇──做动作:

摇手、头、身。

晶──星星、亮晶晶,月亮亮晶晶,玻璃亮晶晶。

透明──课件出示透明的翅膀。还有玻璃、水是透明的。

3、小朋友,你们刚才读课文时遇到荷叶的哪些朋友?

课件2出示:

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他们都是荷叶的小朋友。

请学生跟这些朋友打招呼。用不同的语句。

一齐逐个向动物打招呼,同时点击动物。动画演示。

4、选读课文:

这些新朋友,你们喜欢哪个?就选择哪一段话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自由选择角色朗读课文。

指名选一段喜欢朗读展示。

按课文顺序,选择同一角色的起立齐读。

三、学习第二段

荷叶太美了,所以小伙伴们纷纷跑来,最先跑来的是谁呀?

1、课件出示:

小水珠与荷叶

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

问:摇篮是什么?躺在摇篮里是什么感觉?

指导朗读。

动作表演。

2、你们想一想:

水珠在荷叶这个摇篮上可以做什么?

出示:

小水珠说:“我可以在荷叶上 。”

(睡觉、唱歌、听青蛙唱歌、看星星、看月亮、休息、跳舞、打滚)

3、荷叶会对小水珠怎样说?

荷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角色对话,随机动作表演。

四、学习第三段

1、学生读课文,问:

有什么问题吗?

理解“停机坪”。

2、朗读练习:

“荷叶是我的停机坪。”

3、拓展:

这句话好像少了一句,谁知道?

导:如果小蜻蜓是一条小船,那么停机坪对它有作用吗?

出示:

小蜻蜓说:“我是 ,荷叶是我的停机坪。”

怎样的飞机?你们说小蜻蜓像飞机吗?

看课件演示。

荷叶是小蜻蜓怎样的停机坪?

出示:小蜻蜓说:“荷叶是我 的停机坪。”

(安全、美丽、漂亮、好看、温暖、绿色)

4、连起来齐读1~3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

延引:

荷叶给了小水珠和小蜻蜓无比的快乐。还有小青蛙和小鱼儿也在荷叶这里过着快乐的日子。这些我们就下节课学习。

五、抄写生字

1、指名学生说说这几个字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2、学生练习抄写生字:

写在书上。

挑三个写。

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第三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的向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创新目标: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教学分析与处理

1、教材分析:这是1篇写景散文。作者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2、学生分析:学生在上一单元已经学习运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读书方法把课文读通,已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再加上课文里对小兴安岭美丽景色的描写,更能使学生理解和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

3、创新点: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创新人格。

4、空白点: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学习喜欢的内容。

课前准备:

因为搜集和处理信息是构建课内外联系的重要纽带,这一课与我们生活紧紧相连,在课前,我要求学生们搜集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同时从心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

教学方法:

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也许没有去过小兴安岭吧,那里的景色可美啦!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走进小兴安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

二、提供信息点拔启发

1、根据学生预习情况,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学生有选择地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3、提问:你最喜欢那个季节的小兴安岭,为什么?

三、学生研究合作交流

1、小组讨论共同合作学习。(每个小组讨论后填写研究报告单)

2、学生汇报结果,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

3、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你又喜欢上哪个季节的小兴安岭了?

4、学习了2一5自然段,你认识中的小兴安岭是什么样的?

5、讨论: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6、师主共同讨论研究,并一起完成板书。

四、反思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学会了什么?

五、研究性作业

假设你有机会成为小兴安岭这幅美景中的一员,你希望你会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同学们都能将自己当成大自然中的一棵草、一滴水、一个小生命,那么热爱我们生活的环境,珍惜我们生存的空间。

教 学 设 计 模 板【第四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感受到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的品质。

2、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不同方式的学习,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

教具准备:

雪与云相互变化的课件。

学前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读通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识10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用甜美的声音、盈盈的笑意、形象的图片说:“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小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呀?”(雪孩子、雪人、雪娃娃……)将此图片贴在黑板上,随即板书课题:雪孩子。再问学生:“谁认识这个字(孩)?”“你是怎么认识的?”同学们畅所欲言,最后归纳出低年级孩子识字的方法: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爸爸、问妈妈、查语文书后面的生字表,还可以进行猜读,如果以后学会了查字典,还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等。

二、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写了雪孩子的什么事呢?”然后播放动画片:大雪无边,快乐无限!听,雪孩子和小白兔在唱歌,看,他们玩得多快乐!

2、翻开书,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雪孩子什么事情?

三、看图自读课文

1、仔细看图,想想每幅图上画了什么?出示文中八张图片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幅图?为什么?

2、读读图旁的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位。

3、标画课文的自然段。

四、检查自读情况,读后正音

1、指名接读课文,互相评价。

2、正音后同位互相接读课文。

五、阅读新课,理解课文

1、阅读理解第一自然段。

⑴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老师再范读、再指名读。引导学生尽情地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领略雪的风采!提问读了这个自然段里,你知道什么?

(读懂了雪下得非常大!)

⑵“从哪儿能看出雪下得大呢?”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录问题的答案,然后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找出“一天一夜、房子上、树上、地上、一片白”等词语都是说雪下得非常大。

⑶指导学生读出雪大的感觉。

2、阅读理解第二三自然段。

请同学们讲这幅图的主要意思,再结合相应的课文内容,体会小白兔玩得开心的心情,抓高兴一词体会。

3、阅读理解四到八自然段,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

⑴这几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雪孩子哪里去了?”“雪孩子还会回来了吗?”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带着“你对哪个问题最感兴趣就研究哪个问题”来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⑵议论。

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变成了什么?先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后自己化了变成水。)

雪孩子是怎样飞到天上的?还会回来吗?

(让学生看课件,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

⑶朗读训练,伴着优美的音乐(雪绒花)、看着动画片,体会“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体会雪孩子崇高的品质,体会小白兔的快乐与忧伤。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请小朋友自由读第八段,想一想,你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

六、总结全文,提示主题

再放动画片,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雪孩子听到小兔子的呼喊,不顾一切地冲进火海。由于烟熏火燎,雪孩子的身躯开始融化,雪水慢慢地流下来。他站不稳了,身子摇晃起来。当他看到房梁已经掉下来,小兔子还在火海中,他又不顾一切地冲进火海,抱起小兔子往外走。他身上、头上的雪水哗哗地流下来,落到小兔子的身上。他坚持着奋力跳上窗台,破窗而出。一步,两步,三步……他再也走不动了,脚下已经淌了一大片融化的雪水。他的眼睛掉下来了,他跪倒了,这时他才把小兔子慢慢地放到地上,他也慢慢地化成一汪纯净的雪水。我们的雪孩子不见了。

他明明知道自己遇到火会融化,甚至连烤火都不敢,但他还是几次冲进火海中救小兔子,危急时刻,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小兔子,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

七、朗读课文,加深感悟

同学们可以采取任何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课文。如看动画片读、个人读、小组读、自由读、默读、和喜欢的小朋友们一起读、演课本剧等等,以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板书设计:

舍己救人

小结:一个多么可爱的雪孩子啊,他纯洁善良,助人为乐,舍己救人。危急时刻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小兔子,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正确书写3个生字。

3、指导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回答课后练习题:雪孩子还会回来吗?

二、分小组自学生字

1、认字。

注意读准“让、往、烧、知”4个字的字音。

“起、玩、往、觉、知、化”都可以利用熟字变化来记忆。

可以进行同音字比较“化-画,到-到,只-知,还-孩”

2、写字。

写好“瓜、衣、来”的关键是撇与捺对称。

瓜:上撇平短,左撇竖长,“竖提”起笔对准撇中部,点较小,捺起笔低于“竖提”。

衣:点居中,不与“横”相连,第三笔处“横”中间看起笔,最后“捺”低于右撇并相接向右伸展。

三、复习巩固

1、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⑴理解题意,“又”字连用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左边一栏说的是动作,右边一栏说的是特点。

⑵学习练习可说老师纠正。

2、布置作业。

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四、讲评小结

《基本几何图形》教学设计【第五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反馈测试评价的结果,让学生了解自已知识、能力水平,提高解题能力, 提高数学 综合素质。

2、通过分析错题,找出错因,矫正、巩固、充实、完善和深化常见题型的答题技巧。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考试分数,以良好的心态面对考试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增强学好数学 的信心。

教学重点:

1、查漏补缺,发现不足。

2、进一步加强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指导。

教学难点:

1、让学生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2、提高数学综合素质。

教 学 过 程:

一、分析考试情况

2、表扬优秀的学生和进步明显的学生 教师通报本次考试基本情况,通过全班横评,使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和清晰 的认识。确定学习的目标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师导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这针对张试卷出现问题较多的地方做一下重点分析,以达到查漏 补缺的目的。

二、知识回顾:

柱体 棱柱

圆柱

圆锥

基本的几何图形锥体棱锥 球体 立方体的展开图 点:点动成线

线:线动成面

面:面动成体

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平面图形 线段: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射线: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射线

重点知识点:

1、经过两点 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 .两点之间 ,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3、如图,点M把线段AB分成 的两条线段AM与BM, 点M叫做线段AB的 .这时 .

订正试题答案:(播放课件)

(学生对照答案找出出错的原因,并自我订正,不明白可小组讨论

或提问。)

三、典型题型讲解

1、先让学生自查试题,反思造成错误的原因,再写出正确答案。

2、典型题型分析说明

选择题 第4题 主要考察“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的理解 错因是:把点都理解成了“点在线段上”而忽视了点在线段外。 选择题 第7题 考察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关键是点C的位置是在线段AB以外,还是以内。因而有两种情况,学生只考虑了一种出现错误。选择题 第9题问题出现在学生不会数线段,或不理解题意。填空题 第14题、第17题不会总结规律。教师板示讲解,引导学生分析。解答题 第20题大多数学生不会写步骤,只是计算出了结果,导致失分,今后学习了证明应强化练习。

四、课堂练习:

出示相应的练习,让学生进行复习巩固。

(练习见讲义,学生可以小组讨论,提问,自己完成等方式。)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讲评,你有哪些收获?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基本几何图形》教学设计]

上一篇:绝招教学设计4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

22 2940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