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故事【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教育教学故事【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第一篇】

不知不觉我做教师也已经一个学期了,在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一个学期内,我摸索出了这样一个教育教学道理:每一个探求知识的孩子都应当生活在教师的鼓励当中,孩子是一朵正在茁壮成长的小花儿,需要教师不断的耐心的浇灌养分,如此孩子们的自信才会被点燃,潜能才会被挖掘;相反教师一句稍微不当的批评,都可能会被孩子理解为自我尊严的挫伤。

我的班级上有一个名叫凉凉的男孩,是我班级上“不交作业专业户”,对此我曾无数次的找他谈心,以此来端正他的学习态度,可是却根本起不到任何促进他学习的作用。渐渐的凉凉不但成绩越发的跟不上,就连同学也都在嘲讽和疏远他。记得有一次他远远的看见我就躲开了,我心想自我身为教师难道都已经到了让孩子厌恶和害怕的地步,对此我在深感自责的同时,我细细的反思了自我对他的行为以及态度,我发现我缺乏对每一位学生的关爱和鼓励,异常是对像凉凉这样差生。

从那之后我就将”评价学生“纳入了我的教学课堂里,课堂上我会恰如其当的给予一些学生全方位的评价,其次我还加大了自我对差等生的鼓励评价,比如当一些差等生不敢回答问题或发言时,我都会首先给予温和且耐心的指引,进而鼓励他们回答问题。

我的评价式教学方案很快取得了成效,凉凉不但每一天按时上交作业,并且作业的质量也变得越来越高,甚至我的整个班级的整体成绩也在整个级部中名列前茅。

教育教学的故事【第二篇】

这一年,我被调到了抚松县实验学校。开学初,学校给我安排了教学任务──担任班主任工作及任教英语学科。说到半路接班,我自然而然就成了孩子们眼中的“后妈”。面临这群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孩子,我还真有些茫然……

转眼几个星期过去了,孩子们的一些习惯随着时间一一显露出来。根据我的观察,班中的男孩子大多“小脸子”,我实为苦恼。面对接踵而来的难题,我试着沉淀自己的大脑。偶然间,我想起有这么一个小故事: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门上,一根铁棍用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将它打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轻轻一转,只听得“啪”的一声,锁开了 。铁棍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劲也没有打开锁,而你却轻而易举地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这不由得使我联想到了我作为班主任,如果我想拥有打开孩子们心灵之门的钥匙,就要了解学生的特点,从学生角度出发,并辅之以科学的教育方法。

“你信不信我杀了你?”,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句话居然出自一名在校生的口。闻声望去,只见小瑞手中紧攥一把剪刀,满脸的愤怒……我的直觉告诉我,小瑞一定是心理出问题了,我迅速问清了原因。原来就是同学开了一句玩笑,换成其他人可能都不会在意的。我对于小瑞的言行,并没有严厉地苛责,反而轻轻走到他跟前,悄声对他说:“小瑞同学,请注意你的言行,咱男子汉可要大气些,冲动是魔鬼呦。快坐下,准备下节课吧”。小瑞倒还给了我点面子,慢慢安静下来,一下午也没有什么异常。然而,没过几天,小瑞又犯浑了,这次居然发生在我的课堂上,小瑞在回答我的问题时,一时间没有组织好语言,引来周围同学的哄堂大笑。只见小瑞瞬时趴在了桌子上,眼泪噼里啪啦往下落,小拳头握得紧紧的,我也没理他,把最后的几分钟课上完。课后,等大家都去食堂了,我把小瑞叫到跟前,再一次“话疗”。这一次我们聊了许久,真正进行了一次心与心的沟通。小瑞也对我敞开了心扉,告诉我了根本原因:他爸爸的爱好就是喝酒,妈妈的爱好就是逛街,在他的记忆里,几乎没有和父母进行过心的交流,父母也很少对他进行教育,也没有告诉过他如何与他人相处,对他在校的表现及学习从不过问,他真的很渴望父母的关爱。我对小瑞说:“爸爸妈妈都很爱你,只是由于文化水平低,他们用错了方式,误认为物质上满足你就是爱了,老师跟你也说了不少,你既然懂得了,你就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啊。我们到学校就是来学知识的,成长的,我们可以试着主动跟父母说,不是一样吗?”小瑞似懂非懂地点头同意了。最后我们约定从自我改变,从学校生活学习中改变,从家庭中改变,学会爱自己,学会爱他人。

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小瑞真的在努力地改变着,腰板比以前笔直多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并且在我的课堂上,时不时地还会说:“老师,我试试,我来答”。每当我看到小瑞的一点点进步,我的幸福感就会油然心生。

是啊,又有谁会对别人的关心而弃之不顾呢?小瑞同学可以说是认同了我对他的关心与耐心,也因为我对他的尊重,才会敞开心扉和我交流,才会重拾自信,换位思考。教育学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就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在平时的工作中细心观察,发现学生的错误,坦诚地和他交流,学生是能够接受的。

三尺讲台,道不尽的酸甜苦辣,二尺黑板,写不完的人生风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老先生的真知灼言,言犹在耳。我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责任,教师的责任就是点亮学生心中的灯。也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光荣,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只有勇于进取,不断创新,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取得更大的成绩。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只有爱自己的学生,像爱自己的孩子,尽情欣赏学生的创造,才能感受人生的幸福。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只有站到学生的位置上,从他们的角度看世界,这个世界才会更精彩。

教育教学的故事【第三篇】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告诉我们,身教胜于言教。我一直遵循孔老先生的遗训,用自己的行动去教育、感染学生,对语言的力量也心存不屑,但是今天几个孩子的话让我重新认识到作为一个教师,有时候言教的力量也是无穷的。

今天下了课间操以后,几个小姑娘簇拥着我往前走,王桐突然说:“老师,昨天你讲的故事太感人了,我给我爸爸讲了以后,他都流泪了。”齐琳也赶紧说:“我讲给我妈妈听,她也哭了。”还有几个孩子也随声附和着自己把故事带个大人以后,家长的反应。“什么故事?”我问到。“就是昨天你上课的时候讲的老牛要水的故事。”我恍然大悟。

昨天中午一个家长来学校找我,诉说着孩子种种不听话的行为。我也表示深深的理解和同情,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都是家长的心肝宝贝,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也就肆无忌惮起来,对家长给予自己的爱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偶存的感恩之心也如流星一样转瞬即逝。大多家长对孩子束手无策。

下午第一节课是语文课,我走进教室以后,没有讲话,在黑板上大大地写上了“母爱”。孩子们都面面相觑,有的孩子问我:老师,要写作文吗?”我摇摇头说:“不是,今天老师要给你讲一个母爱的故事,讲完以后,我们讨论一下有关母爱的话题。”一听说我要讲故事,孩子们都坐正了,屏息凝神的看着我。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三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部依赖这三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牲畜一样,渴啊!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唯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终于,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紧急刹车戛然而止。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强。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倒出半盆水--正好3斤左右,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

故事在一片沉默中结束了,我的眼睛分明有一种东西流了出来,教室里也多了低低的抽泣声一个孩子首先打破了这一片沉静,“老师,这个老牛太伟大了,他自己拼死要来的水一口都没有喝,都给了小牛了。”“送水的人应该多给他们点水,让老牛也喝点就好了。”……孩子们用同情来诉说老牛的境遇。

“你长这么大,你还记得你妈妈为你做过什么吗?每个同学说说你记忆中最深的母爱吧!”又一次沉默了。不过这次沉默很快就被那充满热情的语言所代替,每个孩子都不甘落后的诉说着母亲对自己的关心、爱护,我也从中看到了那久违了的感激。孩子们的故事中一次又一次诠释着母爱的伟大,它们撞击着我的心灵,让我的心在感动中跌宕起伏。

大概孩子们也被《母爱》感动着,在我没有任何表示的情况下,竟然有这么多孩子不约而同的把这个故事传递给了自己的父母,让他们的爸爸妈妈也经受了一次感恩的洗礼。从孩子们的激动以及他们父母的泪眼中,我看到了言教那不可忽视的作用。或许就是在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中,我们会经历一次次心的洗礼,进行一场场心与心的交流,领会更多从现实中得不到的感悟。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言教的魅力。

老师们,多给孩子们一些心灵的启迪吧,不要吝惜你的语言,浪费了这本该属于你的权利。

最感人的教育故事【第四篇】

马老师早上5点半起床,坐了将近一个小时的“蹦蹦”三轮车,然后搭乘公共汽车,赶到省城的时候,已是中午12点了。初秋的西安仍然很热,马老师额头的汗水几次流进眼睛,揉一揉,简直像哭过一样。他摘下湿漉漉的眼镜,向一位警察打听到体育馆的位置,就直奔书市而来。

马老师从乡下辗转赶到书市,是想看一眼他的学生石旋。

马老师在乡中学教书几十年,一辈子也没有奋斗到县中去,但马老师在乡中学教出的一个学生石旋,却是他一辈子的骄傲。他曾是石旋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他偏爱石旋,料定石旋是可造之材。果然,石旋凭着在乡中学时的扎实基础,高中、大学一路读过去,十年之后成长为省内一位知名作家。

成了知名作家之后的石旋,马老师就再也没有见过他,只是经常在报纸上和广播里看见、听见这个名字。马老师已退休多年,早已过了亲眼一睹名人风采便可幸福好长时间的年纪,但他却一直顽固地存有一个愿望,就是能见一见石旋,真切地看到他的模样。因此,当省台作为重要新闻播出全国书市于9月12日在西安举行,石旋届时将与读者见面并签名售书的消息后,马老师兴奋得直拍大腿,立即做出决定:赴省城。他要在一个预想中的喜剧场面见到石旋。他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远远地,马老师看见了昭示石旋又出了一部力作的横幅。马老师急切地排在馆外广场上购书的人群里,在售书桌前买了一本石旋的书。他打开它,哗哗地翻着,心头禁不住一阵激动。他被人群推拥着,朝馆内石旋签名的地方移动。他突然有许多话要对石旋讲。他原打算看一眼石旋就行了,可他心里涌上了许多事,不管石旋是否还记得它们,他都要对他讲一讲。

那个星期二清晨,起床铃响过之后,他冲进了石旋他们的通铺宿舍。他已经警告过石旋,初中三年非常关键,必须改掉睡懒觉的毛病。不下苦功学习,肚子里没货,到头来只能徒有一副美丽皮囊。他看见石旋平展展地躺着,吼了一声,抱走了石旋的衣服。他用绳子把石旋的衣服吊在了教室外头的树上,又返回宿舍,对着光溜溜的石旋,把他羞辱了一顿。这是石旋念初中一年级第一学期的事……体育馆内乱哄哄的,人头攒动,热浪袭人,马老师浑身已经汗淋淋的了。从晃动的人头缝隙,马老师看见了“石旋签名处”几个字。他想对石旋说,那一次他本来想揪起他扇一个耳光,希望能把他扇醒,结果却抱走了他的衣服。现在看来,这种做法有点不对头,不妥当,可人在焦急和愤怒的时候是很容易犯糊涂的。

人群像波浪一样,一忽儿就来一次涌动。马老师如同插在人堆中的一个木橛子,身不由己,有一种被裹挟的感觉。他眼睁睁看着离那签名处近了,一下子却又远了。但越是这样,马老师就越高兴,石旋真的是名不虚传,喜欢他的人竟如此众多,争先恐后啊。

马老师终于看见了石旋。他看见了石旋狮子一样的头。他没有看见石旋的脸。他想往下蹲一蹲看到石旋的眼睛,但他知道他做不到这一点。石旋依然没有抬头,只用沙哑的嗓音说:“尊姓大名?”马老师喉咙发干,张开嘴刚说了一个“马”字,人群的又一个波浪推过来,把他甩到了另一边。马老师两腿发软,明显感到力气不济。他不可能再回到桌前了,他当然不知道石旋那一刹那间曾用惊异的目光搜寻过一个人的背影。

马老师退出体育馆,悲伤而自责地顿着脚。过了很久,马老师的耳朵忽然竖了起来,因为广播里传出这样的声音:“石羊乡中学的马秉光老师,请您不要远离书市,您的学生石旋十分钟后在东侧的花坛找您,他有一肚子话要对您说。”

那时候,马老师正疲惫地坐在一处有阴凉的台阶上啃一块面包。他听见了广播,停止了咀嚼,慢慢摘下眼镜。他摊开手掌擦眼睛:这回不是因为汗水,而是因为眼泪。

23 20874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