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篇】

课题

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

课时安排

1课时

知识与能力

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曲折、复杂的过程,知道它对欧洲历史产生的巨大影响。能说出《权力法案》的内容及作用。知道什么是君主立宪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适应了当时英国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的一种进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欧洲和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课的类型

新授

教学方法

制作时间轴

教具

粉笔

教学重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及过程

教学难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及主要语言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批注

一、复习

二、导入

三、新授

欧洲人为什么要去开辟新航路?

最伟大的航海家是哪位?他的主要贡献是?

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一般来讲,有国王的国家基本是封建主义国家,但现实中有许多国家虽有国王,但属于资本主义国家,这样的国家有哪些?

第三课    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1.  1640年------革命爆发

内战双方:国王

新贵族和资产阶级

2.  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斯图亚特王朝结束

引导学生复习前一课所学内容,

引导思考:国家性质取决于?

这种制度叫君主立宪制。

板书

指出:英国有优良的民主意识传统,有国会等民主机构。

引导分析:新贵族是指?为什么据革命的主导地位?

引导认识:英国革命的坚决性

引导看图

回顾旧知

一组学生进行提问,依次回答

举例,分析、

阅读归纳前言

阅读资料,了解革命爆发的原因

学习英国民众的民主精神

了解新贵族的含义

认识到:革命的目的是推翻封建统治

识记、理解:英国进入共和时代

小结:

年-----光荣革命,革命结束,确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

二、限制王权的法案---《权利法案》

1.  内容:限定国王权力

国会拥有最高权力

规定公民权利

2.  标志: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1.  对内:确立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利益、资本主义制度、开始了工业革命

2.对外: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因为封建制度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爆发,革命胜利后,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使英国迅速成为一号资本主义强国。

简介曲折过程、引导联系中国历史

引导学生分析内容、注意区分不同的“利”“力”

讲解

引导分析

引导阅读:第9页地图和小字资料。

体会: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人性的泯灭

政权的更替结果是?

识记时间

理解内容含义

和法案颁布的意义。

理解

理解识记

阅读了解每课一得

小组讨论课后习题

练习或作业

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9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         议会与国王矛盾的计划二、       曲折漫长的革命之路

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开始)

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三、       君主立宪制的基石

课后小记

引导学生描画时间轴,形成清晰的历史线索。

检查情况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二篇】

历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案(4)(旧人教版高二上)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1、社会经济的变化:

①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兴起和发展:从制呢业扩展到采煤、炼铁和造船。

②资本主义农业出现“圈地运动”,使农民贫困化、成为雇佣了人,它导致资本主义农牧场的出现和发展。

③开拓海外贸易: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运的中心,都铎王朝鼓励发展丁商业和海外掠夺。

④资本原始积累加速:海外贸易、海外掠夺和田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厂资本。

2、阶级关系的变化:

①新兴资产阶级形成:金融家、大商人和手工:上场主实力大增。

②新贵族出现:经营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和牧场的贵族与资产阶级有共同利益。

③封建王朝加强专制统治。旧贵族的势力被削弱。农民不断被转化为雇佣劳动者。

3、政治矛盾(直接原因):

①斯图亚特王朝厉行专制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矛盾尖锐。表现为议会斗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议会中结成反对派,拒绝国王征收新税,矛盾尖锐。

②斯图亚特王朝实行宗教专制、迫害“清教徒”,清教徒代表资产阶级追求积累资本的生活理想,迫害清教徒造成厂社会政治的紧张局面。

4、根本原因:封建主义的上层建筑与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矛盾尖锐。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导火线:1638年苏格兰人民为反抗查理一世的宗教迫害,举行起义。

2、革命开始:1640年11月,查理一世召开议会,企图征税讨伐苏格兰人;反对派不仅拒绝征税,而且要求限制王权,革命由此开始。

3、内战:查理一世讨伐议会,1642年挑起内战。克伦威尔指挥议会军在纳西比和马斯顿荒原等战役中打败王党军队,结束了内战。经议会审判,以叛国罪于1649年1月在伦敦处死查理一世。

4、共和国时期:

①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等人掌握大权以武力维护统治。

②发展工商业,厉行清教法规;征服了爱尔兰和苏格兰,并竭力维护英国,维护海外贸易。

③1653年底克伦威尔宣布为“护国主”,多次解散议会,成为军事独裁者。

5、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①原因:克伦威尔死后政局混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巩固统治秩序,倾向复辟。

②1660年查理二世恢复王位。不久便实行反攻倒算。政治斗争日益尖锐,政坛发生分化,政党开始形成,出现了代表不同集团利益的政党——辉格党和托利党。

③詹姆士二世继位后企图恢复天主教。进一步危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既得利益,遭到辉格党和部分托利党人的反对。

6、光荣革命:

①1688年,辉格党联合部分托利党人发动政变,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入主英国。第二年议会决定威廉和玛丽继承王位。

②“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7、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和发展:

“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限制王权在议会中通过了一系列法案,影响最大的是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行为,后来,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君主立宪制在英国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三、革命意义

(1)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2)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3)反映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有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的到来。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三篇】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经济状况;都铎王朝的统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议会中反对派的形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克伦威尔的统治;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2.能力要求:(1)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革命中动向的能力。(2)正确评价克伦威尔。

3.情感目标: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其间虽然存在着曲折和反复,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本节内容包括两个重点。(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是英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具体的史实来说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2)革命的结果。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长达近半个世纪,中间经历了曲折和反复,最终的结果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以君主立宪的形式掌握了政权,其政治方面的原因在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革命过程中与下层人民群众的关系。因此,把握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革命过程中的动向,是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曲折和反复以致达到最终结果的根本。

2.难点分析:本节的难点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宗教问题。(1)讲清楚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实行宗教专制政策的做法及英国国教、非国教徒、清教徒等概念;(2)联系西欧宗教改革内容:西欧早期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总是带有宗教色彩。

课堂教学设计

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引言。

生:(齐读)

师:(归纳后,教师导入)尼德兰革命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序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包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三次重大的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师:1485年(即地理大发现的前夜),在英国,经过长达三十年的贵族间争夺王位的战争(红白玫瑰战争),亨利·都铎打败对手,登上了王位(亨利七世),都铎王朝在英国近120年的统治开始了。

都铎王朝,尤其是伊丽莎白女王在位时期,是英国历史上一个值得骄傲的时期。

1、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根本原因)

师:这一时期,首先是在传统手工业,如呢绒制造业中出现手工工场。随后,在采煤、冶炼、造船等行业中,手工工场也相继建立起来。

请阅读教材引自16世纪英国民歌的材料。有谁能够根据这段材料,简要概括手工工场与手工作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生:(思考、发言)

师: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回答: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有利的外部条件?其内部条件是如何造就的?

生:(思考、发言)

师:途径:海外贸易和掠夺、“圈地运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

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阶级基础)

师: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仅在手工业、农业中出现了雇佣工人和新兴的资产阶级,而且一些原有的贵族也演变为新贵族。新贵族即资产阶级化的贵族。他们拥有大量资本并投资于手工工场,因而同其他资产阶级成员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

3、都铎王朝的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生:(阅读教材第19页第三段,并标记要点)

师:都铎王朝是一个封建王朝,为什么采取了鼓励工商业发展的举措?

生:(思考、议论并发言。教师可提示:这些政策的主观目的、客观结果分别是什么)

师:为加强封建专制统治而采取了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措施,说明发展工商业是增强国力的重要手段。而发展工商业,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都铎王朝时期,英国最终打败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建立了海上霸权。都铎王朝时期,英国的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

16xx年,伊丽莎白女王去世,身后无嗣,其远亲詹姆士一世继承英国王位。都铎王朝结束,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开始。

4.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师:都铎王朝统治时期,封建专制得到了加强,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的发展。请同学们思考,英国能够沿着这条道路一直发展下去吗?为什么?

生:(思考、发言)

师:资本主义的发展,势必导致资产阶级同封建统治者之间矛盾的加剧。斯图亚特王朝开始后,统治政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信奉的是天主教,以奉行“君权神授”而闻名,宣称“除上帝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所以,在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经济上,国王常常不通过议会而强行征税,还任命亲信把持有利可图的生产部门,或给予少数贵族贩卖某种商品的特权,使他们控制着大部分国内贸易和几乎整个对外贸易。这些都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触犯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在宗教问题上,他们名义上尊奉国教但却不断地恢复天主教的教义和礼仪,严厉对待“非国教徒”,特别是残酷迫害“清教徒”,遭到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对,造成了社会政治局面的日趋紧张。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后回答“宗教问题上紧张局面的实质是什么?”

生:(思考、发言)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

1、议会中的反对派

师: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统治期间,英国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对国王推行的专制政策不断进行指责,在议会中形成为反对派。反对派利用议会有权通过征税法案的权力,同国王展开了斗争。

生:(阅读课本小字,了解英国议会产生时间及职权)

2、苏格兰人民起义和革命的开始

师: 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反对派同国王查理一世公开冲突(概述有关内容,强调议员的成分、要求及其斗争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请同学们根据以上学习的内容,概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生:(区分革命的导火线、开始的标志;理解提出限制王权的要求,表明人民对专制统治开始了公开的反抗,因此成为革命开始的标志)

3、内战:1642年~1648年。

师:投影《英国内战形势》图,概述有关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双方的首领、阶级基础、控制地区、关键战役和革命阵营的领导阶级、主力。

生:(读图)

师:内战结束后,在如何处置国王这一封建专制统治的代表和象征问题上,议会内部出现了分歧。在下层人民群众的坚决要求下,议会以“暴君、叛徒、杀人犯和人民的公敌”罪状判处查理一世死刑。1641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押上断头台。

生:(阅读插图)

4、共和国的建立和克伦威尔的统治

师:处死查理一世后,英国宣布为共和国,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在下层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积极参与下取得了重大胜利。然而,革命的民主改造进程却没有因共和国的建立而继续发展。克伦威尔等人掌权后,对内以武力维护统治,在防止封建势力卷土重来的同时,镇压人民的民主进步要求;在发展工商业的同时继续增加赋税,导致中下层人民的生活更加困苦;对外派兵征服爱尔兰和苏格兰;竭力维护英国海外贸易的利。

有人形象地把克伦威尔的统治比喻为掌握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手中的一柄“双刃剑”。有谁能够说说这柄“双刃剑”的两面刃锋分别指向何方?

生:(思考、发言。教师点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取得政权后不再代表人民的利益)

师:1653年底,克伦威尔被宣布为“护国公”,成为军事独裁者,请同学们思考,曾是反对封建专制斗士的克伦威尔,为什么自己到头来走上了独裁专制的道路?

生:(思考、发言。教师可提示克伦威尔政权的性质和面临的处境)

师:1658年9月,克伦威尔病故后,政局混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逐渐倾向于让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请同学们思考,这又是为什么?

生:(思考、发言)

5、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师:概述斯图亚特复辟王朝的反攻倒算政策及辉格党、托利党的出现。(板书辉格党、托利党)斯图亚特复辟王朝的统治极大地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这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该怎么办呢?他们所有的行动就是等待——等待年老无嗣的詹姆士二世去世后好另立君主,以结束斯图亚特复辟王朝的统治。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此时如此怯懦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思考、发言)

师:然而事与愿违的是,1688年春,詹姆士二世老年得子,等待落空。于是——(概述1688年政变)

6、“光荣革命”——标志革命的完成

7、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和发展

师: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感到不能再重演君主制了。为了限制王权,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议会中通过了一系列法案,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1689年通过的《权力法案》。以后,英国的政体沿着《权利法案》贯穿的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发展,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君主立宪制在英国逐渐形成和发展。有谁能够说一说,在今天,英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是谁?

生:(回答)

8、意义

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22页最后一自然段,并归纳要点)

生:(阅读有关内容,归纳要点,找出中心词并记在笔记上)

师:回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自1640年至1688年,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其中出现了重大的反复。通过学习,我们已经认识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出现重大反复的政治方面的原因在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革命中的动向,然而导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革命中同封建势力时而用战争的手段进行坚决的斗争,时而又妥协退缩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生:(小组讨论并发言)

师:17世纪的英国,资本主义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毕竟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这是这场革命所处时期的基本特征。这一时代特征决定了这场革命的阶级力量对比,即封建势力还大于资产阶级的力量,因此,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这场革命的长期性和曲折性。尽管如此,这场革命使得资产阶级在欧洲的一个大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因此它成为一个历史新时期到来的标志。

课后记: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四篇】

第4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the puritan revolution in england

课标要求:

1、知道《权利请愿书》的主要内容,认识英国革命前国会与国王围绕税收问题展开斗争的实质

2、了解《大抗议书》的基本内容,理解国会通过该文献前后国会与国王冲突的主要原因

3、简述国会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护国政体”和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史实,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残酷性、复杂性和反复性

一、革命的背景

1、历史传统 —— 有限的王权

时间:13c——17c初(包括都铎王朝)

文献: 《大宪章》13c

三大宪政原则: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

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

国王必须按照法律治理国家

原则,即:法律高于国王之上,连国王也不得违反!

2、革命动力 ——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促进因素:工场手工业、圈地运动、海外贸易和掠夺

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形成

4.革命的阻碍——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激化了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具体表现?)

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的表现有哪些?(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

(2)国王与议会的矛盾集中体现在什么问题上?  (税收问题)

(3)议会与国王围绕税收问题展开斗争的过程如何?其实质是什么?(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专制王权的斗争)

(4)《权利请愿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什么意义?(内容见课本20页)

(法治、保护私有财产和个人自由。意义: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维护自己的权益,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革命的经过

1、开始标志:1640年  新议会的召开

a理由:议会提出了限制王权的要求  体现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要求

b形式:利用议会合法斗争

c文献:《大抗议书》 1641

内容:收税、财政拨款、实际上的人事任免权评价:体现了议会与君主的权力之争已进入关键领域,加速了君主与议会的彻底决裂。

想一想:

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大抗议书》的内容有哪些?同《权利请愿书》相比,有何异同点?

标志: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

同:都强调议会掌握征税的决定权。

异:《大抗议书》还历数了国王在内政和外交上的弊端,提出限制王权的要求。

2、内战时期:1642——1649年(结果)

3、共和国时期:1649——1653年

4、“护国主”统治时期:1653——1658年

(1)护国主:克伦威尔(p21问题)

(2)统治措施:p21-22

政治:以武力维持统治,镇压了许多持不同意见的势力;

经济:发展工商业;宗教:厉行清教法规。

(p21)克伦威尔为什么当上护国主?

客观:

1、共和国成立后英国局势动荡,需要强有力的人物来稳定政局

2、共和制还处在不成熟的阶段,封建君主思想并没有得到彻底批判,旧势力没有被铲除

主观:

3、他掌握大权,且在作战中赢得地位和支持

4、他本人逐渐擅权专断,好大喜功

(3)如何评价克伦威尔?

①积极性:代表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在内战中打败了王军,成立了共和国,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后期的独裁统治也引起他死后英国政局的混乱

5、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1688〉 (查理二世复辟、詹姆士二世的反动统治)

所出现的倒退的原因:封建势力还大于资产阶级的势力(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处在工场手工业时期)

讨论:1649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曾经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然而,xx年后,同样是他们,却迎来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他们的做法是不是自相矛盾?为什么?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尽快结束混乱局面,维护社会正常秩序,推动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而与斯图亚特王朝妥协。

6、结束:1688年“光荣革命”

理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政权

7、尾声:1689年《权利法案》  正式确立君主立宪制

实质:英国资产阶级与新旧贵族妥协的结果

回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程:

你有什么启示?

早期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是复杂曲折的,但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势力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

回忆必修1英国的制度

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处在工场手工业时期,从阶级力量对比来看,封建势力还大于资产阶级的势力,资产阶级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业资产阶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所出现的复辟、甚至倒退。因为这正是两种势力长期、复杂较量的表现。

英国资产阶级就是在这种复杂形势下,通过本身的努力,经过议会斗争、革命战争和“光荣革命”的形式,使资本主义在本国取得胜利,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从整个欧洲看,并没有彻底改变封建势力大于资本主义势力的整体格局。所以,在百年之后才出现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创设情景

12xx年6月15日清晨,几十个英国贵族来到伦敦西北的温莎堡。他们要向国王约翰递交一份请愿书,要求国王保证:遵守法律,不得再侵犯贵族们的权利。贵族们已做好准备,谈判一旦破

裂,他们的随从和铁甲骑兵将全军出动,向会场冲锋。出乎意料地,国王浏览了请愿书后竟表示了同意。于是《大宪章》诞生了,全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宪法的雏形诞生了。

签署《大宪章》的目的是为了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和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以后逐渐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议会由国王和贵族院(上院)、平民院(下院)组成。

《大宪章》规定:国王在国家所有重要事务上,包括征税,必须征求贵族的意见并且得到他们同意。

原则,即:法律高于国王之上,连国王也不得违反!

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金融家、银行家、商业资本家和工场主,都拥有大量的资本并投资于手工工场,他们在社会中有着同其他阶级不同的利益,从而形成了新的集团,新的资产阶级出现了。在农村中,出现了一批经营资本主义的牧场和农场的牧场主和农场主,他们中有的人还经营工业和商业。他们也拥有资本,同资产阶级有着相同的利益,为了将这些人同封建贵族加以区别,他们被称为新贵族。

从1485年到16xx年,英国处在都铎王朝的统治之下。都铎王朝统治时期,正好处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资产阶级正在形成和发展,但又比较弱小,他们还需要依靠封建王朝保护自己的利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都铎王朝为了加强专制统治,一方面削弱旧贵族的势力,发动宗教改革,包括设置惩治不顺从的贵族的法庭、反对罗马天主教会、宣布英国国王为教会首脑等,这些措施都起了削弱和限制旧的封建势力的作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另一方面,为了扩大英国的实力,都铎王朝鼓励工商业的发展,以壮大国家的经济力量;鼓励航海业发展,扩大海外贸易,以便进行海外掠夺;积极推行殖民扩张,争夺海上霸权。16世纪末,英国打败老牌的殖民帝国西班牙,成为海上强国。在这一时期,人文主义也在英国流行,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如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t•莫尔、英国唯物主义的早期代表f•培根、诗人和剧作家莎士比亚等。

斯图亚特王室虽然统治着苏格兰和英国两部分,但两国并未合并,苏格兰保持着独立性。英国的宗教改革使苏格兰宗教也受到影响,苏格兰也出现了“清教徒”,并在教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1637年,查理一世命令苏格兰必须采用英国国教祈祷书,这对于要保持苏格兰独立性的人来说是不能容忍的,而对于清教徒来说更是一种强行污辱。苏格兰人为了保护本国的独立性和保护自己的信仰,举行了起义。起义军一直打过边境,占领了英格兰北部的一些地区和纽卡斯卡城,这种局势严重地威胁着查理一世的统治。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

1688年,议会赶走了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二世,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继承英国王位。这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史称“光荣革命”。

君主立宪制(constitutional   monarchy)

也称“有限君主制”,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君主权利受到宪法制约和限制的君主制。在这种政体下,君主是名义上的世袭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

英国议会发展线索:

内阁制形成------17xx年即位的乔治一世出生于德国,不懂英语,对英国的事务也不感兴趣,甚至不出席内阁会议而让大臣们去料理国事。大臣们有事就自己先商定对策,然后再提交国王,内阁制由此得以形成。国王也就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

1721年,罗伯特 • 沃尔波特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

20 1661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