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卜算子咏梅教案【优秀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实用卜算子咏梅教案【优秀5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最新卜算子咏梅教案【第一篇】

教材分析: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1961年12月读了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毛泽东主席在词中赞扬了梅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坚强品格。体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为人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革命胸怀。

陆游先于毛主席填了《卜算子·咏梅》,虽有其成词技巧,但格调低沉,远远不及毛主席高雅。毛主席反其意后,使梅的高尚品格跃然纸上。“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梢。”毛主席仅用寥寥数语就将梅的勇气写了出来,令人对梅的勇敢精神肃然起敬!“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毛主席赞扬梅是报春的使者,春来了,给万物带来了生机;一年之计在于春,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寓意多深啊!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赞颂了梅花不怕困难,英勇无畏的品格;“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赞颂了梅花谦逊的品格。

词中恰当地使用了夸张、比拟的修辞方法,如:“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中,不是说真有百丈,这是夸张的写法;目的是突出天气非常寒冷。词中把梅花当作人来写;从“她在丛中笑”可以看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了解梅花吗?学生交流对梅的认识。

最新卜算子咏梅教案【第二篇】

学习要求:

1、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

2、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准备:

1、搜集古今诗人的咏梅作品。

2、师生查阅1961年国内社会背景的资料。

3、分别查阅关于两首作的赏析文章。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认知。

1、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引入。

请大家介绍一下自己了解的梅花,学生自由发言。

2、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组织同学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诗文、图片、乐曲等)。

由搜集人自行介绍。(详细内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

3、在师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

(针对搜集信息的质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

二、进行新课,了解背景,理解全词。

1、根据学生的搜集的资料,引出课题,并结合学生旧知弄清词牌、题目等。

2、启发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

3、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读文研讨。

三、汇报交流,明确理解,感情读背。

1、指读课文,互相评价。

2、结合自己小组喜欢的词句,畅谈学习收获。

3、有感情练读,教师相机指导,尝试背诵。

四、巩固练习,丰富积累。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并试着说出这样填的理由。

( )的梅花。

2、在搜集的资料中,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内容,介绍给同桌,择优抄在积累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回顾旧知,创设学习情境。

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二、由疑而入,自主学读,理解研读。

2、把搜集的关于两首词的赏析文章,发给各小组,鼓励各组根据阅读理解,探究发现,深入体会两词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三、交流研讨,促进理解,个性表达。

1、学生结合本组的学习,交流理解与收获,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评价。

2、学习小结。

四、深悟情感、创意表达。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均可。)。

2、成果展示,相互评价。

五、感情读背,升华理解。

有余力的学生可选择陆游的词作来进行读背练习。

最新卜算子咏梅教案【第三篇】

2、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乐观主义教育。

通过比较,领略词作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读梅----品梅----悟梅----比梅。

课前播放视频《梅花》。

一、导入:

说说想到了什么用一个词、或一句诗句概括你对梅的认识。

(关于梅花的古诗文,学生说得出吗?)。

二、读梅:

2、朗读,读出自己理解到的诗词的感情。

3、听读录音,听出自己的感悟。

疏通词的大意,疑难问题做出标记。合作交流对这首词意思的理解。

三、品梅。

1、概括梅花的形象,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这是------的梅花因为它-------。

(预设:坚忍不拔,对胜利充满信心、谦逊无私、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

2、齐读这首词。

四、悟梅。

谈一谈通过这首词,你领悟到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五、比梅。

1961年12月,中国人民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反华逆流冲击着稚嫩的新中国,共和国的领导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写这首词鼓励大家。再读陆游的《咏梅》。

陆游词写作背景。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生活在南宋的动荡时期,他不肯与奸臣同流合污,因此一生仕途不得志,空有报国的雄心却无处施展。坚持主张抗金。但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自己陷入孤立,感到悲凉寂寞,因作此词。

3、这就是两位诗人当时写咏梅的背景。都是借梅花表达自己的感情,但在风格上对比鲜明。诗言志,志,就是思想;诗,是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的。对比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今天,我们接触到了中国诗词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就是借助对一件是物的描写、歌咏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我们学过于谦的《石灰吟》、郑板桥《竹石》等。

4、学用这种手法写一句话。

5、试背这首词。

板书设计。

最新卜算子咏梅教案【第四篇】

教材分析:

梅花是我国历代诗人所爱吟诵的物象。特别是一些品格正直的诗词作家,往往借梅花以抒发内心未申之志,喻节操之高洁,表达不与浊世同流合污之骨气。但古代诗人的咏梅诗,往往在傲骨厌俗中,也难免带有孤芳自赏甚至是顾影自怜的气质,感情天地和精神境界毕竟不够广阔。毛泽东同志作为伟大领袖,他高瞻远瞩,洞察世界风云变幻,托物言志于日理万机之中。他也喜欢以梅喻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精神,在诗词中表现出乐观主义精神和必胜信念。

学情分析:

赞颂梅花的诗,学生以学过多首,而赞美梅花的词,尚未学过,教学这首词,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词的内容,体会作者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激励我们勇敢面对困难,树立必胜的信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卜算子词牌名(介绍词牌名的有关知识,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咏梅题目“咏”是什么意思?(依着一定的腔调缓缓地诵读)。

哪些古诗题目上也有“咏”字?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思考:词和诗有哪些不同?相机介绍上阙、下阙。

2、分别读读上下阙。

3、上下两阙,短短四句,作者在赞美梅花什么呢?再次自由读。

(1)梅花什么特点值得赞美,让你喜欢它,钦佩它。

(2)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了梅花不怕寒冷?能用哪些词来形容寒冷?

出示:

寒风刺骨冰天雪地雪冰天天寒地冻。

北风呼啸大地冰封寒风凛冽寒气逼人。

(3)理解: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百丈冰:形容极度严寒。犹:尚且,还。

尽管冰凌垂挂于悬崖,北风怒号于幽谷,但是梅花还是开放了,是那么美丽。

现在,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5)指导背诵上阕。

4、学习下阙。

(1)梅花还有什么特点值得诗人赞美呢?

出示: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争春”是什么意思?

春天到了,百花怎样?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能用什么词来表达?

出示:

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姹紫嫣红花枝招展。

繁花似锦花团锦簇百花怒放(齐读)。

(2)当其他花争奇斗艳时,梅花怎么样?

出示: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

梅花在哪儿笑?怎样笑?笑什么?

(3)再读下阙,想象画面。

(4)介绍毛主席写词背景,再读诗词,体会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说说下面句子赞颂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1)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梅花不畏严寒、斗霜傲雪的品格---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昂首挺立)。

(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

(义务作报春的使者,无私奉献,以此为乐)。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背诵毛泽东的词《咏梅》。

2、练习默写,相互订正。

二、学习陆游的《咏梅》。

1、范读。

3、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开无主:无人过问,无人欣赏。

更著:更加受到。

3、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

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用简笔画把它画出来。

最新卜算子咏梅教案【第五篇】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天色不早了,老人也要回家了,但是他好像突然记起来什么事情,他神秘的凑到我的耳边悄悄说“老夫名叫陆游”

冬天来了,我独自一人在北风傲雪盛开。我一想到陆游写给我这首词,我就感到非常自豪!平日我总是听见其他花枝嫉妒的声音——嫉妒我可以在冬天开出最美的花朵。我仔细想想,对喔,为什么不往高兴的地方想想呢:我虽然孤独,但我就是最美最坚强的花朵。

陆游的这首词和我的花香将会流芳百世!

20 29504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