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减法教案(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有理数减法教案(精编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有理数减法教案1

有理数的减法

题 目

有理数的减法

课时1

学校教者

年级七年

学科数学

设计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 能熟练进行减法运算。

2、会将减法转化为加法,进行加减混合运算,体会化归思想。

重点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将有理数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难点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将有理数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昨天,国际频道的天气预报报道,南半球某一城市的最高气温是5℃,最低气温是-3℃,你能求出这天的日温差吗?(所谓日温差就是这一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2.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分别是8848米和-155米,问珠穆朗玛峰比吐鲁番盆地高多少?

探索新知:

(一)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探索

1.我们不妨看一个简单的问题: (-8)-(-3)=?

也就是求一个数“?”,使 (?)+(-3)=-8

根据有理数加法运算,有 (-5)+(-3)= -8

所以 (-8)-(-3)= -5 ①

2.这样做减法太繁了,让我们再想一想有其他方法吗?

试一试

做一个填空:(-8)+( )= -5

容易得到 (-8)+(+3 )= -5 ②

思考: 比较 ①、②两式,我们有什么发现吗?

3、验证:

(1)如果某天A地气温是3℃,B地气温是-5℃,A地比B地气温高多少?

3-(-5)=3+ ;

(2)如果某天A地气温是-3℃,B地气温是-5℃,A地比B地气温高多少?

(-3)-(-5)=(-3)+ ;

(2)如果某天A地气温是-3℃,B地气温是5℃,A地比B地气温高多少?

(-3)-5=(-3)+ ;

(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归纳

1.说一说:两个有理数减法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2.议一议:在各种情形下,如何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计算?

3.试一试:你能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吗?

由此可推出如下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字母表示:

由此可见,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

思考:两个有理数相减,差一定比被减数小吗?

说明:(1)被减数可以小于减数。如: 1-5 ;

(2)差可以大于被减数,如:(+3)–(-2) ;

(3)有理数相减,差仍为有理数;

(4)大数减去小数,差为正数;小数减大数,差为负数;

(三 )问题:

问题1. 计算:

①15-(-7) ②(-)-(-) ③ 0-(-22)

④(+2)-(+8) ⑤(-4)-16 ⑥

问题2.(1)-比少多少??

(2)从-1中减去-与-的和,差是多少?

(四)课堂反馈:

1、求出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1)表示数10的点与表示数4的点;

(2)表示数2的点与表示数-4的点;

(3)表示数-1的点与表示数-6的点。

归纳总结:

1.有理数减法法则2.有理数减法运算实质是一个转化过程

达标测评

知识巩固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 B零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

C两个相反数相减是零。 D在有理数减法中,被减数不一定比减数或差大。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数之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B减去一个负数,差一定大于被减数。

C减去一个正数,差不一定小于被减数。

D零减去任何数,差都是负数。

3.若两个数的差不为0的是正数,则一定是( )

A被减数与减数均为正数,且被减数大于减数。

B被减数与减数均为负数,且减数的绝对值大。

C被减数为正数,减数为负数。

4.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3)-(—3)= —6 B 0-(—5)=5

C(—10)-(+7)= —3 D | 6-4 |= —(6-4)

5.(1)(—2)+________=5; (—5)-________=2.

(2)0-4-(—5)-(—6)=___________.

(3)月球表面的温度中午是1010C,半夜是-153oC,则中午的温度比半夜高____.

(4)已知一个数加—和为—,则这个数为_____________.

(5)已知b ,则a,a-b,a+b从大到小排列________________.

(6)0减去a的相反数的差为_______________.

(7)已知| a |=3,| b |=4,且a,则a-b的值为_________.

6.计算

(1) (—2)-(—5) (2)(—)-(+6)

(3)-(—) (4)(—)-(+)

(5)(—6)-(—6) (6)(3-9)-(21-3)

(7)| —1-(—2)| -(—1)

(8)(—3)-(—1)-(—)-(—2)

7.已知a=8,b=-5,c=-3,求下列各式的值:

(1)a-b-c;(2)a-(c+b)

8.若a0, 则a, a+b, a-b, b中最大的是( )

A. a B. a+b C. a-b D. b

9.请你编写符合算式(-20)-8的实际生活问题。

教与学反思

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本节在引入有理数减法时花了较多的时间,目的是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空间与时间进行探索,法则的得出,是在经历从实际例子(温度计上的温差)到抽象的过程中形成种,减法法则的归纳得出是本节课的难点,在这个过程中,设计了师生的交流对话,教师适时、适度的引导,也体现教师是学生教学的引导者、伙伴的新型师生关系.

2、在教学设计中,除了考虑学生探索新知的需要,还考虑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和掌握是建立在一定量的练习基础之上的,因此,在例题中增加了一道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间题过程中培养运算能力.另外教师引导(提倡)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意在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系统性.在反思的基础上又让学生(或教师启发引导)去寻找一些(如减正数即加负数;减负数即加正数)规律,目的。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有理数减法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有理数减法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

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记清计算器中常用功能键的用法,多进行实际操作,逐步熟悉计算器的用法。

难点:准确地用计算器进行加减运算。

教与学互动设计

观察体验 大家看这样一个算式:-++(-)-(-)要计算出它的值,你能有什么方法吗?

引导 使用计算器、电子计算器,简称计算器,具有运算快,操作简便,体积小,功能多等特点,既可帮助我们进行各种复杂的数学计算,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学概念,有时计算器还可以编程序或绘制各种图形。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它已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

有理数减法教案3

学习目标:

1、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的意义。

2、会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难点: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

教学方法:讲练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一架飞机作特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

高度的变化 上升4。5千米 下降3。2千米 上升1。1千米 下降1。4千米

记作 +4。5千米 3。2千米 +1。1千米 1。4千米

请你们想一想,并和同伴一起交流,算算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 千米。

2、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方法是

二、探究新知

1、现在我们来研究(20)+(+3)(5)(+7),该怎么计算呢?还是先自己独立动动手吧!

2、怎么样,计算出来了吗,是怎样计算的,与同伴交流交流,师巡视指导。

3、师生共同归纳:遇到一个式子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第一步应该先把减法转化为 。再把加号记在脑子里,省略不写

如:(—20)+(+3)—(—5)—(+7) 有加法也有减法

=(—20)+(+3)+(+5)+(—7) 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

= —20+3+5—7 再把加号记在脑子里,省略不写

可以读作:负20、正3、正5、负7的 或者负20加3加5减7。

4、师生完整写出解题过程

三、解决问题

1、解决引例中的问题,再比较前面的方法,你的感觉是

2、例题:计算—4。4—(—4 )—(+2 )+(—2 )+12。4

3、练习:计算 1)(7)(+5)+(4)(10)

三、巩固

1、小结: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P241、2

3、计算

1)2718+(7)32 2)

四、作业

1、P255 2、P26第8题、14题

有理数减法教案4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能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灵活应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综合运用有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1、重点:有理数加减法统一为加法运算,掌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2、难点: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加法算式的运算方法、

3、关键:理解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以及正确理解省略加号的有理数加法形式、教具准备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叙述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法则、

2、计算、

(1)(—8)+(—6);(2)(—8)—(—6);(3)8—(—6);

(4)(—8)—6;(5)5—14、

五、新授

我们已学习了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今天我们来研究怎样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六、巩固练习

1、课本第24页练习、

(1)题是已写成省略加号的代数和,可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原式=1+3—4—0。5=0—0。5=—0。5

(2)题运用加减混合运算律,同号结合、

原式=—2。4—4。6+3。5+3。5=—7+7=0

(3)题先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原式=(—7)+(—5)+(—4)+(+10)

=—7—5—4+10(省略括号和加号)

=—16+10

=—6

七、课堂小结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通常统一成加法运算,运算时常用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般情况采用:(1)凡相加是整数的,可以先加;(2)分母相同或易于通分的分数相结合;(3)有互为相反数可以互相抵消的,先相加;(4)正、负数分别相加、总之要认真观察,灵活运用运算律、

八、作业布置

1、课本第25页第26页习题1、3第5、6、13题、

九、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1、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加法后,常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归纳: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用式子表示为a+b—c=a+b+(—c)、

2、随堂练习。

3、小结。

4、课后作业。

十、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采用过程教案法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过程教案法的理论基础是交际理论,认为写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群体间的交际活动,而不是写作者的个人行为。它包括写前阶段,写作阶段和写后修改编辑阶段。在此过程中,教师是教练,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更正其错误,帮助学生完成写作各阶段任务。课堂是写作车间,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彼此交流,提出反馈或修改意见,学生不断进行写作,修改和再写作。在应用过程教案法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学生从没有想法到有想法,从不会构思到会构思,从不会修改到会修改,这一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由于能得到教师的及时帮助和指导,所以,即使是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也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写出较好的作文来,从而提高了学生写作兴趣,增强了写作的自信心。

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

有理数减法教案5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 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的 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点: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进行减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

四、教 材分析:本节是在学习了正负数、相反数、有理数加法运算之后,以初中代数第一 册第53页的有理数减法法则及有理数减法运算的例1、例2为课堂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一种基本的有理数运算,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

六、教具:幻灯片

七、课时:1课时

八、教学过程:

1、计算(口答):

(1) 1+(-2)

(2) -10+(+3)

(3) +10+(-3)

2、出示幻灯片二:

如图:

这是20xx年11月某天北京的温度为-3~3℃,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

教师引导观察

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1、师:谁能把10-3=7这个式子中的性质符号补出来呢?

(+10)-(+3)=7

再计算:(+10)+(-3),师让学生观察两式结果,由此得到:

(+10)-(+3)=(+10)+(-3)

观察减法是否可以转化为加法 计算呢?是如何转化的呢?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注意学生的参与意识)

2、再看一题:

计算:(-10)-(-3)

教师启发: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有理数减法的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3相加会得到-10,那么这个数是多少?

问题:计算:(-10)+(+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述两题结果,由此得到

(-10)-(-3)=(-10)+(+3)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式子,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教师总结:由以上两式可以看出减法运算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

教师提问: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想一想两个有理数相减的法则是什么?

教师对学生回答给予点评,总结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强调法则:(1)减法转化为加法,减数要变成相反数(2)法则适用于任何两个有理数相减(3)用字母表示一般形式为a-b=a+(-b)

3 、例题讲解:

出示幻灯片三(例1和例2)

例1计算:

(1)6-(-8)

(2)(-2)-3

(3)(-)-(-)

(4)0-4

(5)5+(-3)-(-2)

(6)(-5)-(-)+(-1)

教师板书做示范,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然后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步骤,(1)转化(2)进行加法运算。

例2:小明家蔬菜大棚的气温是24℃,此时棚外的气温是-13℃,棚内气温比棚外气温高多少摄氏度?

师巡视指导,最后师生讲评两个学生的解题过程。

课后练习1、2

教师巡视指导

师组织学生自己编题

1、 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2、本节课涉及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什么

教师点评:有 理数减法法则是一个转化法则,要求同学们掌握并能应用进 行计算。

课堂检测(包括基础题和能力提高题)

1、-9-(-11)

2、3-15

3、-37-12

4、水银的凝固点是-℃,酒精的凝固点是-℃。水银的凝固点比酒精的凝固点高多少摄氏度?

学生思考后抢答,尽量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学生观察思考如何计算

学生观察思考

互相讨论

学生口述解题过程

由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第1小题学生抢答

第2小题找两个 学生板演。

学生回答

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教师参与互动并给予鼓励性评价。

综合考查学以致用

既复习巩固有理数加法法则,同时为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打下基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让学生通过尝试,自己认识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

学生通过一个问题易于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良好 的学习习惯,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可以照顾不层次的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体验知识的应用性。

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学生尝试小结,疏理知识,自由发表学习心得,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解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有 理数的减法

有理数减法法则:

(+10)-(+3)=(+10)+(-3)

( -10)-(-3)=(-10)+(+3)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例1:

例2:

练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在问题探索过程中,以提问的形式展现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讨论交流的气氛很热烈,解决问题后有 一种成就感,从而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且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0 3649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