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大班【推荐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大班【推荐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大班【第一篇】

学习目标:

1、认真阅读课文,说说西双版纳自然风景美在何处;

2、仔细再读课文,说出傣家人的风土人情美在哪里;

3、品味文章语言,能对词语、句子、片段作简要点评;

4、体会作品中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导游解说词的写法及生动的语言;

2、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1、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

教学工具:1、多媒体。

教学计划: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乐曲--傣族民歌《月光下的凤尾竹》创设情境导入。

2、师深情导入:优美的旋律引起我们无尽的遐想,美丽的画面能让我们身临其境。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共同畅游一番。

老师对幻灯片中的图片进行讲解。之后同学谈西双版纳给自己留下的感受.

过度:既然西双版纳如此的美丽,大家想不想去呀?现在就有一个机会,请大家好好把握。

二、再读课文,展现美。

西双版纳因为其美,成为大家旅游度假的首选。对傣族人民来说,这是很大的机遇,同时也出现了一个问题,导游紧缺,决定到全国海选导游。今天来到我校招募导游,希望同学们积极应聘。

从文中找一处最美的自然风景,认真阅读,结合已有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然后以导游身份介绍这一美景。

要求:1、从课文中收集信息组织语言,力求流畅;

2、语气亲切自然。

(同学们是大众评委,请先认真聆听,然后给导游们作出评价。)。

过渡:神游西双版纳之后,我们同学发现,西双版纳不仅景美,其实人也很美,接下来我们要走进“旅游天地”直播室,谈一谈美丽的傣族人民。

(要求:小组同学自由组合,角色分配,一位当主持人,其他同学当嘉宾,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展现傣家人的美。)。

(表演完后,请观众席上的同学给予评价。)。

过渡:我们跟随李舵领略到了西双版纳的'景美、人美,这主要还要归功于他那美丽的语言。

三、研读课文,品味美。

西双版纳景区成立了“旅游文化展览馆”,主办单位把李舵这篇美文也做成了展版,现在就让我们来仔细欣赏这些优美的片段。

要求:任选一个词语、句子或片段进行赏析,品其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四、总结:

《美丽的西双版纳》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真正做到景美、人美、语言美的完美结合。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相信你们也去过许多美丽的景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一处,也用生动的语言向大家展示它的美丽。(字数不少于300)。

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大班【第二篇】

上课开始,我讲述了关于泼水节传说的故事,目的之一:激发兴趣:之二:为后面讲解傣族人对待水的态度蓄势,提供铺垫。

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第一次读课文之后的感受牵出神奇秀丽心驰神往这条明线后,再要求以"《西双版纳》美在……"说说版纳的美。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意,理清思路,了解西双版纳的景物特征。

这一环节设计了小组合作,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方面体会西双版纳的美。

学生通过朗读课文,通过问题由浅入深地体会热带雨林的特点,其中穿插对照手法是为了点明西双版纳的神奇的特点。如果说自然景观的美是大自然对版纳的恩赐,那么富有特色的傣族文化则是这个民族独特的魅力,文中多处信息向我们展示了傣族质朴意深的民风民情。让学生阅读课文从文中提供的信息中去考察人文景观的美,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傣族的风俗文化,进一步感受西双版纳的人文景观的美。

出示西双版纳代表性景观图片,配葫芦丝乐曲。增加感性认识,结合课文内容深切感受西双版纳之美。

示例:美在山,一年四季总是浓的化不开的碧绿。

美在水,无论是江是河是泉是溪都清一色软软地淌,娇娇地流。

这一环节我设置了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破坏的图片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对比播放,为了唤醒同学们善待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提示:你从傣家人对待水的态度中感悟到了什么,我们如何看待人与自然这个永恒的话题。

表达:亚马孙热带雨林已经遭到破坏,美丽的西双版纳未来的命运如何?(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一段感悟性的文字表达你对“美”的理解。

设计意图:我认为一切的美都先源自人的心里,美先在心里才会在眼里。真正的美是心灵美,是善良,是真诚的态度。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是我上完可以后的深刻体会。课堂最后以不圆满结束,前一节课安排见学生时我已预料到。反思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客观原因:

1、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课文,对内容较陌生对西双版纳没有一点积累和印象。

2、由于对信息把握不准,我按第二课时准备的学案。

3、我所抽的班级没有固定的小组,上课前才临时分的导致课堂效率过低。

主观原因:

1、个人驾驭课堂的能力有限。

2、对学案式的精神理解不到位,没有坚持在课堂上使用。

3、备课过于注重实效,对学生能力估计不足。

总之,这次任务完成了,无论结果如何我尽力了。在这过程中我收获的不只是失落更有深深的教训,有对今后教学的思考。至少,这个过程中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净化,我完成了一次“寻美”的历程,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也许这就是语文的魅力所在,也是做语文老师的幸福。

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大班【第三篇】

1、通过阅读课文,感知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积累本文中的生字新词。

1、培养学生感受美、品味美、表现美的能力。

2、体会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

1、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死观。

3、引导学生热爱水资源,树立环保意识。

一课时。

1、收集关于云南西双版纳的资料(文字与图片)。

2、根据收集到的内容写一则简单的导游词,向家人或朋友介绍一两个迷人的西双版纳风景。

3、积累生字新词(从音、形、义)。

一导入。

1、播放乐曲————傣族民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创设情境导入。

2、师深情导入:优美的旋律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似乎将我们带入了那苍茫的热带雨林(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景观),神秘的宗教氛围,鲜见的少数民族情调更是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走进西双版纳。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而云南又被称为彩云之南,想必同学们已经从歌曲中领略到了。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共同畅游一番。

3、过渡: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我想了解同学们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检查生字积累情况(提问俩三位同学,后教师出示小黑板,点评疑难生字词,最后齐读一遍)。

三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一)整体感知————感受美。

2、请快速浏览课文,神游西双版纳,以“西双版纳美,美在……”来说说你对西双版纳的认识。

3、过渡:我很欣喜地发现: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西双版纳有这么多迷人的风景,我想不通同学们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喜好不同,心里的感受也会不同。课文向我们展示辣了这么多优美的画面,你最喜欢哪个画面呢?小组交流,请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并试着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二)深入课文————品味美。

1、挑选你喜欢的画面,试着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

2、试着谈谈你喜欢的理由。(教师巡回指导,提醒抓住关键词,并在文中圈点批注)。

3、分析品味中引导学生与作者同游同赏,并适时出示相关图片。

4、总结过渡:

(三)拓展————表现美。

1、展示收集到的资料。

2、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我们已充分领略,现在由你来当导游,带上你的家人或朋友也来畅游一番西双版纳,你会推荐哪个景点?打算怎样介绍?试试看。

四结束课文。

五作业。

大家或多或少也到一些风景名胜走走看看过,回去翻翻旧相片,选择你喜欢的风景,写成导游词,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神心高高望天树。

自然奇驰竹楼映蓝天。

“美“————秀神悠悠野象的谷。

人文丽往妩媚傣寨水。

笑对生与死。

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大班【第四篇】

了解有关西双版纳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文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2.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达了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的配合。

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1课时

合作·探究·展示

以图片导入

1、找出下列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并订正

心弛神往 无声无息 可见一般 色彩斑斓 水中戏喜

积善修行 善男信女 为防不恻 狼狈撤退 除苦积善

2.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选填一个适当的词(遮掩 掩映 映衬)

1)他们的村寨大多坐落在平坝、江边、湖畔,一座座竹楼_______ 在翠竹丛林中。

2)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________于蓝天绿 地之间。

3)青山绿水________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

3.本文运用哪几个小标题?运用小标题写文章有什么好处?

(一) 整体感知————感受美

2、请快速浏览课文,神游西双版纳,以“西双版纳美,美在……”来说说你对西双版纳的认识。

3、课文向我们展示辣了这么多优美的画面,你最喜欢哪个画面呢?小组交流,请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并试着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二)深入课文————品味美

1、挑选你喜欢的画面,试着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

2、试着谈谈你喜欢的理由。(教师巡回指导,提醒抓住关键词,并在文中圈点批注)

3、分析品味中引导学生与作者同游同赏,

4、教者归纳:总之,本文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真正做到景美、人美、语言美。

(三)、学习对照手法

思考:找出文中运用对照手法的地方?并分析。

本文通过亲身游览美丽的西双版纳,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反馈检测

1、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西双板纳()澜苍碧水()色彩班斓()

以防不侧()心弛神往()青描淡写()

得义洋洋()

2、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一下西双版纳的景物以及傣族人的特点。

课内练习

3、请在横线上根据上下文补写两句话。

热爱蓝天,蓝天因爱而更加清澈;热爱白云,白云因爱而更加轻柔;热爱清风;热爱明月;热爱生活,生活因爱而丰富多彩,热爱人生,人生因爱而美丽动人。

4、改写划线的句子,使全句连贯、简洁。

脚下是深绿的草地,蔚蓝的天空在高高的头顶,身旁是清澈的小溪,溪边有五彩的花朵,茂密的丛林,翩翩起舞的蝴蝶,这是多么美。

5、根据文段内容,选择短语填空(只填序号)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宽容是一种镇静剂——();宽容是一束阳光——();宽容是一座桥梁——()。

a.可消除彼此间的猜疑积雪b.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c.可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d.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

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大班【第五篇】

目标:

1.学习本文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2.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3.体会作者表达了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4.对照手法的使用。

重点:

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难点: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配合。

学法指导:

加强朗读,通过读,了解文章内容,感受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进一步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合作、探究。

(一)走进课本。

1.注音写字:

澜沧()江蕨()菜竹篾()剁()菜。

妩()媚雪茄()贿赂()()。

心()神往五彩斑()轻描()写。

2.读课文,用一个词概括西双版纳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细读课文,分析内容。

1、文章开头一段写什么?有何作用?

活动二:课文向我们展示了西双版纳五幅优美的画面,你最喜欢哪个画面呢?挑选你喜欢的画面,试着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活动三:西双版纳的景色美,作者的语言更美。试找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或词语,并分析。

活动四:找出文中运用对照手法的地方?并分析。

活动五: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我们已充分领略,现在由你来当导游,带上你的家人或朋友也来畅游一番西双版纳,你会推荐哪个景点?打算怎样介绍?试试看。

要求:

1.以“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来到西双版纳傣族园……”为开头。

2.使用第一人称。

三、小组合作总结。

四、课堂练习。

1.在下面句子的括号里填进恰当的关联词。

(1)河底有很多的石头,我走得东摇西晃,歪来歪去的,脚下一滑,()()没有摔倒,拖鞋()从脚上滑落,漂走了。

(2)这天上午村里的几个朋友帮着他把谷子收回来了,中午()他请客,买来烟酒和肉,()自己家的地里摘来新鲜的蔬菜,鱼()是从自家鱼塘里打的,()(),这么丰盛的一顿饭()没花多少钱。

2.改正下面句中的错别字。

(1)没有看到野像,也不仿看一场免费的大像表演,那正的是很有趣的场面。()。

(2)大慨是因为手中那块甜如密汁的热带菠萝的吸引,表演一结束,一头大像直接匆我就过来了。()。

(3)在装设得五颜六色的塔身上,襄嵌着许多小镜子。()。

(4)泰家人对关系他们生存的水的爱护可见一班。()。

五、巩固、拓展、延伸。

必做题:

请你做一名导游,就当地最著名的景区写1篇导游词。

选做题:

以“西双版纳风情”为题,摘录课内外有关读物。制作小卡片。

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大班【第六篇】

原文。

西双版纳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傣族、哈尼族、汉族等14个民族。

走在林间,如果你觉得口渴,这里有“天然水壶”。吹下一根叫“扁担藤”的植物,藤的断口处,清甜可口的水就像泉水一样喷流出来。下雨了也不用发愁,这里有“天然雨伞”。砍下一张海芋叶,宽大的叶子足够你遮雨。

走进西双版纳的村子,你会看见一幢幢别有情趣的建筑:竹楼、竹凉亭、尖顶佛塔……身穿各色民族服装的男女老少快乐地说笑着,他们是这块土地上最美的风景。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并书写“砍、蚊、塔、箭”4个字。

2、理解课后12个词语,积累“美丽富饶”、“耸立云霄”、“五彩缤纷”等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读课文,收集“西双版纳还有怎样植物和动物?”并在小组交流。

5、知道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观看“西双版纳”的影像资料引出课题:

1、(播放“西双版纳”的影像资料)大家看了这段美丽的风光片后能猜出这是什么地方吗?(出示句子: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云南的西双版纳)。

2、学习生字“陲”

1)、看了西双版纳的景色你有什么体会吗?(美丽)。

3)、齐读课题。

4)、过渡: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这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去走一走、看一看。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分小节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积累“美丽富饶”、“耸立云霄”、“五彩缤纷”等词语。

3、说说你读了课文以后西双版纳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地方?

三、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第一小节告诉我们什么?(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多民族的特点)。

(2)拓展知识面:你还知道哪些民族?

2、学习课文第二、三小节:

(1)男生读第二小节,女生读第三小节。

(2)第二、三小节你读懂了什么?(西双版纳是植物的王国)。

(3)读第二小节,完成填空:

西双版纳是植物的王国。这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4)请你用“这里有怎么样的什么”的句式来说话。

(5)读第三小节,用“什么时候,这里有什么,可以怎样”的'句式来说说。

3、过渡:美丽的西双版纳是植物的王国,那么它还有些什么呢?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4、(出示课文第四小节内容)你能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吗?请你用画笔来画一画。

4、拓展想象思维:想象一下,还有哪些动物在那里?(出示说话提示:请你用“什么在哪里干什么?”)。

5、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1)老师向学生介绍有关西双版纳的风土人情(出示图片或者影像资料)。

(2)你觉得那里的人生活得怎么样?

6、课文质疑。

7、师:学习了课文,想想为什么说西双版纳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可以在书中找有关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讲述)。

四、拓展知识面:

小朋友,你爱美丽的西双版纳吗?除了课文中提到的植物和动物,你还知道哪些?请你收集有关资料,给大家作介绍。

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大班【第七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是1篇充满民族风情的游记。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字里行间流露出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对游记很陌生,但通过对本单元课的学习,对游记这一题材有了一定的了解,能流畅的使用导游词向游客介绍景点,学会了如何当一名很好的导游。虽然平时锻炼的机会很少,但通过课文文本的学习,学生也不胆怯了,变的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学生由口头表达转为书面表达的训练,同时也形成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中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

2、学习文章巧妙的布局,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景物。

3、锻炼提高语文鉴赏水平和写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预习、展示、拓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对文章的内容、写法进行鉴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描述的自然美和人情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自然山河的情感。

重点:

1、学习导游词的写法,小标题的运用。

2、品味并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人文美,培养审美情趣。

2024年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大班【第八篇】

1.学习本文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2.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3.体会作者表达了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4.对照手法的使用。

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配合。

加强朗读,通过读,了解文章内容,感受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进一步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注音写字:

澜沧( )江 蕨( )菜 竹篾( ) 剁( )菜

妩( )媚 雪茄( ) 贿赂( )( )

心( )神往 五彩斑( ) 轻描( )写

2.读课文,用一个词概括西双版纳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

活动一:细读课文, 分析内容。

1、文章开头一段写什么?有何作用?

活动二:课文向我们展示了西双版纳五幅优美的画面,你最喜欢哪个画面呢?挑选你喜欢的画面,试着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活动三:西双版纳的景色美,作者的语言更美。试找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或词语,并分析。

活动四:找出文中运用对照手法的地方?并分析。

活动五: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我们已充分领略,现在由你来当导游,带上你的家人或朋友也来畅游一番西双版纳,你会推荐哪个景点?打算怎样介绍?试试看。

1.以“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来到西双版纳傣族园……”为开头

2.使用第一人称

1.在下面句子的括号里填进恰当的关联词。

(1)河底有很多的石头,我走得东摇西晃,歪来歪去的,脚下一滑,( )( )没有摔倒,拖鞋( )从脚上滑落,漂走了。

(2)这天上午村里的几个朋友帮着他把谷子收回来了,中午( )他请客,买来烟酒和肉,( )自己家的地里摘来新鲜的蔬菜,鱼( )是从自家鱼塘里打的, ( )( ),这么丰盛的一顿饭( )没花多少钱。

2.改正下面句中的错别字。

(1)没有看到野像,也不仿看一场免费的大像表演,那正的是很有趣的场面。( )

(2)大慨是因为手中那块甜如密汁的热带菠萝的吸引,表演一结束,一头大像直接匆我就过来了。( )

(3)在装设得五颜六色的塔身上,襄嵌着许多小镜子。( )

(4)泰家人对关系他们生存的水的爱护可见一班。 ( )

必做题:

请你做一名导游,就当地最著名的景区写1篇导游词。

选做题:

以“西双版纳风情”为题,摘录课内外有关读物。制作小卡片。

20 25970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