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优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优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总结【第一篇】

上周过得充实也很有意义,连续听了几节好课,如冬日品茗茶香四溢散芬芳,又如春夜听雨宁静欣然润心田。

上周四,____中心学校主动到我校送课,__校长带队一行五人受到了学校师生的欢迎。多媒体教室挤满了前来听课的教师,座位不够不少老师就站着听。老师们不仅对这两名老师的教学水平赞不绝口,同时深深感谢兄弟学校友好互助的行为,不出家门就学到了精妙的授课艺术。周五,在县教研室的安排部署下,中心小学又迎来了两名优秀的送教教师,尽管是小学学科,但是我不愿错过极好的学习机会,还是调了课去了。

课堂永远是我们的根!只有坚守我们的课堂,教育才能枝繁叶茂。这四节课分别是两节语文,一节数学,一节主题班会课。送教的老师也分别来自不同的学校,课前没有和学生作任何沟通与交流,完全凭借个人独特魅力和过硬的素质来驾驭课堂。没有矫情作秀的成分,没有千锤百炼的打磨;只有回归本真的学习,只有自由开放的课堂。返璞归真,还原本于教学,就是实实在在的平常课,就是要求教师将平常的课堂当做优质课来打造,没有扎花架子。这次送教活动让我看到了一群勤钻苦研,敬业乐业、与时俱进的同行们,特别是厉山中心学校的两名老师,更是敢于开放自己的课堂,主动要求来送课。

这四名送教老师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课件的制作、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语言的组织上,均体现出教学用心与独具匠心。这些很能够体现老师们的综合素养和极其过硬的基本功。她们说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讲起课来是娓娓动听,特别是两名小学教师声音柔美语速不紧不慢很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特别是均匀中心小学包小红老师,亲和力的问候一下子拉近了她和孩子们的距离。他们并且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组织课堂的能力,生疏的授课环境,面对一群新奇陌生的学生,在事先无沟通无预设的情境下,老师能以四两拨千斤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确实不是一日之功!

学校开学初就拿出了“课内比教学”的新方案,即同课异构与说课比赛在五大教研组同时进行。语文教研组最后一轮“同课异构”于本周一画上了句号。细细回想聆听的每一节课,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课还真不多,包括对自己的一节同课异构课也不太满意。

说实话我很喜欢参加同课异构的活动,每一位上课的教师,在同样的教学内容面前,用着风格各异的方式,来传授教学内容,来表现自己。虽然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似,相比之下每节课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效果却有了差别,更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智慧的高低水平。

三年前学校启动课堂改革搅活了课堂教学一池春水,三年后又恰逢轰轰烈烈的“两课”开展,成了推动我校课堂改革继续前行的新引擎。老师将目光关注于每一节课,力求还课堂以本真。但在实践中,我发觉我们的课堂与“理想”“高效”有着距离。真可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了教学比武亲历的我益发觉想上好一节“好课”确实不易。于漪老师不也说过这样一句话吗,她说:“我上的每一节课我都在想,究竟有多少课是上到学生心里去的。”可见要让自己的课堂变得高效起来,这远远不只是一个需要理想的事业,而是一个更需要理性的事业。

针对前一轮听课情况,首先我觉得教师个人基本功和教学艺术还亟待提高。且不说是否说得一口准确、流利的普通话,就是那“嗯”“啊”的口头禅也会让人听得索然无味,如果语言再不干脆利落,那更是让人心生厌烦。整个课堂上教师的导入语、评价语、过渡语、提示语是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的关键。还有就是教师的教态,要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这些都能体现教师的教学艺术。

然后就是教师个人的教学素养。他体现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挖掘,体现在教师与文本、与学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进行文本的探究,体现在师生心灵的沟通和精神的交融。而实际上我们的课堂则仍然是“三多三少”,即“牵”得多“引”得少;“点”得多“拔”得少;“讲”得多“导”得少。故新授课变成习题课的比比皆是。现在我们老师的课改潜意识里,一节好课就是看学生探究了没有,小组讨论了没有,个人展示了没有。教师们能把评课的角色从老师转向学生,这种改变固然是对的。但从授课角度来看,一节好课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对教材使用的创新程度,对教学重点的明确程度,对教学难点的突破程度,对教学结构和过程设计的取舍程度,而不是说以教师为中心变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就意味着老师可以不教,可以让学生来讲。也就是说一节好课其实最终考量的是教师。

当然一节好课的着力点还是在学生,但同时也体现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上。教师授课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尊重了个体的差异,则又表现在学生的学习状态上。我们的语文课追求的所谓的“好课”标准:教学环节中的“龙头”“凤尾”“铜腰”精雕细琢,学生讨论热热闹闹,回答问题对答如流。看似这种“好课”无懈可击,但有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如果没有教辅资料还能回答这么“标准”?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问题的价值是否有讨论的必要?讨论是否富有成效?学困生在讨论时是否真正心到神到力到?教师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变化?课堂又有多少学生真正参与、体验了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教师有没有捕捉到学生不经意间迸发出的“智慧的火花”?

所以我认为要让自己的每节课都“精彩”都“闪光”,每节课都能让学生受益甚至深藏记忆之中。教师要苦练基本功,练口语功,练粉笔功,练表演功。第二要加强学习,不学习的老师思想是封闭的,思想走不远行动也不会走多远。多阅读新教学理论书和课堂案例,多研究新课程标准,只有多阅读,深阅读,才能厚积薄发、深入浅出、游刃有余、轻车熟路、收放自如。因参加市语文教学比武,故得机会与其中一名来自府河的评委老师交流,他说他阅读过的有关语文教学方面的书籍摞起来一人多高。湖北省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李作芳老师也说过,一名语文老师,要想在课堂上有底气地站着,肚子里没有几本书撑着是不行的。除了理论学习外,还应多观摩他人课堂,以课堂为镜可知不足,不一定非要走出去学名师,每天主动走进我们身边的教师课堂,“择其善者而从之”。三要敢于挑战。一个教师如果不敢开放自己的课堂,不敢放下手中的课本,(说实话我最不喜欢老师一节课都拿着书不放,甚至是导入语都要一字不落地照着念)不敢放手于学生,那说明教材还够熟练,内心还不够自信。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课堂开放了,他人的观摩与建议才有实际意义,这样才能得到“源头活水”,会有意想不到的“柳暗花明”!

没有深入钻研,就没有驾轻就熟;没有反复推敲,就没有豁然开朗;没有深度开发,就没有得心应手;没有精心设计,就没有课堂拔节的声音……看来,“炼”好一节“好”课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继而享受语文教学的别样精彩和魅力!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第二篇】

今天听了你的课,感触颇深。我们毕业整整10年了,说来可笑,这好像是我第一次正式听你的课。今日一见风采依旧。哈哈。

从你的教学设计来看,是下了一定功夫的,教学思路清晰,环环相扣。以审美为核心丰富情感,培养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通过对歌曲的教学陶冶高尚情操,让学生认识到爱护大自然,保护环保对我们人类和地球上的生物是多么主要。用了体验、模仿、合作等方式教学。你把自己对歌曲的理解用范唱还有琴奏的形式展现在大家面前,,表现了你深厚的'专业基功。在教学中很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渗透,也注重教学的完整性,这些都是我们要学习和提倡的。

现在说些细节上的小问题,(*^__^*)嘻嘻,这只是随意谈谈,仅做参考。

1、开场的图片引入你用的都是遭到破坏的画面图片,若有一些美好家园的景象,能让学生有美好向往的具体形象也许会更好。

2、在曲谱的教授时,你可用两种方法:若学生识谱能力强的话可用视唱教学法,即直接用唱名来唱谱。若学生识谱能力弱些可用模唱教学法,即用“la”“u”等母音来哼谱,要求音高和节奏对就达目标了。我个人认为,这节课用模唱法效果也许会更好些。

3、在难点节奏的教学上,可用击拍法(双手击4/4拍)、划拍法(单手划/形)、模唱对比法(即把相似的两个节奏型提出来模唱,请学生区分对比),等等方法。

4、歌词的背唱或记忆上,也可发挥想象,让学生用形象记忆法来记歌词,歌词记熟了下面的接龙游戏才会更有趣。

5、接龙游戏挺有意思的,但都是老师事先安排好学生唱那句,若能临时指挥学生分组接龙也许会更好。再能让学生指挥游戏不更有趣?

6、德育方面的渗透里若能将大家转为小家,把拯救地球环境的“大愿”转成爱家、护校的“小愿”。让我们有个温馨洁净的家、和谐美丽的社区、干净明亮的教室、清新美好的校园,从我做起,从小事、实事做起。

7、在课堂当中,多让学生自主、多发言、多创新。

好了,好话没多说,坏话一箩筐。嘻嘻!其实有好多优秀的地方没说,你知道就好,不要介意。提得不对的地方还要多海涵。

哈哈哈。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第三篇】

《在动物园里》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导入我用了一个提问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部分内容,是声音的长短,这是引导学生聆听,模仿,认识音符,感受音的长短,通过让他们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叫声来学习音符节奏,既使他们的模仿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也使学生的表现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如果用传统地教学思想和方法,就是直接告诉学生“times;—— 、times; 、times;times;”节奏型的名称和时值,但是这样小朋友对这种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的方法会不感兴趣。我让他们自己模仿各种声音和动作,并应用“times;—— 、times; 、times;times;”这三个节奏,然后从声音中、动作中形成“times;—— 、times; 、times;times;”的节奏概念。这样,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创造节奏和感受节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趣味教学,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学习音乐理论一点都不难。第二部分学习歌曲《在动物园里》,我运用了多媒体,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从动画中学习歌曲,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根据他们的特点及配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听音乐、看动画片flash 、模仿小动物表演、创作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歌曲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前面有所铺垫,所以从节奏、歌词上看没什么难度,只是在22 6 76 5 和22 6 53 1 变化强调了一下,这个地方音准上有变化,在教学当中,如果我的语言上更生动、比喻形象一些,加上一些音高的手势就好了,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旋律走向。在歌曲演唱上,引导学生要用平稳和自然的歌声来演唱歌曲,把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就行了。让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唱歌中来。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唱歌课应是以唱歌为主,我在教学上重心应该放在教唱上,前面教理论花了太多的时间,也应该设计一个拓展环节,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歌词进行即兴创编歌词的练习,这样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由于本人有些紧张,而在教学环节当中,有漏了一些环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有疑问的问题主动向老师们请教,虚心学习,用积极主动的态度来教好学生。

小学音乐的教学反思【第四篇】

《我是少年阿凡提》是一首具有浓郁的新疆民歌风格的歌曲,它生动地赞扬了少年阿凡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优良行为。曲调诙谐、欢快,很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学生一听旋律就非常喜欢。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下滑音的升记号的唱法,感受浓郁的新疆音乐的风格,能用圆润的声音、诙谐的情绪表现歌曲,并能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心,通过创编歌词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我以以下几点进行教学:

一、以听为主感受新疆风格歌曲

这首歌曲带有浓郁的新疆民歌风格,而且歌曲篇幅较长,知识点较多。所以我采用以聆听、欣赏为主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聆听加深对歌曲旋律的印象。在反复聆听中也加入了不同的元素,有小毛驴的伴奏,阿凡提的伴奏等等也为最后乐器伴奏铺垫。

二、倡导“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这首歌曲比较难学,中间有很多的知识点。包括升号,下滑音等等。面对这些枯燥的音乐知识,学生都不怎么有兴趣学。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用适合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升记号,我先用钢琴对比聆听引出升记号的学习,然后加上了新疆舞蹈耸肩的动作,既加了趣味,又解决了难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非常的高,效果不错!

三、鼓励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今是创新的时代,因此教育也离不开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本课中,我设计了让学生编创歌曲中“谁要打鸟儿,谁要捉青蛙,谁要折断花和树,我可对他不客气”这几句的歌词进行创编。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创作出了:谁要浪费水,谁要浪费电,谁要乱扔瓜果皮,我就对他不客气。谁要乱砍树,谁要踩草地等不同的歌词,这不仅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对他们进行了德育环保的教育,以达到了德育渗透音乐教学的效果。

不足之处:

1.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在上课过程中不够关注学生的演唱,当碰到音没唱准、或者节奏还不对时,就应该停下来,马上进行修正,使得大部分同学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2.时间分配上还是出现了问题,有些方面学生已经能够演唱好,就不该再形式化,这样是没有实效的。

21 2894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