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范例(汇总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范例(汇总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范文【第一篇】

印象至深的是李镇西老师在谈到他的幸福源于何处?第一是享受职业,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很多公司关门,工人失业,我们教师的职业不失业,这是很幸福的。第二,赢得尊严。也就是说不要把教育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把它当作事业精心对待。第三,学生爱戴;第四,同行敬佩;第五,家庭幸福;第六,超越自己。第七,胸襟开阔,对待领导评价要冷静,对待同事的议论要宽容,对待家人要平和,对待学生的意见要豁达,因为每个人都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

班主任应该有怎样的素养?童心、爱心、责任心,是专家,思想家,心理学家,还需要有渊博的知识,心怀教育教学的情怀。希望我们都能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

(2)科学民主的班级管理。

李镇西老师在文中说:我和学生不是父子的关系,而是朋友的'关系,我们一起建设班集体,共同追求我们的理想。

深受启发后我在制定班规时,把自己融入在内,并且一起去执行班规。当老师的行为违反班规时,一样接受惩罚,学生既是参与者,也是监督者。我和学生深知这份班规是我们班的“法律”,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唯有集体的智慧和意志,以及体现着智慧和意志的制度,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范文【第二篇】

利用闲暇时间拜读了李镇西先生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介绍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本书写得很实在,读着他的文章,感觉就像是看着一集集《李镇西的故事》连续剧一样,书中的人物仿佛就在眼前。有的故事感人至深,让我禁不住热泪盈眶。

在《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的优美文笔与才华折服了我;以一个班主任的细腻与认真感动着我!做一名人民教师,多一些书生气,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书香气;多一些天之浩气;多一些地之灵气。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远离浮躁与平庸。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

李镇西先生说:在学生从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他们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种子:“善良”、“正直”和“机智”。教师要善待学生,才能使学生善良之心逐渐占据主要位置。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积极影响学生,让学生成为正直的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学习文化知识,才能使学生成长为有智慧的人。在课堂上,如果想与学生交流对话,没有真爱是实现不了的。

李老师对班主任的那份执著,对爱那份坚持让人感动。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他对学生付出的是满腔的爱心。他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的那份坚持让人感动。

在读到李老师对待“优生”和“差生”的做法上,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凌飞是一个从不太优秀走向在在非常优秀的典型。他一开始学习就不错,如果在普通班上,老师也许不会太多地给他约束和管教。可是李老师看到的却不只是成绩,而是他做人的心态和思想,对集体的感受和奉献。读过之后感慨良多:1、成绩优秀的学生不一定各方面都是优秀的,做为班主任一定要更看重学生的品德和人格,要引导学生做品学兼优的优秀生。2、要正视优秀生的错误,不要认为犯错是差生的专利,优秀生一犯错老师就觉得不可饶恕,要记着他们也是普通的孩子,不是学生中的圣人。3、对优秀生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因为成绩优秀而一味纵容。但又不能打击积极性,要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的期待和尊重。

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在教化“后进学生”的过程中,李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独到,如:写“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争……“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张超威的故事却让我久久忧虑不已,如果我碰到这样的学生,该怎么办?我能有李老师那样的爱心耐心和智慧吗?说实话,我的爱心倒是有的,但是没有耐心,面对张超威这样的学生,发火不但没有用反而会把矛盾迅速升级。如果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怒气,也就不可能成功地做好后进生的工作。再有,我自认为教育智慧不够。方法只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经验来自实践,只要我做个有心人,总能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应对各种情况的经验,而且还要多读书,从教育专家那里学习教育的智慧。

从他的教学中,感觉最大的是:他不仅仅是在教书,而更多是在育人,教会本领。他多年如一日认真负责地对待学生,不管优生差生,真不容易。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都能把自己的体会记写下来,传播出去。当初也不是想着要出书什么的,只是一种习惯,一种责任,现在看来却是无价之宝了,是一份上佳的教育记录。

在读李老师的书的过程中,我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师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简直是如数家珍,对陶行知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理论那也是随手拈来。我想,李老师之所以能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自然地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正是他长期阅读、积累的结果。

受到书中的启发,我通过网络搜寻了一些有关李镇西其他书籍的资料,读了《做最好的老师》、《爱心与教育》,还浏览了李老师的博客《与青春同行》,下学期准备读一读他写的《心灵写诗》和《做最好的家长》等其他书籍。

书看完了,我的耳边还时时听到这样的声音:永远不要对你的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

最后,摘录几段李镇西教育名言:

大家都会说:“教育要有爱心”。传统意义上的爱心,就是无私的奉献与給予。教育仅仅靠老师的无私奉献就可以了吗?在学习陶行知先生的师爱精神时,李镇西提出了“四心”:

奉献之心:“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

理解之心:“我们要懂得儿童”

平等之心:“拜小孩为老师”

责任之心:“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应该说,所有的老师对“奉献之心”都有足够的认识,并付出一定的努力,但对“理解之心”“平等之心”和“责任之心”认识不够,特别是“拜小孩为老师”和“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这是何等博大的胸襟和深沉的睿智。这“四心”给老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级名师李镇西的十大教育感悟。

1.学校不是工厂,学生不是产品;工厂产出标准化的产品,是其生产的成功;而学校若培养出模式化的“人才”,却是教育的失败。

2.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

3.好教师要容忍学生的精神个性,更要容忍学生对自己说“不”。

4.教育:请把童年还给童年。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范文【第三篇】

高尔基有句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直对这句话颇有感触,也正是不断践行这句话,便在我做教师这几年里有了格外深的体会。

前些日子,偶然读到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力作—《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受益匪浅,也为我的教育之路指引了方向,更是激励着我在教学管理艺术和创新上去努力打开一扇明亮而精彩的窗。

李镇西先生是一位语文老师,在书中,他以才华横溢的美丽文笔,以细致入微的辛勤工作与认真态度,以充满智慧的管理艺术,以班主任的责任感和爱深深地激励与感动了我。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教育事例介绍了班主任教师方方面面的日常工作,文字朴实而真切,就像是发生在我自己身边的事情一样,但是李镇西老师处理问题和在班级管理中的艺术性却让我望尘莫及。做为一名优秀的模范人民教师,李镇西先生凭借着几十年科学的班级管理经验,教导我们这些年轻的老师和班主任如何去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远离市井的喧嚣,在平凡而伟大的三尺讲台,在"半亩田园"辛勤地耕耘着,收获着,也感动、激励、影响着每一个执着于教育事业的年轻教师!

在读过李镇西老师对待"优等生"和"差等生"的做法后,给了我很大启示和警醒。以前我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上有些过于"豁达",而对待"差生"却没有给予正确而合理的指导和鼓励。教师必须懂得,学习成绩的好坏不能作为判定"优生"、"差生"的标准,或者说不是唯一标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一定在其它方面表现都好,而学习成绩差些的学生也不是没有自己的优势方面。其实我们有时会发现,"优生"很多时候只在专注于课业,有的不喜欢和其他同学交流,性格偏于内向,甚至与老师迎面走来却不曾向老师问好。而"差生"正好相反,虽然在课业成绩上落后些,但很多学生往往都很"合群",有一定组织力和凝聚力。所以我们该了解,犯错并不是所谓"差生"的专利,对于"优生",班主任也要给予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书中,我为他的一些别出心裁的教育设计、教育艺术所打动,如他向学生索要教师节的"特别礼物",有创意地编写"班级史册"等等。这让我真切地体会到,教育的确需要爱,但爱不等于教育。教育除了需要爱,还需要智慧,需要创新。所有这些特别的方法都是他教育智慧付诸于实践的表现,而这些教育的智慧和创新的来源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坚持。然而有些班主任认为坚持是乏味,每天要面对很多复杂烦琐的小事,面对有些不听话淘气的孩子,每天会冒出的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奇怪问题,可能有些教师和班主任已经厌倦,因此把它仅仅当作一份工作,有的甚至当作走过场,敷衍了事。教师是多么神圣的字眼,毫不夸张的讲,祖国的未来都承载在我们的肩上,这已经不是简单责任感,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讲,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而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书中提到一个学生张超威的事例,其实我们也常会遇到,这也是年轻班主任必须度过的一道难关。他很淘气有些叛逆,常言说淘气的孩子都很聪明,只是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还没有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耐心的引导,激发学习兴趣,在这样的过程中让他自己发现乐趣,主动学习,李镇西老师在这方面为我们确立了标杆和榜样。中学生正处在青春的萌芽阶段,很多学生尤其是男生,叛逆的情绪已经产生,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越是刺激他,他越不服,面对这样的学生时,作为老师真的要有足够的耐心,其实这也是我要克服的困难和需要具备的能力,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多鼓励多交流,不出现重大原则性问题和错误,尽量不要随便通知家长,这样会造成学生更加对班主任的不信任,无法让学生与班主任推心置腹,表达他们的想法。

通读全书,给我感觉最深的是李镇西老师不仅仅是在教书,而更多是在育人。韩愈的《师说》中写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身为教育者的三个层次和境界。如果把这三个层次比做文化的涵义,那授业和解惑属于物质文化,而真正让孩子们从小就能在心智上有健康、科学的教育导向,不管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有一个真正强大的精神支撑的,那精神文化当之无愧,也就是传道这个层次,且传道也应该是每个教育者终其一生的教育追求。从本书中,我便可以深刻体会到,教育其实是一门心灵的艺术,这个"心灵"既是指教师的心灵,也是指学生的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创造。所以说传道是最难的,却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去追求的境界。

李镇西先生在书中谈到:在学生从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他们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种子:"善良""正直"和"机智".我认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不仅拥有教师的身份,更要把自己演绎成父母或家长,这样才会让同学们感受到家的温暖。现代教育,班主任早已不是教授学业的单一角色,在授课的同时,班主任更要学会如何让孩子们懂得去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因此,除了课业,德育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我们要保证青少年在正确、健康的轨道上学习、成长。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坦白讲,做教师不容易,尤其是做班主任。但既然做了这个选择,就应该真诚地做好。作为一个年轻的教师,我需要学习和改进的方面还很多,一方面多阅读教育类相关书籍,学习掌握先进教学方法和育人理念。另一方面要转变观念,学会以学生们的立场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如果知道了他们想的是什么,那教育工作之帆才有了真正的幸福之风,而学生们才会把我当作永远值得信赖的港湾。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范文【第四篇】

我是一个初入教坛的年轻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认识还有点朦朦胧胧。我没有什么系统的、高深的教育理念,也没有什么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学工作有的只是一腔热情。最近,我有幸品读了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老师的著作《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觉得心中涌动着一种不可名状的情愫,越读我的心越是无法平静。

读大作家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书可以教育孩子。”所以说教育是爱的事业。这不仅是博大深沉的爱,而心且一种充满智慧的爱。在我的面前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读了李镇西老得师的先进事迹后,更坚定了我对师爱的信念。我认为:让语文教学成为爱的教育,这是我最快赢得学生的制胜法宝,也是我体验到教学快乐的最佳捷径。

现在当我敲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才感到一种无与伦比的'愉悦,感到一种久违了的充实。我现在才顿悟可能就只有文字才可以帮助自己记录下和学生曾经走过的日子,曾经的感动,曾经的精彩和心灵的触动。在静静的夜晚,听着敲击键盘的声音,一颗激动的心在跳跃,思想的火花在不断闪现,这真是种享受。

“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我要用一颗善良的爱心,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孩子,让家长放心,让孩子快乐,用爱伴着孩子们的成长。虽然现在我不是班主任,但我已经有了担|当班主任的信心,有了李老师的人生引导,我前进路,上如同有一—盏明灯照耀。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范文【第五篇】

对李镇西老师闻名已久,但真正拜读他的作品,通过阅读他的作品而感受他独到的教育智慧,这还是第一次。李老师是一位才华横溢、热情洋溢、激情满溢的班主任,这本书便充满“平凡的诗意”地记叙了他独到的教育哲学和教育人生。

一、品味阅读人生。

初读李老师的这本著作,我便被他洋溢着温馨气息、闪耀着智慧火花的文笔所打动。都说李老师是一位充满书生气、书卷气的班主任,不仅如此,他字里行间又何尝不折射出一种老师特有的哲学气、浩然气、人文气呢?不管是对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的如数家珍,还是对陶行知等老一辈教育家教育理论的信手拈来,都表现出李老师的文学底蕴之深厚,这自然离不开李老师长久以来手不释卷的阅读积累。不光是读,李老师也坚持笔耕不辍,天天毫无功利之心地坚持写教育随笔,已经成为他难以舍弃的习惯,就像他对教育的执着那样根深蒂固不可动摇。窦桂梅老师也曾说过,是阅读给了她飞翔的翅膀。李老师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做最好的班主任,首先要学会阅读,热爱阅读与写作。

阅读是成就一名优秀班主任的必需条件。只有善于阅读,喜爱阅读,才能在课堂上“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有足够的话语和思想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作为一名班主任,虽说不上“日理万机”,但每天的杂事琐事经常让人心力交瘁,时常因为这样的借口而放弃了阅读,遗忘了那一份沉浸在书海里的宁静与美妙。古人有言,士三日不读,则其言无味,其容可憎。如若这样,望望镜中的自己,该是多么的面目可憎了。老师要读书,班主任更要读书,拟一份书单,觅几本值得久读咀嚼品味的好书,从现在开始,与李老师共同沐浴于智慧的灯下读书。

二、品味大爱人生。

李老师是一位有大爱的人,他爱学校、爱老师,尤其爱学生。当他将凌飞从不太优秀的学生转化为优秀学生的典型,当他充满耐心地教育好张超威,当他劝回那位厌世抑郁的小闵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展示了李老师毫无保留的师爱。他常常在繁忙的旅途中给学生写信,与学生分享快乐与忧愁。他也会在百忙中抽空与学生在qq上无拘无束地交心长谈,为他们解开心结,排忧解难。他与学生的关系,甚至比友谊比罗曼蒂克的爱的体验更能深刻地影响学生。

论起爱学生,我也许还能自信地挺起胸膛。但是,我能拥有像李老师那样“一个也不能少”的耐心和毅力吗?假如我遇到李老师的那些学生,也许只会无谓地发火,将师生矛盾激化,让问题更加严峻而已。教育智慧的差异难道不就是师爱的差异吗?不能教,教不好,那便是爱得不够,对学生倾注的心血还不够。这也许就是李老师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题中之义吧。

永远不要对你的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作为教师,永远面对的是朝气蓬勃的脸庞,这多么令人欣喜;作为班主任,永远面对的是晶莹的童心,这多么令人骄傲;作为教育科研工作者,永远面对的是挖掘不尽的宝藏,这多么令人自豪!献身于这平凡而崇高的事业,一切辛苦都是甜蜜的”;“我要让我教的每一位学生都有一种幸运感。让他们感到,在李老师班上的日子,是生命中最值得骄傲,也最值得怀念的一段时光”李老师这些充斥着满满师爱的话,总是在我耳边缭绕,令人时刻难忘。

李老师从一位普通的班主任做到一位著名的校长,他不光爱学生,他还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同事,热爱着所有的班主任,所有的老师。他总是不断地思索着教师的幸福,班主任的幸福。在外出讲学中,他总是坦然而坚定地表示,他从未对教育失去兴趣和幸福感。他竭力主张提高班主任待遇,甚至曾经提出,在一个学校,同等条件下,收入最高的应该是班主任。他总是以他自己的方式不断支持着班主任和老师们。

三、品味智慧人生。

李老师的智慧,是一种将心比心的理解智慧,是一种以心换心的谈话智慧,是一种厚积薄发的教育智慧。他秉承着“教育——这首先是人学”的理念,在与学生的心心相印中,不断升华发展着他的教育智慧。他善于思考,这从他那1篇篇内容充实的教育日记上就能明显看出来。处处留心皆学问,李老师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使自己成功成为一名智慧型班主任的典范。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让我们跟随着李老师的步伐去“路漫漫其修远兮”,也许“上下求索”的路上并不是那么平坦,至少有李老师与我们一路同行。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范文【第六篇】

今年暑假期间,利用闲暇时间拜读了李镇西先生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介绍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本书写得很实在,读着他的文章,感觉就像是看着一集集《李镇西的故事》连续剧一样,书中的人物仿佛就在眼前。有的故事感人至深,让我禁不住热泪盈眶。

在《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的优美文笔与才华折服了我;以一个班主任的细腻与认真感动着我!做一名人民教师,多一些书生气,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书香气;多一些天之浩气;多一些地之灵气。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远离浮躁与平庸。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

李镇西先生说:在学生从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他们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种子:“善良”、“正直”和“机智”。教师要善待学生,才能使学生善良之心逐渐占据主要位置。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积极影响学生,让学生成为正直的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学习文化知识,才能使学生成长为有智慧的人。在课堂上,如果想与学生交流对话,没有真爱是实现不了的。

李老师对班主任的那份执著,对爱那份坚持让人感动。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他对学生付出的是满腔的爱心。他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的那份坚持让人感动。

在读到李老师对待“优生”和“差生”的做法上,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凌飞是一个从不太优秀走向在在非常优秀的典型。他一开始学习就不错,如果在普通班上,老师也许不会太多地给他约束和管教。可是李老师看到的却不只是成绩,而是他做人的心态和思想,对集体的感受和奉献。读过之后感慨良多:

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在教化“后进学生”的过程中,李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独到,如:写“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争……“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张超威的故事却让我久久忧虑不已,如果我碰到这样的学生,该怎么办?我能有李老师那样的爱心耐心和智慧吗?说实话,我的爱心倒是有的,但是没有耐心,面对张超威这样的学生,发火不但没有用反而会把矛盾迅速升级。如果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怒气,也就不可能成功地做好后进生的工作。再有,我自认为教育智慧不够。方法只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经验来自实践,只要我做个有心人,总能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应对各种情况的经验,而且还要多读书,从教育专家那里学习教育的智慧。

从他的教学中,感觉最大的是:他不仅仅是在教书,而更多是在育人,教会本领。他多年如一日认真负责地对待学生,不管优生差生,真不容易。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都能把自己的体会记写下来,传播出去。当初也不是想着要出书什么的,只是一种习惯,一种责任,现在看来却是无价之宝了,是一份上佳的教育记录。

在读李老师的书的过程中,我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师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简直是如数家珍,对陶行知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理论那也是随手拈来。我想,李老师之所以能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自然地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正是他长期阅读、积累的结果。

受到书中的启发,我通过网络搜寻了一些有关李镇西其他书籍的资料,读了《做最好的老师》、《爱心与教育》,还浏览了李老师的博客《与青春同行》,下学期准备读一读他写的《心灵写诗》和《做最好的家长》等其他书籍。

书看完了,我的耳边还时时听到这样的声音:永远不要对你的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

虽然李老师和我教的都是中学,但他的`方法我们未必拿来就能用。所以,读他学他,用他的话说就是要评判与超越。对于我而言,我要学的他寻找做班主任的幸福感,科学民主地管理班级,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希望有一天,也可以说:班主任,让我的生活如此精彩!

最后,摘录几段李镇西教育名言:

1.学校不是工厂,学生不是产品;工厂产出标准化的产品,是其生产的成功;而学校若培养出模式化的“人才”,却是教育的失败。

2.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

3.好教师要容忍学生的精神个性,更要容忍学生对自己说“不”。

4.教育:请把童年还给童年。

5.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6.教育是美丽的——美在理解,美在机智,美在创新。

7.要学会感动,因为生活在感动中是一种幸福。

8.对任何一个教育者来说,其教育失误是难以避免的也是可以原谅的:经验不足啊,工作粗心啊,方法简单啊,褒贬失当啊等等;但是,最不能原谅的教育失误,便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

9.所谓“阅读”,就是任心灵自由地飞翔;所谓“写作”,就是让心泉自由地流淌。

10.将名字编入学生的心灵词典,将事业载入祖国的教育史册。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范文【第七篇】

《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26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教育智慧的精华集萃。李镇西老师关于班级管理可谓匠心独运,他的理念是"引"而不是"管",引导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引导学生去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我想,如果每个班主任都能像李镇西老师这样针对每个学生,找准“支点”,那学生的工作就不会难做了。

老师们常说“现在的学生不行了”。特别是有多年经验的老师说“一代不如一代”。“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我也是这样想的。李老师说的对,其实是我们自己拒绝变化。这种拒绝是潜意识中的,如果没有深刻的反思自己甚至意识不到,更谈不上认识到这个问题了。“按经验办事”,是的,经验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经验有时恰恰是阻挡我们前进最大的障碍。我们的思想就限制于经验的圈子里,所以遇到经验解决不了的问题“很容易束手无策”。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很多教师就是因为这点让他们每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获得学生的一片欢呼。其次,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

李镇西老师的快乐惩罚也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犯了小错,让他当众表演一个节目、也可以唱一首歌.喜欢讲话的同学,也可以讲一个故事,还让他做改正上自习课讲话的规划,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一次难忘的表演来记住自己的错误.也符合现在我们提出的让学生快乐学习的思想.学生犯了严重错误,让他写500字的犯错心理说明书,这样避免了师生间的矛盾对立,淡化了学生的逆反心理,也尊重了学生的人格,使学生的自尊免受伤害,也能使学生的协作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看了这本书,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会不断地提醒自己,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更多的关爱.

《做最好的班主任》像一盏指路的明灯照亮了我们的工作之路。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会不断地提醒自己,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更多的关爱,做一个有童心、爱心、诚心、细心、耐心的班主任。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范文【第八篇】

教育需要爱,教育还需要智慧。这句话是写在《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序言中的一句话,教育智慧的产生离不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本书是李镇西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通过记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来说明有关的教育理念。

在书的一开始写到了20年前毕业的学生组织的同学聚会,在这场聚会中很多同学都回忆起了当年李老师做过的一些事。

包括当年李老师暑假出行给每一位同学都写一封信分享自己的旅途,指导同学办小报,将同学的故事写在书中等等。从这一场聚会的情境中可以看出李老师对于学生的热爱,时时刻刻都想着每一位同学。

任何一个领域的人才首先是自我培养而不是别人培养的。写教育随笔是自我培养提高专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想要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首先要能从自己的实践中反思总结。

书写教育随笔的过程就是我们反思、审视、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过程,并且能更好的激起我们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在对学生的管理中,很容易会出现“厌倦感”,这种现象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与学生的距离在不断加大并且不愿意改变已有的经验。

每天生活在一种消极的情绪中,不仅不能改变现实,还会让自己变得更加累。如何能够增加自己教育学生的幸福感?首先要享受自己的职业,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工作。随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遇事冷静、宽容,对待领导的评价、同事的议论以及家长和学生的意见要胸怀坦荡,豁达宽容。

只有自己的情绪调整好了,才能够更好的享受自己的职业。在对待学生时应具备童心、爱心和责任心,以学生的情感去理解学生的心灵世界,回答学生所关心的问题,多想一想学生正在想的。

这一封短信不仅能够给老师提供学习的素材,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们初步形成集体意识。在书中李老师提到,组织第一次活动时要淡化“教育痕迹”,动员全员参加,利于展示学生个性并且最好能够让学生自己设计。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也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展示自己,增加对集体活动的兴趣。

教育中的惩罚最好是学生自己对自己的惩罚,这样带有自我约束色彩的惩罚实际上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一种形式。李老师对于班级的管理是将“人治”变为“法治”。让学生们自己制定班规,并且与学生们一同遵守班规,实现让学生们自治。

在学生自治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们团结了起来,还能够培养学生们的民主思想。这样一种同学们自己制定起来的班规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学生们基本都能自觉遵守规定,在老师出差时也能够保持住,让同学们在民主生活中学民主。

书中的第三部分写到如何能够赢得学生的心灵。要想走进学生的心灵首先要发自内心的尊重孩子,要重视来向老师倾诉的学生,要能够真诚的去帮助学生给学生带来安全感。当有学生来找老师倾诉时,要耐心的倾听学生的想法,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诉说。

学生能够将自己的困惑、悲伤表达出来,老师要用诚恳的态度聆听,通过一些眼神和动作的示意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是理解自己的。

师生同时也是平等的朋友,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问题,遇到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要多给学生提建议,积极的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少一些对学生的训斥。并且要认识到每一个孩子的灵魂都是自由独立的,对学生的教育并不是要将学生完全塑造成一个样子,而是在保持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与学生的沟通不仅仅是在发现了问题之后才进行,而是在平常的日子里多一些与学生的交谈。

在对于“优生”的培养中,李老师写到对于“优生”的定义是指品德、学习和各方面能力都优于同龄人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的培养,首先要引导他们树立自己的志向,帮助他们保持自己的童心,激励他们超越自己并且要训练“优生”的受挫心理。

在写到转化“后进学生”时,李老师写到面对这些学生犯的错误,要引导学生自己一步一步改变,多一些耐心少一些火气,多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注重对这些学生的感情倾斜,先帮助他在同学中树立起自己的尊严,融入自己的集体,对自己能够进步有信心。

在书中这一部分内容李老师具体举了两个学生的例子。从这两个例子中不难看出,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力,犯错并不可怕,重要的是犯了错误以后如何以正确的方式让这些学生有所改变。这需要老师耐心去关注学生,并且通过集体的教育来引导学生。

首先可以通过阅读来让家长有一些启发,能够让他们在平常对孩子的教育中有一些借鉴的好方法。其次,要时常保持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多交流多关注。

最后可以通过孩子以及其他学生家长来转化家长。让家长与学生一起成长,从生活中的各个小事关心着孩子,时刻关注孩子发生的事,及时纠正家长的错误做法。同时可以将一些家长的优秀做法分享出来,让其他家长能够借鉴,从而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范文【第九篇】

不知不觉,我已担任班主任工作十年,回首这跌爬滚打的十年,虽艰辛却充实,一路学习,一路成长。20xx年11月初,王利引名班主任工作室给我们每位成员发了一本新书《我就想做班主任》,于洁老师通过有趣的教育叙事以教育随笔的形式向我们展现出班主任与孩子的多彩生活。

本书共分为四辑,分别为:“教育很美好,道路很艰难”、“是什么让班主任不淡定”、“做一个高效的教师”、“找一条路走进学生心”。书中于老师说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搞清楚教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教书育人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活动,老师首先是个真实的人。其次搞清楚学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众多,千姿百态,有认真的、调皮的、乖巧的,当老师的无法选择学生,学生也无法选择老师,遇上就是缘分,彼此呈现最真实的自己,亦师亦友,一路欢唱,一路成长。

当然,在琐碎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问题。于老师说如果把问题变成了课题,教育就会变得有趣起来,与其日夜烦恼,不如把烦恼抛在一起,当成课题仔细研究,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所以孔子说要因材施教;我们老师自己每一个人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要寻找那个最好的自己,只有经历一次次的磨练与失败,才能成为最好的班主任。世间万事,做了就不难了,而我们去做的这个过程,就是把问题变课题的过程。

对于学生,我满怀感激,10年的教学生涯,10年的班主任工作,我越来越明白教师和学生是共同成长的,度人亦度己,每天带着爱心、慈悲、美好的心情去工作,守的是一寸心,一寸地。正是学生,给了我莫大的幸福,成全我们人生的,正是让我们日日牵挂的孩子们。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范文【第十篇】

自从放假开始。我利用空闲时间读了李镇西先生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介绍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本书写得很实在,读着他的文章,感觉就像是看着一集集《李镇西的故事》连续剧一样,书中的人物仿佛就在眼前,故事感人至深。

在《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的优美文笔与才华折服了我;以一个班主任的细腻与认真感动着我!做一名人民教师,多一些书生气,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书香气;多一些天之浩气;多一些地之灵气。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远离浮躁与平庸。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

李镇西先生说:在学生从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他们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种子:“善良”、“正直”和“机智”。教师要善待学生,才能使学生善良之心逐渐占据主要位置。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积极影响学生,让学生成为正格,要引导学生做品学兼优的优秀生。二是要正视优秀生的错误,不要认为犯错是差生的专利,优秀生一犯错老师就觉得不可饶恕,要记着他们也是普通的孩子,不是学生中的圣人。三是对优秀生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因为成绩优秀而一味纵容。但又不能打击积极性,要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的期待和尊重。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在教化“后进学生”的过程中,李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独到,如:写“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争……“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要引导学生做品学兼优的优秀生。二是要正视优秀生的错误,不要认为犯错是差生的专利,优秀生一犯错老师就觉得不可饶恕,要记着他们也是普通的孩子,不是学生中的圣人。三是对优秀生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因为成绩优秀而一味纵容。但又不能打击积极性,要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的期待和尊重。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在教化“后进学生”的过程中,李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独到,如:写“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争……“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从他的教学中,感觉最大的是:他不仅仅是在教书,而更多是在育人,教会本领。他多年如一日认真负责地对待学生,不管优生差生,真不容易。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都能把自己的体会记写下来,传播出去。当初也不是想着要出书什么的,只是一种习惯,一种责任,现在看来却是无价之宝了,是一份上佳的教育记录。

在读李老师的书的过程中,我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师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简直是如数家珍,对陶行知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理论那也是随手拈来。我想,李老师之所以能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自然地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正是他长期阅读、积累的结果。受到书中的”“平等之心”和“责任之心”认识不够,特别是“拜小孩为老师”和“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这是何等博大的胸襟和深沉的睿智。这“四心”给老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个“心灵”既是指教师的心灵,也是指学生的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创造。

创造性的基础是个性,个性的基础是人性。教师要有个性,教育要有人性。人性与个性当然不等于创造性,但没有人性和个性,就绝对没有创造性。

61 29386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