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评价报告

网友 分享 时间:

根据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20__年对市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的通知》(__政教督委办〔20__〕__号)、《关于做好20__年对市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的通知》(__政教督委办〔20__〕__号)精神,按照《__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__年省对市级政府暨市对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的通知》(__政教督委办〔20__〕__号)等文件要求,在县级自查自评的基础上,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开展了网上评价和实地核查工作。结合县级自评、网上评价、实地核查,汇总形成评价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绩

(一)加强党建引领,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各县(市、区,以下统称县)坚持以____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和从严治党责任制,教育系统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实现全覆盖。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加快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校思政铸魂育人实效,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全面加强。认真学习贯彻____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教育法律法规政策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双减”、“五项管理”、课后服务、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工作均得到有效提升,各类教育呈现出持续向好的良好局面。各县有关部门、各镇(街道)对教育工作大力支持,群众教育满意度总体提高,尊师重教的氛围更加浓厚。坚持改革创新,推进信息化引领,集团化办学、乡村教育振兴、评价制度改革等工作破题出圈、亮点纷呈。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教育改革发展,确保了学校春季、秋季开学规范平稳有序,高考、中考等各类教育招生工作顺利进行,全市校园安全稳定。

(二)加大教育投入,教育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各县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改革和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制约教育发展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不断得到解决,保障了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部分县教育投入较上年同口径实现了较大增长;部分县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20__年比20__年提高超过10%;多数县专项资金不存在挪用、截留等违规管理使用现象;多数县中职、幼儿园按规定收取并上缴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时足额返还;多数县未出现将公用经费用于人员支出、偿还债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多数县“两项教育附加”按有关规定管理使用,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农村偏远学校和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得到较大改善。

(三)坚持城乡一体,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发展。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建立健全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体制,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全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均衡成果得到巩固。县域小学校际间基本均衡8项指标综合差异系数,9个县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县域初中校际间基本均衡8项指标综合差异系数,10个县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大班额大校额问题持续缓解,各县根据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要求,持续调整优化城乡学校布局,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部分县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校额,县域内所有小学、初中班额均基本控制在45人、50人标准以内;弱势群体关爱体系趋于完善。各县普遍重视弱势群体关爱工作,贫困家庭子女、学习困难学生、随班就读儿童少年、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等群体帮扶关爱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各类学生资助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各县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均达到96%的标准,部分县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不断优化。多数县普通高中新入学年级班额未超过55人、新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普通高中学校设计规模超过3000人的学校。部分县中职招生占比达到45%的省定标准要求。

(四)夯实队伍建设,师资整体持续提升。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向好。部分县公办幼儿园在编(含人员控制总量)教师占比超过50%。部分县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年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达到在编教师年平均工资收入水平75%及以上;义务教育教师配备趋于均衡。多数县按照有编即补、“退补相当”原则,实行县域内岗位总量管理和动态管理,每年及时招考新教师,并向农村学校倾斜,推动了师资均衡配置;教师职称评聘工作普遍得到加强。多数县按时开展教师职称评聘,坚持向农村学校倾斜政策,教师职称评聘工作基本实现常态化;教师工资保障机制普遍得到落实。多数县已建立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保障机制和随当地公务员工资联动增长机制,当地公务员发放奖励性补贴同时向义务教育教师发放;积极落实职业学校绩效工资政策。部分县已落实职业学校社会服务收入提取50%以上用于绩效工资发放政策;全力为教师办好十件实事。各县把此项工作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工作,实行一把手责任制,部门联动,统筹推进,提升了广大教育工作者担当作为、敬业乐教的主动性。

(五)创新管理模式,激发内生动力,教育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各县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初步构建起中小学纵向衔接、横向联合、德智体美劳五育有机融合的工作体系,中小学教师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度等新型德育工作制度得到推进。各县严格落实“双减”政策,积极推动“五项管理”,坚持规范办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现阳光招生、阳光分班,促进了教育公平公正。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动态监控、联合督查、清单管理和分级评价工作,校外培训机构总体运行规范有序。建立健全课后服务保障机制,高质量的学校课后服务全面落实,教育品质的提升更有“温度”、更有“质效”,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各县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稳步提升教学质量,用心用情用力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各县积极争做教育发展示范区、引领区和教育样板,县域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各县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引导学校推进管理方式、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型,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劳动育人、协同育人观念得到普遍强化,科学教育质量观正在逐步深入人心。严格落实学校安全工作,把学校安全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完善安全制度,健全管理机制,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安全预案,定期安全演练,强化安全检查,推动综合治理,加强信访稳定工作,严格网络安全管理,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进一步加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有待深化。一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决策部署在县域尚未落地落实。总体方案关于“党委和政府要建立健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深入教育一线调研、为师生上思政课、联系学校和年终述职必述教育工作等制度”的要求在各县尚未落实。二是县域“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未纠正到位。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倾向仍然存在,县域良好教育生态有待进一步营造。三是县域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幼儿园评价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多数县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与国家总体方案关于“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要求尚有差距;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有待进一步克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氛围不足,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有待提高。

(二)部分县“双减”政策落实有待加强。一是“双减”工作机制不健全。部分县政府未研究部署“双减”工作,部门联动机制不够健全,多数县尚未成立校外培训监管机构。二是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比例不到位。个别县压减比例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三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部分县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合格率比上年下降,多数县学生总体近视率比上年上升。

(三)教育经费投入政策未落实到位。一是财政投入10%政策未落实到位。多数县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剔除债券项目和据实发放的学生资助项目后,同口径未实现比上年增长10%。二是生均拨款制度未按有关规定落实到位。部分县未按规定要求足额或及时拨付生均公用经费。个别县中小学存在违反公用经费支出规定,用于人员支出,存在从公用经费中列支保安人员工资等情况。三是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部分县存在20__年上级下达的专项资金未全部实现支出、20__年下达的专项资金支出比例未达到50%的问题。四是“两项教育附加”管理使用不规范。部分县存在“两项教育附加”管理使用不规范问题。五是行政事业性收费未及时足额返还。部分县存在学校、幼儿园按规定收取并上缴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未及时足额返还和未按规定返还的问题。六是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保障机制有待完善。个别县未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保障机制和随当地公务员工资联动增长机制。

(四)教师队伍建设尚存在薄弱环节。一是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部分县幼儿园教师专科及以上比例未达到80%,部分县幼儿园教师持证上岗率未达到80%,多数县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和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及社会保障均未按照《__省幼儿园分类认定标准》分类落实到位。二是教师分层逐级竞聘工作普遍未落实到位。多数县均未实行教师分层逐级竞聘,个别县印发文件但落实不到位。三是多数县城乡师资配置不均衡。多数县“城市与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之比(以农村为1)”不达标。部分县乡村学校专业师资配备不足,致使学校未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音体美、实验等课程开设不足,个别学科周课时超量,超纲教学。四是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部分县“双师型”教师配备不足。个别县未落实职业学校社会服务收入提取50%以上用于绩效工资发放政策。五是教师减负等工作有待加强。大部分县政府未出台教师减负政策,个别县未按应有关规定落实教师职称评聘工作,个别学校违规使用编外教师。

(五)学校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一是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存在短板。部分县未以政府或管委会正式文件印发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方案,部分县学前三年毛入学率未达到标准要求,个别县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未达到标准要求;部分县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未达到省定标准要求,个别县与省定标准差距较大且比上年下降。二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亟待加强。个别县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巩固不力,小学、初中校际基本均衡综合差异系数均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部分县小学或初中校际基本均衡单项差异系数超过省定警示线。多数县小学或初中校际优质均衡综合差异系数均未达到国家评估标准。对照国家《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评估办法》确定的“7项资源配置评估指标和每所学校至少6项指标达到标准、余项不能低于85%”的要求,全市综合不达标学校711所,其中,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不达标学校281所,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不达标学校274所,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不达标学校300所,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不达标学校191所,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不达标学校415所,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不达标学校119所。三是大校额现象、非标准班额学校仍然大量存在。多数县义务教育学校存在大校额学校,多数县班额均未完全控制在小学45人、初中50人以内。四是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不协调。全市20__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总人数68420人,其中,中职(含技工学校)招生27676人,占比40。45%,离省定45%标准要求尚有差距。部分县中职招生占比未达到省定标准,个别县不足20%,距标准要求差距较大。五是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整体水平有待提高。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多数县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数量少,但学生数占比高,乡村学校数量多,但学生数占比少的现象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部分农村学校教育投入不足,“老、破、旧”等“农村弱”问题仍然存在;城区部分学校因解决大班额问题功能室被挤占,专用教室种类、数量严重不足,教学设施设备配备不全,课程开设存在明显困难;部分县城区学位严重不足,资源配置缺口较大,“少、小、紧”等“城市挤”问题未有效解决,扩容增位缺乏足够支撑,学生分流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承接渠道,学校内部潜力挖掘达到极限,统筹使用教育资源和挖潜工作面临两难。六是个别县未制定支持高水平中职学校特色专业建设计划,部分县未建立社区教育机构。

(六)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需求迫切。一是新时代教育动态布局与监测工作有待加强。特别是县域教育布局规划及动态调整工作及以常住人口为基数的城镇义务教育学位配置动态监测有待加强。二是教育领域“改、提、升”工作迫切。基于校车与合理布局农村学校的有效模式探索,以教育督导机构建设为重点的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基于教育信息化的教育质量监测创新改革,县域内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及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为核心的城乡学校共同体办学机制改革,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等改革探索等,均有待进一步加强,各县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七)民办学校办学水平亟待提高。部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存在明显薄弱环节,基本办学条件与省定标准差距过大、学校办学理念落后、课程实施水平低、管理不规范、学校监管不力问题依然存在。

(八)市反馈问题未整改落实到位。一是对上年度整改工作重视不够。个别县政府领导对整改工作的批示和政府整改方案滞后,整改方案不规范或无整改方案,整改工作针对性不强,整改工作起步晚,效果不明显。二是上年度整改工作不到位。对上年反馈意见提出的学校办学条件达标、“两个只增不减”落实、“两项教育附加”等教育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教师队伍建设及待遇落实、规范办学行为等方面问题,各县均存在尚未完全整改到位的方面。

三、评价结果

按照__政教督委办〔20__〕__号有关精神,将根据县级自查自评、市级网评、实地核查等情况,通过验证法及自评可信度计算县最终评价得分,确定评价等级。市级评价结果已纳入对县市区年度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作为对市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考核、奖惩及对下级党委、政府年度综合考核教育指标的重要依据。

各县存在的具体问题及评价结果将专门印发书面反馈意见。

各县要根据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反馈意见和本报告要求,对存在的问题高度重视,举一反三,进一步全面排查整改。整改落实情况将纳入下一年度对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内容。

35 2592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