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药品管理制度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麻醉药品管理制度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麻醉药品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篇】

安乐死的实施

通常有三种方法

1)在注射催眠剂使患者入眠的情况下,注射氰化物而导致患者死亡。

氰化物作用原理:由于人体细胞内部不含有叶绿素,我们必须通过体外摄取食物来维持体温,肌肉收缩和伸展,为了能够提取到食物中的能量,人体分泌另外一种酶NAD,NAD和食物中的氢结合成为NADH2,给我们补充能量。用完的氢和呼入的氧结合变成水。氰化物使呼入的氧不能和氢结合变成水。同时人体不再分泌NAD,人体内过量的氧造成体内细胞不再进行呼吸作用,最终导致心脏衰竭(心脏是由肌肉组成)。在我国,氰化物不用于医用,只在工业上运用。

2)口服安眠药品,使患者入眠,再注射有呼吸抑制作用的中枢麻醉剂,这里的麻醉剂通常是指一些会导致窒息的强力镇静药品。

催眠剂和安眠药的成分中通常含有一定量的麻醉剂,可以起到抑制神经中枢的作用,安眠药一般只起到辅助作用,通常是使患者入眠。之后,注射强力麻醉剂使人体的呼吸系统受到抑制,而最终呼吸停止而死亡。中枢抑制型麻醉剂主要作用于人的脊髓颈、胸节段灰质前角的呼吸运动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在延髓中有产生节律性呼吸的基本中枢,如刺激呼气中枢,引起持续呼气动作;刺激吸气中枢,引起持续吸气动作。而这些呼吸麻醉剂就是作用在这些地方而导致无法正常呼吸,造成人的窒息。

主要应用的品类型有:

巴比妥类麻醉品,此类麻醉品为安乐死中应用较多的麻醉剂,如硫喷妥钠,苯巴比妥钠,异戊巴比妥钠等,均为粉针剂。

水合氯醛类。

给患成神经细胞肿瘤病到达生命衰竭之际的小德雷克的安乐死注射的镇静剂就属于此类药品。在英文中,镇静剂与麻醉剂在词义上有重叠。巴比妥类药品在临床上几乎已经不再运用于催眠、镇痛,小剂量的巴比妥类的药物就会起到抗惊厥、抗癫痫的作用。此类药品因为中毒量与麻醉量非常接近,所以危险性很高。

3)先让患者以麻醉剂沉睡,再注射凝血剂,堵塞静脉。

凝血剂的作用机制主要是作用于人体的血液蛋白的凝血因子,造成血液的凝结,形成血栓,造成血管的堵塞。正常的凝血因子只有在出血时才发挥作用,可以保证人的正常止血。受到凝血剂的作用之后,它们则活跃了起来,在血管内自动凝结成血块,阻断血液流动,造成人的死亡。

此类药品有:凝血酶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氨甲苯酸注射液。也有口服药品,如氨甲环酸胶囊。凝血剂在临床上常用于大出血的急救、外科手术过量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脑出血等。

当前在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使用较多是第三种方法。法律规定安乐死有特别的准则,首先必须满足深度睡眠,无痛无知觉;其次,安乐死必须选择在最短的时间(几秒至15秒以内)无知觉的方式,以避免因任何意外所造成的痛苦。此外,安乐死还必须考虑到家属的情感,如第三种方式,死亡后的表情会与生前一样,非常安详,呈现睡眠状。氰化物的方法虽然更快速,但会面色发青,如果亲属不能接受,就不会使用。总之,安乐死必须符合人道主义的原则。

神经小知识

神经品种类繁多,包括催眠镇静剂(如安定、巴比妥类、眠尔通等)、抗精神失常剂(如舒必利、丙咪嗪等)以及最为人熟知的镇痛类药品(如阿片类、杜冷丁等),临床和手术上常用的局部麻醉(如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等)和全身麻醉(如乙醚类等)的药品也属于品范围之内。用于安乐死的麻醉剂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即一些具有呼吸抑制作用的中枢麻醉剂。

安乐死的用药,在药学上都属于精神麻醉类药品。我国《品和管理条例》和《处方管理办法》有严格的管制措施,严格限制用药,开药时严格限制剂量。

主要规定包括:

除治疗需要外,医师不得开具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处方。

此类药品必须由具有品和第一类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开具,其它医师无权开具。

执业医师必须使用专用处方开具品和,单张处方的最大用量应当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处方的调配人、核对人应当仔细核对,签署姓名,并予以登记。专用处方的格式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

执业医师经考核合格后取得品和第一类的处方权,药师经考核合格后取得品和第一类调剂资格。

药师应当对品和第一类处方,按年月日逐日编制顺序号。

品和第一类处方印刷用纸为淡红色,右上角标注“麻、精一”。

我国相关的司法问题

我国是没有通过安乐死立法的国家,所以“安乐死”在我国是非法的。

我国的“安乐死”之所以在立法程序上迟迟无法确立,是因为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质导致法律依据的判定有一定难度。很多病人在弥留之际或者极度痛苦之时,会发出希望死亡的请求,但这往往并非出于他的本意,患者的家属往往也不认同患者此时的说法。所以人们很难区分“希望求死”究竟是否是真的出于患者的本意。这点上无法突破的话,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为“安乐死”在立法上障碍之一。

在我国,关于管制药品的运用,法律上会允许医生有一个自由裁量的空间。

麻醉药品管理制度【第二篇】

关键字提高;硬膜外麻醉;质量;硬脊膜外阻滞麻醉;麻醉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455-02

硬膜外麻醉是指将局麻药注入硬脊膜外间隙,阻滞脊神经根,使其支配区域产生暂时性的麻痹。与腰麻不同,硬脊膜外阻滞通常采用连续给药的方法,根据手术范围、病情以及时间分次给药,使得麻醉的时间按照手术的需要适当的延长。硬膜外麻醉经常应用于横膈以下各种腹部、腰部和下肢的手术;颈部、上肢以及胸壁的手术也可以应用,但是在管理上比较复杂。但是也有许多禁忌症,比如严重的贫血、高血压以及心功能代偿功能不良者应慎用,低血容量、进针部位感染、菌血症、进针部位感染、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处于抗凝期间的患者应禁止应用。

1 影响麻醉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 穿刺的间隙 麻醉平面的高低取决于穿刺间隙的高低,如果穿刺间隙选择的不恰当,可以导致麻醉平面与手术部位不符而导致麻醉的失败,或者因为麻醉平面过高导致呼吸循环功能的抑制。⑵ 局麻药的容积以及注射药物的速度 注入局麻药的容积越大、注射的速度越快,扩散的范围越广,阻滞的平面也就越宽。⑶ 导管放置的位置以及方向 导管放置的方向与药物的扩散方向有关,导管向头端插入时,药液易向胸部和颈部扩散;向尾端插入时,则容易向腰段和骶端扩散。⑷ 其他 药液的浓度、药物的注入方式、病人的以及健康状况对麻醉的平面也有一定的影响。在麻醉的过程中要注意影响麻醉的因素,使一些不良反应的情况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现就在临床实践中的一些经验总结出了一些可以提高硬膜外麻醉的质量的方法,总结如下。

2 提高硬膜外麻醉的质量

严格执行科室的规章制度 ⑴ 做好手术前的访视工作 麻醉医师在手术之前必须亲自访视病人,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仔细看病例,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要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全方面的了解选择的手术方案对病人的影响,认真做好各项体检,耐心的回答他们所关心的所有问题,消除患者顾虑和恐惧的心理,取得病人的信任,使得他们很好的配合工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麻醉,使并发症的发生率尽可能的降低,并让患者或者家属签署麻醉协议书。⑵ 每天的早会制度 早会的内容是讨论前一天麻醉中遇到的问题,介绍一下当天病人的手术情况,对重点病例进行讨论,确定最佳的麻醉方案,对手术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况要制定一定的防范措施。⑶ 麻醉标准要严格 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一定的标准,比如制定择期手术、急症手术以及特殊手术的麻醉标准,对那些不符合标准的麻醉方法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在必要的情况下应该暂停手术。⑷ 严格执行查对的制度 在进行麻醉之前一定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比如认真地检查麻醉机、电源、气源、麻醉急救用品以及喉镜等等,必须确认所使用的东西无误以后才能开始进行麻醉。术前、术中以及术后都应该对药品进行严格的查对,患者所用过的所有药品应该等到手术结束以后再进行处理。

掌握正确的操作技术,麻醉前进行仔细的测试 麻醉医师要掌握正确的穿刺方式,最基本的是要对解剖结构熟悉,对不同的手术采用的椎间隙的位置定位要准确,比如:高位阻滞的穿刺部位在C3~T6,适用于甲状腺、上肢和胸壁的手术;中位阻滞的穿刺部位在T6~T12,适用于腹部的手术;低位阻滞的穿刺部位在腰部各个棘突间隙,适用于下肢以及盆腔的手术;骶管阻滞经骶裂管穿刺,适用于和会的手术。反对盲目地粗暴的进针,进行准确的定位,当确定已经进入硬膜外腔时才可以放置导管,而且导管插入的不易过深,因为插入的过深容易导致硬膜外腔出血或者导致导管打结。等到患者的静脉被开通过以后才可以注入试验计量的药液并且要耐心的观察注入药液以后患者所表现出来的结果,经过测试确定没有脊椎麻醉的现象以后才可以注入剩余剂量的药物,另外在进行麻醉手术之前要对各项机器的指标进行测定,比如对气管插管的整套设备以及麻醉机的各项指标进行测定,不能够马马虎虎,确定无误以后再进行麻醉。

常用的物以及剂量的选择 常用的物有利多卡因、丁卡因和布比卡因。利多卡因经常用到的浓度为%~%,5~10分钟起效,维持1~2个小时,反复用药以后容易出现快速的耐药性。丁卡因经常用到的浓度为~%,15~20分钟起效,维持~3个小时。布比卡因经常用到的浓度为~%,维持2~4个小时。一般在第一次用药以后一个小时以后再用药,追加药量一般为第一次剂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在麻醉的过程中选择适宜的辅助药物来完善麻醉效果 一般在麻醉医师所选择的适宜的麻醉方法下,患者的血压没有明显的波动,如果再应用适量的安定或者是哌替啶以及氟哌啶合剂让病人在手术的过程中处于浅睡眠的状态,让病人在比较舒适的麻醉条件下渡过手术期是最佳的选择。但是偶尔会影响到患者的呼吸情况导致患者缺氧,所以在手术的过程中应该严密监测患者的脉搏、血压和呼吸并给与常规给氧,对于严重缺氧的患者应该立即给以气管插管进行人工控住呼吸。

麻醉的质量管理涉及到的范围非常的广泛,首先我们要认识到麻醉的安全对于各个科室的重要性,麻醉质量的好坏在医院中的作用举足轻重。麻醉是一项具有很大风险的工作,因此提高麻醉的质量,确保麻醉的安全性,减少手术中的不良反应以及提高麻醉后的理想度,成为许多麻醉医师的共同目标。通过采取以上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姚尚龙,王俊科。 临床麻醉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69

[2] 魏新川, 刘进, 刘斌, 等。 以麻醉管理原则为核心实施麻醉质量管理[J]. 中国医院管理, 2004, 24(10): 16.

[3] 薛富善。 麻醉科特色治疗技术[J].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378

[4]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奕。现代麻醉学[J]..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53

1.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效果分析

麻醉药品管理制度范文【第三篇】

关键词   麻醉药品  用药频度  用药分析

麻醉药品是临床应用中不可缺少的一类特殊药品,是受国家 法律 严格监控的药品,多用于晚期肿瘤患者的疼痛 治疗 ,术后止痛,以及结石患者、心梗、顽固性咳嗽等,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具有成瘾性,容易滥用。为了解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现将我院2005年~2009年麻醉药品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供临床 参考 。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

本文资料来源于我院药库管理系统及麻醉药品专用登记帐册中2005年~2009年麻醉药品用药数据,包括药品名称、规格、数量、销售金额等。

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方法,参照《新编药物学》(第16版)[1] 和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剂量及我院临床实际应用情况, 计算 各药的用药频度(ddds)。ddds=某药的年消耗量/该药的ddd值。同一药物不同剂型因ddd值不同,需分别计算ddds后,所得ddds相加即为该药的总ddds。ddds值越大,表示药物的使用频率越高。

2 结果

各年度麻醉药品销售金额与排序统计

各年度麻醉药品销售金额与排序统计见表1

表1各年度麻醉药品销售金额与排序统计

由表1可见,吗啡缓释片和芬太尼一直列各年度销售金额的前3位。羟考酮2008年开始应用呈增长趋势,吗啡缓缓片销售金额略有下降。吗啡针2005~2007年销售金额排序列第3位,2008年开始有下降趋势。吗啡控释片保持增长趋势,布桂嗪针较稳定。哌替啶2006年销售金额下降,之后较稳定。瑞芬太尼使用不稳定。布桂嗪片和可待因片排序靠后,总体呈下降趋势。

各年度麻醉药品ddds与排序统计

各年度麻醉药品ddds与排序统计见表2

表2各年度麻醉药品ddds与排序统计

由表2可见,吗啡缓释片和布桂嗪针ddds一直保持在前2位。吗啡针2009年ddds由前4年的第3位下降到第6位。布桂嗪片2005年ddds列第4位,从2006年开始下降。芬太尼和吗啡控释片ddds排序靠中间位置,比较稳定。哌替啶、可待因片、瑞芬太尼ddds排序相对靠后,但可待因片2006年ddds列第5位。羟考酮ddds从2008年的第6位升至2009年的第3位。

3 讨论

芬太尼镇痛作用强,持续时间短,适用于手术麻醉前、中、后的镇静与镇痛,是目前复合麻醉中常用的药物,由于我院手术量逐年上升,芬太尼的用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因瑞芬太尼的价格较贵,在我院的用量一直不稳定,2007年和2009年没有使用,其余3年用量也不大。

吗啡是缓解中、重度疼痛很有效的阿片类药物。我院吗啡针销售金额及ddds从2008年开始有下降趋势,反映出我院医生经学习逐步将口服吗啡作为控制癌痛的首选药物。硫酸吗啡控释及缓释片,因其释药曲线平稳,峰谷比值低,止痛效果好,相对于注射给药方便,作用时间长,不易产生依赖性,是癌症三阶梯 治疗 的推荐药物之一,其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我院吗啡控释及缓释片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吗啡缓释片从2008年开始略有下降,原因是羟考酮2008年开始应用,且用量呈增加趋势。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的生物利用度是常用阿片类药中最高,为60%~87%,是吗啡的2倍且个体差异较小。故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被作为一种阿片类药物的转换替换品种,其用量已呈逐年上升趋势[3]。

2005年11月,新修订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把布桂嗪从一类精神药品归入麻醉药品管理。因此,我院布桂嗪片销售金额及ddds从2006年开始下降。我院哌替啶2006年销售金额下降,之后较稳定,ddds排序靠后。哌替啶作用时间短,注射部位刺激性强,其代谢产物体内半衰期长,重复用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致精神异常、震颤和惊厥,只适用于短时、急性疼痛。我院磷酸可待因片从2007年开始用量下降,临床上多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烈干咳,较少用于镇痛。

通过以上分析,我院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随着医生逐步掌握麻醉药品的应用原则,规范化给药,尽量口服给药,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麻醉药品的应用将更加合理、有效。

参 考 文 献

麻醉药品管理制度【第四篇】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054-01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是一新型的麻醉方式,是利用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特点,使麻醉效果得到改善,CSEA既保留了脊麻的起效快、镇痛与肌松完善的优点,也便于调节麻醉平面,可完成较长时间的手术,局麻药用量小,大大降低了局麻药中毒的发生率,并且术后可行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因此CSEA被广泛应用。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适用于普外科的下腹部、会阴、及下肢手术,泌尿外科手术,妇科手术,产科手术,分娩镇痛,疼痛治疗和术后镇痛。麻醉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和手术顺利实施与进展的必要前提,做好病人麻醉期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必要保障。我院于2005年开始应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现将有关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090例,其中 妇科手术820例,产科手术2250例,分娩镇痛784例,外科手术136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28岁。

2 麻醉前护理

心理护理: 术前一日访视病人,对病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病史、检查、诊断、术式、麻醉方法和术前医嘱。向病人详细介绍麻醉的方法及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解答病人的提问,消除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顾虑和恐惧,使病人获得安全感和相对稳定的心态,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

检查病人腰背部穿刺部位的皮肤有无破损和感染,嘱其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以减少术中及术后的恶心、呕吐及误吸,指导病人必要的训练,特别是呼吸方面的训练,指导病人深呼吸、咳痰,以减少肺部并发症。

术前用药: 一般术前30分钟常规肌注鲁米那、阿托品,使病人情绪安定,减少麻醉意外,减少麻药用量,减小呼吸道分泌物,利于麻醉安全。

3 麻醉护理配合

物品准备: 一次性腰硬联合穿刺包,,心电监护仪,氧气,麻醉机,气管插管用物,复苏用具,吸引及药品。

环境准备: 手术室温度一般控制在24~260C,相对湿度45%~50%。

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入手术室前认真核对患者的科室、床号、姓名、年龄、手术部位、皮试结果、术前用药、有无过敏史等。

将病人妥善安置在手术床上,行心电监护、吸氧、测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建立静脉通路: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常用18G静脉留置针穿刺,并接上三通连接管,以便麻醉用药。在麻醉开始前常规预防性输入平衡液500~1000ml,以防止腰麻后引起血压降低,术中确保静脉通畅,并根据需要随时调整输液速度。

固定: 协助麻醉医生固定好病人穿刺,常规取左侧卧位,背部与床垂直,双手抱膝,两腿屈曲于腹部,头尽量向胸部屈曲,使腰背部弓成弧形。

协助麻醉医生消毒、取药: 严格按照无菌技术,倒消毒液,消毒穿刺部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检查、核对局麻药,协助麻醉科医生抽取局麻药,抽吸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术后感染[1]。

当麻醉医生穿刺时应站在麻醉医生的对面,固定病人的头颈及双腿,安慰、鼓励病人,使病人保持好,防止摔伤,利于麻醉医生穿刺。

穿刺完毕,协助麻醉医生妥善固定硬膜外导管,防止扭曲、滑脱,并立即使病人仰卧,调整手术床,在较短时间内使麻醉平面控制在手术需要的范围,一般注药后5~10分钟内完成。待平面固定后摆放手术,并密切观察,确保病人安全。

密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病人循环的状态,心肌供血,心律变化及血液氧合的情况,常规吸氧。

应急准备: 病人在麻醉期间,可能因为原有疾病、物等影响,会出现一系列生理紊乱。应掌握正确的应急方法,及时协助麻醉医生处理。

术后麻醉护理配合: 手术结束后协助麻醉医生拔除硬膜外导管,穿刺部位用无菌纱布及胶布妥善固定,如需接术后镇痛泵,应协助固定好装置。整理药品及器械。

4护理体会

手术室巡回护士除了配合手术医生完成手术外,还需要配合麻醉医生完成麻醉工作。麻醉是保障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对于患者来说,生命安全最为重要,因此加强麻醉过程中护理配合,保障病人麻醉的顺利实施十分重要。作为手术室巡回护士,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扎实的技术、对各种仪器设备熟练使用的能力、各种品的药效及药理的了解,积极预防和处理意外。同时严格执行麻醉护理相关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尽可能消除因麻醉引发的医疗事故隐患,保证麻醉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病人的生命安全。椎管内麻醉和其他医疗工作一样需要护理人员的配合,一切为了病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在手术室内麻醉医生与护士默契的配合是保证手术完全的关键。

45 9011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