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药品管理制度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麻醉药品管理制度精编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麻醉药品管理制度1

[关键词]麻醉护士;麻醉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11(b)-119-02

1998年4月我院麻醉科设立了麻醉护士,其中,麻醉准备间的管理是麻醉护士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护士按照麻醉科护理要求和临床实际需要开展了一些工作,同时创建了一套完整的护理管理模式,1998年4月~2008年8月,完成了19 448例麻醉病人药品与耗材请领、设备的准备、消毒隔离、资料归档等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麻醉准备间的设施

麻醉准备间设在层流手术室外,离手术室近,准备间内备有电脑、常规品、大型输液、药品等,其均撤除外包装,另备有抢救车及一定数量的常规抢救用药。

2 麻醉准备间护士职责

麻醉准备间护士,其工作范围包括:配合麻醉医师进行麻醉前的准备,做好品管理,器械的准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消毒管理等,以保障麻醉工作的有序进行。

麻醉科药品的管理

管理要求麻醉科护士要熟悉各种药品的药理作用,根据药品性能,按普通常规用药、贵重药品、抢救药品、品、精神类药品这五种进行分类管理:根据药品的有效日期及贮藏方法有序存放,定期整理,做到各类药品定量、定位,使其一目了然。

工作程序麻醉准备间护士于前一天下午每个手术间麻醉台内备足如盐酸利多卡因、氟哌利多、阿托品、地塞米松等一些常规药品,登记发送药品的种类、数量,并根据每台手术的术式、麻醉方法、麻醉医师的习惯准备好第2天相应的手术的药品。对于特殊病例,参加麻醉前讨论,根据病情及麻醉医师的要求,及时更换准备的品及器械;手术后收回多余药品,与已发的必备药品及麻醉单、收费单――核对。若发现不符,及时查找原因,做到不浪费、不少记、漏记或多汜药品。

严格执行毒麻药品的管理审批制度 对于盐酸哌替啶注射液、注射用瑞芬太尼等品及咪达唑仑注射液、盐酸麻黄碱注射液等由专人负责监督管理,专柜、加锁保管。使用时,需由麻醉医师填写处方方可领取,坚持空安瓿与处方数目相符,每日登记该类药品使用情况及出入量,严格遵守帐务相符的管理制度。

麻醉科耗材的管理

器械药品要注意核对血氧探头D25、左右侧双腔囊支气管导管、电极片(心电监护)、换能器等所有消耗性器材,每月月底做好核算请领工作,使其品种齐全、数量充足,并参照药品的核对方法,对每日的消耗数量进行核算,做到心中有数。

消毒杀菌每日更换麻醉面罩、麻醉罗纹管等一次性耗材,定期更换钠石灰,对有血液、体液等污染的四头带、血压计袖带等物品进行清洁、消毒和灭菌。对心电监护仪麻醉机等的各导连线呼吸管进行清洁消毒,放好备用,同时备好已消毒好的物品,如面罩、牙垫、插管用导丝,并作好各种消毒登记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急诊抢救药品及物品的管理

为了满足急诊、抢救药品及物品使用方便,麻醉科必备全套的急诊药品橱、外出气管插管箱、小儿插管器械包,各种药品、物品明确规定基数,制定基数表,并班班交接,且使用后及时补充。每周检查1次,以备急用。

设备管理

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性能及保养方法 根据创等级医院的要求对十万元以上的设备应设立贵重仪器使用登记本,督促使用者逐日记录使用情况。每周常规检查保养麻醉机及各种监护设备。如有异常,及时汇报通知设备科维修,使之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保证用品充足每个手术间麻醉台内准备一套插管器械及气管导管。每周对其进行检查,如发现不足及时补充。

资料管理

用物登记负责麻醉汜录单、麻醉登记册等档案的登记保管。每日将麻醉汜录单在电脑内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编号。并登记入册,另手写备份。

维修保养登记对各类设备,如各类多参数监护仪、各种类型麻醉机的运行情况、维修情况登记载册。

麻醉单整理上报 将每月的麻醉单整理并交给科主任检查后装订成册,协助科主任对麻醉档案资料管理,对麻醉医师工作量进行统计及记录,协助科主任奖金的发放。

辅助用物准备每周检查手术间麻醉台内备用麻醉记录单、收费单、镇痛单。复写纸等,及时请领添加。

资料整理归档协助科主任进行资料的整理归档。将上级文件、麻醉前讨论、危重病人讨论、开展的新技术等进行整理,并将资料按管理、业务等目录分类存放,年底归档。

3 结果

确保品与物品的供应

保证了麻醉用药的及时供应,特别是抢救药品及物品到位及时,保证了麻醉急需及抢救的成功,为麻醉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减少了药品耗材的流失、浪费。堵住厂漏洞,帐务相符率达到%,仅此一项全年可节约数万元。

确保了设备高效正常运转

由于加强了器械清洁、消毒、保管与维护,器械性能良好,使麻醉医生使用时得心应手,为成功地实施麻醉及抢救病人提供了保障。十余年来未发生一起因设备运转不良、器械不能及时到位而出现的危险情况。

麻醉资料完整

各类档案记录完整,电脑及手写各备一份,满足了各种层次的人员的需要,便于查找,有利于麻醉医师科研及论文写作,并使科主任有充足的时间抓好业务和行政管理。

4 讨论

麻醉护理工作是近年来适应现代麻醉学科的发展而建立的一项护理内容,世界发达国家已广泛开展麻醉护理工作。我国麻醉学界的著名专家也多次呼吁要培养麻醉护士,逐步开展这项工作。我院设立麻醉护士10年,实践经验证明,麻醉护理工作很有必要。

随着现代麻醉学科的工作范畴扩大,不仅要解除病人的疼痛,还要求对病人的生理机能进行调控。加之物类别多、品种繁,各类器材、设备更新迅速,快速监测种类多,设备精细,应急性强,必需配有专人管理。

考括坟籍,博采群议。以上这3篇麻醉药品管理制度是来自于山草香的麻醉药品管理制度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麻醉药品管理制度2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054-01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是一新型的麻醉方式,是利用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特点,使麻醉效果得到改善,CSEA既保留了脊麻的起效快、镇痛与肌松完善的优点,也便于调节麻醉平面,可完成较长时间的手术,局麻药用量小,大大降低了局麻药中毒的发生率,并且术后可行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因此CSEA被广泛应用。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适用于普外科的下腹部、会阴、及下肢手术,泌尿外科手术,妇科手术,产科手术,分娩镇痛,疼痛治疗和术后镇痛。麻醉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和手术顺利实施与进展的必要前提,做好病人麻醉期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必要保障。我院于2005年开始应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现将有关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090例,其中 妇科手术820例,产科手术2250例,分娩镇痛784例,外科手术136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28岁。

2 麻醉前护理

心理护理: 术前一日访视病人,对病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病史、检查、诊断、术式、麻醉方法和术前医嘱。向病人详细介绍麻醉的方法及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解答病人的提问,消除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顾虑和恐惧,使病人获得安全感和相对稳定的心态,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

检查病人腰背部穿刺部位的皮肤有无破损和感染,嘱其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以减少术中及术后的恶心、呕吐及误吸,指导病人必要的训练,特别是呼吸方面的训练,指导病人深呼吸、咳痰,以减少肺部并发症。

术前用药: 一般术前30分钟常规肌注鲁米那、阿托品,使病人情绪安定,减少麻醉意外,减少麻药用量,减小呼吸道分泌物,利于麻醉安全。

3 麻醉护理配合

物品准备: 一次性腰硬联合穿刺包,,心电监护仪,氧气,麻醉机,气管插管用物,复苏用具,吸引及药品。

环境准备: 手术室温度一般控制在24~260C,相对湿度45%~50%。

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入手术室前认真核对患者的科室、床号、姓名、年龄、手术部位、皮试结果、术前用药、有无过敏史等。

将病人妥善安置在手术床上,行心电监护、吸氧、测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建立静脉通路: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常用18G静脉留置针穿刺,并接上三通连接管,以便麻醉用药。在麻醉开始前常规预防性输入平衡液500~1000ml,以防止腰麻后引起血压降低,术中确保静脉通畅,并根据需要随时调整输液速度。

固定: 协助麻醉医生固定好病人穿刺,常规取左侧卧位,背部与床垂直,双手抱膝,两腿屈曲于腹部,头尽量向胸部屈曲,使腰背部弓成弧形。

协助麻醉医生消毒、取药: 严格按照无菌技术,倒消毒液,消毒穿刺部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检查、核对局麻药,协助麻醉科医生抽取局麻药,抽吸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术后感染[1]。

当麻醉医生穿刺时应站在麻醉医生的对面,固定病人的头颈及双腿,安慰、鼓励病人,使病人保持好,防止摔伤,利于麻醉医生穿刺。

穿刺完毕,协助麻醉医生妥善固定硬膜外导管,防止扭曲、滑脱,并立即使病人仰卧,调整手术床,在较短时间内使麻醉平面控制在手术需要的范围,一般注药后5~10分钟内完成。待平面固定后摆放手术,并密切观察,确保病人安全。

密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病人循环的状态,心肌供血,心律变化及血液氧合的情况,常规吸氧。

应急准备: 病人在麻醉期间,可能因为原有疾病、物等影响,会出现一系列生理紊乱。应掌握正确的应急方法,及时协助麻醉医生处理。

术后麻醉护理配合: 手术结束后协助麻醉医生拔除硬膜外导管,穿刺部位用无菌纱布及胶布妥善固定,如需接术后镇痛泵,应协助固定好装置。整理药品及器械。

4护理体会

手术室巡回护士除了配合手术医生完成手术外,还需要配合麻醉医生完成麻醉工作。麻醉是保障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对于患者来说,生命安全最为重要,因此加强麻醉过程中护理配合,保障病人麻醉的顺利实施十分重要。作为手术室巡回护士,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扎实的技术、对各种仪器设备熟练使用的能力、各种品的药效及药理的了解,积极预防和处理意外。同时严格执行麻醉护理相关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尽可能消除因麻醉引发的医疗事故隐患,保证麻醉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病人的生命安全。椎管内麻醉和其他医疗工作一样需要护理人员的配合,一切为了病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在手术室内麻醉医生与护士默契的配合是保证手术完全的关键。

麻醉药品管理制度3

关键词:个案追踪法;麻醉;护理

在发达国家,麻醉护士早已是一项传统行业,美国和波兰开展麻醉专科护士教育已有近1个世纪的历史[1]。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逐步完善,护理行业日趋细化,开始向专职化发展,麻醉护士成为我国近年来新兴的护士工作种类。我国对麻醉护士的培养和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2]。个案追踪是以患者为中心,通过访谈其就医过程每个环节,证实医院护理制度、工作指引是否完善以及护理措施是否到位,有助于规范护士行为,防止护理不良事件,提升护理质量[3]。我院自2015年起运用个案追踪法结合按能级分层次培训,在提高麻醉护理技能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追踪患者纳入标准:全麻,ASA评分Ⅱ级及以上。2015年我院全麻手术患者10474例,复苏室接收病人9861例,其中骨科2969例,胸科361例,腔镜手术2229例,其它类手术4302例。我院麻醉复苏室床位11张,护理人员15名,职称包括主管护师2名、护师8名、护士5名,学历为本科11名、大专4名。

1.2方法

1.建立质控小组及完善质控体系

(1)建立质控小组,培训质控小组成员学习个案追踪方法,按照每周追踪2例的频次,在10:30~16:00期间,确定麻醉复苏高峰段为追踪时间。制定追踪表,报批护理部审核后使用。主要内容紧扣“人机料法环”:人———被追踪对象主要是护士或专科护士,追踪的内容包括仪容仪表、资质、能级、职责、药品了解、操作技能,培训、考核。机———主要追踪护士对日常工作中使用的机器能否掌握应用方法,保养和维护知识以及当机器出现故障时解决方法是否正确。料———追踪内容包括麻醉前、麻醉中、麻醉复苏病人的护理常规,入、出复苏室标准,拔管指征,steward评分标准,精麻药品管理规定规范,门诊麻醉配合。法———主要包括护理常规、制度、规范、流程、预案、不良事件的制订、修订、培训、考核、落实情况。环———包括两个方面即环境和环节,其中环境主要指手术间药柜、复苏室、准备间、库房的环境是否安全、安静、整洁、整齐,环节指交接班环节以及不良事件、预警、危急值报告等环节。(2)建立并完善与追踪表内容相匹配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

1.对象选择

Braden评分≤18分者;全麻患者手术时间≥3h者;术后苏醒延迟(≥2h)者。

1.追踪方法

手术患者入复苏室后,根据追踪患者纳入标准筛选出需要追踪的患者,对当班护士进行个案追踪,先现场观察当班护士对追踪患者的各项护理操作,并记录不规范的环节,待当班护士操作完毕,根据“人机料法环”的原则,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并设计突发状况,考察被追踪护士的专业技能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将追踪记录录入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

1.3结果

追踪方法实施后与实施前质量监测指标比对:压疮发生率降低%,精麻药品管理合格率提升11%,输血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全麻复苏患者导管脱落率降低%,全麻患者坠床发生率为0。

2讨论

2.1麻醉护理专科理论基础薄弱

麻醉护理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麻醉护理人员的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麻醉学科的发展[4]。广东省对117所医院麻醉护理人力资源现状调查显示,麻醉护士学历组成是中专%、专科%、本科%[5]。由于麻醉护理专科人力资源有限,麻醉学科发展迅猛,专业的麻醉护士无法满足临床麻醉学科的需要,因此目前临床大部分麻醉护士由手术室护士转为麻醉护士,麻醉护理专科理论基础薄弱。我院是教育部直属三级甲等教学医院,麻醉科是省临床重点专科,针对麻醉护理专科理论基础薄弱现状,护理部自2015年起成立麻醉复苏护理单元,设立护士长,将麻醉复苏护理单元人力资源学历结构进行调整,麻醉复苏护理培训实施按能级培训结合个案追踪法,夯实麻醉护士专科理论基础,提升了麻醉护士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2.2麻醉护理人员培训内容应突出临床麻醉的“护理”工作

麻醉护理人员培训目前多是与医生一起共同接受麻醉专业医疗培训,缺乏专业护理内容,对复苏室护理工作存在安全隐患。通过本研究,作者认为,麻醉护士在接受麻醉专业医疗培训的同时,必须进行麻醉护理专业培训如麻醉护理、重症监护护理、疼痛护理等,对麻醉专业使用的仪器设备使用保养纳入培训和考核内容,并通过个案追踪形式强化培训效果,提高麻醉护士实践技能。

2.3利用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确保培训效果

精麻药品管理是复苏室护士工作重点之一,建立精麻药品管理制度和流程,利用个案追踪,协助复苏护士做好精麻药品规范管理。手术患者全麻复苏时易发生压疮。在个案追踪时,通过查看患者易受压部位皮肤状况,提问压疮分期等知识,根据质量标准,监测复苏护士对压疮预防的措施落实情况。全麻复苏患者在苏醒前烦躁,易导致意外拔管,通过个案追踪,有利于考察复苏护士对预防管道脱落的预判断和护理措施执行情况。

2.4个案追踪法能有效降低麻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魏霞等[6]认为,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作为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且与人、设备等因素具有密切关系。林娟等[7]认为,重点科室护理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与其他科室衔接环节多,细微差错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护理安全尤为重要。麻醉护理个案追踪以患者为中心,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结合现场考核,先看麻醉护士操作,对操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根据提问结果再追踪制度流程的完善,同时也便于对培训效果,如麻醉护士对麻醉患者入、出复苏室标准,拔管指征等护理专科知识掌握和应用等进行评价。追踪法的实施可有效降低麻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麻醉护理如何适应现代麻醉学科发展,培训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能在临床麻醉、急救复苏、重症监护治疗及疼痛诊疗领域内从事临床麻醉护理、护理管理、教学和科研的应用型人才[4],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作者:王朝松 刘丹丹 杜万秋 单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参考文献:

[1]曹华丽,丛培丽.澳大利亚麻醉护士简介[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81-382.

[2]王莹,李秋洁,洪素.国内外麻醉专科护士的培养方式学历要求及需求量研究[J].护理研究,2014,28(8):2821-2823.

[3]何利君,周宏珍,赵志荣,等.个案追踪法在护长夜查房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2):221-224.

[4]韩文军,梁新蕊,张玲娟.麻醉专科护士发展与培训现状[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3,34(2):188-192.

[5]张伟英,陈香琴,李景田,等.麻醉护理现状调查与专业构建思路[J].护理学杂志,2009,24(3):61-64.

45 9011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