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名师之路心得体会范文范例最新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名师之路心得体会【第一篇】

习作教学是一门润物细无声的艺术,也是一门寓教于乐,愈品愈浓的艺术,更是实现语文学科育人的环节。为了探寻习作教学艺术,4月12日,我们一行四人来到西安滨河学校参加了“名师之路”小学语文习作专题教学观摩活动。为期三天的培训活动,让我们收获满满。

整个活动以童漫作文、思性作文、童化作文、分段互动教学、课外作文、习作单元作文为主题,以名师示范课+名师讲座形式将新课标下作文教学方法探究呈现给大家。

“童化作文”教学倡导者吴勇老师的示范课《神奇的探险之旅》,通过创设探险情境,任务活动驱动,引导学生学写探险故事,在一个个的进阶活动中,学生的言语得到发展,思维得到提升。特别是对于探险过程的写作指导,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学生的写作越来越精彩。这样的写作课是生动的、扎实的、高效的。吴老师在《指向“教学评一体化”的写作教学新秩序》为题的讲座中谈到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写作教学,要通过目标定向,精准教学;目标引写,尝试学习;目标导教,进阶学习;目标启评,深入学习;目标促教,高阶学习;目标疏改,深度学习。阅读和写作是语文的核心要素,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实现言语和思维的同生共长。

江苏省特级教师费洁执教的课外作文《意外的收获》趣味十足,让学生与听课老师都沉浸在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思维火花在交流中迸发,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出了精彩的故事。费老师在讲座中向我们讲述了她的学生们的写作文的成长故事,使我深受启发。她说,贴近学生是秘妙。好的作文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学生走出今天的课堂,离开今天的内容,还有带得走的方法,并能够举一反三,这就是价值所在。

教学之路,漫漫亦灿灿。孩子们在成长中如种子般,发芽、成长……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做的是对学生言语生命的养护,而言语生命的养护最重要的是对言语冲动和欲求的珍视和维护。我们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等待,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葱茏。

名师之路心得体会【第二篇】

全国著名语文教师张学伟老师的一节整合课《千年等待千年歌》,一堂课抓住一个“等”字将8首诗词连成一条线层层推进,他的课堂教学以“读”为经,聚焦语言,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体会不同诗词想表述的“等”,跟随诗歌感受“等”时间,“等“人,”等“花(风)。等“心愿,张老师张驰有度的课堂节奏,震撼着每一位培训学员。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肖绍国老师带来的教学联动《花之语》,我为他鲜明亮丽的教学主张,个性突出的教学风格和不断探索的精神所感佩。《花之语》一课集合了五。六年级教材第一单元中的3篇状物类美文,分别是《丁香结》《桂花雨》《梅花魂》,整节课上,肖老师根据学生学情,创设生动的情节。聚焦关键词语,引导学生联系比较,交流分享,教。学、评一体,深入品味和延伸词句背后的节奏,节奏感是言语实践活动所必需的一种能力。这节课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新授精读课,我认为这是一节融合了新课标的文学阅读鉴赏课。授课结束,肖老师进行了“以鸟瞰的视觉设计大单元”微讲座,他指出大单元设计要跳出年级,跳出教材,跳出语文。肖老师的授课巧妙有深度,讲座清晰明朗,让我深受启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只有在行动中才能落实。在今后的学习路上,我将不断摸索、反思、再实践,总结积累经验,让自己的授课水平再上新台阶。

名师之路心得体会【第三篇】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本次名师之路中,管建刚老师始终通过问答的方式跟孩子们保持互动,“说看管老师”“就看管老师”,“说提笔”“就提笔”。其实在任何一位老师的课堂中,都会时不时的用到一些小口诀,但管老师的口号更具巧思。一问一答之间,让学生把老师说的任务与要求又重复了一遍,整堂课没有疾言厉色的命令,学生却不自觉的跟着老师的节奏一步步进行,刚要飘走的思绪来不及飞远,就被管老师这种有来有往的互动给“抓”回来了。这次的培训学习,让我更加明白教育不能只靠理性的说教,以情感人,以读悟人,语文教学还是需要少点理性,多点细致和情趣。

名师之路心得体会【第四篇】

冰雪消融,溪水潺潺,远山渐绿的颜色,那是春的语言。有幸参加第26届名师之路教学观摩研讨会,感受颇深,收获颇丰。

罗才军老师执教的《学弈》,打破了逐字逐句串讲意思的传统教法,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设置任务活动,引导学生捋清文章人物及人物关系,调动学习热情,唤醒学习记忆,学生自主梳理阅读文言文的方法,聚焦虚词“之”的不同理解,让学生扎实有效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引用原文补充课内,“弦外之音”丰富理解,改编课文分析写法,正反对比助力写作。给学生文言例句,创设文言环境续写故事,进一步感知寓意,议论故事的真假,讨论既然为虚构,学习的意义在哪里?揭示以真实背景作依托进行文学创作的意义所在,真实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罗老师的这堂课在灵动的氛围中,将“文的阅读”“言的习得”“思的延展”有效融合。语言情境中,学生努力爬坡,一切浑然天成。

张立军老师讲的《跳水》打破集中勾画语言、动作、神态、环境描写的赏析,大问题引领,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渐入佳境,极具榜样作用的示范是课堂的可贵之处,紧紧抓住单元主题与课后题将难文变得容易许多。正如张老师所说“优秀的作家将思想浓缩到文字里,成熟的读者再把文字里的思想释放出来,他们总能达成某种默契。作者热衷于‘文字不贵其多,而贵其精’时,读者则热衷于‘把文章读厚’。看似各行其道,实则互为知音。”寥寥数语将“读写”明了道出,为广大师生的“教”与“学”带来无限思考。

春天,万物都在悄悄地萌发,静静地生长。愿我们在持续的学习中勇毅前行,不负春光,不负自己,在这春天向阳生长,与更好的自己温柔相逢。

名师之路心得体会【第五篇】

本次培训我们认真听取了蒋军晶,宋运来,王林波等众多名师的习作观摩课,关于习作教学的专题报告。这些观摩课,专题报告为我们的习作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让人感到习作课堂并不是那么难。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每一堂成功的习作课堂,孩子们在课堂上习作表达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老师平时对自己语文素养的高要求,离不开老师精心的备课,精心的设计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堂对每一位孩子的关注及平时的读写练习。此次培训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心动不如行动,如果沿着名师走的成长之路,习作教学之路,踏实而稳健走下去,我相信,我们的小学习作教学不再是一潭死水,会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

39 29475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