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初中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第一篇】

时维正月,岁逢甲辰。转瞬间为期两天半的初中语文教师专项培训活动已结束,但脑海之中仍是波澜未平。文件要求参加者为新入职3年的初中语文教师,我虽未在参培之列,但听闻有此项活动时,必欣然而往,因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但日有所长。有此在家门口学习的良机,何其有幸!

名师如灯,其光灿灿。活动中的专题讲座内容丰富。苟明勇老师的《深读原文,细悟原理——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版)研读》严谨而清晰,在他的解读中,我对“核心素养”“语文任务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吴穷老师虽然临近退休,但热情不减,语言亲切幽默趣味盎然,她的讲座《教研活动中听课、议课、评课的基本方法》从“听什么、议什么、基本要领”做了详细的讲解,极具操作性。周政老师的讲座《寻根溯源,“语”你同行——现代文阅读之备课及教学实施浅谈》可谓干货满满,他娓娓道来,寻找文章“主题线索”的方法令我受益匪浅,解读文本、组织教学、任务群设计等都讲得清清楚楚,可见胸中丘壑;春哥(陈洪春老师)以其独特而活跃的方式为分享的“初中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编4篇】”,展示了一个语文人扎实的功底和不凡的教学能力;更幸运的是,又能再次聆听吴长贤老师的讲座,她在《打开语文教学之门的钥匙——文本解读》中,以多篇文章为例解读文本,深入浅出,自然圆融,明了深刻,让听者为之心醉神迷。这位三十多年埋首教学教研的语文人,把她在实践中获得的一切,毫不保留地尽心竭力地向年轻的老师们传授。她对工作之负责,对语文之热爱,对教师成长之关心,真令我高山仰止;张瑾校长的《“板”上乾坤大,“书”中有真招——语文听评课的另一视角:“板书设计”》引发我对板书重要性的思考,也促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不足。当然,他谦虚务实的美好质同样令人敬佩。

《文心雕龙》有言: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语文教学能力的提升固然非朝夕可为,但学览百家,博采众长,加以三省吾身,能有所增益。罗梅老师执教《梦回繁华》时对素材的选择和运用足见她的细心和用心,诚然,课堂的容量安排也引起我的思考;皮焕云老师的《愚公移山》上得极为老练,言语的亲和力,教学中的应对自如,以字词抓文本,人物的身份转换都是亮点;陈梅素老师和白美玲老师分别执教《口语交际·复述与转述》《写作·表达要得体》。这两种课的难度自然与讲授课文不同,更具有挑战性,两位老师的巧思和教学组织能力让人不得不佩服;在悠扬的古典乐曲声里,史芳艺老师的《湖心亭看雪》让我依稀看到的张岱的身影,他的孤寂,他的哀伤,他的执着,都浮现在我眼前……

春寒料峭,乍暖还寒,但现场的火热却并不消减。根据之前的经验,要求带电脑肯定要“做任务”,所以我一直做好心理准备。果然,现场写评课稿、写教学设计、无生教学展示,甚至还有猝不及防的“现场驱动性学习行为——随机提问”,都让培训火力全开,热辣滚烫。这样不同于一般专一听讲座的培训,参与性强,让效果更显著,更扎实。坦诚地说,这对所有参训教师而言是难得的机会,这是一次真正扎根语文事业的可亲可敬的语文人用心用情组织的一次语文盛会。

平生行逆境,风雨安可欺?迎难而上,才是成长最快的方式。小组要推选人来做无生教学展示,我们组的成员也许是怕麻烦,也许是怕出糗,也许是谦虚,也许是不自信……当然,我第一个出场,问题自然也很多,如时间把握不准,结束后有些“小失误”。但我想,去尝试了,才会发现不足,才有改进的机会,有什么可怕的呢?对于错失展示机会让老师点评的新教师们,我真心觉得可惜。

斯人虽已远,培训有遗音。当窗外的铃声响起,大屏幕上播放着整个培训过程的剪影,培训结束了。看着那些还要远道赶回____、威宁、赫章、____、织金、大方、____的老师们,我想——他们将把这次所学所得带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那时春风正暖,陌上花开。

初中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第二篇】

记一次不普通的培训

“没有人能同时拥有青春以及对青春的感受”,这句话触及灵魂亦令人感到无解。正如吴长贤老师所说:“因为我们年轻,我们因为年轻”。而这场为年轻人“量身定制”的培训解答了这个问题——有人关心着青春的我们,有人给我们讲述着关于青春的感受。

“岁月从不败美人”,时隔几年,再次见到吴老师,她依旧满面春风,对工作认真严谨,对我们严格要求。起初,我以为这只是一场普通的培训。然而,培训中的激烈讨论、上台分享、随时互动、相应的作业等这些在以往的培训里见不到的新奇环节一一出场,让人心跳加速。哦,这场培训并不普通!

三天很快,然收获颇多。吴老师苦口婆心的一句“小朋友们-”直击内心深处,让人惊觉此刻已不是培训,而是一个温柔的前辈在一个温暖的午后,和老师们的亲切对话。无论是苟明勇老师对课标专业的探索、吴穷老师对评课议课精彩独到的指导;还是周政老师对现代文阅读备课及教学的专业阐释、陈洪春老师幽默风趣、深入浅出的讲座等皆让人难以忘怀。

三天很慢,罗梅老师带领我们《梦回繁华》,皮焕云老师为我们传递《愚公移山》之精神,陈梅素和白美玲老师教会了我如何带领学生学会表达。最后作 文 吧,沉浸在史芳艺老师一挥而就的湖心亭世界里,我仿佛是那个煮酒的孩童,痴痴的听着史芳艺老师与张岱对话。

梦醒,回想这短短的培训之旅,满满的都是值得我一生珍藏的时刻。

第一天培训结束,怀着小学生向班老师问好的心态,胆怯的向吴长贤老师问好。她笑靥如花,关心起我的字有没有练好,教学有没有长进。师生的一问一答之间,心里一股暖流经过。陈洪春老师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也令我无比敬佩,在他讲座前的中午,因为有了新的想法,需要修改课件,整个午间,他都在一丝不苟的盯着屏幕完善课件。我坚信,在无那些我们没有发现的时刻,有无数个“陈老师”在坚持不懈,才有了____语文教育的熠熠生辉。

感恩感动于毛清侠老师。作为承办学校的主持人,忙碌了一早,在本应该休息的午间,却因为我对语文教学管理的一些疑惑,立刻拿出教材,耐心地给我解惑。那些温馨的经验随风潜入脑海,滋润心田。

无比幸运,在这阳光正暖,微风不燥的三月,遇到如此多的贵人。他们知识渊博,经验丰富,春风化雨;在我正值青春的教学生涯因愚笨而无法获得更多感受时,用他们的青春,照亮了我的青春。

他们的确也在给我们诠释着:“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初中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第三篇】

3月6日,与同伴一起驾车前往____。对于第一次奔赴____的我,一路上少了乘车的困意,眼睛也尽量跟随车窗划过的速度,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朦胧着的山川草木们回眸一语。下了高速,进入城区周围,便有一股酱香强势袭来,车上的同伴们不约而同说“好香”,不自觉咽了几下喉咙,感觉那酒香已慢慢滑进心脾。

本次活动是我参训以来比较特殊的一次,会场坐满了几百位近三年来的年轻教师,回顾我们在一起共度的三天,整个培训期间我思绪万千。觉得无论新旧,作为一名初语人,我们都应该多长点“心眼”。

唤醒初心

记得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时候,仅认为那是一份工作,养活我自己的任务而已。感觉所要用的“能力”好像与大学里所学的知识是两相不愿的。第一次上新教师公开课,声音颤抖了好久,语无伦次不知道期待了多少次下课铃声。看着眼前的年轻教师们,我着实羡慕,他们在三年之内便有这样的学习机会,看着他们痴痴地盯着屏幕上一排排陪伴着初语人的文字,听着笔端急速跳动的声音。我觉得那便是对语文的“初心”,那是大家前行路口的方向灯。

保持诚心

在整个培训过程,苟明勇老师的课标解读透彻明晰;吴穷老师关于听、议、评课全面而有实操性的指导;周政老师关于现代文阅读备课与教学,陈洪春老师关于文言文阅读备课与教学的方法指导与方向指引;张瑾老师对板书设计多样化、合理化、有效化的思考;罗梅老师的青春、朝气、魅力,陈梅素老师的亲切、沉稳、内敛,白美玲老师的热情、激情、倾情,史芳艺老师的文学、意学、痴学,秦豪老师等无生课堂的求同存异、别具一格、一路生花,毛清侠老师侠女般的倾力相助,情到浓处的暖心话语……无不是大家在训前、训中的一颗颗诚心凝聚而成。眼里有光,心之所向,诚之所至,一切都会向着美好而去。

留下虚心

本次活动,我有幸上了一堂《愚公移山》,活动前磨了两次,也听取身边同事的好些建议。想必我们每个人能在课堂上呈现的东西,都会是我们自认为最好的、可行的、有效的,我便是如此想的。在这种大型的活动现场,我有幸能听到同行们不同的声音:善不善,行不行,好不好,对不对。大家常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但我觉得这样的对比并不是为了伤害,而该是思想的碰撞,同频的调台,是我借此以自醒的平台。课后,我就如吴长贤老师所说,仔细听自己的授课视频,才发现现场的老师们真的对我“口下”留情,可能因为我比他们稍微大了十来年,也不容易吧!

活动日程排得很满,现场有部分小老师们会认为很疲倦。在无声课堂展示环节,有几位老师抓住机会上台尝试,他们很了不起;部分因害怕而未能抓住机会的老师却又有些遗憾。想想吴长贤老师在整个活动过程总会抓准时机对我们进行指导。她说自己唠叨,其实何尝不是对____语文未来的殷切希望,倾囊相授想给现场曾经的“自己”斩些荆棘。吴穷老师(悄悄称呼吴老)五十八岁还如此热情满怀,悉心指导自己麾下的年轻老师们,在教育口苦心教导每一个虚心求学的她的孩子们。我们眼里的她们已算是有所值得的成就的了,但她们还是如此砥砺,循步前行,我们怎么还有停下脚步的资格?

三载五载,载载皆是年华;七片八片,片片亦可繁花。

愿我们都能珍惜每一次遇见,期待下一次回眸。

初中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第四篇】

平静心、平常心

阳春三月,我作为“新”教师在____县第四中学参加了____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____县教育研究院协办的为期三天的初中语文教师专项培训活动,收获颇丰,特别是听了吴长贤老师的讲座《打开语文教学之门的钥匙——文本解读》,使我受益良多。

思绪调回到从前,在平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中,许是蒙头转向,许是焦虑不安,许是心急如焚……我们总是陷入迷茫和浮躁中,有时还会浮现拼命努力却不见任何成效的错觉,时常云里雾里,不知所措。但我们不应该害怕,这些都是正常的,不要急于摆脱它,或者消极地躲避它,要试着去面对与接纳它,因为只有勇敢的面对与接纳,才能更好地应对那些即将出现或者已经出现的的种种弊病。否则,只是一味地害怕和抵触,只会让自己心烦意乱,忐忑不安,这样的精神状态若一直持续下去,可能会一事无成,那岂不是“得不偿失”,何苦呢?

那该怎么办才好呢?吴长贤老师说:“静下心读,安安静静地读……”这句话让我有醍醐灌顶的感觉,一言以蔽之,就是要耐得住静,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什么是“静”,静是在嘈杂的干扰中守护内心的恬然自安,静是在喧嚣躁动之时能保持淡然从容,静是地处“深巷”,无人问津时的默默耕耘,坚守心灵的清芳,一如深谷的幽兰,静悄悄地绽放,不因无人欣赏而妄自菲薄。切记,唯有心“静”,方能凝神,聚精会神,则万事通达可为也。相反,越是心不“静”,越容易心浮气躁,越是急于求成,就越容易失败,毕竟,通往未来的路,是一步一个脚印的积淀,是“日积月累”的“厚积薄发”,绝不可能是“立竿见影”和“一蹴而就”。

那怎样保持“平常心”呢?“平常心”是在除却“造作”“是非”“取舍”后达到的一种“无念”的境界,何谓“无念”,即不执着,不偏激,不强求,宁静淡泊,自然适意,随缘任运。常怀“平常心”,静观万物,让处于漂泊之中,烦乱如麻的思绪宁静下来,让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走向不悲不喜,不嗔不痴,不怒不怨的“平常”之境,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得失不惧,这于我们的今后的教学、工作、生活都将大有裨益。

从此刻起,无论身处何境,我们都要记得,不必慨叹生命的无常,埋怨命运的不公,要无惧流言的侵扰,不畏挫折的来袭,敢于正视困境的挑衅,直面未知的挑战。我相信,我们一定会遇见最美的自己,迎来绚丽的人生。

未来不远,成功可期。唯愿世间所有的美好,都能与我们常相伴。

39 26197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