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论文 成本会计论文(汇总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成本会计论文 成本会计论文(汇总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成本会计论文范文【第一篇】

关键词成本会计;教学手段;创新

一、传统成本会计课程的演进

在20世纪80年代初,成本会计课程是从原《工业会计》课程中的工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部分分离出来的,当时采用的是完全成本法,其教学内容沿袭了计划经济条件下会计模式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核算范围上仅仅局限于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的计算,而且采用的是完全成本法;在会计报表体系上将成本报表作为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之一。然而,多年来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始终不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型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环境。自动化的制造程序、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行业,有的企业实现了无人化管理。企业一旦实行自动化之后,生产力就会大幅度提升,人工成本不断减少,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解决了市场对产品多样化、精致化的需求。这样,以传统制造环境为背景、以产品生产成本为核心的成本会计教学,与社会现实需求很不相适应。为此,成本会计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现行成本会计教学面临的问题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会计也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但是成本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及应用范畴,不同于其他会计学课程。成本会计是一门集知识、技能、技巧为一体的专业课,对于学生来说,虽有会计学的功底,但要想很好地掌握成本会计这门课,还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成本的计算方法,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不太容易。但是现行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体系滞后于客观制造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完善,在企业中广泛应用高科技已是大势所趋,科学技术进步使企业制造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在我国会计实务界,普遍应用的制造成本法同样面临着变革的现实。而现代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并没有将这种变革纳入其中,只是停留在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和基本生产耗费,采用传统的产品计算方法如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对产品的成本进行计算、编制成本报表。传统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体系,一是介绍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成本会计的涵义、内容、产生、发展和成本会计工作组织,但缺少成本会计的目标;二是成本核算,包括产品成本核算一般程序、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方法、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报表编制方法。但缺少对产品制造环境的介绍,学生无法根据不同的制造环境和成本管理的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学生学完成本核算部分,仍不能针对不同生产组织特点、类型和管理要求组织进行成本核算并编制成本报表。产品成本只是算出来而已,至于提供的成本信息是否满足管理当局的需要很少顾及。成本核算的教学也不符合成本会计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违背了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目标。

(二)成本会计教学手段限制教学容量

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数据的前后勾稽关系来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的,这种数据的来龙去脉又主要是通过成本核算的有关表格反映的。目前成本会计教学手段绝大多数停留在自然媒体阶段,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课时和媒体等的限制,使得教学效果欠佳。可见,传统的自然媒体的教学手段限制了教学容量,很难体现成本会计树状的非线性的知识结构,不便于按成本会计知识的内在实质进行结构化教学。(三)成本会计教学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目前对成本会计的教学普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式、灌输式教学方法,欠缺实践环节,学生缺乏对制造业生产的直观了解和认识。势必影响学生对成本会计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一般成本会计教学均以制造业成本核算为例讲授,学生对课程中涉及到的一些简单的制造业术语难以理解,影响他们对成本会计工作程序和方法的掌握。如对生产工序和生产步骤的正确区分,对生产中投料方式和在产品转移方式的了解,影响他们对分步法中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生产步骤的确定等问题的理解掌握。单纯的理论讲授方式强调成本核算过程中各费用的具体分配方法,没有实践环节很难将各费用分配方法的一些要点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成本计算方法加以运用。所以,学生得到的是成本核算过程各环节的知识片断,对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掌握很不系统,难以对成本会计知识进行整体灵活运用。成本会计的实践教学仍局限于成本核算,主要包括在财务会计的模拟实习中。教学过程没有包括对制造业生产过程了解这一环节,不利于学生对以制造业为背景组织教学的成本核算过程和成本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没有包括集成本会计工作组织、成本计算方法、成本报表编制和成本管理于一体的成本会计整体应用层次,不利于将成本会计知识体系应用于企业的具体实践。

三、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

(一)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由于成本会计是在学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的一门专业课程。它融入了多学科的知识,因此在设计培养方案时,应该从整体发展与综合性出发,合理构建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使学生意识到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掌握基础课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为成本会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注重其它学科知识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搞好整体优化。在课程内容的确定上,确立为满足不同的目的而提供成本信息的思想,结合现代成本管理的需要,增加成本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和考核的内容,在保留成本会计传统体系中的理论与方法的同时,简化过多涉及其他管理领域的内容,扩充成本控制战略等成本管理领域的新概念和理论与方法,使成本会计的体系内容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

(二)构建成本会计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系统

针对会计教育的特点,著名会计学家阎达五教授曾提出“会计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成为一种21世纪会计教学手段新模式”。多媒体教学:通过教学课件的使用,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直观地演示教学内容,加深对理论教学的理解。多媒体技术在会计教学上的应用是会计教学现代化的需要和发展趋势。成本会计教学应构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在成本计算方法方面,强化成本计算全过程的整合,采用菜单式的程序教学。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系统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集中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以图、文、声、像并茂,直观、具体、生动及信息量大和使用快捷、方便为特点。成本会计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在重点讲授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概念、特点、适用范围以及成本计算的有关问题的前提下,更突出地强调各种成本计算方法,从要素、费用到完工产品成本的整体核算流程进行讲解。而且,每种成本计算方法的讲授都应采用菜单程序式教学,将成本核算的程序,固定到案例讲解的菜单上。菜单的各个选项是有先后顺序的,只有在前一个程序过程完成后才能进行以后各程序的操作。这样学生对各成本计算方法就有了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在网络辅助教学系统还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进行交流,布置、提交和批改作业等,完成整个教学环节。

(三)构建完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方式

实践性教学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亲身体会成本会计在不同行业中的操作与应用以及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成本会计教学主要以制造业生产过程为例进行讲解,而学生对企业生产过程没有感性认识,因此应该让学生对制造业的生产过程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同时,通过实验课程的开设,了解各种凭证的来源、去向,解决学生感性不足、认识不够的问题,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并通过团队合作可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最后,针对不同生产组织和工艺过程特点具体了解企业如何组织成本会计工作、进行成本计算、编制成本报表、进行成本管理等内容的综合实践教学,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成本会计整体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对成本会计实践更好地应用。

参考文献

[1]尹瑜。试论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1).

成本会计论文【第二篇】

(一)信息经济对成本会计发展的影响首先,成本会计工作方式的电算化需求。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成本会计的工作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工作需求。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推广和深入发展,企业的物流成本、信誉成本管理等日渐重要,这就要求企业成本会计能够利用新手段,对现代企业的各类会计信息展开全面、及时、精确、高效的集成。其次,成本会计核算统一化。随着现代企业经营范围、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运行各环节成本核算的统一化要求越来越高,从采购、生产到管理和销售,应尽量减少核算中各环节的摩擦。再有,成本会计核算的国际化。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内企业成本管理的方法和理念不断受到国际方法的冲击,因地制宜,去粗取精;扬长避短,去伪存真才能够走的对,走得远。

(二)成本管理观念的更新给成本会计带来的影响首先,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提高企业产品与服务质量的有效哲学,是加强现代企业竞争的有力武器,成本会计要在企业生产的各环节中实现全面成本控制,而非传统的流水账报表。其次,企业发展战略管理。传统企业成本会计,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企业整体投入与产出的记录与核算上,对企业成本控制的未来时态并未有机参与。然而,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保持长远竞争优势,就必须做好长远成本控制工作,成本会计就必须在现有成本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企业成本控制的预测研究,只有持续改进,不断探讨,才能寻找到企业长远、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二、企业成本会计未来发展的对策探讨

(一)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益、成本回避思想传统上,企业在衡量企业成本工作绩效时,一直把主要注意力放在直观成本的升降上,在企业成本控制的具体实践中,往往把短期内成本的减少、换取竞争能力作为工作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企业未来增效的衡量,在很大程度对企业的技术更新与产品换代造成消极影响。因此,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竞争不能仅注重成本竞争,更要考虑到科技的竞争,成本会计在未来工作开展时须注意到这一点。此外,企业成本会计还需加强成本回避认知,从传统上片段化成本控制,转化为企业生产全周期的成本控制,特别是加强事前成本控制,未雨绸缪,提前回避不需要的成本支出。

(二)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态共进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现代企业管理拥有了崭新、高效、系统化的管理手段。在企业成本会计领域,加强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方式已成为时代的需求,会计行业发展的必然。利用电子计算机,一方面可极大的提升信息处理和反馈速度,提高企业日常业务处理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电子计算机还能够及时、有效的对企业运营发展的各项成本实施全面的分析和考核,有效的作用于企业成本的核算、预测与决策,是企业成本会计在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态上发挥最佳作用。

(三)培养高级复合型成本会计人才,提升会计业务水平人才是行业之本,是发展创新的起点。如今,企业对成本会计的要求已经不同往日,一方面,现代成本会计职能早已不是原始的加减乘除,随着企业经济环境的日新月异,成本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与职业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次,在加强会计学科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要对会计相关的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交叉性学习,以把握住现代企业成本会计的脉搏所在。再有,提高文化水平,最快的速度掌握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提高现代会计的业务操作水平。此外,还应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营造良好执业环境,提升成本会计人员的思想水平。一方面,应学习新的经济法律和行业规范,依法进行业务操作,严肃从业团体财经纪律。其次,由于现代会计人员工作内容和形式发生了转变,直接参与到企业的财经核算、控制、管理等方面。所以,在成本会计岗位的考试中、企业录用过程中,均需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修养教育和考察,使其秉公办事,具备应有的健康的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企业经济发展服务的精神。(四)加强国内外经验研究,传承创新结合博采众长我国企业成本会计领域起步较晚,然国外不少发达国家的成本会计却源远流长,极富活力,特别是随着电子计算机、适时制、限制理论、运筹学、战略管理、基准管理、行为科学和系统工程等各种科学理论与技术被广泛应用并日显成效的今天,学习西方先进企业成本控制经验,吸收有益部分为我所用,进而形成新型的管理与经营并重的成本会计行业规范意义重大。因此,在我国企业成本会计发展的过程中,应结合具体国情,认真研究不同企业的实际环境,能直接应用的就直接引进,能够改革、改造后应用的需深入研究创新。

三、结语

成本会计学论文【第三篇】

(1)适时制生产系统的实施,为作业成本会计的产生创造了重要的应用条件。适时制使传统的“交易基础成本计算”或“数量基础成本计算”受到强烈冲击,并直接导致作业成本会计的形成和发展。作业成本会计因适时制的产生而产生,又因适时制的发展而发展。

(2)由于变动成本法在实践中运用地不理想,所以企业家目前更注重的是完全成本法。实务工作者认为短期变动成本是产品成本的一种不充分的计量尺度。他们倾向于把固定成本分配到各产品之中,以全部成本作为产品的长期制造成本,实务工作者对完全成本法的这种浓厚兴趣,就成了作业成本会计产生的现实土壤。

(3)在高新科技条件下,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严重失真。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许多制造企业的制造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企业更加需要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进而更加关注成本计算方法。过去看起来是合理的计算方法,在新的环境下,却出现了扭曲成本信息,不能满足决策及管理需要的现象。而传统的成本计算法要求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全都追溯到产品中去,直接成本由于归属对象明确,可以做到准确分配,而间接成本的发生动因却比较多,笼统以单位水平动因来分配,在制造费用较多的情况下,将严重扭曲产品成本。

时代的变革导致经营环境的变化,经营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努力改进和完善管理技术和方法,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随着企业对成本计算的准确度要求,作业成本法慢慢地走入了企业成本管理者的视野中。

2作业成本法的发展

(1)国外作业成本法的发展。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期,杰出的会计大师埃里克•科勒,科勒当时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正确计算水力发电行业的成本。1952年其在他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系统的阐述了他的作业会计思想。

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出版了《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作为研究成本会计的杰出理论家,他坚持: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作业成本会计是一种决策有用性目标相联系的会计。研究作业成本会计应首先明确三个概念,“作业”、“成本”、“会计目标—决策有用性”。会计要揭示收益的本质,首先就必须解释报告的目标,这个目标表示托管责任或受托责任,主要是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信息,作业成本计算中的“成本”不是一种存量,而是一种流出量。会计若要较好的解决成本分配问题,成本计算的对象就应是作业,而不是完工产品,成本不应硬性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而是应该根据资源投入量,计算利用每种资源的完全成本。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库伯和卡普兰两位教授撰写了一系列案例、论文和著作才引起西方会计界的普遍重视。库伯相继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作业成本法的论文,这些论文基本上对ABC的现实需要、运行程序、成本动因的选择、成本库的建立等方面作了较全方位的分析。库伯还和卡普兰合作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计算成本的正确性:制定正确的决策》一文。这标志着作业成本法开始从理论走向应用。

20世纪末,以美、英等国家为代表的西方会计界开始对ABC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广泛的研究兴趣,许多会计学者发表和出版了大量研究探讨作业成本法的论文和专著,作业成本法已成为人们广泛接受的一个概念和术语,ABC的理论亦日趋完善,并已在西方国家的一些企业中得到了推广应用,更促使了作业成本法的发展。

(2)我国作业成本法的研究现状。

在我国,最早的有关作业成本法的文章是易中胜、马贤明、陈良编译并发表于《会计研究》第六期的《管理会计:挑战、对策与设想》。随着生产方式的急剧变化,生产制造环境的变化使传统的成本会计提供的成本信息不能反映真实的产品成本,传统的成本会计系统受到越来越多地批判,而作业成本法则会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界人士和学者的关注。

3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与运用

(1)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的基础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成本法的本质是:以“作业”作为分配间接费用的基础。间接成本与产品是通过作业联系在一起的,我们需要找出引起间接成本发生变动的作业,并把这些作业作为分配间接成本的基础。作业成本法计算要求首先根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其次依据成本动因跟踪到产品成本,即资源—作业—产品。

作业成本会计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科学信息系统,它把成本计算从以“产品”为中心转移到以“作业”为中心,并以资源流动为线索,以资源耗用的因果关系为成本分配依据,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跟踪反映和分析,大大拓展了成本核算范围,改进了成本分配方法,优化了业绩评价尺度,提供了较为准确的资源利用方面的成本信息,能更好的发挥其在决策、计划、控制中的作用,促使作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满足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克服传统成本制度的诸多不足。

(2)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运用。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适应高新技术制造环境下正确计算产品成本的要求,它为改革间接费用的分配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随着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拓宽了企业价值链的空间范围,亦要求现代成本管理扩展空间范围,为企业价值链优化提供有用信息,作业成本法正适应了这种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另外,作业成本将成本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有利于我们树立顾客第一的经营思想。适时生产方式需要作业成本计算系统为其提供有效的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多年来,我国成本会计学家始终在探索我国成本管理的模式,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有着深厚的理论积累。另外,通过近20年的教育和培养,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也在不断地提高,加之多年来先进管理思想的导入,企业会计人员能很快理解并运用作业成本法,为作业成本管理的推广打下了基础。

成本会计学论文范文【第四篇】

关于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理论被修正的思考 一、传统历史成本会计两个理论问题 传统历史成本会计是指以历史成本作为资产计价依据的会计实务。传统会计有两个理论问题: (1)费用的确认标准问题 佩顿和利特尔顿认为:费用是对努力所作的计量,收入是对成就所作的计量。其差额就是收益,是对企业所获得成就或经营管理成果所作的计量。费用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企业负债的增加,费用的确认称为费用的配比。传统会计所应用的费用配比原则包括以下三项确认规则:①联系因果关系确认费用;②系统地和合理地分配费用;③成本发生时立即确认费用。第一项规则认为,费用确认的最理想的办法,是找出收入和费用的相互关系,即费用的发生是与产生某一个会计期的营业收入相关联。对第一项规则不能完全规定的其它费用,在第二项规则中提出两种选择:①在以后的各会计期中,将成本合理地和系统地分配为费用;②当成本发生时立即确认为费用。在现实情况下不可能采用第一、二两项费用确认规则时,可采用立即确认的第三项规则。 (2)资产的确认标准问题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阐述资产的确认必须具备三个标准:①有可能提供未来经济效益;②必须为企业单位所拥有或控制;③必须可以用货币进行计量。 美国会计学家布诺默特,在1970年的《会计师杂志》上发表文章说:“在公司年度报告的总经理致辞中,通常有这样一句老生常谈的话:‘我们的全体员工是最重要最宝贵的财富。’但是随着这一致辞之后,人们不禁要问:作为最重要最宝贵的公司人力资本为什么没有反映在报告中,它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这是对传统会计较早的质疑。传统会计观念仅承认实物资本而不承认人力资本,会计人员在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所记录和反映的也是实物资本,而不包括人力资本。直至60年代初期,会计学家才开始研究人力资本问题,以修正传统会计中的有关缺陷。 二、人力资源会计对传统会计的修正分析 人力资源会计或称人力资产会计,按美国会计学会人力资源会计委员会定义为:“人力资源会计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其目的是将企业人力资源变化的信息,提供给企业和外界有关人士使用。”美国人力资源会计学家埃里克·弗兰霍尔茨认为:“人力资源会计是把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作为组织的资源进行计量和报告”的活动。前一概念指出了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对象、核算方法和核算目标;后一概念指出了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内容和核算空间。自1964年美国赫曼森教授在《人力资源会计》中提出人力资源会计观念以来,国际会计学界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作出了许多贡献,并对使用数百年的传统会计作出以下修正: (1)修正传统会计对成本和费用的界限 在传统会计中将花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支出作为一项费用来处理,可能使企业花费大量货币支出而获得的人力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因为在人力资源费用化的条件下,是基于短期成本节约观念的设想,即假定在人力资源损耗的情况下,短期内可能产生超额利润。因而片面地强调节约人工成本,而不注重人力投资。但正确地计量人力资源,把人力资源支出作为一项资产,将其作为一项投资,列入资本性支出,才可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生产经营决策。根据是: 首先,作为人力资源载体的人,本身不是会计资产,其资产性在于他具有取得未来收益能力的潜力,这种潜力是通过在人身上的投资而使人力资源的素质提高和生产能力增强体现出来,这种潜力的价值可以认为是资产。作为资产处理的并不是作为人力资源载体的人本身,而是提供未来经济效益的服务能力和潜力所付出的人力资源投资构成的会计资产。由于这种人力资源投资是在作为人力资源载体的人身上发生,人只是会计资产的一种表现形式,仅能称之为&

成本会计论文【第五篇】

(一)确定作业中心及其作业动因作业成本的实施类别较多,细致的作业划分可以提高企业成本核算的精确性,但繁杂的作业数据会加大计量成本,影响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应用效果。根据成本效益的原则,企业应按照作业的性质和内容将作业划分组合成多个重点作业中心,确定作业中心后,根据需要选择科学合理的作业动因,建立作业成本库。作业动因是指产品作业被消耗的直接原因,分析作业被消耗的途径,选择相关性较高的作业动因,分析评价各项作业的增值方法,减少产品消耗作业数量,降低作业计量成本。

(二)确定资源消耗项目和资源动因完整的资源消耗项目是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前提条件,在资源消耗项目的选择上要注重消耗金额较大、不同作业间资源消耗差异大的项目,在资源消耗信息的收集上要确保数据的真实、完整。确定资源消耗项目后,与各项作业的执行者共同参与协作,根据作业中心选择合理的资源动因。资源动因是指消耗资源的方式和原因,将资源消耗项目分配到作业的依据,合理配置资源利用率,评价作业消耗资源的有效性、合理性。

(三)资源费用分配至作业成本库汇总资源动因的耗用数量,计算资源动因分配率,将确定的资源耗用费用分配到各个作业中心对应的作业库里。在分配的过程中,一些资源很难明确划分,如办公用品的消耗,企业应对此类数据进行日常分类统计,在作业成本法核算时直接根据各项作业实际消耗数量进行分配,增加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四)作业成本分配至成本核算对象根据每项作业成本库的作业动因数量,计算作业动因分配率,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核算对象中,最终确定产品成本。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能够直接认定是哪种产品耗用的,可通过“生产成本”科目直接记入产品成本中。

二、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我国企业正处在转型发展的阶段,生产技术水平有了较高的提升,但与西方国家相比,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系统尚不完善,在制造业企业中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仍占主导地位,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环境尚未成熟。企业管理层对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思想的认识不够深入,思想陈旧落后,不愿尝试创新推广,作业成本的有效实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信息系统对庞大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相关人员配合支持力度较低,再加上我国成本管理技术水平较低,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核算系统,使得作业成本法运行困难重重。作业成本核算与管理人才整体综合素质不高,相关人员对车间产品的工艺流程缺乏了解,实践经验积累不足,作业成本计算方法繁琐复杂,相关数据信息无法实现共享,关键性的非财务类数据获取过程难度较大,相对传统核算方法比较排斥作业成本法,对作业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解决对策1.树立正确的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理念随着高新技术企业的增多,经营管理模式不断创新,为满足经济市场产品、服务多样化的需求,在科学化管理与流程成本控制中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实现成本费用的合理化归集和分配。企业应为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加强国家政府机关与企业管理层的资金支持与宣传推广力度,提高整体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作业成本管理理念。2.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建立科学可行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是企业有效实施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根本保障,我国企业现代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经营特点的成本应用模式,促进企业进行合理、准确的作业成本费用划分,更准确的分析作业动因与资源动因,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产品资源定额消耗标准,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作业成本控制,将作业成本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融合,提高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益,扩宽企业的发展前景。3.加强作业成本人才队伍建设成本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重要性加大了对人才队伍的需求。定期对作业成本人员进行培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举办企业间研讨讲座活动,及时了解掌握作业成本的发展动态,研究国内外先进、成功的作业成本核算和管理案例。组织作业成本人员深入车间一线学习,与作业人员沟通交流,掌握产品作业的全部流程和产品性能,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合理分配作业成本费用。

三、总结

48 26200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