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参考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参考4篇】”学习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过程:

一、感悟地震

1、播放汶川地震影片,让学生感受地震这种自然灾害的危害性。

2、质疑:刚才看到的影片让你想起了什么?

3、过渡引入学生观看震后惨状组图:“是啊,这就是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在我国四川汶川的级大地震实况。震后是什么样子呢?”(播放组图,了解震后惨状)

二、导入课题

1、引入“救援队”:强烈的地震使汶川,美丽的城市,漂亮的楼房,们宁静的生活状态就在5月12日14时28分定格。哭声四起,亲人离散,骨肉分离,一片废墟……此时,那些埋在废墟下的尚存生存希望的人急需得到救援。于是,武警官兵,消防战士,还有群众自发组成的救援队(板书“救援队)立即展开了救援工作。

2、引入“国际救援队”: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汶川发生大地震的消息一经播出,全世界人民的目光都聚集汶川,很多国家派出他们的国际救援队(板书:国际),支援中国抢险救灾!(播放国际救援队帮助汶川抢险救灾的感人场面组图)

你看了画面,想对这些国际救援队说什么?

3、引入“中国国际救援队”:其实,我们国家也有一支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他们也曾经帮助过其他国家进行地震抢险救灾(板书:中国),这个队伍……2003年5月21日,阿尔及利亚发生了级地震,造成两千二百多人死亡,一万多人受伤。

一、初入课文:

1、播放课文“震后……载誉返回祖国”这部分朗读。

2、听完他们的故事,你觉得他们代表我们国家在这次救援中表现得怎么样?(相机会完善课题,板书:真棒!)

二、深入学文:

1、质疑:为什么你们觉得他们表现得“真棒”呢,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很棒”?

2、默读课文3、4两个自然段,找出能说明他们这个队伍表现得很棒的语句。

3、汇报:

“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

“他们一下车,就……”

“有的队员用超声探测仪……”

“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

“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

“虽然这个地方不属于中国国际救援队负责的范围,但……他们带着搜索犬在废墟中来回搜索。”

“经过一番紧张的援救……”

4、课件出示以上重点句子,引导学生朗读。

5、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总结出他们表现得“真棒”的原因:

不顾疲劳、行动迅速;工作细心、装备一流;不怕困难;尽心尽责

三、过渡(在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救援工作的38支队伍中,只有中国和法国救援队各救出一名幸存者,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扬。)学习课文第一段。

四、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过渡引读第五自然段。

2、理解“载誉”。

3、小结:我们的国家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为我们国家争了光,赢得了荣誉,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

五、情感升华、回归主题:

1、播放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地震后进行援救的图片。

2、你想对这支队伍说什么?(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3、假如你是一个阿尔及利亚人民,你亲眼看到了这支队伍在展开救援工作,有人问你“中国这支队伍怎么样?”,你会说什么?(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一、教师总结:中国国际救援队,很棒!其他国家的救援队也很棒!当灾难发生的时候,他们都能放下自己的一切,奋不顾身投入抢险救灾,他们都是我们最最值得尊敬的人!

二、结束语:灾难无情人有情,大爱无边,爱无国界!正因为有了他们这些怀着满腔人道主义精神的人,我们这个世界才处处充满了爱!

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和中国国际救援队展开救援时的情景组图,结课。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学目标

1、培养默读能力。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的帮助。

教学重点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难点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图)请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完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4、介绍相关知识,了解背景。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分段读,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谁来说?

三、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想“为什么说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说自己的感受。

2、谁想说?

第二段:救灾速度快。

第三段:不怕牺牲。

第四段:技术高超。

3、作为一个中国人,看着这一切,你最想说些什么?

四、总结

1、看一看,想一想本篇课文与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倒叙、先果后因、首尾呼应)

2、通讯的基本情况。

五、作业

找1篇通讯,说一说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这一组织。

2、学会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体会作者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学会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回忆本单元单元主题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引导学生读“资料袋”,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这一组织机构。

2、引导学生读“自读提示”,明确自读本文的方法和要完成的问题。

3、学生带着问题默读。

在默读时要求学生勾画叙事要素的关键词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4、全班交流第一个问题: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进行交流的时候,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文中找到事情的六个要素,简要概括事件的经过,串联起来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区别复述和概括的区别,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概括事件的经过。

学生充分发言。

5、全班交流第二个问题: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交流的时候,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想要通过文章表达的感情就是他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所在。

学生充分发言。

6、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时候,抓住文中感情最为充分的段落来指导。一方面,引导学生内心要满载着和作者一样的感情来读;另一方面,要讲究一定的技巧,比如,抓住最能体现这种感情的词语重读。

学生广泛试读。

学生齐读。

老师范读。

学生齐读。

7、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篇课文。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与人交往,建立友好情谊。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反思【第四篇】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人教版第六册第28课,它是1篇通讯改写而成的略读课文。它记叙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这篇课文主要的学习任务是让学生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和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因为这是1篇略读课文,为了更好地研究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我们决定采取同课异构的方式来对这篇课文进行研发。经过我们精品课程研发组的几次研磨,综合我的教学设计和廖老师的教学设计意见,最后我们的教学设计,主要定在: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思,通过小组活动完成任务式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中,我先提出第一个学习任务是:“以小组为单位,给课文每段标上序号;选择小组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大家互相正音。”学生通过分组自由选择朗读方式,充分照顾到学生不同的`朗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学习课文内容作好铺垫。为了训练和提高学生快速浏览文章和抓住重点词句来概括文中的主要内容的能力,我提出了第二个学习任务:“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孩子们很快抓关键的词“发生地震、受灾严重、派出、讯速救援、搜索犬‘超强’、感激”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我的教学重点放在了第三个学习任务:“默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受最深的一个场景,用﹏﹏划出句子,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再想一想这个句子怎样朗读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小声读一读,准备在小组里展示。”这个环节我主要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引领学生进入文本,让学生的体会中国国际救援队中阿尔及利亚救援时行动迅速、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的优秀品质和高超的技术。最后让学生谈体会,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的原因,由此而发出由衷之言:“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这一环节起到了总结全文,升华感情的作用。

一堂课下来,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自主、合作、快乐地探究,了解了中国国际救援队迫切救人的认真和专业,也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的精神,很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和要求。但是,我总感觉学生们谈体会的时候说得不够深入,他们说的都是一些比较表面性的东西,这虽然跟他们的阅历有一定关系,但是也跟我在堂上没有注意引导他们对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后的悲惨景象进行想象,没有引导学生想象当时可能会发生怎么样的事和当时环境恶劣程度有很大关系的。如果我在当时加以启发想象的话,学生们就会体会到阿尔及利亚群众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是多么渴望得到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帮助,就体会到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对于阿尔及利亚群众的重要性,从而也体会到:“虽然这个地方不属于中国……前往救援。”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最后水到渠成,学生们明白到阿尔及利亚人民为什么要赞美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原因了。

通过这次精品课的研发,我再次深感到任何的课堂教学都不有十全十美的,事实上,一节好课同样需要我们反复推敲研究,以致完美。

16 1117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