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辟地 教案(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开天辟地 教案(精编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1

这是1篇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赞颂了盘古无私的献身精神。

一、开天辟地显“力大”

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找描写盘古开辟天地的句子,并反复读读体会体会。学生找到了第二自然段的倒数第二句,学生从“猛劈猛凿”这个词感受大盘古力大无穷,男同学甚至是边读边做动作,以此加深对“力大无穷”地理解。

二、顶天立地显“坚持”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地每天加厚,盘古也跟着每天长高,而且历经一万八千年。在这个过程中,想象盘古会遇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呢?

学生结合原来所读过的神话故事,发挥想象,编造了一幅幅精彩的画面,由此可见盘古是多么坚持!

三、改天换地显“奉献”

默读第七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学生开始很认真地进行默读,一会就动笔画了起来,请了一位平时不怎么爱举手的同学在小黑板上画中心句。别看她平时不声不响,画中心句还是信手拈来。全班交流,中心句是“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那么他的身躯化成了哪些事物呢?

大概是由于这几个分句写得琅琅上口,句式一致,学生读来兴致盎然,发现这一段有九个“变成”了。我追问难道仅仅是这九样事物吗?学生一下子张开想象的翅膀:“牙齿变成了晶莹剔透的珠宝”,“头发变成了茂密的森林”,“汗毛变成了满天的繁星”…

在此基础上,我出示了古文版的这一段内容,学生更加读得摇头晃脑。我相机考考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些小家伙也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课文中没有的句子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得很形象。

这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盘古?学生结合课文马上回答:无私奉献的盘古,为他人着想的盘古。

是呀,盘古以他的身躯和神力改变了世界,虽然这只是人们的想象,但留给我们的却是无尽的遐想。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上面的5篇开天辟地 教案是由山草香精心整理的开天辟地教学设计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开天辟地》教案2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赞颂了盘古无私的献身精神。

全文一共8个自然段,脉络清楚,分三部分把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的过程描写了出来。全文处处充满神奇的想象,语言优美,结构清楚。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学情分析: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喜欢探索宇宙世界的奥秘,尤其是喜欢阅读神话故事,对神话中的人物十分向往。他们对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早已十分熟悉,但对盘古身上所蕴含的优秀品质却未曾感悟。

设计思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文如何通过故事内容让学生感悟盘古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精华,了解神话故事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想象是难点。教学时,我坚持:①以“读”为主,多法并用,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品悟课文,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受盘古伟大的人格魅力。②引导学生自由与文本对话,体味想象的神奇,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

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盘古的神力,了解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2、感受神话故事想象的神奇。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练习借助重点词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4、品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盘古的神力。

课前准备:

课件(盘古图片、巨石崩裂的音效、舒缓的钢琴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神话

1、老师今天和大家初次见面,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每张图片都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看谁能最快猜出这个故事的题目。想好了就大声地说出来。(课件出示图片: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2、刚才我们见到的图片都是来自神话故事。神话中的人物和我们常人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又要走进神话世界,了解一个美丽而动人的神话故事。(板题)这就是我们要学的12课开天辟地。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这个“辟”是生字,它是左右结构,左边上面是“尸”,下面是“口”,右边是“辛”。(齐读课题)“辟”也是“开”的意思,所以“开天辟地”又说是“开辟天地”。多么有力量的题目呀,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的自主学习作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感知神话

1、这个故事可有意思啦!翻开书69页,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生字、生词多读几遍。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2、检查字音。

混沌一团巍峨开天辟地冉冉上升雷霆合拢

精疲力竭纵横交错神力身躯化生万物

3、“混沌一团”你是怎么理解的?能联系上下文来说一说吗?

4、现在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你还会读吗?可以你一段,我一段地读给同桌听,要是发现难读的句子就讨论讨论,或者做上记号。

5、你们觉得哪些句子难读?来,大胆地举个手,大家一起来帮忙。(注意长句子的停顿,提示学生画上停顿符号)

6、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这一回是默读,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果觉得有困难,老师帮帮你,借用这几个词来说。(指导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概括)(课件出示:混沌一团开天辟地合拢神力身躯化生万物)

7、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是概括内容的一种方法。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把长文章读短,读成一句话。试试看,能从文中找到一句话来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8、小结板书: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混沌一团,盘古以他的神力开天辟地。倒下后,他的身躯化生万物,创造出美丽的世界。

(设计意图:给每一次读书提出一个要求,是阅读教学所必须的。只有扎扎实实地落实,真正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才能为下文的教学打下基础。在读通全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重点词和长文读短这两种方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无疑是教给学生一根学习的拐杖。)

三、品读2—5自然段,感悟神力。

过渡:“神力”你是怎么理解的?这节课,我们就要看看,盘古究竟怎样以他的神力开辟出天地的?自由读2———5段。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特别有感受的地方做上记号。(根据生的回答,屏幕出示)

1、学习第2自然段

例句a: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①你怎么感受到他的神力?(他一使劲坐起来,大鸡蛋就裂开了一条缝。)

例句b:大神见身边……破碎了。

②你从哪儿看出他的神力?(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

能加上动作来说明吗?(生表演)

③盘古是这样做的吗?你们有什么建议?从哪儿体会到的?(猛劈猛凿)来,让老师再给你一点神力。(生再演)这才是猛劈猛凿。

④盘古可是个昏睡了一万八千年的大神,一万八千年,他该积蓄了多大的力量啊!这一刻,他要爆发了,他要凿出一片新天地来。来,让我们像盘古一样爆发一次!(看屏幕读)

(设计意图:表演是理解词语的方法之一。在学生读通文本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表演中走进文本,在表演中深入体会课文内容,在表演中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达到语言的吸收和内化。)

⑤同学们,你们看,多潇洒啊!挥手之间,天地出现。(屏幕出示)

例句c: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⑥谁愿意读这句话?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感受?

⑦轻而清,这是天的感觉,飘飘渺渺,广袤无边。重而浊,这是地的感觉,雄浑厚重。女生读天的部分,男生读地的部分。

⑧你们的朗读让我们陶醉在这片新天地中。再看看这句话,它还隐藏着玄机呢。(藏着反义词,前半句和后半句字数一样多。)(屏幕中反义词变色)

⑨像这样前半句和后半句字数相等,意思相对应,这是一种对仗的写法。(板书:对仗)在课文中,还有许多像这样的句子,快速地找一找。(生查找)在文章中运用对仗这种方法,能使文章增色不少。共5页,当前第2页12345

(设计意图:了解对仗的写法,是本课的训练重点。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对仗句式工整,意思相对的基本特点,再让学生从文中寻找对仗句子,才能真正掌握这一知识点。)

2、学习3——6自然段。

过渡:天地分开,一个美丽的新世界出现了。盘古是不是可以休息啦?为什么?(天地会重新合拢)天地一合拢,宇宙将暗无天日。盘古又是怎样以他的神力阻止天地重新合拢的呢?

句1:天和地分开后,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①你是怎么体会到他的神力?(头顶天,脚踏地。)

②(指名一生)现在,你就是盘古,天和地分开后,你就怎么做?(引读句1)

③现在,你们就是盘古,站起来,天地分开后,你们就————————(引读句1)

④(引读第4段)天每天—————————,地每天——————————,盘古的身体也———————。这样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多么漫长的岁月呀!天升得———————,地变得——————,盘古的身体也———————

⑤(屏幕出示课文插图)你们看,这就是经历了一万八千年风风雨雨的盘古。此时此刻,他又有什么变化?用一个词来说。(巍峨)

(屏幕出示)句2: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根长柱子似的,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巍峨“变色)

⑥“巍峨”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个词一般用在什么地方?可在这儿却是用来形容盘古。据说盘古的身体撑在天地时,最长长到了9万里长。真是一个了不起的的巨人。他这一撑,就撑了多久?(一万八千年)

⑦引读句子:一百年过去了,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根———一千年过去了,这个巍峨的巨人,仍然像根—————————一万八千年过去了,这个巍峨的巨人,依旧像根。

这不仅需要超乎常人的力量,更需要——————————顽强的意志力。

⑧看着巍峨高大的盘古,我的脑子里不由得浮现出一个成语。和天地有关,现在一般用来形容敢作敢当、光明磊落的男子汉。(顶天立地)对,今天老师把这个词送给咱们班的男生,希望你们长大后都能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曾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品悟、咀嚼,利用排比句式的铺垫引读,感受盘古超乎常人的意志力。)

四、创设情境,升华体验

过渡: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走近盘古,走进盘古开天辟地时那一种惊心动魄的场面。闭上眼,眼前一片漆黑,现在我们要进入时光隧道,回到很久很久以前。(师配乐诵读1—6段)

①睁开眼吧,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盘古就是这样以他的神力开辟天地的,那他的身躯怎样化生万物的?下节课咱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感悟需要积累的支撑。前面多种方式的精读、品读,已让学生走近文本、走近盘古。而此时,教师的诵读,更将调动起学生积蓄多时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五、布置作业

摘抄本课中的对仗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七、八自然段,并练习背诵第七自然段,了解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2.感受神话故事想象的神奇。共5页,当前第3页12345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下列词语。

混沌一团巍峨开天辟地冉冉上升雷霆合拢

精疲力竭纵横交错神力身躯化生万物

2、借助上面词语说说盘古是怎样用他的神力开辟天地的?

3、大英雄盘古,以自己的神力开辟了这个黑暗混沌的世界,并用自己的身躯苦苦支撑在天地之间。当天地不再合拢时,他才含着微笑倒下了。此时盘古心里在想些什么?

是啊,永远留在这个世界,说得多好啊!他是怎样化生万物,留在这个xx的?(师板书:化生万物)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调动上节课学生所积蓄的情感,为下文学习打下铺垫。)

二、精读第7自然段,品味“化生万物”。

1.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说什么吗?(伟大)

2.有时候伟大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请大家再读第7自然段,读着读着,你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情感?在最有感触的句子旁写下你的所思所感。

3.学生读书感悟,教师巡视指导。

4.来,谈谈你们的感受。(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重点指导最后一分句朗读)

多么伟大的盘古呀!为了这个美丽的世界,他奉献出所有的一切。就连——(指导读最后一分句)他悲壮地倒下了,但他死而无憾。虽然他不是真实的,但我们不能不说,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真英雄。

5.师引读:(课件出示第7自然段)多么整齐的句式呀,就像部队的士兵,我把红色送给女同学,把绿色送给男同学,黄色部分留给我自己。咱们合作朗读,共同分享这段美妙的文字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黄色:总述部分。红色:分句前半句。绿色:分句后半句。)

6.体味想象的神奇。

①同学们,再看看第7自然段,你发现盘古的身躯与所化成的事物有什么关系?(相似)所以说想象不是瞎想,所想象的事物与原来的事物之间必有其相似之处,这样的想象才是合理的。文中连续用了九个“变成了”,句式整齐,想象丰富,也许只有这样的句子才能让我们感受到盘古虽然倒下了,但世界不会忘记,天地不会忘记,人们也不会忘记,他仍然活在天地当中。不信,你听——(课件:呼呼的风声),你看——(课件:洁白的云朵),我知道,这是——盘古呼出的气息。放眼大地,辽阔的大地绵延千里,我知道,这是——盘古的肌肤。你们谁也来试着这样说说?

出示句式:“——,我知道,——————。”(生练说)

②盘古不停地奉献,我们就要不间断地想象。放眼世界,你还知道盘古的哪些杰作吗?

7.指导背诵

同学们真是慧眼识英雄!让我们再一次领略盘古给我们带来的美好世界。(课件出示:第7自然段画面,生配乐背诵。)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以上设计重在让学生带着各自的感悟与体验与文本对话,在相互启发、补充中更好地体味语言文字,在自主的阅读活动中,感受盘古的伟大。再让学生凭借句式“——我知道,——”进行大胆创造的想象,在语言的迁移运用中,更深切地感悟到盘古的无私奉献精神。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背诵的训练,达到语言的内化。)

三、概括小结,略读第8自然段

1.(看板书小结,引读第8自然段)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

2.让我们再一次怀着感动,怀着对他的敬佩之情朗读最后一段。共5页,当前第4页12345

(设计意图:第8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概括总结,而前文的精读已解决了此段内容,便以读一笔带过。)

四、拓展延伸,升华认识

1、同学们,在了解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后,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对盘古说,那就一吐为快吧!

2、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宇宙并不是因为盘古开天辟地而形成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这篇课文?(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学习盘古顽强的意志力,勇于奉献的精神。)

3、“开天辟地”这个神话故事现在已经演变成成语,常比喻前所未有的,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如:“毛开天辟地,成立了新中国!”也用来比喻开创空前宏伟的事业。

4、再读题目,希望同学们也能学习盘古敢于创新,勇于奉献的精神,长大以后开辟出一番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设计意图: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内核,挖掘隐藏于教材中的潜在信息。)

五、布置作业

1、背诵6、7、8自然段。

2、课外搜集神话故事,自由读。

附板书设计:12.开天辟地

神力身躯

混沌一团化生万物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3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44

省苏教版小语课堂观摩

作者:傅红 文章来源:江阴市实验小学

课时目标:

1、 指导学生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游戏“看图猜故事”,出现四个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夸父追日

2、 引导学生初步说说神话故事的特点

3、 揭示课题:开天辟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 读准读通课文

2、 带领学生学习6组词语

(1) 合拢、裂开、崩裂、破碎 (混沌一团、黑暗混沌)

(2) 劈、凿、撑

(3) 精疲力竭 (疲惫不堪)

(4) 光芒万丈、皎洁明媚 万顷良田 (良田万顷)

(5) 巍峨

三、再读课文,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1、 分节读文,思考: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后来又发生了什么?

2、 指名回答,教师归纳,相机板书:黑暗混沌 开辟天地 顶天立地 化生万物

3、 指导学生按顺序简洁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 在文中找出能概括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5、 小结概括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

四、识记生字

1、 出示本课9个生字,默记

2、 完成看拼音写词语

3、 校对 五、布置作业 用两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个人简历

傅红老师,女,出生于1978年1月,中共党员。96年毕业于江苏省无锡师范院校,从教于江阴市长寿中心小学,后于XX年调入江阴市实验小学,工作近十载春秋。在教学业务上精益求精,力求创出个性独特的教学风格,曾两次在全国农村小学作文研讨会上赛课,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执教的习作课“我有一个小小心愿”也曾在无锡市课堂教学活动中展示,获得一致好评;承担无锡市新教材培训研讨活动展示课任务;组织的综合活动“花之韵”在江阴市级活动中展示。本着“享受快乐,享受孩子,享受教育”的座右铭,在教育的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乐于奉献,先后做过做过班主任、大队辅导员、团委副书记等工作,尽心竭力做好每一件事情。先后获得江阴市新长征突击手、江阴市优秀团干部、无锡市优秀辅导员、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傅红老师的《开天辟地》一课,以她个性的词语教学告诉每一位老师:词语教学同样可以精彩!这节课上,傅老师带领学生学习6组词语,巧妙地通过6组词语串联起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引导学生理解词意时,方法更是多种多样。教学 “凿、劈、撑”时,让学生通过表演理解;教学 “光芒万丈、皎洁明媚”时,通过朗读比较区分其意;教学“巍峨”时,通过讨论“巍峨的盘古”用词是否恰当,来突现盘古的英雄形象……真可谓是别具匠心!在她的课堂上,词语不再是孤立的语言细胞,而是一个个富于情感的生命。    傅红老师的《开天辟地》一课,以她个性的词语教学告诉每一位老师:词语教学同样可以精彩!这节课上,傅老师带领学生学习6组词语,巧妙地通过6组词语串联起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引导学生理解词意时,方法更是多种多样。教学 “凿、劈、撑”时,让学生通过表演理解;教学 “光芒万丈、皎洁明媚”时,通过朗读比较区分其意;教学“巍峨”时,通过讨论“巍峨的盘古”用词是否恰当,来突现盘古的英雄形象……真可谓是别具匠心!在她的课堂上,词语不再是孤立的语言细胞,而是一个个富于情感的生命。

(第一范文 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开天)

此问转载

开天辟地课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理解生词。

3、理清课文脉络,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师:今天讲故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简介神话故事:茅盾先生曾下过一个定义:“神话是一种流行于上古时代的民间故事,所叙述的是超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的行事,虽然荒唐无稽,可是古代人民互相传颂,却确信以为是真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整个宇宙混沌一片,没有天,也没有地。没有我们看到的花草树木,山水鸟兽。于是,世间就流传了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开天辟地。(板书课题)

二、开始新课

1、初读课文向学生提出默读要求:

(1)借助生字表、字典将课文读通读顺。

(2)生词做上标记。

(3)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生字词。

2、小组合作自学默写生字(给生字组词)、生词(2)用竞赛的方法,爬黑板默写生字词

3、检查课文 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同学边听边思考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三、分段,概括段意。

小组讨论(自主、合作、探究)可以有不同的意见,采用大多数意见。让学生板书在黑板上。

四、作业把你想对盘古大神说的话,写在读书笔记上。搜集神话故事,下节课,班上交流。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5

适时的教学反思能够让教师快速成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开天辟地》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一

这是学生接触的第1篇神话题材的文章,讲的是巨人盘古开天劈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劈地而勇于奉献的精神。故事想象力丰富,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朱娟老师对这节课的教学预设是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创设深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朗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这一神话人物那高大的英雄形象和勇于创造、勇于奉献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1、抓住文本重点,感悟人物形象

在教学盘古顶天蹬地这一段时,书上用“不知过了多少年”描写出盘古始终坚持着顶天蹬地。于是朱娟老师采取层层递近的接读方式,引领学生一次次地深入感受,在这一次次的描述和朗读中,学生的情感也一次比一次强烈,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一次比一次高大。此时,就无须太多的分析和讲解,朗读就是有如此大的魅力和韵味,它能让我们拉进与人物的距离,与之同喜、同忧!此时的学生很自然地就能体验到盘古开天地的勇敢、坚强和悲壮感,对盘古的崇敬之情也油然而生。

2、指导学生大胆想象,提高学生语言素养。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中,朱娟老师提取了其中的近义和反义词的语言的知识点,让学生比较,体会文本语言的准确性和用词的丰富性。另外,第四段有个拓展说话的环节,配乐朗读之后,朱娟老师马上问学生:这样的变化仅仅只有这些么?学生说:不是的。于是老师又追问:你为什么这么肯定呢!这个时候学生就自然地关注到省略号上,于是老师趁势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盘古被省略的其他部位的变化还有哪些?因为有了前面偏正短语的积累,学生们能比较容易地根据句式进行说话,拓展文本内容!

这样的想象说话过程让学生在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同时,让语言材料运转起来,从中理解了内容,增长了智慧,吸收了文本的语言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我们抓住了省略号这一语言信息,让学生模仿课文句式展开想象,并且在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地动脑、动口,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

关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我以为,言为心声,任何1篇文章都饱含丰富的情感,字字句句总关情,因此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自然就涵盖着人文熏陶。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朗读的层层推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步步深入,盘古的形象自然就在学生心目中逐渐清晰、高大、丰满起来,于是在课堂上,朱娟老师顺势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以及对盘古说的话,学生对盘古发自内心的诉说,虽然语言不是最美,但情感却是最真。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二

《开天辟地》讲述的是古代的一个神话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本来是混沌一团的,后来大神盘古凭借他的神力把天地分开。盘古死后,他的身躯化生出世间万物。课文中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如何开天辟地,感受盘古的雄伟高大、力大无穷、意志坚定;他如何化生万物,体会巨人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时,我是根据故事的发展情节逐段讲述的。导入课题时我设计这样的导入语:当我们眼望蔚蓝的天空和广阔的大地时,心中一定会想“这天地是怎么来的?人类的祖先是怎么来的?”,其实古代的人也曾想过这些问题,于是编出了许多美丽的神话故事。关于人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神话叫“女娲造人”。传说在女娲造人之前,这个世界没有山,没有水,没有花草树木,没有鸟兽虫鱼,没有天,没有地,于是世间又流传了这样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开天辟地》。想探究宇宙是怎样形成的,这对于求知欲特别旺盛,好奇心特别强的小学生来说,必然会充满新奇。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着设计一个考一考,用上“混沌一团,开天辟地,化生万物”这三个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能力,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他们语言的概括能力。

逐段学习课文时,我采用“启发思考—自主阅读—交流体会—适当点拨—理解想象”的方法教学。教学第二段的时候,设计这样的问题:盘古是如何用神力和身躯开天辟地的?开天辟地后的情况怎样?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交流读后的体会,在此基础上作适当的点拨。如:“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可以感受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巨石崩裂”可以感受盘古的力大无穷,“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感受盘古意志坚定,矢志不移。“微笑地倒下”感受盘古面对死亡,坦然无畏,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无怨无悔、无比乐观的精神,让盘古高大巍峨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来。

教学第三段时,主要让学生反复朗读,了解盘古的身躯化成万物的经过。引导学生把世间事物美好的特点,跟盘古美好的心灵联系在一起,体会盘古把一切都无私地献给人类的崇高的思想境界。然后设计一个想象说话:发挥想象力,说说盘古还创造了宇宙中哪些事物?

这节课我觉得有几个不足的地方:1、学生读,说的机会很多,但我没能很好利用老师点评、学生点评的方法,激励手段利用不够,未能把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很好地调动起来。2、通过一节课的教学,盘古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不够丰满,盘古能开天辟地,化生万物,学生认为都是因为他有无与伦比的神力,而忽视他的意志坚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3、最后安排的想象说话没有指导到位。应先指

导想象的方法,让同学透彻理解书上最后一段的写法,有相似特点的两种事物方可变换,在此基础上在让学生想,也许效果会好些。

20 4258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