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教学反思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所见教学反思精编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所见教学反思范文1

论文摘要:青年教师由于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和岗前教学训练,教学能力明显不足。教学反思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青年教师教学反思的方法主要有:教学后记、观摩教学、教学研讨、课堂调查和行动研究。

青年教师是新建本科院校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是今日的中坚和明天的希望。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人才素质的培养。教学能力包括知识转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fll。刚走出高校或研究所的青年教师由于师范教育的缺失或偏颇、教学与科研的失衡、教师教学效能感走低以及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尚未形成的原因,致使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较差,现状令人堪忧。如何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其途径与方法很多。其中,教学反思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

1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不足的表现

转化能力不强

转化能力是指教师对所要讲授的知识进行概括、加工和改造的能力。教师的教学并不是简单地重现自己所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而是要根据所传递知识的性质和学生的特点将有关知识加以提炼并转化为教学内容,以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促进学生发展。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转化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处理课程的适切性和体系性之间的矛盾,存在两种倾向:有的是见物不见人,只顾照本宣科或者自说自话,有的是见人不见物,虽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课程内容散乱不成体系。要么只注重知识的逻辑体系而忘记学生,要么完全以学生的喜好为转移,一味迎合学生而忘记知识的传授。

组织管理能力欠缺

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是教师对教学活动中各种因素与变量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能力;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要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教育对象结合起来,实施管理。教师要周密的计划,合理的统筹,扎实的检查,适时的控制和调节。青年教师组织管理能力欠缺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处理“紧”与“松”或“抓”与“放”的关系。要么一抓就死,要么一放就乱。要么满足于一言堂,不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仅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而不注重启发引导,不注重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学习。要么放弃教育管理权,任由学生摆布,甘当学生奴仆,课前无计划、课上无规矩、课后无检查。

语言表达能力欠佳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应该具有的职业能力之一,是教师职业要求的最基本的条件,缺乏这种能力,就无法正常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更谈不上对学生的教育。教师的语言充满知识性、智慧性、启迪性且准确明了生动的教学语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教师魅力所在。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表现在语言没有感染力,不能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语言贫乏肤浅,思想深度不够,含金量不够,不能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语言不够优美文雅、过于生活化、学术性不强。语言晦涩深奥,学究气太浓,不能深人浅出表达自己的思想。还有的老师普通话不标准,方言太重学生无法理解。

教学研究能力较弱

教学研究能力是教师探求教学的真相、性质、规律的能力。高校教学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并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提升教学实践的科学性,为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指导。由于高校现行的评聘体制和教师的功利态度,重学术研究轻教学研究现象普遍存在,青年教师对教学研究精力投入严重不足。教师不研究自己的教学,不注重教学效率的提升。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研究能力较弱除了教学研究态度不端正外还表现在教学研究理念陈旧落后。教学研究不是“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以及理性的教学反思而是依据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来设计教学、研究教学,片面追求学科知识结构的条理性、完整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存在,教学研究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需要,教学研究活动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研究效果。

2教学反思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自我提升的根本途径

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不足,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这样,设法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显得尤为迫切。其中,教学反思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自我提升的根本途径。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考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网。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需要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需要学校完善师资培训制度,搭建发展平台。而教师的自主发展则是教学能力提升的根本途径,教学反思则是教学能力提升的基础。

教学反思能够充分激发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其教学能力提高提供机会和条件。

教学反思的目的在于通过多种策略和方法积极主动地审视、分析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及实践活动,这充分尊重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写教学日记、描述一解释自己的教学活动、观摩教学、主动征求同事及学生意见和建议等多种方式所进行的反思行为,也为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教师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实践,是沟通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迅速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有力因素。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单靠教学年限的增加、教学经验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二十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重复;除非我们善于从经验中汲取教学,我们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这就是说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是自然形成的,青年教师要想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必须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反思前人的教学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未经反思的教学理论对青年教师来说是抽象的、空乏的。脱离自身实际去践行理论非但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效虎不成反象犬”,未经反思的教学经验是狭隘的、肤浅的,不结合前人的理论来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就会像井底之蛙般固步自封、停滞不前。青年教师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实践有助于使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课堂环境以及学生的表现做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并通过教师间的相互观摩和讨论,创造性地将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3青年教师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是教师在一节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思想轨迹的纪录。教学后记可以使教师较为系统地回顾和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更新观念、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指明努力的方向。教学后记的形式不拘一格,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点评式,即在教案各个栏目相对应的地方,针对实施教学的实际情况,言简意赅地加以批注、评述;(2)提纲式,比较全面地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成败得失,经过分析与综合,提纲挚领地一一列出;(3)专项式,抓住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与总结,加以深人的认识与反思;(4)随笔式,把教育教学实践中最典型、最需要探讨的事件集中起来,对它们进行较为深人的剖析、研究、整理和提炼,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和体会,形成完整的篇章。教师可依个人的习惯、爱好来选择相应的方式撰写后记,也可结合实际,创造其它形式。

观摩教学

观摩教学即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课堂,并分析他们所观察到的结果,随后与任课教师相互交流、共同提高。观摩是任课教师借助同事的帮助,反思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有效方法和手段。青年教师要勇于开放自己的课堂,虚心听取同事对自己教学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到恰当的解决方法。青年教师还要认真观摩经验丰富教师的示范课,认真听、看、思、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激发对自己教学活动的反思。

教学研讨

即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教学研讨会,同一所学校或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提出各自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讨论解决办法,得出最佳方案为大家所用的一种反思方法。青年教师要积极参加教学研讨,真诚求教以解决教学中的困扰。青年教师还应该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求教与校内外同事,使自己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不断完善。

课堂调查

课堂调查可以用来了解学生对学习和教学的体验,从而帮助教师从学生眼中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成绩和不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对于教师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至关重要,作为教师关键是要了解学生有哪些感受。课堂调查可以帮助教师较为准确地了解学生学习感受的有关信息,从而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建立在对这些信息进行反思的基础上。

行动研究

所谓行动研究,就是要求教师对他们在课堂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以找到恰当的解决方案的过程。行动研究可以促使青年教师积极审视、质疑、批判和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实践,有效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

考括坟籍,博采群议。上面就是山草香给大家整理的5篇所见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所见教学反思的相关认知。

所见教学反思范文2

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从最初注重知识,到强调技能,再到现在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过程。正是基于幼儿园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迫切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的见习活动日益重视。一方面增强了与幼儿园的双向合作,另一方面加强了对见习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但是对在校生和已毕业学生的调查显示,学生普遍认为学前教育专业见习活动存在以下问题:见习时间安排过少、见习缺少针对性,见习过程缺乏有效指导。

二、问题分析

1.根本原因在于重技能轻理论。长期以来,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是艺术类课、师范技能课不间断,重视未来幼儿教师的基本技能训练,虽然也开设了许多专业理论课,但从上到下这种重技能轻理论的观念严重影响到学生对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导致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薄弱,教育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浮浅。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容易陷入“工匠式”的就事论事甚至照猫画虎,接纳新事物、新理念的后发能力不足。

2.学前教育专业普遍对见习活动缺乏统筹安排,缺乏系统性、针对性。见习活动只是作为学期工作的一部分,相机安排,随意性强。缺乏统一的规范的见习使用手册,学生的见习活动目的性不强,浮光掠影,主要就是关注幼儿园的课堂教学,许多学生经过多次见习仍然对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不熟悉,更谈不上懂得具体的工作方法。

3.缺乏对见习指导方法的研究。专业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全程陪同,偶尔点评一下幼儿园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旁观者的位置。学生在见习过程中的收获主要来自于自身的观察,这就使得见习效果大打折扣。

4.缺乏与幼儿园教师的合作意识。在见习过程中,专业教师和学生主要是看,幼儿园教师主要是做,基本就是两条平行线,互不交流。幼儿园教师的实践经验往往比专业教师更为丰富,而由于缺乏合作意识,没有创造条件为双方的交流搭建平台,浪费了幼儿园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

三、对策研究

1.转变观念。

幼儿教师的职业形象经历了三次观念性的转变,即由最初的“知识拥有者”到“技术熟练者”再到“反思性实践家”的转变。这种观念性的转变实际上也表征了幼儿教师教育三个不同的阶段。“知识拥有者”重视幼儿教师的知识素养、学历水平,这是幼儿教师职业由非专业走向专业的最初形态;“技术熟练者”强调的是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是幼儿教师职业走向专业化的重要标志;“反思性实践家”则强调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将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视为其终身的专业成长过程,这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境界。舍恩在《反思性实践———专家是如何思考的》一书中提出了从“技术熟练者”到“反思性实践家”的专家形象转变。在舍恩看来,传统的以“技术理性”为支撑的“技术熟练者”的教师职业形象正逐渐崩溃,取而代之的是以“行动者”为支撑的“反思性实践家”的教师职业形象。艺术技能只是幼儿教师必备的外在条件,而如何扮演一名合格的教育者,在懂得幼儿的基础上科学施教则有赖于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见习活动恰恰是促进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印证理论,促进对理论学习的极好的平台。

2.设计见习实用手册。

为了使见习活动能够统筹安排,有科学的依据,需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选择专业理论课程中确需见习活动的理论知识,结合实践,创设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见习,增强见习活动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3.加强对见习指导方法的研究。

近年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理论教师在见习指导方面不断探索,初步形成了符合学生实际的见习指导方法。

(1)群体辅导。适用于幼儿园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首先在学生集体观摩的基础上,安排施教老师介绍教学意图,其次由幼儿园教师和专业教师分别点评,回校后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活动,最后完成教学反思,由教师批阅,结合问题进一步开展课堂讨论活动。

(2)小组辅导。适用于幼儿园一切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见习手册,观察幼儿行为,教师可以以旁观者或参与者的身份进行指导,在观察过程中,可以随时根据幼儿行为,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3)个别辅导。适用于幼儿园教学活动。前期阶段由专业教师逐一辅导学生完善教案,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分散到各个幼儿园开展试教活动,再由幼儿园教师负责评定和具体指导。

(4)完善课堂教学活动。注重运用情境化教学,注重课堂模拟训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见习活动的有效开展。我认为,加强学生的见习指导,其目的在于促进理论知识的内化,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实践性知识的积累。著名教育家阿尔贝兹认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经验情境中形成的以特定的实践环境和社会环境为特征,具有高度经验化和个人化的知识。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呢?

我认为,唯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见习活动不断地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动态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而且这种践行与反思是一体的,它是“行中思、思中行”的统一。只有思行合一,才能在螺旋形的进程中实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性知识。

4.加强与幼儿园的合作与交流。一方面可以请进来,近年来我校经常邀请幼儿园的园长和骨干教师围绕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常规管理、游戏指导、幼小衔接、就业指导等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讲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在幼儿园见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增进幼儿园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增进对幼儿的认识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所见教学反思3

一、让我轻轻的告诉你,真诚的帮助你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而儿童这方面的需要更为强烈。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时,要善于使用多种激励性语言予以适当的激励,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安全心理空间,教师的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是“一条纽带”,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可见教师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语言是治疗苦恼的医师

古希腊的米兰德曾经说过:对人类而言,语言是治疗苦恼的医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善于使用多种激励性语言予以鼓励给学生鼓励和肯定。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感性的话语比单纯的理论性话语,更能收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学生自身就具有一种情感潜势,这种潜势在外界刺激下就会引发出来。

学生郑岩再给我的留言中写道:不管您怎么批评我,我都没有怨过您,因为您说过“知道吗?郑岩,其实我挺喜欢你的刻苦努力的!”我无比高兴,因为我知道,张老师是看重我的!这句话助我走过了无数难关,走出了无数低谷……

(二)评价因人而异,评价标准分层化、具有创新性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学生所获得的最经常的评价是来自课堂上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鼓励,所以课堂上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要进行即时评价,对每一个同学的出色表现都给一声喝彩,对每一次个性的表露都给与赞扬。而新课标下的评价不只是对学生所做结论或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更多的是以人为本的评价。《新课标要求》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适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因此,我们的评价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应依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因材施教、因性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要求,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实施分层评价。

二、信任是最好的评价

(一)此处无声胜有声

马卡连柯曾经提出尊重、信任、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那就是教育要使学生快乐的学习、成长就应该给学生尊重、信任、与希望。

还记得那个曾经的班长张云霄,那是刚刚升入初中的第一次书费,我对他说你来收吧,经过一下午的努力,看到满头大汗的他从学校会计室回来,说丢了100元,到现在还记得他眼睛里的不安和懊恼,同学们和我都停下来帮他寻找,结果却是徒劳。转眼又一次的书费,我对张云霄说你来收吧,他很犹豫,看得出他想找个理由放弃,但看我很平静根本不再理他,忙别的事情,也只好接受。这次的结果当然是出奇的成功。

(二)无言的放手,满心的收获

《新课标》要求评价学生能否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能否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否体会到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而只一切都归结于学生是否在自己动手操作。即便是非常简单的事情,让学生充分感受自己的重要性,自己被重视的程度,和自己参与解决问题后的充实快乐的感受。

三、同学眼中的同学

(一)用欣赏拭亮心灵

张晓一曾是我十分挠头的学生,在我的眼里凡是学生应该具有的美德他都不具有,我已经记不清当时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了,但是却做了一件让我足以反思良久的一件事情。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离放学还有一段时间,我走到他们组说,给你们留一项特殊的作业,就是写张晓一的优点,最少一条,上不封顶……周一真的让我惊讶,平时总告他状的郭靖写了满满的一页,还有详细的事件,当时我只是把这些给了张晓一,之后张晓一的情况却大为改观,作业、课堂表现,集体活动,样样积极。毕业的时候,当我们在回顾三年生活的点滴的时候,我又见到了这几张折叠无数的纸,晓一说这是他的珍藏。

人的所见不只是眼睛,更重要的是心灵。对表现最糟糕和不可救药的学生,他身上也不会没有闪光点,而这种评价和发现无疑会对一个孩子产生非常大的作用。

(二)欣赏他人就是欣赏自己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孤立的,他们有自己的世界,而是互动的一个学习群体。伴随孩子数学学习的过程的有教师、学习小伙伴、家长等等的帮助。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更加关注同龄人对自己的看法,自己的伙伴,自己的小组成员,自己的同学,对自己的看法。而《新课标》中也要求评价学生是够理解别人的思路,并在与同伴交流中获益,是否有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所以课堂用“善于倾听,学会思考”, 开展同学互评。力求通过多种渠道,让孩子获得来自多角度的肯定,树立学习的信心。

所见教学反思范文4

WANG Ying, LUO Mingyue

(Shandong Xiehe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0)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main power source reflection, reflection several aspects, reflective way and reflection effects, kindergarten teachers teaching reflection of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and through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and sketched ou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teaching reflection.

Key words pre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reflection; survey and research

近年来,教学反思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得到了幼教领域的推崇,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国幼教实践一线教师也在积极开展教学反思活动。然而幼儿教师的反思效果如何,是否真正发挥了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力价值。为了解幼教实践一线教师的反思效果,笔者分别对210位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中45位教师进行了深入访谈,粗略的勾勒出了幼儿教师的反思现状。

1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的动力来源

教学反思的本质是一种人的主体性思维活动,需要主体意识的积极建构方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然而,谈及教师教学反思这一有机体,相对于那些直观外显性因素,教师反思的动力,虽相对隐蔽却直接制约教学反思的效果。

因此,讨论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现状,首先应探讨教师反思动力来源的问题,目的在于了解教师教学反思行为产生的原因。不同的动力来源,将从源头上直接影响到教学反思活动价值的发挥。基于教师自身的兴趣需要而进行的反思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更有利于主体意识的积极参与及思维的有效建构,有助于教学反思活动价值的实现。相反,则不然。鉴于此,本研究中对于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的动力来源做了相关调查。具体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原因统计表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幼儿教师反思的原因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专业化水平分别占91%和87%,这表明广大幼儿教师已经能够认识到教学反思是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途径。然而为了完成幼儿园的规定而进行教学反思的幼儿教师占94%,而源于个人兴趣爱好而进行教学反思的只占被调查对象的22%,这两项数据差距之大,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幼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规章制度的支配。当被问及“如果幼儿园没有相关反思规定的话,您还会做教学反思吗?”其中有34位幼儿教师的回答是“可能会少了”,占到了总访谈对象的75%。

2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作为教学反思活动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直接影响到教学反思活动的实效,是我们了解和把握目前幼儿教师反思现状时必不可少的部分。鉴于此笔者在问卷中涉及了此问题,具体结果与分析见表2和表3。

表2 幼儿教师教育活动反思内容统计表

表3 幼儿教师教育活动反思视角统计表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活动各环节中,教学活动过程是幼儿教师最经常反思的内容。另外,活动目标、活动的准备与环境创设及活动延伸也是不容忽视的,直接影响到教育活动的质量。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教师反思比例仅分别占了45%、67%和22%,这表明目前广大幼儿教师对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活动准备情况与环境创设效果等教育活动环节的反思力度不够,为提高反思活动效果应加强对这些环节的反思。

幼儿教师的反思视角,可以理解为幼儿教师通常从哪些角度对自己所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的,也直接影响到反思活动价值的发挥。表3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幼儿教师的反思更多倾向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视角,所占比例分别为91%和87%。选择从教师自身视角进行反思的幼儿教师占到87%。然而从幼儿和教学目标的视角进行教学反思的幼儿教师所占比例却相对较低,仅占总调查对象的59%和69%,由此可见,要完善教师的反思视角,教师在做教学反思时应加大从幼儿和教学目标的角度进行反省与思考。

3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的途径

幼儿教师通常通过哪些途径进行教育活动反思,也直接影响到其反思活动的质量与水平。因此,除了以上两个方面笔者也对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反思的途径进行了相关调查,具体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见表4。

表4 幼儿教师集体教学反思途径统计表

表4的数据显示,幼儿教师教学反思主要是自我反思,在被调查对象中占到了高达97%的比例。而通过同事讨论和专家指导的形式进行反思的仅占了42%和38%的比例,说明目前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更多倾向于自己做反思,而同事之间的合作与讨论相对较低。从38%的数据来看,专家指导是比较稀缺的。由此可见,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活动时更多的是孤军奋战,而幼儿园方面所给予的支持力度并不够,要提高教师反思的有效性水平,从反思途径的角度应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讨论,加大幼儿园对教师反思的支持力度。

4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的实效

随着幼教理论界对幼儿教师教学反思价值的研究,广大幼儿园才会尝试通过反思途径和手段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所以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的实际效果才是根本的价值诉求。为了解和掌握目前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的实效,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幼儿教师对教学反思价值的认识及其对自身所做教学反思的价值评价的问题,具体调查结果与数据统计见图1和图2。

图1 幼儿教师对教学反思价值认识统计图

图2 幼儿教师对自身教学反思价值评价统计图

图1所呈现的是目前幼儿教师对教学反思价值的认识的相关情况,图中的数据显示,在参与调查的210位幼儿教师中,认为有必要进行教学反思,并认为教学反思很有帮助的占总调查对象的70%。有27%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教学反思有帮助,但浪费时间精力。而认为教学反思可有可无效果不大,210位教师中仅有7人持此观点,只占3%的比例。对以上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广大幼儿教师已经认识到并且肯定了教学反思的积极价值。从一定程度上讲,当人们认识到了价值之后,就会付出实践去追求价值的实现,那么幼儿教师所进行的教学反思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又如何呢?幼儿教师对自身反思活动的价值的评价可以看图2。

在参与调查的210位幼儿教师中,认为自己所做教学反思很有价值的占45%,而感觉自己所做教学反思价值一般的占到总调查对象的43%。另外,12%的幼儿教师认为自己所做教学反思效果并不大。这一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幼儿教师自身教学反思实践的实际效果并不乐观,有超过一半的被调查对象对其教学反思效果的满意度较低,这一现象容易导致幼儿教师教学反思沦为“低效”甚至“无效”的行为,不仅影响其教育活动反思的质量,背离了教学反思的初衷,也将会给幼儿教师带来更多的困扰。

所见教学反思5

关键词: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 教师信念 课堂观摩 访谈法

1.引言

近年国内关于教师信念的研究,基本上都属于实证研究。笔者在中国知网(包括硕博论文网)上输入中国高职英语教师信念进行搜索,发现只有两篇高职英语教师信念的文章。1篇是袁荣儿老师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对高职英语教师的信念进行的调查研究(袁荣儿,2009),另1篇是刘娜和藏海霞老师以90名山东省高职英语教师为对象对其语言观、学习观、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和教师观等几个方面的教师信念进行调查研究(刘娜,臧海霞,2011)。从理论上讲,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反映教师教学信念的唯一直接途径,但教师的某些信念难以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教师信念和行动实施之间出现了差距。原因有两点:一是长期以来受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过分看重教学任务的完成,使得某些教师信念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实施。二是教师们可能会把社会舆论、教育专家、教科书等所倡导的“社会的观念”说成是自己的信念(解芳、王红艳、马永刚,2006)。所以访谈是进一步了解研究教师个体的教学信念和课堂教学行为及其关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解芳等人在对大学英语教师信念的优秀教师个案研究中,采取的调查手段为课前录音访谈、课堂观摩录像和课后追溯式访谈。虽然楼荷英、寮菲老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很值得借鉴,但这种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例如:人力和时间,而且笔者的这种研究组织能力还有待很大提高。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选取8名高职公共英语教师(3男5女),其中5名年轻教师(按教龄低于5年为年轻教师),3名教师教龄相对较长(5年,14年,25年)分别对其进行课堂观察(由于条件限制,未能采取录像而采取录音的方式)和访谈(其中包括追溯式访谈)。

3.研究结果与探讨

在语言理解方面

8名教师中只有D、H认为语言是一门学科,其他6位教师则认为是一种交流和接受信息的工具。在访谈中(特别是教师D)得知原因是D,H两位教师的语言学习时间及教龄较长,而在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一般都赞成语言的交际功能,对于语言的元功能一般体会不深。随着语言学习的深入,则会越来越体会和理解语言的元功能。

在英语学习和教学方面

8名教师对听说读写传统技能型知识的重要性都持肯定态度,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比如教师A,E,F认为口语和听力对于英语学习更为重要,而教师B,C,D,G,H教师则更侧重于阅读理解和写作教学。

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的关系

在访谈中,8位教师都提及课外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其实早在2001年束定芳教授在“我看外语教学改革”一文中就提到:实际上,外语学习完全是一种能力和技能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听说、阅读和写作实践;学生只有在大量的语言实践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掌握外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只是一个向导和顾问,课堂教学只是重要的实践场合之一,大量的工夫应该花在课堂之外(束定芳,2001)。教师们在语言学习方面都谈到自己以前的学习经历(证明教师的教师信念多与教师以前的学习经历有关)。例如教师A,E,F在大学时期就很重视听说方面的训练,在课下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练习。根据三位教师建议:“听”注重精听与泛听,“精听”重在提高语言准确度,“泛听”重在增强语感;“说”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与外教多交流,没有外教对话,就尝试自己和自己对话。说的方面属于语言的输出,对于口语错误的矫正,几位教师也持不同观点:C,E,F,H老师认为没有必要矫正口语错误,这在阅读和写作中自然会逐步得到矫正。而其他四位教师则认为矫正很有必要性,当然这可能会影响到学习者的积极性,减慢学习的进度,但在输出矫正中,学习者对语言的自我反思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语言的准确性也会有明显的提升。综合两方面考虑,笔者认为适度的口语矫正还有很大的必要性。适度原则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学习者的性格(内向或外向)及具体语言环境(比如和外教对话更注重信息的传达,而和自己对话更强调语言准确性)。

在读写方面,B,C,D,G,H教师在课余时间都进行了一定量的原著阅读及写作练习。读写练习不仅对语言学习者的词汇(语言的基础)扩展和记忆(语境记忆)有很大帮助,而且对语言的准确性提高和语感的把握,以及思辨能力的训练(外语类学生思辨能力的欠缺与读写有很大关系(《英语学习》,2000年第4期)都有重大意义。读什么?刘润清教授在谈英语的教与学中谈到原著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原著中的语言不再是为照顾学习者的水平和语法的需要而改编,而是作者深刻、细腻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而且,大部分原著都出于语言大师之手。更重要的是原著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西方社会背景、风俗习惯、法律制度、宗教信仰、伦理道德、人情事理、自强精神,以及如何开玩笑、如何带来幽默效果等。原著把读者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当时,老师告诉我们,不读上几十本原著,英文是学不到家的(漫长的学习道路,刘润清)。对于高职公共英语阅读,几位老师认为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报纸、杂志和书籍进行阅读,然后渐渐过渡到原著阅读。在写作练习方面,5位教师认为课下可以尝试用英文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及心得和体会,就像日记的形式。

影响教学信念的因素

笔者在访谈中发现,教师所表达的信念和课堂所观摩到的信念并不一致。教师们所沿用的仍是传统教学法,以老师为中心,传授语法和语言翻译为主要内容,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等。几位教师认为除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之外,还有其他很多影响因素,如:学生配合度低、教师情绪低落,教学设备(有的教室无多媒体),学校政策(通过大学英语3、4、6级通过率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这和楼荷英、寮菲老师的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一致。同时几位教师还考虑到了背景的调试影响因素。所谓背景的调试是根据不同的背景(包括学校、学生等)所做出教学安排的调整。正如Furighetti指出:隐蔽行动信念的存在不仅仅是教师表达的信念与实际教学行为的差异引起的,一个重要的来源是对背景的调适过程。有时这种调适非常强,以至于同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会有不同的行为。例如:当一个教师在一个学术型大学教学时,他一般会以经典的知识文本方式教学;而当他去旅游专业的学生上课时则会采用娱乐的教学方式(Furighetti,1994)。几位教师谈到学生情况时说:

高职这边非英语专业学生一般英语基础很薄弱,基本的语法点很有必要重点补习一遍,一般的句子也需要仔细讲解,否则学生很难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我们也想采取一些新型教学法,问题是学生的认可度并不高,效果并不理想,很难继续下去,像功能型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很难或根本行不通。而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再结合具体专业情况,学生还是比较能接受的,效果也不错。

可见教师的教学信念很难在课堂中体现。但是这种信念潜意识中不可避免地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影响学生的语言学习行为。例如在观摩课堂中:重视听说的几位教师虽然在课堂上没有和学生有什么互动,但课下给学生布置的有听力作业(CNN,BBC,英文歌曲)、口语作业(下次上课前准备个presentation);重视读写的老师则是每周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定时地抽查学生的课外阅读(英文报纸、杂志、书虫系列读本)和写作情况(一周3篇,每篇不低于50字)。

高成效教学

最后在访谈中涉及高成效教学问题。笔者引用一位建构主义学者的重要观点:高成效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分享他所发现的对他具有个人意义的东西(Salmon 1988:37)。这与教师信念的理解是一致的(内心深处对特定事物的个人看法)。几位教师对高成效教学的理解基本上都遵循了这一解释。如教师A,E,F认为听力和口语训练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最有帮助,因此他们就认为进行听力和口语教学是具有个人意义的,而且最能体现其个人价值,同时也是形成他们教学兴趣和动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当教师对自己的教学产生兴趣和动力,并认为能体现其个人价值的时候,教学必然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这也促就了高成效教学的形成。

4.结语

教师信念是教师内心深处对特定事物的个人看法,通过对高职公外部八名英语教师的课堂观摩和访谈,表明教师信念对高职公外部英语教学同样有着重大影响。和本科英语教师信念研究相比,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薄弱,专业性较强,背景调试因素较突出,教师其面临的教学信念与实际课堂教学不一致的矛盾也更为凸显。在研究方法上,笔者只采取了8名教师课堂观摩和访谈的定性研究方法,在信度和效度上均有所欠缺,但其研究对国内高职公外部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启发和参考价值,希望能引起国内高职英语教师对自身教学信念的重视,在教学中能做到经常反思,从而更好地适应英语教育的改革和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Argyris, in Francisco:Jossey-Bass.

[2]Nespor, role of beliefs in the practice of of Curriculum Studies,1987,19(4):317-328.

[3]胡亦杰。教师信念:应用目的语的指南——一个案例研究[J].中国英语教学,2004(2).

[4]解芳,王红艳,马永刚。大学英语教师信念研究——优秀教师个案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6(5).

[5]楼荷英,寮菲。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的关系——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4).

[6]刘润清。漫长的学习道路[J].外国语(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2003(4).

[7]束定芳。我看外语教学改革[J].国外外语教学(FATA),2001(1).

附录:

教师访谈提纲

1.您如何理解语言?您认为语言的功能是什么?

2.您觉得好的英语学习方法是什么?你在英语教学中更重视哪一方面的教学?

3.您如何看待课内和课外的关系以及您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4.您觉得你的教学信念在课堂中得到体现了吗?您认为存在哪些因素影响着教学信念的顺利实践?

21 8785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