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家长通知书【实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告家长通知书【实用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告家长通知书格式【第一篇】

尊敬的家长:

您好!

暑假将至,为了让您的子女度过一个安全、文明、祥和、愉快而有意义的假期,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学期,学校现将学生假期工作安排情况向你们做以说明:

一、安全公约:

为了切实做好涉及小学生和幼儿人身安全的各项工作,营造学校、社会、家长齐抓共管学生安全工作新局面,彻底杜绝暑假期间学生一切非正常事故的发生,我们针对暑假的特点,特制订暑期“安全公约”如下,希望你们督促自己的孩子,努力做到:

1、学习交通安全教育常识,遵守交通秩序,防止一切意外事故发生。 2、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防止食物中毒。 3、掌握安全用电常识,不随便触摸电器设备。 4、注意消防安全,不玩电,预防煤气中毒。 5、禁止在水边玩耍、私自游泳。

6、不打架斗殴,不搞恶作剧,不做有损自己和他人的事。

7、不听、不信、不传、不参与封建迷信活动,坚决抵制一切危害社会的邪教活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8、必须征得家长同意,方可外出。 9、不燃放烟花、玩火,远离火源。 10、熟悉报警电话(火警119,匪警110,急救120,交通事故122)。 二、教育孩子遵纪守法,共同营造和谐的假日环境。 1、严禁孩子未经家长同意结伴外出游玩,不去网吧、酒吧和歌舞厅。 2、指导孩子抵制社会不良诱惑,不与社会上有不良行为的人员来往。 3、教育孩子遵守社会公德,讲文明、讲卫生,禁止子女赌博、抽烟及喝酒。

4、培养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子女正确消费,鼓励子女参加家务劳动,抓住假期走亲访友机会,在文明礼仪、公共意识、尊老爱幼等方面进行有意训练,不要因宠爱子女而忽视传统美德教育。

年月日

防校园欺凌告家长书【第二篇】

尊敬的教师及家长朋友们!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校园安全、孩子平安是大家共同的期盼。然而近年来,各地中小学校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引发社会热议。对此,除了感慨“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之余,我们的教师、学生及家长朋友们又能做些什么?

一、什么是校园欺凌?

2020年10月17日,《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案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界定了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

二、校园欺凌的主要类型

校园欺凌有多种表现形式,除了最常见的殴打、伤害行为之外,辱骂、诽谤、恐吓、孤立、排挤同学,毁坏、抢劫、勒索同学财物,甚至逼迫对方脱衣服、罚跪等,都属于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的主要类型如下:

肢体欺凌:利用身体动作殴打、踢踹、绊倒等直接攻击他人。

言语欺凌:取侮辱性绰号、辱骂、讥讽、嘲弄、恐吓、用言语刺伤或嘲笑评论别人。

社交关系欺凌:通过与其他人共同排挤、孤立被欺凌者,使其被排挤在团体之外。

网络欺凌:利用互联网等多元网络媒介散播伤害被欺凌者的言论、图片或视频等。

财物欺凌:损毁被欺凌者的物品或索要钱财。

性欺凌:是指以性或身体特殊部位为取笑、嘲弄对象等行为。

三、校园欺凌的主要危害

被欺凌者:引发肢体创伤、引发心理疾病。

欺凌者:形成错误认知,性格的畸形发展,因惯性走向犯罪,成年后其犯罪概率高于平均水平。

围观者:迷失方向,缺乏辨别能力,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在欺凌事件中,每个参与者都会受到伤害。近年来校园暴力呈现低龄化、群体性、网络化特点,女生之间的暴力逐渐增多。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校园欺凌和暴力犯罪人数分别为4157人、2785人、1667人、583人、581人,罪名涉及故意伤害、抢劫、敲诈勒索、猥亵等。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校园欺凌已不仅是简单的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可能会构成刑亊犯罪。

四、怎样辨别孩子遭受欺凌暴力?

如果孩子遭受了校园欺凌,个体会有所变化,教师、家长需细致观察,认真对待。

身体经常出现难以合理解释的伤口(如红肿、淤青和割伤等)。

经常告知家长自己生病,无明确原因的头疼、肚子疼或其他不舒服,要请假在家休息不想上学,甚至迟到旷课逃学。家长送孩子到校后,害怕家长离开。

出现失眠、做噩梦尖叫、食欲下降、精神恍惚,心不在焉等异常行为。

在学校或家里闷闷不乐,突然变得少言寡语,情绪表现上突然出现焦虑、胆小、沉默寡言,沮丧、悲伤甚至试图自杀。

对课程学习突然没有兴趣,成绩下滑,学习不在状态。

刻意改变上下学的时间或路线,有时可能携带刀具。

书包、文具和衣服等会有所破损撕裂,其他物品丢失、损坏。

下课后常常自己一个人活动,减少与其他同学沟通和交流的频率。比原来话少,将自己封闭。

有时以各种理由向家长要钱、甚至偷窃家里的钱物,家长要保持高度警觉。

拒绝谈论学校里的事情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或谈论时闪烁其词,兴致不高。

如果孩子有以上这些现象,教师和家长要及时沟通,校内校外紧密关注,甄别孩子是不是遭受了校园欺凌?如果家长确认孩子遭遇校园欺凌事件或听说校园欺凌事件,要第一时间与班主任和学校联系。

五、真的遇到校园欺凌怎么办?

孩子

1、保持镇定:不能胆怯忍受,更不能以暴制暴,要理智机智地解决问题。

2、机智求救:向路人呼叫求助或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的注意。

3、生命第一:要注意策略,留存欺凌证据,依法保护自己。

4、敢于告诉成年人(亲人和老师)。

5、记住相关重要人员的联系方式(亲人、老师、报警),关键时刻寻求帮助。

家长

1、与老师沟通和确认情况,商议解决办法,注意避免在处理过程中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2、直接与孩子沟通讨论。避免孩子因羞耻和尴尬而不愿提及。适时鼓励,让孩子信任,给孩子信心,并且随时可以得到你的协助。

3、暂时放下其他事务陪伴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稳定孩子的情绪。无论孩子表现出何种行为和状态或不愿说出具体情况,也不要斥责其懦弱,都要耐心陪护。

4、如果孩子在心理上出现害怕上学、害怕出门、交友焦虑,自闭、自伤甚至自杀等倾向,要联系专业人士给予疏导帮助。

5、如果欺凌和暴力多发生在上放学路上,要亲自接送或安排较年长的学生陪同孩子上下学,直到问题解决。

6、关注孩子性格,培养孩子与人交往和相处的能力和信心。

致家长

家长朋友,为了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请配合做好以下几点:

一、不要溺爱孩子。家长的过度溺爱容易使孩子养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耐挫能力差,滋生任性、骄横等不良心理,容易成为欺凌者。

二、多与孩子沟通,尊重、关心孩子。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最亲密的人,无论工作再忙,每天也要抽出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注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换位思考能力,塑造孩子乐观向上、开朗活泼的性格。

三、切忌打骂孩子。当孩子犯错时,要注意耐心说教、正面引导,棍棒教育除了伤害身体,更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创伤,容易产生恐惧感、遗弃感甚至是逆反心理。经常挨打的孩子,要么具有胆小懦弱的性格,容易成为被欺凌者;要么具有乖张暴戾的性格,容易成为欺凌者。

四、注重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谈举止、性格特点都会对孩子产生长远的影响。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抱怨、说脏话、发脾气甚至动粗打人,尽量少饮酒、不饮酒,不参与赌博,不沉迷于手机、网络,更不能带孩子到酒吧、KTV、麻将馆等娱乐场所,避免孩子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要培养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培养孩子的日常良好习惯。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户外活动,多与同龄人交往、沟通,注意培养孩子的情商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要防范孩子沉迷网络,尤其是避免其接触含有暴力、色情内容的影视作品、视频直播和网络游戏。要防止孩子夜不归宿、饮酒、携带匕首、弹簧刀、藏刀等。

六、定期与老师、其他孩子家长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在校情况尤其是交友情况,避免孩子与一些“不良少年”接触甚至拉帮结伙。

七、正确引导孩子。家长平时可以结合一些常见的校园欺凌现象来引导孩子,进行预防教育。千万不能诱导孩子片面出手,或者为了不被欺负而以暴制暴。同时也要教会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一旦遇事能够从容应对。

八、加强法治教育。重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自我防范意识,避免受到不法侵害。

家长朋友,我们共有一个关心、爱护的对象,那就是您的孩子,要从根本上杜绝校园欺凌现象,需要家庭、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与支持,让我们与您一道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小学寒假告家长书范文【第三篇】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校教育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本学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升!在此,谨向各位家长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为了您的孩子能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充实”的假期,我们诚恳希望各位家长积极配合做好以下安全教育工作:

加强疫情防控

冬季是传染病的高发期,当前国外疫情仍然处在大流行的高峰期,国内多地出现了零星散发病例,个别地区突发聚集性疫情,疫情防控形式十分严峻,我们要提高警惕,将防控疫情放在第一位。

一、做好个人防护

(1)减少走亲访友,减少外出就餐,坚持不聚餐、不聚会、不聚集。

(2)提醒孩子外出时要戴口罩,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配合体温检测和公共场所验码等措施。

(3)提醒孩子保持良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消毒、勤通风,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如果出现发热等相关症状,要做好防护,及时去发热门诊就诊,及时通报。

二、坚持“日报告”,遵守防疫规定

(1)每天向班主任老师报告身体健康状况,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腹泻等不适症状时,应戴好口罩,乘坐私家车,及时到定点医院发热门诊进行排查和诊疗,并第一时间告知班主任。

(2)要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每天定时测温,不接触近期从情疫中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不接触境外回国人员。

(3)关注四类重点人群:对身边有发热等可疑症状的;本人或家庭成员为密切接触者的;14天内本人或家庭成员有疫情重点地区(含境外)旅居史、与疫情重点地区(含境外)来人有接触史的;21天内所居住社区(村居)发生疫情的重点人群务必第一时间向所在社区(村)报告,并配合疫情排查及核酸检测等措施。

三、注意外出安全

疫情防控期间要减少不必要外出,原则上不前往国外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不跨省域长途旅行、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如必须外出需向班主任请假,上报学校,填写报备表后方可外出。

注意个人安全

注意防盗、防骗

(1)孩子在睡觉和出门前,检查室内门窗是否锁好。

(2)教育孩子要提高防范意识,对上门的陌生人要严加盘问,不要随便开门。

(3)如果有人以推销员、修理工等身份要求开门,可以说明家中不需要这些服务。

(4)如果遇到陌生人不肯离去,坚持要进入的情况,可以声称要打110报警。可以在阳台、窗口高声呼喊,向邻居、行人求援,以震慑陌生人。”

遵守烟花爆竹燃放规定

(1)寒假期间,欢度春节,不少孩子都喜欢放烟花爆竹,燃放时不要在禁放区域燃放烟花爆竹。

(2)燃放烟花爆竹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最好做到不放或在家长的指导下燃放。

防范溺水事件

不在河边、亲水平台、工地水塘等区域玩耍,不捡拾掉入河道等水域的物品。小学生去游泳池泳应有家长陪伴。发现落水者,立即寻求成人帮助,不盲目施救。

注意交通安全

步行出行

(1)穿越马路时,不可在马路上迂回穿行。不要突然横穿马路,在没有人行横道的路段,应先看左边,再看右边,在确认没有机动车通过时方可穿越马路。

(2)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3)行走时要专心,注意周围情况,不要东张西望、边走边玩手机或做其他事情。

乘车出行

(1)不要搭乘超载的机动车辆。出行时,一定要乘坐有营运资格的公交车和出租车,不能乘坐没有营运资格的“黑车”。

(2)乘公交车时,一定要在站台上候车,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3)不可把头和手伸出车窗外,避免会车时被车辆或被路边的树枝、广告牌等擦伤、撞伤。

(4)等候地铁列车时,请务必站在黄色安全线后,列车进站不要探头张望。

注意“舌尖上的安全”

放假期间,孩子的生活作息习惯都被打乱,如果这时候孩子乱吃东西,就更容易生病了。家长一定要注意:只有合理规划饮食与营养摄入,才能保证孩子身体健康,以及正常的生长发育。

购买食品要注意

(1)各位家长一定要到正规商店购买食品,留意商品标识,不买“三无”食品。

(2)要购买正规厂家所生产的食品,尽量选择信誉度比较好的品牌。

(3)不要盲目相信电视、网络上的广告,广告并不代表权威。

饮食保证营养健康

(1)很多食物、饮料含有大量添加剂、色素等等,长期食用会威胁健康,所以要少吃。

(2)在进食前,要对食品一闻二看三品,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饮食。

(3)少吃油炸、烟熏、烧烤的食品,不仅没有营养,而且还会损害健康。

培养健康饮食习惯

(1)提醒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饭前要洗手,洗干净、煮熟了的食物才能食用。

(2)一日三餐要吃好,定时定量进食,切忌暴饮暴食。

(3)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冷菜、不喝生水、不吃垃圾食品。

关注心理健康

寒假可以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充分地调节,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但在防疫期间,由于要减少聚集,没有一起玩乐的小伙伴,加之不少家长工作繁忙,缺少和孩子的沟通……假期成为了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高发期。

走进孩子,用心交流

(1)合理管理孩子的作息时间,根据孩子的兴趣,制定假期规划,开展“一对一“的亲子陪伴时间,与孩子进行单独的亲密互动。

(2)让孩子参与简单的家务劳动,培养孩子担当、独立、果断的品格和创新精神。

(3)多陪伴孩子,通过家庭小游戏巩固亲子间的亲密关系,如唱歌、亲子共读、制作手工艺品等。

排解情绪,用心交流

(1)学会倾听孩子的苦衷。家长要学会让孩子遇到困难时愿意向家长敞开心扉。有耐心是解决孩子情绪问题的先决条件,等待孩子情绪的“风雨”过后,再与他细作理论,并鼓励、支持孩子。

(2)平等交流,做知心朋友。要及时了解孩子各个阶段的心理状态,父母更多的时候是应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安抚,使孩子在情感交流过程中及时得到明智的指点和引导,达到解除困惑、消除烦恼,健康成长的目的。

写在最后: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安全无小事,事事总关情。寒假期间,愿安全知识时刻牢记。希望各位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工作,把安全教育落细落下落实,确保孩子度过一个健康、安全而又有意义的假期,为学生健康成长助力护航。

最后,祝所有孩子和家长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温馨提示

寒假即将开始,不少家长会选择校外培训机构来培养孩子兴趣、提升孩子素质。

疫情防控期间,建议家长充分考虑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性,尽量少让学生参加聚集性活动。如果确需参加培训,请您仔细阅读班主任发至班级群中的《关于中小学生参加校外培训致全区学生家长一封信》,选择证照齐全、合法合规、经过核验的培训机构。

防校园欺凌告家长书【第四篇】

校园安全,师生平安,是社会、学校、家庭共同的愿望和期盼。但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不仅严重损害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而且破坏正常的教学秩序。校园欺凌问题成因复杂,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一道努力抓好防治工作,有效杜绝校园欺凌和暴力案事件的发生。学校下发《预防校园欺凌——致全校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向您提出如下建议:

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应多关注、关心孩子的成长,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注意教育方式方法,切忌简单粗暴。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多鼓励少抱怨。重视孩子全面发展,不要给孩子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升学压力。

引导孩子正确交友

教育引导孩子不进网吧、歌厅、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不抽烟、不喝酒,远离毒品,不沉迷网络,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提醒孩子应拒绝与校外不良青年交往,对校外不良青年的引诱要坚决抵制,在受到威胁、恐吓时及时向学校、老师、家长报告。

家庭共同学习法律知识

加强对孩子法治教育和监管,通过解读生活中常见的欺凌案例,对孩子进行警示教育,增强孩子的法治意识、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避免受到不法侵害。

加强家校联系沟通

要主动与学校、老师多联系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思想状态、行为表现和学业情况等,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疏导孩子的心理,并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多理解支持学校工作。

做好防治欺凌教育

教导孩子若遭遇校园欺凌应该如何有效保护自己,第一时间告知老师和家长,保存好相关证据,通过报警解决,不能诱导孩子以暴制暴,避免给孩子造成二次伤害。若发现有学生欺凌事件,应及时报告学校或拨打110报警。

注重及时纠偏防范

如果孩子遭受欺凌,及时联系学校,及早疏导孩子的心理问题,避免沉淀积怨,造成更大伤害。如果发现孩子有欺侮、欺负他人现象,要及时纠正其不良行为,更要认真反思家庭环境是否和谐、家庭教育是否存在暴力等问题。

防治校园欺凌是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需要各方尽心尽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让我们立即携起手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共同为孩子的平安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58 7853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