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管理制度范本 车间管理制度通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车间管理制度范本 车间管理制度通用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车间管理制度【第一篇】

一、岗位职责

1、确保产品质量,严格按产品质量要求生产合格产品。

2、严格按工艺要求调整工艺参数,减少次品个数。

3、按要求完成规定任务,认真正确填写交接班记录和产量记录。

4、定时巡检,发现异常及时解决,个人不能解决的及时上报。

二、安全操作规程

1、劳保穿戴整齐,开机必须戴手套,穿长袖工作服。

2、开机前检查安全门开关,急停开关是否正常灵敏。

3、首次挤料时操作者不得在口模下方观察,以防高温物料或气体喷出烫伤人体;挤出过程中观察挤出电流,设备声音是否正常,发现异常应立刻停机,排除故障后方可开机。

4、开机过程中若出现异常,必须关闭油泵电机,挤出电机,必要时必须关闭总电源,严禁在设备运转中维修设备。

5、设备在运转过程中,严禁操作人员进入合模机构,必须进入时,要先关闭油泵电机,必要时还需关闭挤出电机,方可进入。

6、设备不得带病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或上报,在设备运转过程中,严禁人员接近、触摸设备的运转部位和高温部位,以防夹伤或烫伤。

7、清理或调整口模时必须戴棉手套或双层棉纱手套,穿长袖工作服,还必须关闭热切刀和油泵电机;拆装过程中任何人不得操作该设备,以方烫伤或误操作产生伤害。

8、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设备,严禁耍小聪明或图省事违章操作。众益塑料制品厂

车间管理制度【第二篇】

为了规范车间各工作场所安全色的使用与标识,使职工对现场作业环境产生视觉警觉,根据国家级公司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制度名词解释

1.安全色是指传递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即红、蓝、黄、绿四种颜色;

2.对比色是指使安全色更加醒目的反衬色,包括黑、白两种颜色;

二、安全色和对比色的规范应用

1.红色表示禁止、停止、消防和危险的意思。凡是禁止、停止和有危险的器件设备或环境,应涂以红色比标记;

2.黄色表示注意、警告的意思。凡是警告人们注意的`器件、设备或环境,应涂以黄色标记;

3.蓝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规定;

4.绿色表示通行、安全和提供信息的意思。凡是在可以通行或安全情况下,应涂以绿色标记;

5.红色与白色相间条纹表示禁止通行,禁止跨越的意思。如防护栏杆等。

6.黄色和黑色相间条纹表示特别注意的意思,如起重吊钩、工业防护栏杆等。

三、以下部件部位必须涂刷安全色

1.固定式钢梯、钢平台、工业防护栏杆;

2.起重机械上的有关部件:排障器、外伸支腿、起重吊钩和配重;动滑轮组侧板;

3.低管道(管道底部距地垂直距离小于);

4.机械传动部件的裸露部分;

安全色的使用地方有足够的照明,经常保持清洁,如有变色、褪色等不符合《安全色》的颜色规定时,需及时重涂,以保证安全色正确、醒目。半年至一年检查一次。

车间管理制度【第三篇】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好的产品是生产出来的,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必须立即停产整顿,找出发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将不合格产品消灭在萌芽状态。

一、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为质量事故:

1、产品理化指标不合格;

2、产品外观不合格(酒量有沉淀、酒质混浊、酒中有异物);

3、外包装不合格,或者装错包装、贴错标签;

4、未执行工艺操作规程,出现的不合格产品。

二、当发生产品质量事故时,应立即停止生产,维护好现场(已发出产品应立即退回,全部返工,重新生产)。

三、立即由分管质量的经理,组织质检、车间等有关部门到现场调查处理。

四、做好质量事故分析处理,找出产品质量事故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纳入工艺文件中去,以防再次出现质量故障。

安全和产管理制度

1、厂部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厂长任组长,对全公司安全生产负责。

2、安全生产教育要定期对全公司职工进行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基本教育,人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3、酒为易燃品,公司内和仓库要严禁烟火,酒库附近严禁堆放易燃品。

4、安全用电,电器设备要加防护罩,线路和开关要经常检查,杜绝各类事故发生。

5、安全生产目标,全部无火灾,无重大事故,无伤亡事故

安全生产工作标准

1、消防管理:消防器材设施配置充足,完好齐全、摆放合理、定期保养;消防通道通畅,员工掌握器材使用方法。

2、用电管理:线路完好归位;电器设施完好齐整、定期保养、负荷内使用;电工持证上岗。

3、用气管理:管道完好归位;气瓶配备防震胶圈、立式放置、定期更新;气库设施齐全、值班记录完整。

4、物料管理:归类归位摆放、标识清晰;危险品与易潮品有保护措施;现场无呆滞物料。

5、装卸管理:不损伤产品或物料,不野蛮工作;机动叉车司机持证上岗、限制时速;装卸设备专人保管。

6、危险工序操作管理:关键设备定期保养;冲压人员佩带耳塞、手套;焊接人员佩带面具、眼镜手套;喷粉人员佩带防毒口罩、手套、绝缘鞋;打砂及清洗人员佩带安全帽、眼镜、手套、防尘口罩等;焊接冲压人员定期培训、持证上岗。

7、环境卫生管理:生产现场、办公场所、走道楼梯干净整洁,无卫生死角、无不明物品;玻璃门窗、休息桌椅、陈列设施定期擦拭、无灰尘覆盖;墙角无蜘蛛网、地面无积水;厕所无异味。

8、防护管理:各类门、窗、护栏无损坏;天花、墙壁、地面、管道无裂缝、损坏或渗漏;各类劳动防护定期更新。

9、文明生产管理:私人物品归位摆放;员工着装、举止遵守车间操作行为规范,不偷盗不祸害;无不明身份外来人员;节约用水用电;新员工入职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与考核;老员工则单数月进行培训,双月数进行测试。

车间消防安全生产“十不准”

一、不准在车间内吸烟,擅自进行明火作业。

二、不准占用疏散通道。

三、不准在安全出口或疏散通道上安装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四、不准在生产工作期间将安全出口大门上锁或关闭。

五、不准随便动用消防器材。

六、非机修人员不准擅自拆装机器设备。

七、不准无证上岗操作危险机台。

八、故障设备未修好前,不准使用。

九、上班时间不准怠工、滋事、打架或擅离职守。

十、不准赤膀赤脚进车间,不准带小孩进车间。

仓库防火制度

一、仓库内严禁吸烟及使用明火,并设明显标志牌。

二、仓库内部照明用灯,应使用60w以下白炽灯或大于60w具有防爆功能的灯具,禁止乱拉乱设临时电源线。

三、应根据货物的不同性质分类存放。

四、严禁使用电热器。

五、各种灭火器材,消防设施不得擅自动用。

六、仓库保管员下班前要进行一次防火检查,在确认无问题后关闭电源,锁门离开。

七、知道所在部门灭火器材的位置并会使用各种灭火器,能熟练地掌握其性能、作用和使用方法。

八、未经许可,无关人员不准进入仓库。

电、气焊防火制度

仓库防火制度

一、仓库内严禁吸烟及使用明火,并设明显标志牌。

二、仓库内部照明用灯,应使用60w以下白炽灯或大于60w具有防爆功能的灯具,禁止乱拉乱设临时电源线。

三、应根据货物的不同性质分类存放。

四、严禁使用电热器。

五、各种灭火器材,消防设施不得擅自动用。

六、仓库保管员下班前要进行一次防火检查,在确认无问题后关闭电源,锁门离开。

七、知道所在部门灭火器材的位置并会使用各种灭火器,能熟练地掌握其性能、作用和使用方法。

八、未经许可,无关人员不准进入仓库。

电、气焊防火制度

一≤≥、焊工应经过专门培训,掌握焊割安全技术,并经过考试合格后,方准独立操作。

二、焊割前按规定进行“动火作业申请”,核准后方可进行。

三、焊割作业要选择安全地点,焊割前要仔细检查上下左右情况,周围的可燃物必须清除,如不能清除时,应采取浇湿、遮隔等安全可靠措施加以保护。

四、盛过或盛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的易爆场所焊割,在这些场所附近进行焊割时,应按有关规定,保持一定距离。

六、焊割操作不准与油漆、喷漆、木工等易燃操作同部位、同时间、上下交叉作业。

七、电焊机地线不准接在建筑物、机器设备、各种管道、金属道、金属架上,必须设立专用地线,不得借路。

八、不得使用有故障的焊接工具。电焊的导线不要与装有气体的气瓶接触。

九、焊割工作点火前要遵守操作规程,焊割结束或离开现场时,必须切断电源、气源,并仔细查现场,清除火灾隐患;在闷顶,隔墙等隐蔽场所焊接,在操作完毕半小时内反复检查,以防暗燃发生。

十、焊割现场必须配备灭火器材,应有专人现场监护。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设备、工程建设、劳动场所

第一条各种设备和仪器不得超负荷和带病运行,并要做到正确使用,经常维护,定期检修,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陈旧设备,应有计划地更新和改造。

第二条电气设备和线路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电气设备应有可熔保险和漏电保护,绝缘必须良好,并有可靠的接地或接零保护措施;产生大量蒸气、腐蚀性气体或粉尘的'工作场所,应使用密闭型电气设备;有易燃易爆危险的工作场所,应配备防爆型电气设备;潮湿场所和移动式的电气设备,应采用安全电压。电气设备必须符合相应防护等级的安全技术要求。

第三条引进国外设备时,对国内不能配套的安全附件,必需同时引进,引进的安全附件应符合我国的安全要求。

第四条凡新建、改建、扩建、迁建生产场地以及技术改造工程,都必需安排劳动保护设施的建设,并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简称三同时)。

第五条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在组织工程设计和竣工验收时,应提出劳动保护设施的设计方案,完成情况和质量评价报告,经同级劳资、卫生、保卫等部门和工会组织审查验收,并签名盖章后,方可施工、投产。未经以上部门同意而强行施工、投产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六条劳动场所布局要合理,保持清洁、整齐。有毒有害的作业,必须有防护设施。

第七条生产用房、建筑物必须坚固、安全;通道平坦、畅顺,要有足够的光线;为生产所设的坑、壕、池、走台、升降口等有危险的处所,必需有安全设施和明显的安全标志。

第八条有高温、低温、潮湿、雷电、静电等危险的劳动场所,必须采取相应的有效防护措施。

第九条雇请外单位人员在公司的场地进行施工作业时,主管单位应加强管理,必要时实行工作票制度。对违反作业规定并造成公司财产损失者,须索赔并严加处理。

第十条被雇请的施工人员需进入机楼、机房施工作业时,须到保卫部办理<出入许可证>;需明火作业者还须填写<公司临时动火作业申请表>,办理相关手续。

车间管理制度【第四篇】

1.目的

本规程旨在为无菌操作及无菌室的保护提供一个标准化规程。

2.适用范围

生测实验室

3.责任者

QC主管生测员

4.定义

5.安全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操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应先关掉紫外灯。

6.规程

无菌室应设有无菌操作间和缓冲间,无菌操作间洁净度应达到10000级,室内温度保持在20-24℃,湿度保持在45-60%。超净台洁净度应达到100级。

无菌室应保持清洁,严禁堆放杂物,以防污染。

严防一切灭菌器材和培养基污染,已污染者应停止使用。

无菌室应备有工作浓度的消毒液,如5%的甲酚溶液,70%的酒精,%的新洁尔灭溶液,等等。

无菌室应定期用适宜的消毒液灭菌清洁,以保证无菌室的洁净度符合要求。

需要带入无菌室使用的仪器,器械,平皿等一切物品,均应包扎严密,并应经过适宜的方法灭菌。

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前,必须用肥皂或消毒液洗手消毒,然后在缓冲间更换专用工作服,鞋,帽子,口罩和手套(或用70%的乙醇再次擦拭双手),方可进入无菌室进行操作。

无菌室使用前必须打开无菌室的紫外灯辐照灭菌30分钟以上,并且同时打开超净台进行吹风。操作完毕,应及时清理无菌室,再用紫外灯辐照灭菌20分钟。

供试品在检查前,应保持外包装完整,不得开启,以防污染。检查前,用70%的'酒精棉球消毒外表面。

每次操作过程中,均应做阴性对照,以检查无菌操作的可靠性。

吸取菌液时,必须用吸耳球吸取,切勿直接用口接触吸管。

接种针每次使用前后,必须通过火焰灼烧灭菌,待冷却后,方可接种培养物。

带有菌液的吸管,试管,培养皿等器皿应浸泡在盛有5%来苏尔溶液的消毒桶内消毒,24小时后取出冲洗。

如有菌液洒在桌上或地上,应立即用5%石碳酸溶液或3%的来苏尔倾覆在被污染处至少30分钟,再做处理。工作衣帽等受到菌液污染时,应立即脱去,高压蒸汽灭菌后洗涤。

凡带有活菌的物品,必须经消毒后,才能在水龙头下冲洗,严禁污染下水道。

无菌室应每月检查菌落数。在超净工作台开启的状态下,取内径90mm的无菌培养皿若干,无菌操作分别注入融化并冷却至约45℃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约15ml,放至凝固后,倒置于30~35℃培养箱培养48小时,证明无菌后,取平板3~5个,分别放置工作位置的左中右等处,开盖暴露30分钟后,倒置于30~35℃培养箱培养48小时,取出检查。100级洁净区平板杂菌数平均不得超过1个菌落,10000级洁净室平均不得超过3个菌落。如超过限度,应对无菌室进行彻底消毒,直至重复检查合乎要求为止。

7.参照

《药品卫生检验方法》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中(无菌检查法)章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YY/《药品检验操作规程》

8.分发部门

质量管理部

车间管理制度【第五篇】

为了加强对车间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维护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保障装置生产安全,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针对本车间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车间重大危险源检查管理制度:

一、催化裂化装置区和产品精制区是重大危险源生产场所,岗位操作员工进入现场必须详细检查,严格按操作规程搞好本岗位的操作;

二、岗位操作人员需取得上岗资格证后才能单独上岗操作;

三、装置在生产正常进行时,岗位操作人员和班长必须严格执行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制度,按照规定路线和内容定时定点进行认真检查,保证生产处于严密的。监护之下;

四、车间领导应经常深入现场,以查制度,查思想,查纪律,查违章,查隐患为重点内容,进行安全检查,发现不安全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五、车间每月组织班长一起对装置进行月度安全检查;

六、对重要设备管线定期做好检测记录,对生产区的通讯、报警装置定期联系电器、仪表进行检查,使其在任何情况下处于正常适用状态;

七、对进入装置的各单位施工人员,岗位操作工和班长予以监督检查其施工作业过程,对于违规行为当场予以纠正和制止;

八、精制岗位操作工在配制碱液时或取样时必须佩戴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

九、发生事故时,按照本岗位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救援,并立即将情况报安环部,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蔓延、扩大,并按事故管理规定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罚。

45 2946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