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优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优质5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第一篇】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 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实施各种治疗处置、转交接等过程中必须至少同时使用两种以上身份识别方式。要求使用患者的姓名及登记号作为患者身份核对的两个要素。

二、 护士在给患者进行各项操作前及患者转交接时,必须核对患者身份。请患者陈述出自己的姓名、年龄,不得直接称呼患者姓名而获得患者的回答。核对与腕带一致,如无法回答时由陪同人员代为回答确认。

三、 不同病人身份识别的方法:

1、 意识清楚,有自主行为能力的患者使用姓名、年龄、登记号三种结合的方式来识别身份。

2、 对抢救、昏迷、无自主能力、语言听力交流障碍、镇静期间等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等诊疗活动时识别患者的手段。

3、 对同姓名的患者除应分开收住外,进行各项处置时应严格查对制度,用性别、年龄、登记号或身份证号等信息来确认患者身份,确保准确无误。

腕带使用制度

一、 全体住院患者均应佩戴腕带。

二、 患者初入病房时,责任护士核对患者腕带信息,内容包括患者登记号、性别、姓名、年龄、诊断、过敏史等情况;住院期间发现药物过敏可手工填写过敏史,随时根据入院后检查的结果手工填写。

三、 医护人员在进行各项处置时应该核对腕带标识,并请患者陈述确认。

四、 腕带原则上佩戴在患者“左手”,特殊情况可佩带于“右手”或“下肢”,约束患者佩戴在约束带上方(近心端),松紧度以放进一指为宜。若损坏需及时更换(按腕带佩戴使用流程执行);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远端血运良好。

五、 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

六、 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腕带使用的注意事项及重要性,告知不得随意将腕带取下。

七、 患者出院当日,责任护士确认完成出院结算后拆除腕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第二篇】

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检查ICU、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输血、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由病房责任护士负责填写。

4、护士在给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5、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6、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7、手术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2)围手术期患者“腕带”使用时间必须依据护理部规定,即手术前一日开始使用,手术后病情危重期间使用(直至改为二级护理),手术后病情稳定使用三日,结束后由病房负责护士核对后取下。

8、急诊、病房、产房、手术室、ICU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2)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填写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第三篇】

一、目的:

保证患者安全,医、护、技、药、总务后勤人员在为病人服务过程中使用相同的患者身份识别流程,防止不良事件发生。

二、原则:

1、病人身份识别方式

患者身份确认必须核对二种身份标识

病历号和姓名,床号不能作为患者身份确认,病人佩戴的腕带上有该两种身份识别标识。

2、下列操作前中必须进行病人身份识别。

给药前;

输血或血制品前;

抽血和其他标本采集前;

进行治疗、手术和检查前;

发放特殊饮食前;

转运前。

3、特殊情况下病人身份识别:

急诊身份不明的昏迷病人识别:急诊护士以性别和就诊24小时制时间为患者命名(男/女0531)建立就诊信息和腕带,男/女0531+病历号作为病人的识别。

4、使用“腕带”的相关事项:

使用腕带的科室

急诊抢救室和留观室病人佩戴蓝色腕带。

14岁以下儿童佩戴粉红色腕带。

每位住院患者(除NICU患儿)使用带有可扫描自动识别的。条形码“腕带”。

腕带使用规范

佩戴腕带前,应仔细核对患者病历。

要求患者陈述自己的姓名。

对无法沟通的患者,应请在场的家属陈述患者的身份。

所有住院患者必须佩戴条码身份腕带,如有遗失或损坏,必须立即补上新腕带。

身份腕带一般应佩戴在患者手腕上,如病情禁忌,则佩戴在脚踝上。

住院患者有药物过敏应在腕带上注明。

三、身份识别流程:

1、病区护士对住院患者识别确认流程:PDA扫描腕带条码→反问患者姓名,由患者或家属说出患者姓名→确认身份后执行治疗和护理。

2、病区医师/手术室医务对住院患者识别确认流程:核对病人腕带信息→反问患者姓名,有患者或家属说出患者姓名→确认身份后执行检查/治疗/护理。

3、急诊抢救室/留观室/新生儿/NICU患者识别确认流程:核对病人腕带信息→反问患者姓名,有患者或家属说出患者姓名→确认身份后执行检查/治疗/护理。

4、影像科室患者识别确认流程:

门诊病人:刷病人就诊磁卡核对病人病历号信息→反问患者姓名,患者或家属说出患者姓名→确认后打印预约单→检查人员查看预约单信息→反问患者姓名,患者或家属说出患者姓名→确认后身份部位后检查。

住院患者:预约台输入申请单号,核对病人病历号信息→反问患者姓名,患者或家属说出患者姓名→确认后打印预约单→检查人员查看预约单信息→反问患者姓名,患者或家属说出患者姓名→确认身份部位后检查。

5、门急诊相关科室对门诊患者识别确认流程:刷病人就诊磁卡核对病人病历号信息→反问患者姓名,患者或家属说出患者姓名→确认身份后治疗/检查。

四、监控措施:

1、各部门主管在日常工作中监控和督导工作人员正确执行病人身份核对流程。

2、以上标准要对员工,包括新入职的员工进行培训,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及时纠正。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第四篇】

一、在门诊实施任何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在进行各项诊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年龄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三、各诊区挂号、分诊护士,挂号时认真核对患者“健康行”就诊卡及病历封面上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及联系电话,了解患者基本病情并正确分诊,帮忙患者选取医师,准确为患者刷卡挂号,避免因分诊错误导致换号、退号。

四、给患者建卡时核对身份证或病历封面上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及联系电话,正确输入患者信息。

五、对预约患者认真核登记表中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及手机号码、就诊卡及病历封面上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及联系电话。医师为患者诊治前核对就诊卡及门诊病历患者基本信息,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六、对昏迷、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无自主潜力、新生儿、7岁以下患儿及无痛检查、手术等患者,务必使用腕带作为识别身份的表示和查对的有效手段。在各种诊疗、护理操作前要认真核对腕带上的各项信息,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七、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务必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八、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第五篇】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在采血、给药、输液、输血、手术及实施各种介入与有创诊疗时必须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2、我院目前识别患者方法为:

(1)执行查对制度(姓名、性别、年龄、床号、院号等);

(2)腕带识别;

(3)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识别;

(4)身份证识别。

3、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塑料“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手术室护士核对,病人回病房麻醉清醒后,由病房护士核对取下。

4、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手段,并在全院各病房、icu、急诊室实施,并按要求做好登记记录。

5、护士在给病人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

患者识别措施

急诊、病房、手术室、icu等关键流程患者识别具体措施如下:

1、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手术室护士核对,病人回病房麻醉清醒后,由病房护士核对取下。护士在给病人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

2、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塑料“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手段,并在全院各病房、icu、急诊室实施,医务人员核对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并按要求做好登记记录。护士在给病人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

3、普通患者通过执行查对制度(姓名、性别、年龄、床号、院号等)、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识别、身份证识别。

45 28439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