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中心组学习贯彻党的全会精神专题会上的讲话

浩渺 分享 时间:

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确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市委中心组学习贯彻党的全会精神专题会上的讲话”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在市委中心组学习贯彻党的全会精神专题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全会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研究谋划贯彻落实举措,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两个先行”的使命担当,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我市新篇章。下面,我结合学习体会和全市工作实际,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工作报告和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系统总结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深刻阐述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指导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团结奋斗,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全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心聚力的政治动员。全会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贯穿始终,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的坚定意志和历史担当。我市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和实践地,必须深刻认识到,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

(二)全会是一次谋篇布局、定向领航的战略擘画。《建议》立足“两个大局”交织、“两个百年”交汇的历史方位,科学研判国内外形势,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战略举措。特别是提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总体目标,与我市“十四五”规划目标高度契合,为我们在新起点上推进“两个先行”提供了行动指南。我市必须胸怀“国之大者”,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在服务全国大局中展现省会担当。

(三)全会是一次继往开来、砥砺奋进的行动号角。全会系统总结“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指出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我市作为数字经济、共同富裕、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城市,更要从“十四五”的辉煌成就中汲取奋进力量,以“归零”心态再出发,在“十五五”新征程上再创佳绩。

二、把握核心要义,全面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关键要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上下功夫,深刻把握“七个深刻领会”的核心要义,切实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思路和实际举措。

(一)深刻领会“十四五”时期发展成就的根本原因,坚定历史自信和战略定力。“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30万亿元大关,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民生福祉不断增进。我市作为长三角重要中心城市,实现了GDP突破2万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超27%、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1.75:1等标志性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的是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取得一切成就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始终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确保我市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二)深刻领会“十五五”时期的历史定位,锚定我市“两个先行”的使命任务。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五年,要“巩固拓展优势、破除瓶颈制约、补强短板弱项”。对我市而言,“十五五”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承启期,也是打造“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全球创新创业新高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标杆”的攻坚期。我们要立足“省会城市、特大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三重定位,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共同富裕、城市治理、生态保护、开放合作“六个新突破”,确保到2027年实现经济综合实力、科技创新能力、城市国际化水平、人民生活品质“四个显著提升”。

(三)深刻领会国内外形势的基本判断,增强“识变应变求变”的主动性。全会指出,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必须“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始终保持战略主动”。我市作为外向型经济占比高、改革发展任务重的城市,既要看到全球产业链重构、科技竞争加剧、人口结构变化等外部挑战,也要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共同富裕示范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等内部机遇。要坚持“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在数字经济“二次攀登”、绿色低碳转型、城市空间拓展等领域抢占先机,把“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优势”。

(四)深刻领会“十五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和重大原则,用好“金钥匙”破解发展难题。全会明确“十五五”时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五个必须”重大原则。这些原则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我市要把“系统观念”贯穿始终,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要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关键一招,以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为抓手,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立场,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持续发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五)深刻领会“十五五”时期的目标任务,细化我市“施工图”和“时间表”。全会提出“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新增强”的六方面目标。我市要对照目标细化分解任务: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重点推进“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打造智能物联、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万亿级产业集群;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深化“美丽我市”建设,确保PM2.5浓度稳定在25微克/立方米以下,单位GDP能耗较2025年下降15%;在“民生福祉”上,实施“民生实事项目清单化管理”,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20万套,实现城乡教育、医疗资源均衡配置。

(六)深刻领会“十五五”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找准我市服务国家战略的切入点。全会部署了“强化科技自立自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八大任务。我市要主动对接、精准发力: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加快之江实验室、湖畔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突破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卡脖子”技术;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在“区域协调发展”上,深化“我市都市圈”建设,推动与宁波、绍兴、湖州等城市协同发展,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七)深刻领会“十五五”时期的根本保证,把党的领导贯穿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全会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我市要严格落实“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要求,完善市委统一领导、“一把手”负总责、各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干部铁军;要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一体推进“三不腐”,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强化担当作为,以全会精神为指引谋划推进我市“十五五”时期重点工作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最终要落脚到“实干实绩”上。我市要以全会精神为总遵循、总纲领、总指引,结合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抓紧谋划编制全市“十五五”规划纲要,重点推进五方面工作。

(一)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打造全球数字经济创新高地。一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聚焦“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等领域,实施“揭榜挂帅”“赛马”机制,每年安排100亿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力争到2027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2万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5%。二是推动产业集群升级。实施“数字经济二次攀登”行动,做强智能计算、集成电路等核心产业,培育元宇宙、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建设“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三是优化创新生态系统。深化“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建设我市国际人才社区,引进顶尖人才团队50个以上;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让更多“实验室成果”转化为“产业生产力”。

(二)以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为总牵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一是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实施“扩中提低”行动,完善“橄榄型”社会结构,力争到2027年中等收入群体占比超过60%;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推动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1.65:1以下。二是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市、区)”全覆盖,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00所;深化“健康我市”建设,新增三甲医院5家,实现乡镇(街道)“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全覆盖。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扩面;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新增养老床位2万张;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

(三)以绿色低碳转型为路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我市。一是推进“双碳”战略落地。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发展光伏、储能、氢能等新能源产业,到2027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25%;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建设“零碳园区”“零碳社区”。二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化“五水共治”“五气共治”,确保全市域水质优良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稳定在90%以上;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升级版,打造“未来乡村”100个。三是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培育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模式,发展生态旅游、康养产业,让“美丽资源”变成“美丽经济”。

(四)以安全稳定为底线,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屏障。一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严控政府债务规模,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加强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建设“韧性城市”。二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深化“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枫桥经验”“后陈经验”;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全覆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我市”“法治我市”。三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化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升重大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我市落地生根

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市各级党组织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推动全会精神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一)在“学深悟透”上持续用力,掀起学习热潮。一是领导带头示范学。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要发挥“头雁效应”,各级党委(党组)要通过专题学习、研讨交流等形式,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市四套班子领导要带头到分管领域、联系县(市、区)宣讲,各级领导干部要讲好“第一课”。二是分层分类全员学。组织开展“万名干部进党校”轮训,将全会精神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程;在高校、企业、社区、农村开展“微宣讲”“文艺宣讲”,推动全会精神进基层、进群众。三是创新形式深入学。运用“学习强国”我市平台、“我市发布”等新媒体矩阵,制作系列解读文章、短视频、H5等产品;举办“全会精神大家谈”征文比赛、知识竞赛,增强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在“宣传宣讲”上精准发力,营造浓厚氛围。一是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市属媒体开设“学习贯彻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专栏专题,推出系列深度报道、言论;用好户外、楼宇电视等社会宣传阵地,营造“抬头可见、驻足即学”的浓厚氛围。二是开展“分众化”宣讲活动。组建“专家学者宣讲团”“青年宣讲团”“百姓名嘴宣讲团”,针对企业家、青年学生、社区居民等不同群体开展定制化宣讲;发挥“红色根脉”资源优势,在革命旧址、纪念馆开展“沉浸式”宣讲。三是讲好“我市化”实践故事。结合我市“十四五”成就和“十五五”规划,推出“新时代我市实践”系列报道,用数据说话、用案例说话、用群众身边变化说话,展现全会精神在我市的生动实践。

(三)在“落地落实”上集中发力,务求工作实效。一是对标对表抓谋划。对照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抓紧修订完善我市“十五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确保中央精神与我市实际紧密结合;各县(市、区)要结合区域特色,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形成“全市一盘棋”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攻坚克难抓当前。聚焦今年剩余两个月时间,全力冲刺年度目标任务:狠抓重大项目落地,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加强企业帮扶,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推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兜牢“三保”底线,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三是督查考核抓问效。将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和专项督查,对行动迅速、成效显著的予以表扬,对敷衍塞责、落实不力的严肃问责;建立“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机制,确保各项任务有部署、有检查、有结果。

同志们!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新起点,坚定信心、鼓足干劲,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我市新篇章,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我市贡献!

47 5256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