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驾校教练员素质提升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关于驾校教练员素质提升3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驾校教练员素质提升1

1、首先应明确教练员的职责:

(1)是德才兼备运动员的塑造者;

(2)是选拔、培训、使用、调整运动员的主要决策者;

(3)是参加国内外重大比赛的指挥者;

(4)是提出和实现运动成绩的主要责任者。

2、教练员应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

教练员的敬业精神对运动员的培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是教练员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条件。这种精神主要表现在:

(1)对事业的追求和奉献

竞技体育是探索、挖掘、发挥运动员潜能的事业,教练员对事业的追求必须达到入迷的程序,继而带领运动员入迷,执着地追求自己钟爱的事业,才能向运动成绩的顶峰攀登。

袁伟民同志在“我的执教之道”一书中写到:“事业需勤勉的人,事业更需要入迷的人。因为一个在事业上勤奋能吃苦的人,并非一定是一个事业入迷的人,而一个对事业入迷的人,必然是一个肯吃苦的人”。袁伟民同志就是用这种精神带领中国女排达到世界的顶峰。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2)要有雄心壮志和顽强的拼搏精神

理想、目标、决心是成就事业,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力量,作为一名教练员就是要有抱负、有荣誉感,要有强烈的金牌意识。

出成绩是常年训练的结果,需要不断地克服困难才可能有收获,克服困难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耐心。

我们要认清差距、承认差距,认清差距是为了找到方向,承认差距是为了缩小差距。我们要有超越自我,超越对手的雄心壮志,这是思想基础。有了这种决心,我们才能在训练中想方设法去提高我们的训练水平,以达到我们顽强拼搏的精神。

3、教练员应具备多方面的基础知识

运动训练已进入了多学科综合利用的时期,必然要求教练员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我们不仅要有射击训练方面的知识,还要有恢复、饮食与营养,医务监督与治疗、思想教育与心理训练以及队伍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并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4、精通本项业务,富有创造精神。

教练员要胜任本职工作,必须精通本项业务:

(1)要深刻认识射击项目的性质、特征,掌握其带规律性的东西。

(2)要了解射击项目所必须具备的运动素质、专项能力、专项技术的正确要领。

(3)要掌握制定长期、全年、阶段以及每天、每堂课的训练计划的本领。并将长远的战略思想贯穿到全年每个阶段,每个小周期及每堂课中去。

(4)要善于安排好训练节奏,能熟练地控制训练过程,尤其是能安排赛前训练。

(5)具有超前意识。创造性对教练员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创造性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在训练中的苦苦探索;来源于“有心人”对各种训练比赛资料知识的积累;来源于具有超前意识和丰富的想象。

5、作为一名优秀教练员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带头实践自己倡导的道德标准和价值标准。

要以德服人,以才服人,以理服人,以法服人。

总之,教练员是运动员的技术指导者,人生的引导者,是运动员的榜样和模仿对象,这对教练员是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凡要求运动员做到的,教练员必须先行做到,以榜示范,以德服人,因为我们是培养人的人。

驾校教练员一览表 驾校教练员个人小结

驾校教练员素质提升2

一、安全教育:紧扣案例教学,绷紧学员心中那根“安全弦”

安全教育是汽车驾驶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驾驶教练员对学员开展安全教育,一要对学员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知识的普及,强化学员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二是要培养学员严谨的驾驶作风,严格操作规程,杜绝醉酒等危险驾驶,保证安全驾驶;三是要教授学员安全行车的方法,保证行车安全。要做好安全教育,驾驶教练员可以将案例教学引入安全教育中:一是要编制适合学员需要的安全教育案例,以利于案例教学的开展;二是案例教学应用要恰当,比如,使用交通事故案例可以让学员了解违规行驶的危害性和严重后果,使用安全驾驶案例可以让学员较快掌握汽车驾驶技能,使用安全行车案例可以让学员加强安全行车意识,等等。三是案例要及时更新,要根据学员的不同情况、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总结、加工,力求课上提供的案例符合学员学习的需要。

二、理论教学:引入微课教学,激发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驾驶教育中的理论教学比较枯燥无趣,学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要想提高理论教学的效果,驾驶教练员可以引入目前教育界流行的微课形式:一是驾驶教练员让学员在课前自主学习微课,把产生的疑问留到课上提出,与驾驶教练员共同探讨研究,直至找出正确答案;二是驾驶教练员在课上将微课作为简单的教学资源使用,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重点难点;三是驾驶教练员把微课当做复习工具发给学员,要求还未完全掌握知识的学员回家后自行播放学习。因为微课集声音、图文、动画等为一体,为学员呈现清晰的图片、丰富多彩的视频、优美动听的声音和音乐,以此构建成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枯燥无趣的驾驶理论知识顿时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驾驶教学:采用示范教学,引导学员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驾驶教学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驾驶教练员大多采用示范法教学,让学员对要学的驾驶操作动作形成初步的视觉形象。示范可分为两步:一是分解性示范,驾驶教练员将完整个动作分解成若干个动作环节,学员可以从一步一步示范中掌握操作动作特点,了解分解动作在整体动作中的作用;二是总结性示范,驾驶教练员完整连贯地做一次整体动作,学员可以从连贯动作中获得完整的动作表象。驾驶教练员要做好示范,技术过硬是第一要求,动作准确规范要保证,同时还要选择一个适合学员观看的示范地点,示范的次数以学员理解掌握为好。

四、因材施教:运用个性教学,尊重学员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

由于学员所处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及年龄阶段有所不同,因此在性格特征上存在个体差异。驾驶教练员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根据学员不同性格及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驾驶教学方式。比如,对理解能力强的学员,可以增加学习内容,提高学习难度,使其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术;对善于思考、勤于钻研问题的学员,在教学中可以多使用点拨、引导、启发等教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员,就要进行个别辅导,对学习内容进行更加细致认真地讲解,将学习难度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设置,力求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五、情绪调整:注重心理教学,培养学员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

据统计,车辆行驶造成的交通事故的成因中,由情绪失控引发的事故占30%,一名合格的驾驶员,应具备稳定的驾驶心理品质。驾驶教练员在驾驶教学中要注重心理教学,以培养学员良好的心理素质:一是准确了解学员心理状况,对心理紧张、自信心欠缺的学员,要多鼓励、多引导,缓解其紧张情绪,对过度自信的学员,要多提醒、多指导,避免其出现松懈情绪;二是注重培养学员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驾驶教练员除了加强学员判断车速、车距等内容的实践教学,还要、教授学员合理调整情绪的方法,以及遇到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办法等,避免出现紧急情况时手忙脚乱处置不当。

六、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进行了汽车驾驶教练员教练质量提高的途径探索。驾驶教练员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其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要做好安全教育,驾驶教练员首先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要做好理论教学和驾驶实践,驾驶教练员就要具备熟练的驾驶技术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要做个性教学和心理教学,驾驶教练员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丰富的心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驾驶教练员要对学员认真负责,精心辅导,因人施教,注重培养学员独立驾驶的能力,最终实现把学员培养成为一名驾驶技术过硬、驾驶技能全面的合格驾驶员的目标。

驾校教练员素质提升3

1驾校教练员职业素质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已成为普通家庭的重要交通工具。“学车热”成为社会的焦点,巨大的市场空间,促使驾驶培训市场的不断发展。但在驾驶培训市场发展的同时,驾校教练员的职业素质问题日益突出,“三低”,即文化素质低、服务意识差、专业技能低,是驾校教练员职业素质的现状,也进一步强调教练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文化素质低:教练员文化素质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

“学车热”催生了汽车培训市场的发展,但驾校教练员普遍存在“文化素质低、年龄结构不合理”问题,影响教练员队伍的素质培养。首先,教练员以初中、高中毕业为主,文化素质偏低,对汽车驾驶技术缺乏深入的了解,教练员教学更多地是机械性的技术教授,缺乏教学的有效性;其次,教练员的服务意识淡薄,讲解水平较低,导致一些驾驶的技术要领难以有效传授,学员培训期间出现“学期长、通过率低”的问题;再次,教练员的年龄结构不合理,较低的文化素质,对教学大纲的理解不透彻,为教而教的现状,导致教学的目的性过于单一,学员“交通法盲”的情况突出。

专业技能低:教练员专业技能偏低,缺乏专业理论知识

当前,驾校教练员以老司机为主,具有多年的汽车驾驶经验。但是,驾驶培训要求教练员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能够实现有效教学的作用。首先,教练员的专业技能偏低,缺乏专业的培训。一些驾校为了经济效益,未对教练员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教练员的汽车技术、交通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十分匮乏,影响教学效果;其次,教练员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凭经验的教学模式,显然难以满足汽车驾驶培训教学。因此,提高教练员的专业技能,是提高专业培训水平的关键所在,也是驾校教练员职业素质提升的重要内容。

服务意识差:教练员缺乏服务意识,有损“师德”形象

教练员的文化素质低,在驾驶培训教学中,缺乏良好的服务意识,粗暴的教学方式,影响了社会对汽车驾驶教练员的正确认识。教练员缺乏职业素养,教学方式粗暴,“爆粗口、野蛮教学”等情况十分常见,缺乏良好的服务意识;教练员对学员缺乏交流与关心,执教中抱怨多、不满多,这些不良情绪发泄到学员身上,不仅影响学员的学习效率,也让教练与学员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有损师德形象。

执教违规违法:违规收受礼品,缺乏良好的执教环境

教练员的言传身教,是学员习得技术、树立安全意识的关键所在。但从实际来看,教练员的思想意识淡薄,行为散漫、陋习顽固,执教过程中“喝酒、抽烟”等情况十分常见。一些教练员职业素质缺失,执教中出现吃、卡、拿等违规违法行为,这些不正之风在驾校的流行,不利于建立良好的驾培形象,也让社会对教练员有偏见,不利于教练员的职业发展。因此,驾校教练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素养,规范自我行为、提高自我思想认识,为执教创设良好的环境。

2驾校教练员职业素质提升的策略

驾校教练员是培养学员良好行为习惯,习得驾车技术的重要途径。教练员职业素质的“三低”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以促进驾校教练员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笔者看来,提升教练员的职业素养,着力点在于“三高”,即提高职业道德、提高专业技能、提高服务意识,切实做好驾驶培训教学、服务学员有效学习。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有效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教练员的职业道德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职业素质提升的关键,教练员吃、拿、卡等行为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职业道德的缺失。为此,要进一步强化对教练员的职业道德培训,提高思想认识,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能够以身作则,坚守职业道德底线,切实做好执教工作。首先,汽车驾驶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职业有认识、有责任心,这是规范思想行为、提高职业归属感的基础;其次,要强化职业道德培训工作,帮助教练员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履行工作职责,切勿出现职业懈怠等思想行为,始终以正确的职业观念,引导执教工作开展。

有效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强化专业理论知识

汽车驾驶培训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工作,要求教练员不仅有良好的驾驶经验及技术,还需要习得专业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技能的双重教学。首先,要强化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教练员的专业技能水平。特别是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提高教练员的综合素质,让执教不仅仅是机械的技能教授,同时也是文明交通、安全法规宣传教育的重要途径;其次,驾校要重视教练员的专业技能,通过外出学习、教育培训等措施,提高教练员的技能水平。通过技能竞赛、法规知识学习等方式,激发教练员参与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提高教练员的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良好的服务意识,提高驾校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措施,也是改变教练与学员竞争关系的基础。在笔者看来,教练员服务意识淡薄,很大程度上在于学员地位的弱化,导致教与学的关系错位。为此,要提高教练员的服务意识,关键在于:驾校要强化服务意识培训,树立学员为本的服务意识,切实从学员出发,强化培训指导、规范思想行为,以实现有效教学;教练员要言传身教,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执教中,不应辱骂学员,以粗暴的方式实施教学,应以良师益友的角色关系,提高教学效果,有效服务学员学习;驾校要建立评价机制,组织开展评比活动,通过“星级服务”“先进标兵”等活动,强化对教练员的服务评比,进而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学员学习需求。对于教练员在执教中出现“辱骂学员”“吃、拿、卡”等行为,要严厉惩罚,坚决遏制不良之风。

48 23244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