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

 佳作一:行“有趣”之事

 
从几年前引起轰动的“北大高材生毕业卖猪肉”,到近几年清华学子进驻网络直播,再到这则新闻的主人公“硕士弃博卖面包”,我们可以看到,如今大学毕业生的选择正在日趋多元化,不再严格囿于世俗所规定的条条框框。
 
我曾看过这则新闻,这位学医7年的浙大学子做出这项决定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对自身在科研领域的发展前景有了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的兴趣所在有了仔细的考量之后,审慎地做出的决定。这须与“佛系青年”的概念相区别,他并非消极避世,而是想要找到更适合自己、更能实现自身价值的领域。
 
这让我们对于大学的意义又有了一次反思。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大学是知识能力的背书,是寻找一份令人衣食无忧的工作的跳板。而事实上,大学教授给我们的很重要的一件事,是如何与自己相处、与社会相处。学者梁漱溟曾评价孔子,认为孔子学说的真正价值在于对自己的了解,“活得通透明白,清楚嘹亮”。而这位大学生能够不汲汲于科学家的光环,不囿于社会评价的高低,转过身来做自己认为“有趣”的事,我要为这份勇气点赞。
 
但这就意味着只管自己的喜恶,而不顾父母多年来的培养、社会教育资源的倾注吗?不是的。如以上所举的例子,那位“清华主播”因其在鱼龙混杂的网络直播中成为一股清流,为年轻人起到榜样引领作用,被《人民日报》点赞;那位卖猪肉的北大学子因其扎实的专业知识科学经营,发展出连锁品牌;而这位开面包店的浙大学生也曾笑谈,“多年实验经历让我调起配料来得心应手”,坦言想让更多人吃上健康而口感独特的面包。“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清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大的“思想开放,兼容并包”,浙大的“博学、明辨、审思、笃行”,为他们留下的不只是一纸毕业证书,而更是以“非主流”的方式践行主流价值观的勇气和信心。
 
“有趣”这样一个平实的词语,是很多改变世界的行动的原动力。柏拉图成为哲学大家,是因其会“惊讶”,这是一切哲学的起源;扎克伯格创办“脸书”,最初只因其想让哈佛校园内有个更适合交友的“好玩”的平台。这种源于纯粹的喜爱的驱动,往往能使人产生更大的能量,以更多的心血去经营培育,从而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而社会对于这样的行为也应给予更多的包容,让大学的毕业证不再成为阻碍年轻人作出人生选择的“拦路纸”。
 
佳作二:多元化的选择
 
这位新闻主人公放弃了7年所学专业与读博深造的机会,转而投向学历需求不高却让自己感兴趣的面包师行业,使公众不禁思考:这样的选择究竟意味着什么?越来越多这样的选择又会将我们引向何方呢?
 
首先应确定的,是这位硕士生做出选择的背景与动机。如若是周围人的行为或鼓吹指引使他盲目跟风觉得“有趣”,那么这样的“有趣”是不会长久也不应提倡的。但如果是他在阅历经验与自我认识程度增长的同时,理性地做出判断与选择,那么这份工作将使他投入而享受。正如龙应台在《如果你去给河马刷牙》中对安德烈的寄望一般,使你快乐的工作带给你尊严、成就感,这样的选择不应受到沉重的指责,一个文明而多元的社会理应给予支持、包容。
 
而综观当今社会,如此“低就”的现象似乎越来越普遍。究其原因,一在于社会的发展与文明,这为大学生们提供了极其丰富而多元化的选择,也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使他们在考虑职业时,能不再局限于体面和温饱,而将自身的兴趣纳入选择之中。二在于个人,在这种社会环境的鼓励之下,个人也逐渐获得了选择的自由与勇气,敢于冒被视为异端的风险,在精神的自由与愉悦上,为自己的生活负责,这是多么难得的勇气。
 
而可以想见的,他们又必然受到没有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这样的指责。难道安静顺畅地出国读博,在一个也许令他痛苦的岗位上忍耐挣扎,内心满怀对父母替他选择的埋怨,就是富有家庭责任感吗?他的行为也许在当下令父母不解,但如果他在长期的坚持中向父母展示自己的热爱与满足,难道父母的不理解不会日渐消弭?至于社会责任感,我以为主人公既没有表现出对社会的冷漠,也没有因自己自由的选择而危害他人的利益。并不是每天以复兴民族、唤醒他人为己身之忧虑与要务才是唯一承担社会责任的方法。
 
周国平曾在《救世与自救》中提到:“自救才是最切实的救世之道。”因而新闻主人公的行为,作为多元选择中的一例,是值得肯定的。任何不危害他人利益的自救的尝试与探索,都值得我们去尊重与理解。
 
所有为自我探索与个性化完成所做出的选择与努力,都将突破趋同,带来多元化的格局,而唯有多元的道路,才能够通向繁荣。
 
佳作三:风雨萧疏,我自葳蕤
 
人们竞相奔走于尘土冥茫之中,以求遂其尺寸之欲,或为片刻虚名蝇营狗苟,或为哗众取宠甘作傀儡——这似乎正是现代社会的真实写照。诚然,在人们习惯于以收入和学历界定成功的今天,要与社会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追求非传统意义上的成功需要极大的勇气以排除万难。但所谓心之所向,一苇以航,正是需要一种任凭风雨萧疏、我自葳蕤盛放的坚毅与果决,别让所谓的成功论畸化了美好的初心、单纯的快乐。
 
近日,一位名牌大学医学硕士毕业生放弃深造,选择成为一名面包师的新闻在网络上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其学历之高与其所选择的人生道路所形成的鲜明反差,使人们难免对其充满了好奇与不解。面对记者的追问,这位高材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他就想做一件有趣的事,仅仅这么简单。
 
这样朴实而真诚的回答无疑是一股清流,与人们早已被种种教条束缚的传统价值观格格不入。一位名牌大学的硕士生,似乎理所当然就应该出国深造,然后拥有一份光鲜亮丽而又体面的工作,兢兢业业地奉献自己的才学,救死扶伤,成为一名称职的医生。不可否认这确实是一种成功,但他也许更向往没有繁重工作与压力的清闲时光,更珍惜自己动手创造的切身满足,也许更藏着一个简单的未来、一份不加雕琢的质朴的生活。难道这就不值得鼓励与祝福了吗?这个社会需要讴歌赞颂者,也需要浅吟低唱者;需要雄心壮志者,也需要亲历躬行者。不是每一个人都必然要沿着前人的足迹,复制前人的成功,依照世俗的安排随波逐流到一个毫无悬念的地方;也并非每一个人都向往那种名利双收的成功,而对于这样的一类人,社会所给予的,从来不该是沉默甚至冷嘲热讽。
 
阿尔贝·加缪曾于《反抗者》中锐意指出,一切特立独行的人格都意味着强大。谁又能说这些偏离了主流价值观的理想践行者必然会湮没于历史的滚滚车轮中呢?我们更应为他们欢欣鼓舞,为他们的勇气与毅力喝彩。一味的怀疑,用世俗的眼光去揣测一个纯粹的人的真实用心,才是真正的用心险恶,更遑论让追寻简单的快乐的人们拥有一方心灵的净土了。
 
华枝春满处,天心月圆时。相信终有一天,一位想当面包师的医学硕士将不再为人所非议,而是能为这个繁华胶葛的世界所认同、所赏识。
 
佳作四:趣味至上,还是责任至上?
 
医学硕士弃博卖面包,仅仅为了追求乐趣,这让我感到失落与惋惜。我失落,并非是因为我认为医生比面包师高贵,而是因为这位医学硕士的背后,站着一群“趣味至上”的年轻人。
 
从“北大学子卖猪肉”“清华学霸当游戏主播”,再到近日的“硕士弃博卖面包”,这样的新闻接连不断。有人为之喝彩,认为他们是在追求自我、过有趣的人生,然而人生的终极目标是“有趣”吗?趣味至上的人生,究竟是为自己而活,还是把自我的快乐置于社会的需求之上呢?
 
英国哲学家罗素就曾批评过“趣味至上”现象:“有人批评我的书枯燥。他们追求的仅仅是乐趣,却不知道这些文字的背后闪烁着的是文明。”我并不反对年轻人追求乐趣,做些有趣的事。但是,如果把追求乐趣演变成乐趣至上,为了“有趣”把社会和家庭的责任轻抛,把年华虚掷,那么这样的价值观无疑是错误的,这样的人生无疑是被浪费的。
 
再反观那位弃医卖面包的硕士生,从他的言行里,我只看到了“趣味”,而没有看到责任。他做面包,并不是为了做出更美味、更健康的食品给更多的人带来快乐,仅仅是为了“有趣”、为了好玩而已。同样是做面包,张瑾团队凭借领先世界的翻糖工艺为中国赢得国际大奖,这样的匠人,才是怀着真诚与热爱的劳动者。众所周知,医学生是享受着国家培养与补助的,而这位放弃从医的硕士,是否能剥开“趣味”的糖衣,看到为他付出的家人与社会的失望?他就像《卡门》里那个任性的女孩一样,所做的一切,都借着“自由”的借口行自私之实。很遗憾,我们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医生,却换回了一个“自我趣味至上”的利己主义者。
 
《时代周刊》把那些只顾自我乐趣而不顾社会责任的年轻人称为“软世代”。他们不再像老一辈那样怀有“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热情,他们只想做有趣的事,像旅行家、美食家、游戏主播之类。而那些更需要承担责任的职业,如医生、教师、工程师,却面临着人才缺乏的困境。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乐趣,但是只有乐趣而没有责任担当的人生,是虚无而没有价值的。我们的社会当然需要旅行家之类的乐趣创造者,但我们真正离不开的,是那些具有强烈责任感的医生、教师……
 
“只想做有趣的事”,这是一种“趣味至上”的错误价值观。我们只有先具备“铁肩担道义”的情怀,才能谈得上去追求有趣的灵魂。只有对社会的责任,才是我们活着的价值之基,是我们奋斗的理由,是我们流下骄傲的泪水的资本。
遵循本心的选择
 
学医七年却放弃读博卖面包,对于这一惊世骇俗的行为,主人公平静地解释,自己只是想做一件有趣的事。在从医的康庄大道与卖面包的独木桥之间,这位高材生作出了遵循内心的选择。我认为,这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勇气与素质。
 
成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对美好的追求,另一部分是对残缺的接纳。遵循本心的选择,源自对美好的追求。在走上按部就班的人生道路之前,做一件有趣的事是每个人的追求与疯狂。它会带给你截然不同的人生体验,激发内心有趣的热情与活力。人的一生中,陪伴你时间最长的人便是你自己。所以,不做一个有趣的人,不做一些有趣的事,就太对不起自己了。遵循本心的选择,是一场梦想与现实短暂决裂的庆典,即使最后依旧要回归正轨,我们也会因为曾经的选择无怨无悔。
 
遵循本心的选择,绝不是一时头脑发热的疯狂,而是经历过准备的一场旅行。做面包的名牌大学医学硕士,拥有足够的素质与做出选择的底气,因此他能智慧地取舍。这与许多辞职去追求诗和远方的人在本质上有所不同——如果没有足够的内涵与修养,即使行万里路也只不过是邮差而已。有趣的人,不会是无知的人;有趣的事,不会是浅薄的事。因此,在整理行囊走向远方前,先要审视自己,让丰盈的知识与良好的涵养伴你走向本心选择的旅途。
 
但是,当代的人们普遍缺乏做出本心的选择的勇气。他们总是有千般顾虑、万般无奈,恐惧失去现有的光环,恐惧他人看疯子似的目光,恐惧未来未知的困难,于是甘于现状、甘于平庸便成为常态。当这种软弱成为民族面貌,当这种守旧成为社会共识,那么人类的活跃与创造力便会消弭于无形。《奥德赛》中曾说,没有比漫无目的地徘徊更令人无法忍受的了。当我们不愿改变、不敢选择的时候,社会的僵化、人类进步的停滞便可以预见了。当我们回首过去慨叹,早知道我应该去做我喜欢的事情,现在年纪大了,也都做不了了,这该是多么可悲和可笑的事!
 
好在如今的我们还年轻,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充实自己、酝酿未来。当我们走到人生的岔路口,便能有足够的底气作出遵循内心的选择。这个选择,或许就能点亮整个世界。
佳作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