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

第1问,“给定资料4”给出了性能、安全性、可靠性三个方面,应试者不能只答这些,还要答出其他方面的内容。要知道新的产品质量观念中出现了“诸多”、“综合”等词,这就要求要把产品质量的内涵答全,同时要突出新的产品质量观念,还要多从用户角度考虑。主要作答内容有:(1)性能,指产品的主要特征和品质。(2)安全性,指产品避免危险、伤害或有害性的程度。(3)可靠性,指产品所具备的性能的稳定情况。(4)寿命,指产品正常发挥功能的持续时间。(5)美学性,指产品的外观、感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特征。(6)特殊性能,指产品性能之外的额外特性。(7)一致性,指产品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8)声誉性,指对产品质量的评价。(9)服务性,指对产品的售后服务情况及对用户抱怨的解决情况。
第2问,作答分析原因类试题,都要分清层次,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去分析。比如可以从内因、外因上去分析,从国际、国内上去分析,从主观、客观上去分析,从政治、经济、技术、法律上去分析,从国家、社会、家庭、群众上去分析,或者是从大到小、从里到外、由远及近等逐层分析。比如此题,可以从生产力水平、消费水平、监管水平和竞争水平上来分析。主要作答内容有:(1)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是导致产品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技术装备水平低,经营管理粗放;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不高,人员素质偏低;有的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片面追求产量和速度,忽视技术创新和质量改进。
(2)我国消费水平低且不平衡是导致产品质量问题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我国低收入人群仍占据相当大比重,消费水平和档次偏低,质低价低产品还有较大市场。另一方面,高收入群体中一些消费者盲目追求名牌产品、进口产品、保健产品,也使得制假售假行为有可乘之机。
(3)质量监管体制机制的不完善是制约产品质量问题的重要瓶颈。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重速度轻质量,有的对当地假冒伪劣产品搞地方保护,甚至默许制假售假的存在。同时,我国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特别是法律制度和技术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质量监管力量特别是基层力量严重不足,降低了质量监管效率和效力。
(4)我国在国际市场中所处的地位是导致产品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我国产业整体长期处于国际分工和全球产业链条的低端,部分企业不得不采用低价策略,以牺牲质量为代价参与国际竞争,致使我国产品提高质量的内生动力不足。
第3问,在选择角度时,一要紧紧围绕质量强国梦,把质量强国梦当做实现中国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大的中国梦下谈出对如何实现质量强国梦的深入思考。二要紧紧扣住提高产品质量这根主线,提出如何提高产品质量的策略。提高产品质量是实现质量强国梦的前提和基础,质量强国梦是提高产品质量的目标和方向。两个方面要结合,相融入,相互支撑。拟标题,要拟有实际观点内容的标题,最好是将这两个方面内容或者之一入题,比如可拟《切实提高产品质量,稳步实现质量强国梦》、《提高产品质量、实现质量强国需两手齐抓》、《质量强国梦,×××是支撑》、《驶向质量强国,尚需×××护航》、《提高产品质量需五措并举》、《×××,提高产品质量的法宝》,等等。论述主体部分的内容是:(1)建立企业首负责任制。企业是产品的制造者,必须成为质量安全责任主体。要建立生产经营者首负责任制和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一旦发现问题,要在经济上重罚、法律上严惩。在生产流通销售全过程,哪个环节发现问题就由哪个环节的生产经营者负第一责任,倒逼生产经营者强化质量安全管理,对上游供货、下游经销严格审查把关,形成层层追溯、相互监督的机制。要完善产品民事赔偿制度,建立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制度,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要建立“黑名单”制度,对不法生产经营者,依法公开其违法信息,对那些蓄意谋财害命、造成严重后果的违法犯罪分子,依法加大惩处力度,情节严重的要实行清退和行业禁入。(2)认真履行政府监管职能。政府是产品质量监管的主体,要切实履行责任。要进一步转变管理职能,创新监管方式,构建覆盖从源头到消费全过程的监管格局。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集中力量开展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要坚持打建结合,打一处问题、建一项制度,使监管制度逐步得到完善。(3)构建社会共治格局。产品质量人人关心、人人有责。要充分发挥公众参与质量监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亿万双眼睛关注产品质量,走质量共治路线。要畅通投诉渠道,对消费者反映的违法违规行为和质量隐患及时核查处置,落实有奖举报制度,支持行业协会、科技协会等社会组织投身产品质量管治工作。(4)强化科技支撑。产品量大面广,包罗万象,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提高监管能力、水平和效率。要加快建设功能完善的产品质量信息平台、电子信息追溯系统、信息化指挥平台,健全技术支撑体系,完善科技质检社会服务体系,加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逐步提高科技监管能力。(5)健全质量工作体系。一是完善质量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质量发展、质量安全、质量担保、质量责任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做好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二是完善质量理论体系。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质量问题,开展质量经济、质量政策、质量基础、质量管理、质量文化等基础研究,支撑政府提高宏观质量管理水平。三是完善质量工作机制。加强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国家质量基础建设,完善国内产品和进出口商品相统一的质量监管体制,推进质量服务的市场化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