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

 答:(1)必然与自由的内涵

必然与自由是反映主客体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前者是指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后者是指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马克思和恩格斯对黑格尔的观点作了唯物主义的改造。认为规律是客观的,自由不能摆脱客观规律而独立。人在未认识规律时,盲目地受其支配;当认识了规律,并利用它来改造世界时,必然就转化为自由。人认识必然,获得自由,都离不开实践。在实践的发展中,人类不断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2)马克思主义自由观
① 自由
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唯物论自由观的片面性。它立足于积极能动的社会实践的观点阐明人的自由的本质。它认为自由是一个主体性范畴,是人的主体性的最充分的体现。人如果失去了主体性,只是顺从客体,或只是消极地逃避外在的限制,是不会有自由的。虽然人必须顺应客体,也受到外在的限制。但人又能够运用自己的实践力量去打破外在的限制。这才是人的自由的真正意义。
② 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a.自由受必然的限制
人的外在限制在于客观的必然性。客观世界遵循它固有的规律,客观世界的规律同时也是支配人自身的规律。支配外部自然界的规律与支配人本身的肉体存在和精神存在的规律是同一的,不论外部世界的规律还是支配人本身的规律,作为一种客观的必然性,都对于人的存在和活动具有强制性。人永远不能摆脱客观必然性的制约,不能超出客观必然性所限定的范围去寻找自由,这就是人的自由的限度。
b.必然为自由提供可能性
必然性所规定的可能性的范围仍是相当广阔的。必然性要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因此,必然性实现的具体形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是人可以选择的。这就是人的自由的客观根据。尽管人的存在和活动要受到客观必然性的限定,但人在必然性所规定的可能性范围内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作出决定,并通过实践把选定的可能变为现实,获得自由,而不只是消极被动地被客观必然性所决定。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社会实践的观点引入自由观,作为自由观的基础,阐明了人既受外在限制又可以打破外在限制的辩证关系即必然和自由的辩证关系。
(3)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
① 内涵
必然王国是指人被物化的社会关系所支配,即人受物支配的社会状态。自由王国是指人支配自己的社会关系 即人支配物的社会状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揭示了不同社会状态的本质的两个范畴。借助于这对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阐明了自然和社会这两个领域内自由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历史领域自由的实质。
② 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a.自由时间和劳动时间之间对立的扬弃劳动时间是指人类为维持和再生产自身的生命所必需的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时间,自由时间则是指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即可以用于从事科学、艺术、社会管理等非物质生产活动的时间。当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劳动者能够超出自身的需要而为社会提供剩余劳动时,即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可以区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个部分时,人类就无须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上,而可以腾出一部分时间去从事物质生产以外的科学、艺术等活动。这种以剩余劳动为基础的自由时间的出现,对于人类自由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有了自由时间,才有人类能力的发展,才有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的自由王国就是依靠自由时间建筑起来的。
b.劳动的普遍化的实现
劳动的普遍化是指劳动在一切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中进行分配,任何人都不能把自己所应承担的那部分社会劳动转嫁给他人。一切社会成员的可供支配的时间都分为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两部分,每个人都既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物质生产劳动,又享有自由时间,并运用自由时间去自由而全面地发展自己的能力,从而达到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的同一。这时,尽管物质生产劳动仍是维持人类生存所必须进行的活动,但劳动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了以发展自身能力为目的的活动,成了人的生活的第一需要。
c.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改造
实现劳动的普遍化以扬弃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的对立,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条件,其中最基本的是下述两个方面:
第一,必须有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只有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社会游离的自由时间足以保证一切社会成员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才能实现劳动的普遍化,才具有消除劳动时间与自由时间对立的物质基础。
第二,必须有社会关系的根本改造,即必须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连在一起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的矛盾是一种社会矛盾,只有通过社会关系的变革才能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