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

8.【考点】反应时法。

【解析】(1)减数法:是一种用减数方法将反应时间分解成各个成分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这种方法是由唐德斯首先提出的,又称唐德斯减数法。优点:减数法的反应时间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作业反应,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处理(加工)阶段,在其他方面,二者均相同。从这两个反应时间之差来判定此加工阶段的反应时间,这种实验在原则上是合理的,在实践上是可行的。认知心理学也正是应用减数法反应时间实验提供的数据来推论其背后的信息加工过程的。缺点:使用这种方法,要求实验者对实验任务引起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心理过程有精确的认识,并且要求两个相减任务中共有的心理过程要严格匹配。这是很难实现的,这个弱点大大限制了减数法的广泛使用。(2)加因素法:斯腾伯格推出加法原则,认为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其实验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分别独立,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特点:①实验者可以操作变更阶段的持续时间,完成这项作业的自变量被称为因素(不止一个)。②这些因素又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影响反应时间的附加因素,亦为非交互作用的因素,这类因素被称为影响反应的附加因素,另一类因素为影响同一阶段的因素,为交互作用的因素。因此,斯腾伯格认为,一旦找到交互作用和附加因素的模型,心理学家就揭示了加工阶段是怎样相关的。缺点:因为加因素法反应时实验是以信息的系列加工而不是平行加工为前提的,因此有人认为其应用会有很多限制。加因素法并不是对减数法反应时间的否定,而是减数法的发展和延伸。

');